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六篇 煮茶 ...

  •   #6

      虽然三娘子说的明之阿姊不在十二楼。

      但其他歌姬也甚是奇才。用三娘子的话说,这些女孩儿们西京名门贵女其实只差那一丁点财与权。

      这样说话时,三娘子脸上也浮起一层傲气,那是一种不愿濯污的清白的傲气。这一点和她爹宋衾倒是很像。

      宋玉书觉得三娘子很通达,但在有些地方又有些过分执拗。但唯如此,才让她觉得自己眼前并非一场大梦。

      十二楼的歌姬比宋玉书想象中还要特别——她们鲜少浓妆艳抹,妆面比三娘子还要清淡,哪怕是大街上妇人们都能用上的便宜脂粉也不用。人人身上都有一只特别的香囊,绣样如出一辙——均是一片浅碧狭长的叶子,纹路走线十分精美,但每人身上的香味却又各不相同。

      香气象是歌姬的象征一般。很特别。

      就算身处烟柳之地,这些姑娘们穿着首饰都十分保守,比大家闺秀更像大家闺秀。

      一下午,宋玉书的眼睛都很难从她们身上挪开——

      比起长安的才子们,像三娘子这样的女娘才是真心实意与这群歌姬舞娘们心心相惜。

      博士隔一点时间就会过来敲门,送上一份甜品。

      最先送上的,是长安本地的蒸饼。蒸饼与其说是饼,倒不如说那是蒸糕。酸甜软滑的糕入口即化,吃进肚中暖暖的正好抵掉初春的寒意。

      接着是,毕罗。
      毕罗宋玉书以往听过。这毕罗二字听着像是中原本土产生的食物,实际确实实打实的舶来品。算是胡饼的一种。拿到几千年后,算得上是西点。

      同坊间路旁小摊售卖的寻常毕罗不同,十二楼的毕罗以瓜果为馅料,不必再多加蔗糖,就已经足够甜蜜。
      之前宋玉书曾听说,毕罗中最为出名的叫做樱桃毕罗,皆因达官贵女甚至天家公主也最好这口而闻名天下。

      但这十二楼的毕罗看着,又比那樱桃毕罗更加精美。除了红樱桃,还有白荔枝,青葡萄,玉龙眼。西京人到底是吃货,对于这些东西的研究颇深,也难怪十二楼总是热闹,在闹市之中能够绝世独立。

      商业头脑,有时候真的非常重要。

      阳光明媚的午后,一边吃毕罗茶点,一边听美人歌舞,人生幸事莫过于此。宋玉书很满意,这样的生活即为她理想中长安的生活。

      单有点心当然算不上是完美的下午茶。吃茶吃茶,茶自然必不可少。

      很快,博士又端上茶具和茶叶,为三娘子她们妥善放于桌上,放下后博士未离开,而是在桌边站定,像是在等什么。

      宋玉书不太懂,回头看向三娘子。三娘子从袖袋中取出个把铜币,轻轻放到博士手心:“辛苦博士……”

      博士身躯一躬接过铜币想收起来,冰凉的铜币只在手心停留一瞬,接着就被一道柔软的力量夺走。他抬头诧异地看向宋玉书,眼中尽是不可思议。

      宋玉书却并不看他,将几枚铜币收进自己的袖袋,“煎茶,我会。”柳叶眉凭空轻佻,俏皮地冲三娘子眨了眨眼睛,“不必麻烦外人,我来就行。”说着挥手将博士幺了出去。

      博士人还愣着,转眼已经被推出了房间。看着紧闭的房门不禁疑惑,“刚刚的确只是几枚铜币没错吧?应该不是拿的金饼才对啊?至于吗?”

      房间中,三娘子也有些诧异,她自己是不会煮茶的,更不会喝茶,但长安权贵士人都以饮茶来彰显自己的品德,她也是从善如流。

      只是宋玉书?会烹茶?未免过于滑稽了吧。

      她半信半疑地坐下来看着宋玉书轻轻撩起衣袖,模样看着倒挺像那么回事,索性让那几位歌姬也停下歌舞,邀她们一起看宋玉书煎茶。

      宋玉书不算典型的茶道爱好者,对于喝茶这件事情跟风大于真情实意。但煎茶方法还是早有耳闻。以往不得机会亲自试验,如今给钱让她尝试,自然心里喜乐。

      据茶圣陆羽所著茶经,世间茶品以峡光湖彭越此五州茶为上品。但十二楼送来的茶叶却并不是来自这五州,宋玉书烹茶之前仔细看了茶叶——是剑南道的蒙顶石花。

      对比铁观音普洱龙井一比较常见的好茶,蒙顶石花千古之后已实在算不得什么好茶,但却是中原历史最为悠久的扁茶,更是千年贡茶。

      喝茶最快的方式是直接茶叶碾碎,茶末放进瓶缶中直接热水冲饮,这种冲泡法叫做痷茶法。

      快,但是不太美观。

      而美观的喝法,有在茶汤沫上作画的点茶法。

      漂亮,但是对点茶人的要求极高,步骤也不通俗。用宋玉书的话来讲——麻烦。

      而宋玉书想要尝试的这种煮茶方法,是痷茶和点茶之前的中庸选项——煎茶法。

      她将茶饼放到炉火上炙干,水分蒸干之后碾碎,轻而稳地罗好。然后开始煮泡茶用的热水。像长安这样的地方对于煮茶之水尤其讲究,顶好的是用扬子江南之零水,其次要惠山泉水,最次也要淮江水。

