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再相逢 ...

  •   陈渠并不常留在京中,这些年她四处游历,行过许多地方。
      直至嘉历三十五年春方才回到棠楼,棠楼依旧是那般繁华模样,只是楼里的姑娘人面不同朱颜改,云裳病故、蕙雁患了失心症、菊熹靠着才情与手段出了籍……
      这栋小楼沉默着,注视着,承受着光阴流转,见证着那些破碎的人生,就像是做了一场光怪陆离的梦,不诉说,不改变。
      因着玉娘子的缘故,她还能去棠楼的□□教练些曲子,陈渠素有才情,弹的琵琶恢宏大气、铁骨铮然,毫无缠绵病气,姑娘们也爱跟她学习。
      练琴间隙里,陈渠和几个小姑娘一道吃茶,断断续续听了不少京中轶事。
      她只是笑着听,直至轶闻的主人公渐渐变成永瑜侯周瑾。
      “听闻永瑜侯不日后就要大婚了呢。”
      “我也听说了,是左丞乔大人家的二小姐。”
      “真是才子佳人。”
      “......”
      陈渠在几个姑娘的闲谈里,拼凑出了关于周瑾与乔二小姐的为人传诵的故事。
      她知道了周瑾曾与乔二小姐同游相国寺,曾去晓市给她买最新鲜的杏子,还曾送她一只通体雪白的狮猫。
      听着那些真真假假的琐碎故事,陈渠好像能依稀拼凑出周瑾做这些事的模样。
      直到东武街红妆点缀,喜乐响彻候府。
      陈渠称病没跟着楼里的小姑娘去街上瞧热闹,她依旧缩在蕖萍道里,只是悄悄打开了后窗。
      后窗正对东武街,迎亲的队伍会从这里经过。
      陈渠看见,周瑾锦绣红衣,骑在马上潇洒非常。
      很多很多年前,她也曾见过骑马的周瑾,不过那时她蜷在地上。
      他们第一次见面,是在郢州的暴雪时分。
      蛮寇来袭,郢州饥荒,六岁的阿娉父母逃难,在茂南道与家人走散。
      那夜大雪纷扬,周瑾巡检郢中,在茂南官道的雪窝里,捡到了几近冻僵的阿娉。
      她穿着破旧的小红棉袄,朦胧抬眼看见深栗色大马载着个人影,迷迷糊糊便昏睡了过去。
      在梦中,她只觉得怀抱炭炉,十分温暖。
      待到她醒来时,已是在陲岭道的驿站里。
      周瑾喂了她盏热水,又给她端来一碗肉糜粥,阿娉用僵硬的手指捧着饕餮吞咽,周瑾看她吃完刚想说话,就听她囫囵着说道:“大哥哥,可以再给我一碗粥吗?”
      冬季时蔬紧缺,驿站并无什么,周瑾拿自己带的腊肉干去后厨煮的粥,怕小孩子吃不惯还跟人家换了两勺糖加进去,那粥味道很怪,又咸又甜,可她整整喝了三碗。
      阿娉第二天便哭着要娘亲,周瑾无法,使出浑身解数,给她讲了一路子自己四处游历的故事和怪力乱神的趣闻,周瑾江郎才尽便胡诌些故事来逗弄她。
      因为大雪封山,他们足足赶了十四天路才到达郢州,周瑾把小阿娉交付给了郢州知府陈元松,为她寻找家人。
      那日阿娉抱着周瑾的腿不肯松开,周瑾蹲下身来,笑着说道:
      “小阿娉乖,哥哥要在郢州待好久的,等我巡检回来就来看你。”他伸手摸了摸阿娉的头,“听闻黎县有种花笺,带着花香可以引蝶,哥哥给你带一大张回来做扇子你扑蝴蝶可好?”
      阿娉本以为他们很快会再见,没想到这一别就是十几年。
      还没到达黎县的周瑾便被一纸诏令送去了千里之外的漠北幽州。
      而她则被陈元松夫妇收养,改名陈渠教养长大。
      她脑海里尽是些零散的思绪,一点一滴,绵延千里。
      想起他一向清洁自好,昏礼也不铺张扬厉。
      远远地,依稀能看到他面上一番喜色。
      红色很衬他。
      鲜丽的红色,鲜艳得有些扎眼。
      陈渠默不作声地合上后窗。
      坐在玫瑰椅上又抱起了琵琶。
      她又想起这把椅子周瑾曾坐过,那时后窗还亮着一盏昏黄的小灯。
      起身点起了后窗的烛灯,回去换了把玫瑰椅坐着。
      又想起这琵琶周瑾也曾摸过,他那日单手握着琴相,漫不经心地把它放在了软垫上。
      她又弹起了那首楚语小调。
      琴声并不大,却弹了许久。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