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第 8 章 ...

  •   兵者,诡道也。聪明伶俐的小王守仁痴迷于研习兵法,不仅增加了他的军事知识,而且在解决生活问题方面也多了一些变通思维。这一点,可以从他随后机智解决继母赵氏对他态度不好的问题上看出来。
      小王守仁在十三岁那年,他的母亲郑氏突然去世了。这件事情,曾经让年幼的小王守仁一度陷入悲痛之中。
      随后,他的父亲王华迎娶十七岁的赵氏为妻。作为继母,赵氏对性格顽劣的小王守仁并不友好,有时甚至冷眼相待、恶语相向。面对这种状况,小王守仁没有暴力相对,也没有逆来顺受,他决定靠自己的智慧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天,小王守仁在街上闲逛,偶然看到有人在卖鸮鸟,不停地吹嘘他的鸮鸟能够预测吉凶,并且非常灵验。
      小王守仁虽然年龄不大,却也知道这不过是江湖骗子的把戏和伎俩,转身就要离开。
      就在此时,他的脑海中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刹那间便计上心来。
      于是他买了一只鸮鸟,又走到了街角的一个巫婆身旁,给了她一些钱,如此这般地交代了一番,然后满意地带着鸮鸟偷偷溜回了家。
      趁赵氏不在,小王守仁将鸮鸟塞进了她的被子里。
      不久之后,赵氏回到了卧室里,听到被子里有动静,有些奇怪,便走过去,掀开了被子。
      ”啊!”随着赵氏一声惨叫,鸮鸟扑棱着翅膀,冲向了她的头顶,把她吓得魂飞魄散,一下子瘫坐在地上。
      恰在此时,小王守仁出现了。
      “怎么了?怎么了?”小王守仁“关心”地问。
      惊魂未定的赵氏,此时已经把小王守仁当作了救命的稻草,于是心无芥蒂、颤颤巍巍地说了刚刚发生的事。
      “不好,鸮鸟进屋,乃不祥之兆啊!”小王守仁也“大惊失色”。
      赵氏本就比小王守仁大不了几岁,而且没读过书。“怎么办?怎么办?”听小王守仁这样一说,赵氏更害怕了。
      “要不,请个阿婆来看看吧?我听说街头的李阿婆很灵的。”小王守仁提议。小王守仁口中的阿婆就是巫婆。当然,这个阿婆,他早已做好了工作。
      “好啊,好啊,你快去请吧!”此刻的赵氏早已六神无主。
      一会儿后,李阿婆登门。
      李阿婆一进门,就装模作样地深吸了一口气,然后长叹一声:“家里有怪气!”
      接着盯着赵氏的脸,继续说道:“我观夫人气色不佳,恐怕将有灾祸降临。”
      赵氏更加害怕,于是一五一十地说出了刚刚发生的事情。然后恳请赵阿婆怜悯,施法消灾除魔。
      于是,接下来,李阿婆按照小王守仁的交代,装出一副为难的样子,在赵氏的再三恳求下,才喃喃说道:“我先问问你家的家神吧。”
      李阿婆装模作样地围着屋子走了一圈,然后跪坐下来,双目紧闭,口中念念有词:“汝待我儿寡情无礼,我已诉诸天曹,将取汝命!方才怪鸟乃吾所化也!”
      天啊!这不是王华的前妻郑氏在说话吗?她是在嗔怪我虐待她的儿子啊!此时的赵氏,浑身颤抖如筛糠一般,冷汗直冒,赶快跪伏在地,连声哀求:“姐姐,我知道错了,我再也不敢虐待仁儿了,我今后一定待仁儿如同己出,求姐姐饶过我吧。”
      良久之后,李阿婆装作缓缓醒过来的样子,对赵氏说道:“适才见到先夫人,意色甚怒,将托怪鸟啄尔生魂,幸夫人许以改过,方肯升檐而去。望夫人慎之、记之才好。”
      听李阿婆这样说,赵氏真是磕头如捣蒜。
      从此以后,赵氏再不敢造次,对小王守仁变得关爱有加。
      这是幼年王守仁惩治恶母的一件趣事。他这种“攻心为上”的手段,或者来自他读过的圣贤书,或者是对兵法理论的实践。不管怎么说,立志成为圣贤的小王守仁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了非同一般的思维。而他的“攻心之术”,在此后的整个人生之中,也是被他千百次的运用,成功化解了很多危机。这是后话。
      我们再接着小王守仁对军事的研究往下讲。对军事的研习,同时还激发了少年王守仁的豪情和胆气。
      自诩在军事上有所建树的小王守仁,在十五岁那年,做了一件“大事”。当时,北方有一个叫作鞑靼的民族,势力日益强盛,严重威胁着京师的安全,以致长城以北的边陲瞭望哨所,会时常燃起狼烟烽火。面对这种随时可能发生战争的形势,小王守仁忧心如焚,按捺不住内心的激情。于是,有一天,他偷偷溜出家门,一个人骑马,从北京出发,迎风北上,直闯长城三关。那时的长城关外,狂风卷黄草,飞沙含膻腥,即使是牧民也不敢到靠近。但是,小王守仁凭着一腔少年热血,毫无畏惧。这次出行,他在关外逗留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期间,他考察边关要塞,纵览山川形势,描绘地形图貌,记录各处要害险境,并设想对付鞑靼入侵的计策。等他风尘仆仆地回来时,他的家人都快急疯了。爷爷王伦刚开始的时候,还因为自己一味的“放纵”而自责,但是,等他听完孙儿绘声绘色地一番描述后,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
      此次出关考察,激起了小王守仁的爱国情怀,促发了他尚武的精神。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有一天夜里他梦见自己来到一座庙宇,高台上塑着一位威严的神将,原来竟是汉朝的一位大将军——伏波将军马援。王守仁一向敬慕马援,在梦中,他面对着伏波将军,心潮起伏不已,随即赋诗一首:
      卷甲归来马伏波,
      早年兵法鬓毛皤。
      云埋铜柱盏轰折,
      六字题文尚不磨。
      梦醒之后,梦境好像仍在眼前,梦中所赋诗句也清晰记得。待做过这个梦之后,王守仁更是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像伏波将军那样,报效祖国,血洒疆场。
      报效祖国的志向一立,更是助长了王守仁的胆略。此后,他竟然以十五岁时的少年斗胆,准备向皇帝上疏献策。待他将奏章写好,去给父亲过目,请求他帮忙修改疏稿时,却遭到父亲的一顿训斥:“小小年纪,既无科名,又无官职,竟然敢向皇帝奏疏,简直狂妄之极!”
      然而,小王守仁并没有因为父亲的一顿斥骂而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追求才志的信念,一心希望成为韬略统驭之能才。他仍然奋力学习军事,自此之后的十余年间,他一直留心边陲军事地理,同时研读《孙子兵法》《尉缭子》《百战奇略》等兵法秘籍,就连会见宾客或者参加宴会时,他也经常用果核排兵布阵,向他们展示兵法。有人认为他的研究如屠龙之术,将会毫无用处。有人嗤笑他怪异疯癫。但是,小王守仁不以为然,仍旧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之中。或许,这也是圣贤异于常人的特质吧?
note作者有话说
第8章 第 8 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