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首页
>
我的晋江
>
《再生缘之孟丽君传奇(第二部完)》 第24章
第1章:第一章
第2章:第二章
第3章:第三章
第4章:第四章
第5章:第五章
第6章:第六章
第7章:第七章
第8章:第八章
第9章:第九章
第10章:第十章
第11章:第十一章
第12章:第十二章
第13章:第十三章
第14章:第十四章
第15章:第十五章
第16章:第十六章
第17章:第十七章
第18章:第十八章
第19章:第十九章
第20章:第二十章
第21章:第二十一章
第22章:第二十二章
第23章:第二十三章
第24章:第二十四章
正序
A君,有些问题,不必执著,那是你我观点不同而已。
不过,我还是希望丽君不要太执著于兵部,A君也不必变动故事的主要脉络,只要让丽君心下思索的时候思路拓展一点,考虑一点其它的可能,自然就会显得丽君的眼光广阔许多了。
“不在其位,不谋其事”是常规,打不破常规如何能显出丽君的与从不同来?笑,随你了,反正是你的文。
关于月食,我脑中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也不敢确定的,不能胡说。
偷懒查了一下《元史》,找到这样的话:“日食修德,月食修刑”,也就是说日食的话皇帝就要反省自己是不是有什么德行没做好的,月食的话就可能是朝廷的刑政上有问题,又找到了几个明显的关于月食的反应:
---------------
会有月食、地震、烈风之异,结昌言于朝曰:“今朝廷君子小人混淆,刑政不明,官赏太滥,故阴阳错谬。咎征荐臻,宜修政事,以弭天变。”
--------------
庚辰,以风烈、月食、地震,手诏戒饬百官。(这是某皇帝本纪里的,所以说“手诏戒饬百官”,可怜当官还得为这种事情挨骂!)
-------------
丁未,月食。己酉,帝亲祀上帝于南郊,以□□配。
---------------
又陈时政五事,其一曰:“太史言三月癸卯望月食既,四月戊午朔,日又食。皇上宜奋乾纲,修刑政,疏远邪佞,颛任忠良,庶可消弭灾变以为祯祥。”
--------------
多少可以说明问题,A君不妨自己判断好了……
至于局部地区月食的问题,一般来说,中国古代的历法都是中原地区,也就是黄河中下游的历法,钦天监如果推算出了月食,那么除非天气不好,京城应该是可见的(A的京城不是在南京吧?)。
就算是京城不可见的月食,如果国中其他地区见到了,从上面引用的那些东西来推算,八成也是会被立刻飞马上报的,最多由天子的刑政有问题改成地方官的刑政有问题吧。(这一点我也是猜的。)
至于短期月食的说法,我也弄不清楚,刚才正好在《元史》中看到有一段以“前代月食”来说明《授时历》比《大明历》更符合真实天象的文字,顺手粘贴下来,给A做个参考好了……
宋元嘉十一年甲戌,七月丙子望食,四更二唱亏初,四更四唱食既。
《授时历》,亏初四更三点,食既在四更四点。
《大明历》,亏初在四更二点,食既在四更五点。
右《授时》亏初亲,食既密合;《大明》亏初密合,食既亲。
十三年丙子,十二月癸巳望食,一更三唱食既。
《授时历》,食既在一更三点。
《大明历》,食既在一更四点。
右《授时》密合,《大明》亲。
十四年丁丑,十一月丁亥望食,二更四唱亏初,三更一唱食既。
《授时历》,亏初在二更五点,食既在三更二点。
《大明历》,亏初在二更四点,食既在三更二点。
右《授时》亏初、食既皆亲;《大明》亏初密合,食既亲。
梁中大通二年庚戌,五月庚寅望月食,在子。
《授时历》,食甚在子正初刻。
《大明历》,食甚在子正初刻。
右皆密合。
大同九年癸亥,三月乙巳望食,三更三唱亏初。
《授时历》,亏初三更一点。
《大明历》,亏初三更三点。
右《授时》次亲,《大明》密合。
隋开皇十二年壬子,七月己未望食,一更三唱亏初。
《授时历》,亏初在一更四点。
《大明历》,亏初在一更五点。
右《授时》亲,《大明》次亲。
十五年乙卯,十一月庚午望食,一更四点亏初,二更三点食甚,三更一点复满。
