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8、三清供 ...

  •   拨霞供——浪涌晴江雪,风翻晚照霞

      “访止止师,遇雪天,得一兔”锅中主食备也,“山间只用薄枇、酒、酱、椒料沃之”蘸料味碟也,“候汤响……令自夹入汤,摆熟啖之……”涮吃也。由此可见随着烹调技术(以风炉安座上)与栖居大地之上的人的想象力的发展充盈,宋朝时火锅的吃法已初步奠定后世的基本门路。紧接着下文揭示了吃火锅的实效性与文化情趣,“不独易行,且有团栾取暖之乐”,不仅简单易行,而且于大雪纷飞之寒冬,与三五好友围聚一堂,谈笑风生,随性取食,愉快异常。

      同时,食物不仅是食物,它联结起的是一段段年岁的人事情理,“越五六年,来京师……恍然去武夷,如隔一世”,京城之中,杨泳斋席上,当沸腾的水在锅炉中翻起淡淡寒波,举箸夹食间,大雪、奔于山岩的野兔、提兔而立的止止师……一幅幅画面于记忆中依次浮现,烟雾蒸浮,停箸仰面,世事一场大梦,看取眉头鬓上。

      但作者并无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的豪情慷慨,也未存优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的自我菲薄,而是有如曹操《短歌行》式情绪悲悦起伏,毫不停留,不断递进,由自然风光回溯拨霞供的本义,让生命源泉冲动淙淙而出,最终流向一种心灵深处的平和,主宾皆是如此,忘乎于食,忘乎于情,因有诗末云“醉忆山中味,都忘贵客来”。

      东坡豆腐——磨砻流□□,蒸煮结清泉。

      “豆腐,葱油煎”,豆腐者,朴实无华,洁白无瑕,“用研榧子一二十枚”,香榧者,黑衣坚肉,止咳润肺,苏东坡三访和尚榧的民间故事广为流传,“和酱料同煮”酱料者,黄豆屑,猪肉碎。此一道,药食同源,凉温搭配,润燥开胃,甘凉生津,降浊宽心。“又方,纯以酒煮,俱有益也”,酒,多是米酒尔,少见少闻,没有尝试过,想来酒香清醇,豆腐滑嫩,也别有一番滋味?

      孟子讲君子远庖于厨,实则不然,无论是从不忍见其死,不忍食其肉的角度讲,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还是从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的角度讲,疱于厨从来都是发现美,欣赏美,将自然之物变为一个美的意象的审美过程。是以,苏东坡用最简单的食材做出最美味的食物,将最普通的家常食材——豆腐化腐朽为神奇,是真真君子作为。

      骊塘羹——中有芦菔根,尚含晓露清。

      神仙九转休痴、醍醐甘露未易及、青白极可爱的骊塘羹实则就是一碗普普通通的白菜萝卜汤,但何至于诗云“勿语贵公子,从渠嗜膻腥”宝贵得藏藏掖掖呢?很简单,就像竹子不仅仅是竹子,它是正直奋进虚怀质朴卓尔善群担当等一系列的代名词,这杯菜与芦菔细切、井水烂煮的骊塘羹不仅葆有至真至味、自然之甘,更是上升到了大道至简的美学层次。

      关于为什么我们喝食堂免费汤水喝不出这种江湖浪迹一沙鸥的境界,私认为这与现世的生活状态有关,我们生活在一个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的时代,心既已发狂,体味到的自然只是流于表面的青菜与萝卜,更加金钱观念的渗透,这种清淡时蔬是体现不了、区分不了阶级地位的,再者,学习与工作的沉重负担使吃饭成为了一种单纯提供能量以更好完成学习与工作的中间任务,是以食不知味。

      清供者,清雅之供品也,分为有名之供与无名之供两样,有名之供按节日礼俗作分,无名之供是在非节日时不逾矩前提下随心所欲,而山间清供即山野间的美味,是时时处处的无名之供,是山水文化与清供文化的交支,淋漓尽致的体现了采薇的真贫之意。书中无论是饮食命名(比如,蒸面饼称酥琼叶,葫芦片蘸酱称蓝田玉,凉拌莴苣称脆琅玕等),还是养生之道(比如,食无定味,适口者珍,《本草》曰等),抑或是艺术手法(涉及大量杨万里、杜甫与苏轼的诗词典故),无不由林洪这一个体体现宋代集体的生活雅趣。

      吃不只是吃菜蔬,食不只是食瓜果,而是一种勾连人生各个阶段的岁月,一种噫吁嚱起食无奈的个人境遇,一种横贯上下千年时光的文化内涵。清供供的也不只是花草蔬果,还有日月天空照耀下人的衣冠、精神与生命。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8章 三清供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