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印刷坊主 ...

  •   次日,州府派出的调查小组那边,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他们在调查一家印刷坊时,发现该工坊的老板,已有十来天未曾露面。
      更令人瞩目的是,将此人的身高体形与昨日所发的画像对照,竟与画师所描绘的嫌疑人极为相似。
      然而,尽管调查小组竭尽全力,却依然无法找到这位老板的下落,这无疑又增加了他的可疑程度。
      由于目前仅处于怀疑阶段,州府并未出动大量衙役。
      沈听白仅率领几名县衙带来的人,再加上高捕头带领的几名捕快,共同展开了这次调查。
      而州府的其他衙役,则继续深入排查其他可疑人物。
      临行前,沈听白注意到高捕头衣服上的破损已被巧妙缝补,几乎看不出痕迹。
      他不禁感叹,这位已婚男子真是持家有道,心灵手巧。
      但这又使沈听白对婚姻生活,再次产生了敬畏之情。一想到若与谢九结为连理,回家后便要面对缝补衣物、烹饪饭食等琐事,他便不禁心生退意。
      “高兄,你这手艺真是了不起!”沈听白由衷赞叹道。
      高捕头一边驾驭着马车,一边得意地回应道:“那可不,大家都夸赞我是居家好男人呢......”
      众人总共乘坐着两架马车,来到了州府调查小组给的位置。
      这家印刷坊,位于延平州城东的郊外,是延平州府专门拨出来的一块地。
      追溯至北宋时期,官方印刷厂是由国子监主管。
      国子监不仅是当时的顶尖学府,还承担着刊刻儒家经典,以及其注释的重任。
      国子监所刻之书被誉为“监本”,因其版式、字体、用纸及装帧等方面均遵循统一标准,质量上乘,广受赞誉。
      北宋的印刷技术已相当精湛,不仅运用雕版印刷,还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极大地推动了书籍的广泛传播与普及。
      除国子监外,北宋还有众多私人印刷机构,亦称为印刷坊,它们亦致力于刊刻重要书籍。
      这些私人印刷坊的存在,不仅为文化传承与发展注入活力,更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而州府调查小组所提及的这家印刷坊,位于延平府城东郊的一隅,占地面积不大,主要专注于印刷民间小说,以及文人墨客的字画。
      当沈听白等人尚未踏入印刷坊,便听到印刷机器的声音已然传入耳中。
      显然这印刷坊仍在繁忙地运转,并未因老板的消失而停工。
      沈听白等人踏入其中,只见工人们忙碌的身影,一名中年男子,模样像是负责人,带着和煦的笑容向他们走来。
      此人肤色黝黑,脸上有一道醒目的伤疤,身穿一套灰扑扑的袍子,显然已久未清洗,与脚下的棉布鞋形成鲜明对比。
      他这身装扮,与常规的负责人形象相去甚远。
      沈听白等人也不拐弯抹角,直接亮明了身份。
      面对这样的场合,对方似乎早已司空见惯,笑容依旧挂在脸上。
      “各位官爷,怎么了?今天怎么又来了一趟?”他试探着问道。
      高捕头一改往日的随和态度,严肃地回应道:“我们今天来,是为了询问印刷坊老板的事。”
      “哦,老板啊,知道。有什么事情,各位官爷请直说,我这里也挺忙的。”对方见高捕头态度强硬,语气也变得不客气起来。
      高捕头翻阅着州府调查小组传来的卷宗,突然问道:“这间印刷坊,莫非老板就是张新民?”
      负责人回应道:“正是。”
      高捕头满意地点了点头,环顾四周后继续追问:“张新民多久没来了?你最后一次见他,又是什么时候?”
      负责人显得有些犹豫,环顾四周后不情愿地回应:“这个问题,我可得考虑考虑。别看你们现在穿着官服,但我告诉你们,我上面也有人。要是我们老板一句话,你们几个的这身皮都得脱掉。”
      上面有人?
      沈听白心中也不知是该笑还是该怒。
      除非你是掌管人事的吏部尚书。
      但听着负责人的话,沈听白也深感张新民的权势之大,关系之复杂。
      他加快步伐,走到负责人身边,笑着搂住他的脖子,低声问道:“这位小哥,我们也是奉命行事。不知张老板上面的大人物,究竟是哪位?”
      见沈听白服软,那名负责人顿时感到自己高大起来,走路都开始飘飘然了。
      他故意摆出一副深沉的模样,点了点头,慢条斯理地开口:“老弟啊,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我们老板上面的人是谁,但肯定是个当官的。你也知道,我们印刷坊和官府打交道的地方多。州府里的那人,官可不小,我看你们都得归他管。老弟啊,哥哥不是说你,年纪轻轻的,千万别为了一些小事丢了帽子,谁不是为了混口饭吃?是不是?”
      沈听白立刻露出一种深受启发的表情,同时朝王二胡使了个眼色。
      王二胡会意,知道沈听白已经得到了想要的信息,是时候换他上场了。
      一个唱红脸,一个就要唱白脸嘛!