《授时历》,亏初在一更三点,食甚在二更二点,复满在二更五点。
《大明历》,亏初在一更五点,食甚在二更三点,复满在二更五点。
右《授时》亏初、食甚、复满皆亲;《大明》亏初、复满皆亲,食甚密合。
十六年丙辰,十一月甲子望食,四更三筹复满。
《授时历》,复满在四更四点。
《大明历》,复满在四更五点。
右《授时》亲,《大明》次亲。
后汉天福十二年丁未,十二月乙未望食,四更四点亏初。
《授时历》,亏初四更五点。
《大明历》,亏初四更一点。
右《授时》亲,《大明》次亲。
宋皇祐四年壬辰,十一月丙辰望食,寅四刻亏初。
《授时历》,亏初在寅二刻。
《大明历》,亏初在寅一刻。
右《授时》次亲,《大明》疏。
嘉祐八年癸卯,十月癸未望食,卯七刻甚。
《授时历》,食甚在辰初刻。
《大明历》,食甚在辰初刻。
右皆亲。
熙宁二年己酉,闰十一月丁未望食,亥六刻亏初,子五刻食甚,丑四刻复满。
《授时历》,亏初在亥六刻,食甚在子五刻,复满在丑三刻。
《大明历》,亏初在子初刻,食甚在子六刻,复满在丑四刻。
右《授时》亏初、食甚密合,复满亲;《大明》亏初次亲,食甚亲,复满密合。
四年辛亥,十一月丙申望食,卯二刻亏初,卯六刻甚
《授时历》,亏初在卯初刻,食甚在卯五刻。
《大明历》,亏初在卯四刻,食甚在卯七刻。
右亏初皆次亲,食甚皆亲。
六年癸丑,三月戊午望食,亥一刻亏初,亥六刻甚,子四刻复满。
《授时历》,亏初在戌七刻,食甚在亥五刻,复满在子三刻。
《大明历》,亏初在亥二刻,食甚在亥七刻,复满在子四刻。
右《授时》亏初次亲,食甚、复满皆亲;《大明》亏初、食甚皆亲,复满密合。
七年甲寅,九月己酉望食,四更五点亏初,五更三点食既。
《授时历》,亏初在四更五点,食既在五更三点。
《大明历》,亏初在四更三点,食既在五更二点。
右《授时》亏初、食既皆密合;《大明》亏初次亲,食既亲。
崇宁四年乙酉,十二月戊寅望食,酉三刻甚,戌初刻复满。
《授时历》,食甚在酉一刻,复满在酉七刻。
《大明历》,食甚在酉三刻,复满在戌二刻。
右《授时》食甚、复满皆次亲;《大明》食甚密合,复满次亲。
本朝至元七年庚午,三月乙卯望食,丑三刻亏初,寅初刻食甚,寅六刻复满。
《授时历》,亏初在丑二刻,食甚在寅初刻,复满在寅六刻。
《大明历》,亏初在丑四刻,食甚在寅一刻,复满在寅七刻。
右《授时》亏初亲,食甚、复满密合;《大明》亏初、食甚、复满皆亲。
九年壬申,七月辛未望食,丑初刻亏初,丑六刻食甚,寅三刻复满。
《授时历》,亏初在子七刻,食甚在丑四刻,复满在寅一刻。
《大明历》,亏初在丑二刻,食甚在丑六刻,复满在寅二刻。
右《授时》亏初亲,食甚、复满皆次亲;《大明》亏初次亲,食甚密合,复满亲。
十四年丁丑,四月癸酉望食,子六刻亏初,丑三刻食既,丑五刻甚,丑七刻生光,寅四刻复满。
《授时历》,亏初在子六刻,食既在丑四刻,食甚在丑五刻,生光丑六刻,复满寅四刻。
《大明历》,亏初在丑初刻,食既丑七刻,食甚在丑七刻,生光在丑八刻,复满寅六刻。
右《授时》亏初、食甚、复满皆密合,食既、生光皆亲;《大明》亏初、食甚、复满皆次亲,食既疏远,生光亲。
十六年己卯,二月癸酉望食,子五刻亏初,丑二刻甚,丑七刻复满。
《授时历》,亏初在子五刻,食甚在丑二刻,复满在丑七刻。
《大明历》,亏初在子七刻,食甚在丑三刻,复满在丑七刻。
右《授时》亏初、食甚、复满皆密合;《大明》亏初次亲,食甚亲,复满密合。
八月己丑望食,丑五刻亏初,寅初刻甚,寅四刻复满。
《授时历》,亏初在丑三刻,食甚在寅初刻,复满在寅四刻。
《大明历》,亏初在丑七刻,食甚在寅二刻,复满在寅四刻。
右《授时》亏初次亲,食甚、复满皆密合;《大明》亏初、食甚皆次亲,复满密合。
十七年庚辰,八月甲申望食,在昼,戌一刻复满。
《授时历》,复满在戌一刻。
《大明历》,复满在戌四刻。
-----------------------
其中有真实月食的时间记录,估计能够让A来判断了……
……(全显)
 
[回复]
[投诉]
翰林学士的权力往往并不在这个学士衔本身上,而是在他可以走近皇帝。历代皇帝身边得宠的宦官都能掌权,一个得宠的翰林学士又将会有多少影响力呢?