      水品亦如茶品,水好不仅能够煮出更好的茶汤,更体现了饮茶者品性的高洁。想到这里,宋玉书忍不住笑了。

      三娘子她们正看得起劲,不明就里问,“为什么突然笑了?”

      宋玉书手上动作未停,静静看着壶中水微微烧开,渐渐鼓起豆子大小的气泡,发出汩汩的流水声。一双美目明眸善睐,唇间小一不减,“只是觉得,善饮茶者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这话说到这里不再继续,三娘子没品出什么意味,看着水壶边缘微微溅出水珠,噼里啪啦打着壶盖,只催她,“是不是该下一步了?”

      三娘子看着罗在一旁的茶末,期待着宋玉书下一步将其倒下水中,却看她伸手从点心盒里取出一叠盐末,轻轻取出一些放进烧开二沸的水中。

      二沸水再煮就要老了,宋玉书将水壶提起来,放在滚石上保温。后又取出竹夹开始搅拌,待水面蒸汽均匀之后,方持茶匙取一勺茶末置入水中,又继续搅拌,茶汤继续沸腾,扬起细而轻的汤花。

      茶汤煮好,宋玉书取出几只茶碗,开始分汤花。

      茶碗不多,仅有五只,茶汤也不多,刚好够分五碗。

      宋玉书将茶分好,乖乖收回手,目光示意三娘子饮茶。又将其余四碗分给四位歌姬。

      此时隔得近,歌姬身上浅淡疏离的香味更深了些,宋玉书看到那一双双如同白葱一般细巧的手指,忍不住感叹,煮茶这种事情,还是要让这样的人来做,才是真正的赏心悦目。

      回头时,三娘子已然将碗中茶一饮而尽,“好喝,四娘子何处学来的手艺,这茶香气芬芳,沁人心脾,叫人难以忘怀呀。”

      宋玉书垂眸睨一眼茶碗中浅色的汤花痕迹,心中诧异,这么喝茶还能说出这么不负责任的夸赞之词,确实也不是一般的名门闺秀。

      她莞尔,“你喜欢就好。我第一次煮茶,手生,煮的一般。”

      一旁饮茶后的四位歌姬却面面相觑,几乎同声开口,“四娘子煮的极好!”

      其中一位代表发言,“四娘子煮茶,不差我四人。”

      宋玉书不解,回头看三娘子。

      “这四位姊姊是十二楼茶中四君子,是楼主专门从江南茶府请来的。”

      宋玉书这才了然。难怪喝茶姿势这么标准这么漂亮——练过。

      “四娘子煮茶很熟练,分茶花分得极好。”此为四君子之一。

      “正是,比长安喜爱饮茶的诗客还好出不少呢。”此为四君子之二。

      如此溢美之词让宋玉书心里更加得意,心想,日后若是在没有去处,凭这手艺出来打工也未必不能养活自己。

      忽然想到什么,从袖袋中取出刚刚那些铜币,只留下一枚,剩下的全部交给歌姬,“麻烦阿姊帮我转交给博士。”

      然,指腹摩挲着铜币的表面,认真看着铜币上的刻字——

      贞元通宝。

      她还记得,似乎也有人叫贞通元宝。

      三娘子看她对一枚铜币如此爱不释手,心有不忍,取出自己的袖袋,囫囵个儿放进她手心。宋玉书诧异抬头,对上三娘子非常不客气的五官,有些疑惑地歪了歪脑袋。

      “我是你阿姊,我的便是你的。”十分豪横啊。

      宋玉书心中很感动,又觉得十分好笑,捏了捏手里的袋子,又递了回去,捏着那枚贞元通宝笑道:“我有一枚就够了。”

      说着从桌上取下捆茶用的茶绳,穿过铜钱中的防放方孔,编了个简单的节,后又取下自己挂在胸侧的鱼璧,将二者放在一起。

      天色渐晚,天光渐渐暗下去,楼下东市一些商户已经开始提前收拾东西。

      三娘子眼疾手快,急忙拉着宋玉书便要下楼,“要晚了,快走。”

      宋玉书在其紧张的神色中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回首时正好看见天际即将落幕的一抹艳丽霞光。

      两道倩影在十二楼如同雀鸟飞跃,引得楼中饮客纷纷回首侧目。

      十二楼在这一瞬间,像极了仙境之中的一座缥缈城池。

      这一刻,宋玉书以为,这就是长安之美。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7章 六篇 煮茶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