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读《媒介学宣言》有感(一) ...

  •   1.唯一无需证明合法性存在的是自然与我。

      2.此时此刻,是什么使我们会聚于此?
      万物之源的神话——女娲造人
      某个创业的英雄——炎黄先祖
      一部圣经——儒
      一部宪法或一纸遗言——自由、民主、公正、法治
      通过持续象征性地赋予自身卓越的价值观,我们重组为一个结构紧密、组织严致、附有生存活力的集体。

      3.强制入团:人从出生落地时起,就是一个慢慢符合规范、被意识形讯息、隐蔽性符号同化的过程。媒介决定信息性质,社会关系超越人本身,敌我双方实力差距巨大,呱呱落地的婴孩尚无掌控认知的能力,演化积累千年的介质群属实胜之不武。然,有无实现局势逆转的可能?有,通过不断攀爬从巨人肩膀搭吊下落的浮梯可获得重新看世界更广阔的视角。

      4.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并行不悖、殊途同归一往通向真理,而今两者舆论品评地位高低不一,其中或许正因为自然科学是绝对真理,理论清晰明白,实践与理论一致,而集体想象所包含的机制与网络难以掌握,又涉及解构政治幻觉、群氓一知半解的危害等,以致多为人诟病。这不得不说是一种生来背负的命运。

      5.心理操纵于社会日常生活无处不在的渗透——灵魂还未反应,身体已然跪下。

      6.为什么是白毛仙姑,不是红毛仙姑、紫毛仙姑、绿毛仙姑……赤橙黄绿青蓝紫?每每疑问,每每有所发现。

      7.存在即合理:现象往往互为因果,人文生态环境的塑造不仅仅在于背景载体或网络流通的大环境,某种程度上也是我们潜藏意识暗角中的隐秘期待与默默许可的讯息范围,即纵使有人携带全面、详细、可解的现代物理知识穿越回科学落后的古代也无法重改一定的历史进程,滞后的公众思想不仅不会接受反而会本能排异,一切都是时候未到。

      8.环境是记忆(历史与人)和叙述(现在)组合的层化(解释),是书写着可不断激活的伟绩与传奇(小切口:高中语文作文屈原、司马迁等人的不断“复活”)的隐迹纸本,是被人翻阅(再解读并重新书法)、记录过去所有时代中的载体和符号的目录(中华上下五千年)。

      9. 法国人文社科作品特色——陌生、精辟、有趣的隐喻与华丽、重沓、音韵和谐的语法词句。

      10.新闻传播学科的内在本质内容是一门隐学,可以在现实实践中学习,却无法进行书面理论性传授。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4章 读《媒介学宣言》有感(一)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