————————————————————————————
得宠的宦官要掌权也不是一下子的事。得宠的翰林学士只能和皇帝谈论一些诗词文赋之类的东西,何况这个皇帝还是个不喜国事的主儿。我还是觉得“不在其位、不谋其事”,从其他方面着手不是不可以,只是见效太慢。
……(全显)
 
[回复]
[投诉]
接着昨天的继续回复华君。第三点和第七点都与第六点相关,昨天答了,这里就不再提。
第一点其实我自己后来有想过,也觉得让丽君留在府外,大风把绣球吹出来要更好些。至于映雪原本想把绣球抛给谁嘛,这个问题以前也有人问过,我准备让丽君在洞房之夜询问映雪,映雪回答说下面黑压压一片、压根儿看不清楚面容,于是心中暗暗祝祷,将绣球抛向半空,希望投中有缘人。这些以后都会慢慢改的。
第二点,那个计谋确实太过毒辣,丽君自己也是这么说的。但首先,这只是个后备之计,并不一定就会用上;其次,丽君是犹豫再三才决定这么做的,我希望能通过这个写出她的心理挣扎;再者,文中的丽君是个在必须狠毒时能够狠得下心肠的人(她不会狠毒到为了顾全自身而害死梁小姐的地步,但如果只是暂借三年光阴,这份狠毒她是有的,而且她当时的想法是三年之后自刎谢罪)。
第四点,关于皇甫一家么,撇开其封建卫道士的一面,也不是没有优点的。皇甫敬和孟士元的兄弟之情就非常深厚,哪怕被革去官职、家道中落,他也从来没有后悔过当初在朝堂上替孟士元说好话,以及派人给孟府送信报讯。他身为行军作战的能耐并不低,不过文中写的都是他丢官之后的情形,上畏母亲、下宠儿子,自然显得颇为窝囊。皇甫少华虽然最初狂傲倔桀,那完全是少年人生长在温室里从未碰过壁所致,参加武试时与韦勇达、熊浩等人较量过后就大有收敛。丽君以他为帅,只因为他是公平比试决出的武状元而已,如果勇娥的身份没有揭露,那必然是勇娥为帅无疑。何况丽君曾经嘱咐众将切莫骄傲自大,要他们防守时遵从呼延赞号令,这话等于也是对皇甫少华说的。皇甫一家的形象,是早就设定好的,最初看黄梅戏时,就颇不喜欢皇甫少华,等读了原著,更添了十分讨厌。原著把这一家子伪君子刻画得很是生动,这样好的反面典型,是一定要利用的。
第五点,原来古代月食竟这样麻烦。我原本是记得很久以前电视剧《唐明皇》的一个情节,说是李隆基准备和武惠妃在御花园里观赏月食,结果等了一晚也没看见,后来僧一行解释说这是因为当时使用的历法误差太大,需要采用新的历法云云。从这里留下古人是会观赏月食的印象,不知是不是电视剧误导人的另一个例子。顺便请问一下,如果只是局部地区短时间的月食,在京城附近看不到的话,钦天监要不要禀报皇帝?地方官员要不要上奏?
