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011 医女芷兰 ...
-
林菀知道左侧邻居家姓江,她对“芷兰”这个名字有些熟悉,她在原身的记忆里搜素了一下,邻居家的确有江芷兰这个人,记忆中的她,还是个五六岁的小女孩,那时候,她也时常来找原身玩,总叫原身菀姐姐,算起来是比原身小个一岁多,现在应该有十六七岁了。
林菀正想着,外面传来轻轻的脚步声,“茂茂,蓉蓉,菀姐姐醒来了吗?”
“醒来了,醒来了。”两小只飞奔出去。
林菀支撑着绵软软的身子起身,很快,江芷兰出现在房间里,只见她清清秀秀的一个姑娘,穿着一身朴素的蓝布衣裙,从那张温婉的脸上还能看出小时候的样子。
而江芷兰看林菀,却觉得她变化很大,根本认不出来,主要是林菀搬离这里的时候,她才五六岁,那时候的记忆早已模糊了。
“菀姐姐,你醒了,太好了。”
“芷兰,都亏了你,谢谢你。”林菀挪动着一双腿,想要下床。
“菀姐姐,你还很虚弱,别忙着下床,赶紧躺着,我去给你熬药。”
“芷兰姐姐,我们已经在给姐姐熬着药了。”茂茂说。
“太棒了,菀姐姐着两个弟妹真是懂事得很。”
“是的呢。”
“菀姐姐病还没大好,我再给姐姐施一次针吧。”
林菀便躺着,由着芷兰给她施针,看着她那熟练的手法,林菀有些惊讶,“芷兰,你好厉害哦,竟然医术这么好!”
“我也是跟我爷爷学的。”
林菀搜索了下原身的记忆,仿佛记得小芷兰跟原身说过她的爷爷是个乡下郎中。
林菀想到邢大夫来给蓉蓉施个针,都要了二两银子,便笑道:“这一下子,我就欠了你二两多银子了。”
“哪有?菀姐姐为什么这么说。”
林菀便把邢大夫出诊的事说了一下。
“哎呀,那个邢大夫就是个要钱不要脸的人,只会趁人危难赚钱,一点医德也没有。”
“芷兰,你医术这么好,假如你也当个大夫,既能给自己赚些钱,又能救死扶伤,岂不是件两全其美的好事。”
“菀姐姐,我也想啊,可是谁叫我是个姑娘家呢?”
“谁说姑娘家就不能当大夫的?”
“菀姐姐,你又不是不知道,咱们女儿家,出门多了都要被人说三道四,何况是当大夫去接触各种各样的人。连我爹娘都觉得一个女孩子学这些医道实在荒唐,他们觉得我就该学学女红,好给我寻门亲事让我嫁出去呢。”
“这才是妥妥的荒唐。谁说女孩子就不能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谁说女孩子就不能做事业,谁说女孩子只能在后宅里相夫教子。你要相信,男人能做的事,我们女人一样能做。”
芷兰笑了笑,没想到多年不见,这个菀姐姐不仅外貌变了,连性格都变得这么突出。不过,尽管她欣赏菀姐姐的个性,但是她知道,终究是没有意义的,不管她再怎么喜欢医术,再怎么逃避现实,终究免不了要妥协,被逼无奈地过上不情愿的日子。
江芷兰避开这个话题,她心中也有好多话想要问林菀,“菀姐姐,你们搬家后也很少回来了,现在怎么又回来了,你爹娘呢?”
林菀便把原身这些年来的经历说了一下,不过原身嫁到苏州又被休弃的事情只是简单地说了一下。
江芷兰听完后,很是感慨,“没想到菀姐姐经历了这么多坎坷,真是不容易。”
“是的,不过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我相信以后会好起来的。”
“嗯,所以菀姐姐一定要养好身子,这样,茂茂和蓉蓉才有个依靠。”
她们说了好一会儿话,越说越投机,姐妹两个比小时候还投缘,根本舍不得分开,直到外面传来一阵呼喊声:“芷兰——”
“我娘在叫我了,我得赶紧回去了,菀姐姐按时吃药,我明儿个再来看菀姐姐。”
“好的,辛苦你了。”
江芷兰从林菀家出来,她娘薛氏就站在门口等着她。
“芷兰,我盒子里少了一百文钱,是不是你拿的?”
“娘,是我拿的。我以后会还你的。”
“你怎么还?你是不是拿去送人了?”
“娘,你小声点,我有急用。等我把晒好的药材卖了,我会还你的。”
“我就知道你是拿去送人了,家里本来就几个钱,你还拿去做好人,真是气死我了。还有,你那些不值钱的破药,我真想给你一把火烧了。叫你嫁人不嫁人,赶明儿直接找个婆家把你送出去……”
这些话,林菀在屋内也听到了个大概。她想,她真得想办法赶紧赚钱了。
喝过药后,茂茂又送来了一个蒸得软软的馒头。
林菀问:“哪来的馒头?”