      王二胡不动声色地朝沈听白点了点头,然后大步走到那名负责人面前。
      他一把抓住对方的领子,轻松地将这名刀疤汉子提了起来。
      王二胡外号“汉阳第一捕”,看来果然名不虚传。
      他不仅擅长整治人,连拿人的本事也相当了得。
      “不管你上面有没有人,都给我听好了,乖乖配合我们的调查,否则让你吃不了兜着走。你若不信,现在就把你们老板叫来!”王二胡气势汹汹地威胁道。
      沈听白听后,心中暗暗佩服王二胡的机智。
      这简短的话语,实则暗藏玄机。
      一旦这负责人被激怒,按王二胡的说的叫来老板,他们便能顺藤摸瓜,审讯背后的张新民。
      然而,接下来的事态发展却出乎沈听白的预料。
      当王二胡提起那名负责人时,作坊里的工人们纷纷手持木棍等工具冲了出来。
      沈听白震惊地发现,这些工人,竟然敢公然拒捕!
      一个看似普通的印刷坊,虽然背后有官府的支持,但竟敢如此嚣张跋扈,公然藐视王法,也确实属于罕见!
      面对这一突发状况,王二胡却毫不畏惧,反而大笑两声,从腰间拔出了腰刀。
      “想抗拒衙门,公然拒捕?别怕,我手里只有一把刀,来一个,杀一个,来两个,杀一双!”
      王二胡说出这句话时,面无表情,浑身散发出的威严让人不敢小觑。那些工人们见状,无一人敢上前。
      王二胡接着问道:“我再问一次,你是愿意配合,还是不愿意?如果你能配合,就点点头,不能的话,我也有办法让你开口。”
      沈听白见机行事,补充道:“这位小哥,你就说吧,你看看,我这兄弟可不是在吓唬你。”
      负责人犹豫了片刻,最终点了点头。
      沈听白示意王二胡退后,然后问道:“张新民上次来印刷坊是什么时候?你现在能不能找到他?”
      “老板已经有十几天没来了,但他提前给我们发了一个月的薪水。我真的没骗你们,现在我也找不到他。”负责人无奈地回答。
      沈听白观察着负责人的表情,觉得他没有说谎,于是继续问道:“你们坊里,存放印刷硫化物的地方在哪里?”
      “一直在我们老板的房间里。”负责人回答道。
      那名负责人又补充道:“它存放在一个特制的保险箱里,因为这东西非常毒,即使只是丢失指甲盖大小的一块,也足以毒死我们这里的所有人。”
      沈听白认为这负责人的话很有道理,虽然这些人看起来不像正经工人,但在处理有毒物质方面,却非常谨慎。
      随后,负责人带沈听白来到老板的房间。
      墙角处放着一个中型的保险箱,上面有三个转盘,显然是密码锁。
      说到密码锁,其实在古代中国,就有一种汉字密码锁,虽然防君子不防小人,但确实也给普通盗贼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沈听白看着保险箱,问道:“你知道密码吗?”
      负责人摇了摇头,回答道:“不知道,这间房间我们平时都很少来,密码只有老板自己知道。”
      在这关键时刻,谢九突然开口:“这种保险箱并不复杂,其实只需要一个简单的方法就能破解。大家别出声,这种是旧式的保险箱,它的暗锁装置和密码锁结构,都相当基础,甚至比鲁班锁还要简单。”
      说着,谢九打开了自己随身携带的验尸箱,从中取出了一包粉末。她轻轻地将粉末吹在保险箱的转盘上,转盘上的指纹立刻清晰地显现出来。
      谢九深思熟虑后,按照指纹呈现的顺时针顺序,同时将耳朵贴近保险箱的金属板。
      经过三次尝试,只听“咔”的一声,保险箱终于被成功打开。
      “真是厉害啊!”负责人忍不住赞叹道。
      然而,谢九却只是淡淡地说:“这是最古老的保险柜了,唐代就有了,有什么稀奇的?”
      无论是否稀奇,保险箱毕竟被打开了。
      沈听白和众人目睹了里面的情景:中型的保险柜分为两层,上层装着一袋袋的白色结晶性粉末,那就是剧毒无比的硫化物;下层则是一叠叠的银票,粗略估计至少有七八万两。
      沈听白立即吩咐道:“对比这里的硫化物记录,看看少了多少,是否有未知用途的。”
      经过几个时辰的仔细调查,查阅使用记录,他们发现,在那些硫化物中,竟然少了整整一袋!
      这种剧毒物质,只需微量便能致命。
      而印刷坊里,只有老板张新民知道保险柜的密码,且保险柜上也只有他的指纹。
      若是有人盗取,那么为了不留痕迹,必然会将张新民的指纹一同清除。
      这明显说明了一个事实:老板张新民,绝对有问题!
      此时高捕头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立即命令几名衙役离开,并通知州府衙门全体人员,开始在全城范围内搜捕张新民。
      与此同时,沈听白等人则返回了延平府城区。
      马车上,小山羊汇报道:“那名负责人已经招供了,张新民今年四十二岁,已娶妻,且有一个三岁的女儿,住在延平府西二街。”
      沈听白带领众人迅速赶到张新民的住处,却发现早已人去楼空,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却不见一个人影。
      小山羊简单地检查了一番,然后说道:“这里至少有十多天,没有人住过了。如此看来,张新民早就有所准备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