……(全显)
 
[回复]
[投诉]
网友:林错 评论:《再生缘之孟丽君传奇(第二部完)》 打分:2 发表时间:2005-12-19 20:41:29 所评章节:24
好文章——最近才开始看再生缘的弹词,觉得大人文中的孟丽君和心目中孟丽君的模样最为相近^_^
佩服!!!
---------
同感。大人文中的孟丽君和我心目中孟丽君最相近
……(全显)
 
[回复]
[投诉]
TO林错兄:
========
在下以为政治人物首要是保身立足,其次才是为国为民,尤其是初入朝堂,权谋手段重些反而现实一些,立足稳当之后方可大展拳脚,否则就如王安石改革一般了……
=========
前半段完全同意,我反对的不是用权谋手段,而是反对不适当地用。
王安石改革的比喻不能同意,理由请去看阿越的《新宋》,比我说的好。
至于评论……
天知道我根本不擅长政治军事,林错兄居然会觉得我有功底?
我会去看的,但是,请原谅我不能很快给林错兄一个评论,请容我慢慢来吧……
……(全显)
 
[回复]
[投诉]
华大人的评也极好——不过在下以为政治人物首要是保身立足,其次才是为国为民,尤其是初入朝堂,权谋手段重些反而现实一些,立足稳当之后方可大展拳脚,否则就如王安石改革一般了,按此文的进度,丽君的发展空间还大的很。
ps:
to华大人,在下也在写文,觉得大人在评论朝堂争斗方面极见功底,大人可否就在下文中政治权谋方面给点意见?无须长评,几句点拨足矣
地址:http://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65066
名称:纵横(GL)
在下写的是gl文,大人如感不适,此提议只当在下未提就是^_^
……(全显)
 
[回复]
[投诉]
好文章——最近才开始看再生缘的弹词,觉得大人文中的孟丽君和心目中孟丽君的模样最为相近^_^
佩服!!!
……(全显)
 
[回复]
[投诉]
试想如果不入兵部,单凭翰林学士的身份怎么能够“冷静努力地收集事实证据”(翰林学士所掌权力,印象中各朝各代不一样,有的比较大,有的只是虚衔,如果记错,请指正。本文中翰林学士只是御用文人)?
=========……
翰林学士的权力往往并不在这个学士衔本身上,而是在他可以走近皇帝。历代皇帝身边得宠的宦官都能掌权,一个得宠的翰林学士又将会有多少影响力呢?
所谓收集事实证据,自然是指在任何状况下都要想办法。打仗打的是后勤,户部的钱粮往来有没有漏洞?刘捷任用私人,吏部会不会有毛病能找到?朝中这么多官员,正派反派之外,中立派有多少?这些人中有没有能帮得上忙的?或者,刘捷一系的人中有没有能抓着辫子或者有问题的?找着了就是突破口了……反正郦君玉现在正得圣宠,又有太师撑腰,可以做的事情多了去了,何必非要兵部?
即使非得从兵部下手,那么也该先考虑考虑,兵部是否都是刘捷一系?有没有可以结交的人?郦君玉此刻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政治倾向,只是因为成了梁太师女婿才被归到梁太师一边,如果她刻意表现得暧昧一些,结交刘系人马呢?
就算兵部大权都被刘系人马给占了,那么,那些副职呢?副手往往是办实事的,要找证据,这也是个好方向啊!为什么非要彭如泽?要知道,彭是刘手下的一粒棋子没错,但是,刘捷手下可不止这么一粒子,要动脑筋,可不能坐等彭如泽!聪明人行事,一计未完,二计又生,丽君这么不知变通,还说什么聪明呢?
三个月时间啊,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丽君做了什么?
1、树敌!让刘捷深深地忌讳她。
2、抓权!为此对身边的人用了手段。
叹气,这要不是心无大局、权臣特质,什么才能算是呢?
==========……
她当上兵部尚书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去查找孟士元一案的宗卷,而是上表皇帝招贤纳士、出征平南,这就很可以说明她并没有一门心思纠缠私仇。试想当时的朝廷,还有什么事情比平定战乱、恢复和平更重要?