“是阿福哥给我们的。”
“阿福哥?”
“就是来福客栈的阿福哥,他看我们被鲍姨打骂,就给了我们八个馒头。”
林菀不觉对那位小二哥充满了感激。“茂茂,我们家里还有吃的吗?”
“只有这五个馒头了。”
“那你们今天吃东西了吗?”
“没有。”
林菀支撑着身子起来,走到厨房,发现茂茂就只蒸了这一个馒头,剩下四个都还在油纸里包着。林菀便赶紧又蒸了两个,让他们两个一人吃了一个,剩下两个用来做明天的口粮。这日子过得实在艰难。
林菀病还未痊愈,其实不大有食欲,但是她也勉强着把一个馒头啃完了,毕竟她要尽快恢复体力。她烧了一壶开水,不停喝水,希望能够把病毒清除出去。
好在倒春寒已经过去了,温度又回升了,太阳也出来了,春日里柔和的太阳光洒满大地,茂茂和蓉蓉都跑出去了。
但是室内还是有点冷的,林菀还是在房间里生起火盆。林菀曾经在苏州买了一些针黹,有个小绣绷,有丝线,还有八方白色手绢,她在船上绣了一方,被那谢临风要去了。现在,她要把剩下的绣完,然后看看能否换点钱回来。
傍晚,茂茂和蓉蓉回来了,他们带回来了一兜野菜,他们说是在河边玩,看到一个老婆婆在挖野菜,他们便也跟着挖了一兜回来。
林菀上前一看,见撒在地上的是一堆荠菜,这早春的荠菜还十分鲜嫩,林菀不禁十分欣喜。
“今晚有吃的了。”
林菀去生起火,蓉蓉把洗好的荠菜端了进来,等油烧好了,她把荠菜倒进锅里。一会儿,一盘油光水嫩的新鲜荠菜出锅。三姐弟妹围着火炉,拿着筷子,品尝这油光水嫩的荠菜,吃得特别香。
晚上,两小只上床睡觉了,林菀还围坐着火盆做刺绣,一直做到深夜,绣好了六方手帕。
这六方手帕上面都是绣了些花,限于丝线的颜色有限,她主要绣了梅花,白色手绢上绣红梅,粉色手绢上绣白梅。
手帕上还配了诗句。
比如说绣着红梅的手帕上配着诗句:“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绣着白梅的就配上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
刺绣的技巧靠的是原身的手艺,但原身没没上过学,画面的设计和所配的诗句是来源于林菀,这一结合似乎是“天作之合”。原身刚刚嫁给常致昌的时候,似朋友般相处曾有过一段好日子,常致昌曾经教过她识字,所以一些常用字原身基本认识,这也给林菀写繁体字带来方便。
从早上绣到深夜,她十分困倦,还有一方,也不打算绣了,忙烧水洗了脸脚,上床睡觉。
次日,林菀醒来,身子感觉比昨日更好了,她起来,一边熬药,一边把馒头蒸了,又把昨天剩下的一把荠菜炒了。姐弟妹三人分吃了两个馒头和一盘荠菜。
林菀换上那身豆沙色的衣服,把头发梳理了一下,前半头发在头上绾了个发髻,后半长发梳理好垂在背后,又在面颊上抹了点淡淡的胭脂,使刚刚病过的苍白的脸有些气色。
收拾好后,她提上篮子,准备出门。
“茂茂,蓉蓉,姐姐出去一下,如果隔壁芷兰姐姐来了,你们就说我已经好了,有事出去了。”
“好的。”
迎春巷是条居住的小巷子,没有什么店铺,人流量不行。她走出迎春巷,又转了几条街巷,来到一条叫和阳街的街道,这里店铺林立,商业繁华,人流如织,是个摆摊的好地方。
林菀看街道两边也支了不少摊子,卖什么的都有。她在街上绕了一圈,想要打探一下行情。她发现街上不仅有卖刺绣的店铺,也有卖刺绣的摊子,店铺里的刺绣自然是更全面,不管是尺寸大小,还是质量层次。林菀知道,自己目前跟店铺是比不了的,她能参考的是摊贩。
她走到卖刺绣的摊前问:“大姐,这刺绣手帕多少钱一方?”
“小的十文,大的十五文。”
林菀看那手帕上绣的也大多是花,但是绣得十分普通,和价格倒也匹配。
打探完行情便是支摊了。可是现在她连支个摊子也不能,她只能在地上铺上一块旧布,把手帕一方方铺在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