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第 9 章 ...

  •   罗素说:“一个人的兴趣越多,乐趣便越多,受制于命运的情况就越少,因为他若失去一样,还可以找到另一样替代。”
      少年王守仁是一个兴趣广泛的人。除了正常的读书学习和我们前面说过的下棋、任侠游猎、排兵布阵之外,他还对文学、书法、绘画等保持着极高的热情。而最值得称道的是,这个时期的小王守仁已经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小王守仁对哲学产生兴趣并不意外,因为,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程朱理学是科举考试的必修课。也就是说,程朱理学是猎取功名、登科入仕的敲门砖。因此,它被天下文人当做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认真加以研读。
      毋庸置疑,程朱理学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个流派,其强调人性本善,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和研究,来达到认识和掌握客观事物的真正本质和规律。在那时,小王守仁的爷爷王伦和父亲王华,都是程朱理学的忠实拥趸,小王守仁的启蒙教材也是从程朱理学开始的,因此,他在小小年纪,脑子里就装满了哲学思想。
      话到这里,我们有必要简单了解一下程朱理学的发展脉络。
      程朱理学,也称程朱道学,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也是理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由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创立,到南宋朱熹完成。朱熹是这一派的最大代表,故又简称为朱子学。二程曾同学于北宋理学开山大师周敦颐,著作被后人合编为《河南程氏遗书》。他们把“理”或“天理”视作哲学的最高范畴,认为理无所不在,不生不灭,不仅是世界的本源,也是社会生活的最高准则。南宋时,朱熹继承和发展了二程思想,把理推及人类社会历史,认为“三纲五常”都是理的“流行”,人们应当“去人欲,存天理”,自觉遵守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规范。朱熹学说的出现,标志着理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程朱理学在南宋后期开始为统治阶级接受和推崇,经元至明正式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
      程朱理学在促进人们的理论思维、教育人们知书识理、陶冶人们的情操、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历史进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后来理学发展越来越脱离实际,成为于世无补的空言和束缚人们手脚的教条,对文化发展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随着程朱理学弊端的显现,一批善于独立思考的理学家开始对程、朱探究真理的方式表示不满,随之,一些“不同的声音”就流传了出来。在这其中,陆九渊先生发出的声音最为响亮,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完善,最终成为挑战程朱理学统治地位的一支主要力量。
      其实,在程朱理学形成之初,陆九渊就已经认识到它的不足。陆九渊与朱熹都是南宋同时期的哲学大师,陆仅比朱小9岁。陆九渊直指程朱理学“朱之教人为支离”(朱熹的教育方式太支离琐碎)的软肋,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了“心即理”学说,他说: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陆九渊的心学持主观唯心观点,这一观点认为人的心和理都是天赋的,是永恒不变的,仁义礼智等道德是人的天性所固有的,致学目的就在于穷此理、尽此心。毋庸置疑,陆九渊的“心学”理论从人的主观感受层面出发,符合常人认知,很快得到了众人的认同。但是,对于统治阶级来说,它“消极避世”的因素太多,不利于国家统一百姓思想。因此,“心学”一出来,就被官方抵制、打压,特别是在后世程朱理学大行其道之时,它更被视为“异端邪说”。
      王守仁所处的时代,比程朱、陆九渊所处的时代晚了三百多年。他的哲学思想萌动的时候,正是程朱理学和心学“斗争”最激烈的时候。
      小王守仁最初也是笃信程朱理学的,但是,他毕竟是个不安分的孩子,当他偶然从别人口中听说了陆九渊的“歪理邪说”之后,他并没有避而远之,而是想法设法找来一些“心学”著作,好奇地读了起来。
      小王守仁偷偷研习“心学”的故事,让我们不禁想起自己的童年。记得那时候,家长、老师不让我们读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和琼瑶的言情小说,但是,他们越禁止,我们越感兴趣,结果,那些“害书、毒书”,最后还不是被我们在被窝里偷偷给读完了?
      小王守仁本就天资聪颖、灵活善思,这一接触“心学”,两种哲学思想便在小小的脑袋里展开了激烈交锋。
      到底是“去人欲,存天理”对呢?还是“心即理”对呢?自此,他开始陷入到一种深深的思考当中。
      小王守仁向周围的人请教,无人能真正解释得了这个问题。小王守仁向书中寻求答案,但是,古代的先贤大儒著述中的只字片语也难解他的心头之疑。
      然而,小王守仁又是一个非常执着的孩子,找不到问题的答案,他怎肯罢休?
note作者有话说
第9章 第 9 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