==========……
丽君当了兵部尚书之后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我看一下,对了,是给太后诊脉、拜访皇甫敬、教训皇甫少华、救傅娘子、结识“韦勇达”……
天哪,这么多事情发生之后,才轮到她身为兵部尚书的正事,而且,还是从皇甫少华听说消息开始的!
对不起,我能理解A的本意,然而,作为一个单纯的读者,在那样一长串的甜点之后,还要我看得出来丽君“当上兵部尚书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去查找孟士元一案的宗卷,而是上表皇帝招贤纳士、出征平南”,那也太难为我一点了!
而且,就这一件事也无法表明丽君没一门心思纠缠于私仇,整体看起来,她始终是考虑私事多而计较公益时少,这是整个看下来的印象,不可能因为作者淡淡的一句话就扭转了观者的感觉。
当然,A既然说不想把丽君塑造成“大公无私、凡事只想朝廷社稷、从来不考虑自己个人的圣人”,那我也没必要苛求。
=========-……
但尽快拿下兵部却无疑是最直接有用的办法。在当时的情况下,丽君根本不可能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慢慢升官的道路,而是“有机会要抓住、没有机会更要创造机会”,不论为公为平乱计、还是为私为申冤计,丽君选择的无疑都是一条最有效的路……
==========……
叹,平叛不止是兵部的事!尽快拿下兵部也未必是最好的办法。丽君既然精通兵法,应该知道“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九个字吧?兵部的战场太直接了!
我的建议,丽君可以入主兵部,但是,这不该是她处心积虑之下的结果,而应该是一个意外送给她的机会。在那之前,丽君如果选择一条迂回一点的路,会让我觉得她比较明智,而姓彭的大意失荆州,天意送一个兵部尚书给丽君,她也不妨笑纳,最多以后风浪险一些,相信她有那个自信稳坐钓鱼台。至于丽君的军事才能,还是无意表现好过刻意的手段,或者,刻意表现也好过用手段上达天听。
(嗯,总结一下,就是,丽君有意无意地表现她的军事才能,得到人们公认,也让皇帝知道,[不要用那种手段!一个状元要表现他的才能用得着那么难看么?]她知道不能直接与刘捷唱对台,于是开始做周边工作,了解朝中的情况,准备找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在这其间治好太后的病,然后彭老兄头脑发热,自己送上门来,由于丽君先前的造势,皇帝头脑又热,决定让她当兵部尚书,丽君趁势接下这个烫手山芋……这样的话,要改动的也不会太多吧?)
=========……
有丽君的女儿身份梗在那里,一旦暴露随时都有欺君死罪、并株连亲友的危险,她可能轻易信任别人吗?她可能对人完全真心实意吗?对于映雪和荣兰这两个知道她真正身份的人,她一直全心全意地信任和维护,从来没使过任何计谋心眼。但是对梅昭如等人和太师,她是不得不使出计谋,因为她不可能完全信任他们,既不能告诉他们真相,也不能露出任何破绽让他们有机会猜到真相。所有这一切,归根结底都是在这个只有男子才能为官出仕的制度上,如果丽君能够直接以女儿身出仕,相信她的心胸气度,一定会更加宽广。
==============……
如果A是这样想的,我倒也没话可说。这是你我对丽君的理解不同所致。我理解的丽君,虽是女儿身,却有男子的气度,行事不弱于男儿,A若觉得这个女儿身非得影响丽君的心胸气度,那我还有什么话好说呢?
