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7、读《视觉机器》有感(二) ...

  •   1.一切都漆黑一片,而又充满光明。

      短视频的泛滥像在繁华都市夜晚光怪陆离的灯光下行走于拥挤的人群之中,因其裹挟而在摩肩擦踵中不受控制地踉跄前进,眼前一个形象不停地吞噬着另一个形象,形象的快速流动致使甚至无法看清一张面孔,无望地挣扎着回头却被淹没在新的一轮图像的洪流之中。

      2.失读症:除却由于能够被人更快地感知的图像对词语的替代削弱了主体的理解领会能力之外,还有一种于学生时代更普遍的情形是自身智识有限确实达不到相应的要求高度,或者说失读症本身就是一种智识能力层面的水平降级?

      3. 未来主义:

      声波的担当——“啊!啊!颤抖的声团在抽打?我感到自己随空气传送,成了一个团!”

      快速的车辆——“一辆赛车的外壳上装饰着粗大的管子,像恶狠狠地张嘴哈气的蛇。一辆汽车吼叫着,就像踏在机关枪上奔跑!”

      猛烈的攻击——“如果我在十秒的瞬间横越这辽阔的地球,哈哈,你们必定脸色蜡黄,你们千年强权统治的基石将在你们脚下发出索索颤抖的哭泣。”

      4.大唐不夜城

      照明的强度除了昭示了安全欲望之外,还标示了居民和机构的经济繁容,然而唐朝实行严格的宵禁制度,所谓不夜城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当时惊才绝艳的文人集团的诗歌的照亮,而文人集团主要又在于李白,他是盛唐的一颗星,北极星样明亮。火树银花,星桥铁锁,灯火通明,这灯是宫灯,是无骨灯,是孔明灯,是萤火,是焰彩,不是无穷无尽的镜面反射令人头晕目眩的人造亮光,它们被灯罩笼罩缓冲,贮存着温柔敦厚的火,使得长安抵抗住时间和历史的遺忘,梦影的海市蜃楼印烙上生命的印记,让虚幻变得真实。此时应有一只眼睛,晶体调节着幅度适应光亮,深情的凝视映照温柔姿态,大唐不夜城不会消失在第一缕晨曦之中,它会留下永远的精神印迹。

      5.充斥着无意义,只是存在着的视觉印象的世界:

      奴隶社会反抗罪恶的奴隶制度,封建社会抗争地主阶级的压迫剥削,资本主义前期革资本家的命,但一无所有的现在呢,当“现实成为死亡物质、死亡躯体与死亡语言的囤积——废料的沉积”,摆脱几何控制的无序的石块的堆积什么都没有,我们反抗什么呢?

      6.隐喻的力量:光,自然光,人造光,他人的目光,公共空间的照亮,私人处所的黑暗,对光的崇拜与恐惧,崇拜与恐惧的消退,神圣之物光芒的暗淡,第四权的下放所带来的刺眼的幻影的闪光……

      7.当武器管用时,它就已经过时!英国海军元帅蒙巴顿如是说,他指出了当时技术科学神话势不可挡的趋势。而现在,实际上,当武器太过管用时,它也会形成一种制衡。

      8.西方:克苏鲁神话——人类并非世界的主宰者,在未知宇宙中隐藏着超乎想象不可名状的恐怖真相,见上一眼就可能让人陷入疯狂或者死亡。

      东方: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我害怕鬼,但鬼未伤我分毫;我不害怕人,但人把我伤的遍体鳞伤。

      9. “哲学家巴门尼德认为,我们的精神图像,我们的记忆,它们以统一的关系驻留在机体内部,处于温暖与光明或寒冷与阴暗之间。如果这种关系被打乱,就会出现失忆症,忘记这个可见的世界。”

      倒时差、外出旅游在陌生的旅馆醒来不知身处何地、穿越剧睁眼的瞬时心中惶惑不敢置信……刹那间生疏的现实以压倒性的客观存在不容置疑扑入眼帘,在大脑中产生影像,往日的经验与记忆暂时性彻底消散,无的境地,时间消失,没有过去与未来,随后理智慢慢回笼,前因后果的逻辑链如水落石出渐渐清晰,我们又记起这个可见的世界。

      10.集体安全感

      当个人被摄像机所监视时,会产生强烈的异己感;当群体被摄像机所监视时,则左顾右盼、旁若无“机”。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