==============……
最后说几句,我第一遍看这一部的时候,感觉是很好的,觉得没什么可评论的(我评论一向是挑毛病),但是,为了写评而重复读了几遍之后,就觉出问题来了。
恕我直言,A想表达怎样的丽君是一回事,读者看在眼中,感受到的是怎样一个丽君,那又是另一回事了,我从读者角度所指出丽君的缺陷,并不等于A心目中的丽君是有这些缺陷。很多时候,问题并不在于人物,而在于作者的笔下。
……(全显)
 
[回复]
[投诉]
谢谢华君的评论,真是一针见血,我一面看一面出了一身冷汗。
从第六点答起:先不说对丽君的定位,先说说我对这篇文章本身的定位。我不想写太现实、太黑暗的东西,也不擅长写权谋和宫廷斗争,本文基调是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传奇故事,故而比较偏重于故事情节的曲折可读性,为了情节的顺利发展,在其他方面作出适度的夸张或者妥协,也是有的。关于对丽君的定位,我既不想把她塑造成一个完全的权臣,更不想将她写成一个大公无私、凡事只想朝廷社稷、从来不考虑自己个人的“圣人”,而是两者之间,如果说非要有所偏向的话,宁可偏向权臣的方向。
我不觉得丽君表现出的那些完全是权臣特质(我承认是有部分,但不全是)。你说“丽君的心思一直纠缠于私仇上,始终没能冷静地、努力地去收集事实证据,而是将所有的坏事凭直觉直指刘捷”,首先,这点和你指责丽君“一门心思地想往兵部钻”颇有矛盾,试想如果不入兵部,单凭翰林学士的身份怎么能够“冷静努力地收集事实证据”(翰林学士所掌权力,印象中各朝各代不一样,有的比较大,有的只是虚衔,如果记错,请指正。本文中翰林学士只是御用文人)?其次,从丽君三月底进入朝堂,到第二部完结时七月初,一共只有三个多月的时间,从六月下旬当上兵部尚书算起,更只有短短十几天的时间,且不说丽君有没有时间去收集证据,(如果华君看了第三部,就会发现后文中提到丽君去查找证据了,她当时将更大希望寄托在从押解回京的彭如泽口中问明真相),她当上兵部尚书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去查找孟士元一案的宗卷,而是上表皇帝招贤纳士、出征平南,这就很可以说明她并没有一门心思纠缠私仇。试想当时的朝廷,还有什么事情比平定战乱、恢复和平更重要?(记得写那几章时,还有读者提醒说,好久没见丽君想起父亲,她是不是已经忘记了父亲的冤案。)
华君说:“从丽君为进入兵部而用的种种手段看来,她似乎认为不到兵部就达不到她的目的,甚至,不快些到兵部就达不到她的目的,这就是权臣特质之一。”又说:“只要丽君有心,在任何职位上,都可以想办法曲线救国。”我对此的辩解是:丽君并不认为不到兵部就达不到目的,但尽快拿下兵部却无疑是最直接有用的办法。在当时的情况下,丽君根本不可能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慢慢升官的道路,而是“有机会要抓住、没有机会更要创造机会”,不论为公为平乱计、还是为私为申冤计,丽君选择的无疑都是一条最有效的路,如果这也权臣的特质,那么我只能说,丽君确实有几分权臣的特质。
华君说:“计策权谋本身当然可用,但是,在什么情况下,对谁而用,那就很重要了,如果不分事情大小(还有计激姑丈一事呢),不分人员亲疏,一味以计行事,那只能说明,丽君对任何人都不信任,对任何人都不存在真心实意,如此种种,必然使得丽君心胸狭窄起来,如此心胸气度,将来怎么拜相?”这个说法我很同意。但是华君想过没有,有丽君的女儿身份梗在那里,一旦暴露随时都有欺君死罪、并株连亲友的危险,她可能轻易信任别人吗?她可能对人完全真心实意吗?对于映雪和荣兰这两个知道她真正身份的人,她一直全心全意地信任和维护,从来没使过任何计谋心眼。但是对梅昭如等人和太师,她是不得不使出计谋,因为她不可能完全信任他们,既不能告诉他们真相,也不能露出任何破绽让他们有机会猜到真相。所有这一切,归根结底都是在这个只有男子才能为官出仕的制度上,如果丽君能够直接以女儿身出仕,相信她的心胸气度,一定会更加宽广。
限于时间限制,今天暂时只回华君评论中最重要的第六点,其余几点等以后有时间再回,睡觉去了。
……(全显)
 
[回复]
[投诉]
丽君绝对不能嫁给皇甫少华,坚决支持丽君嫁皇帝,这是最好的结局。
……(全显)
 
[回复]
[投诉]
1
...
13
14
15
16
17
尾页
写书评
返回
最后生成:2024-12-27 08:17:58
反馈
联系我们
@晋江文学城
纯属虚构 请勿模仿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适度阅读 切勿沉迷 合理安排 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