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6、杯酒9 ...

  •   曹彬却是个深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思想影响的人,听到宁楚林的决定立刻急了:“你如何跟你父亲、跟列祖列宗交代?不行,陛下再忌惮你,等你到了边关,过些年头也就好了,你可不能一辈子不娶妻。你报养育之恩,不至于把自己陷入这种境地。”

      宁楚林一听,就知道曹彬是想歪了。

      曹彬不仅是他的心腹,还是他的至交好友,因此宁楚林的事他可以说是一清二楚。先帝留给了宁楚林选择的权利,是维持好权臣平衡还是收拢权力。宁楚林选择了后者。

      曹彬当时是反对的,他比宁楚林大十几岁,更知道收拢权力再还政天子这一行为有多大的危险,只是宁楚林坚持还养育之恩,完成先帝遗愿。虽然危险,但曹彬相信好友的本事与分寸,便陪着他干了。

      宁楚林同时对王李两家出手的时候,吓了他一跳。这样迅猛的手段,就算有先帝养子这个身份与皇帝太后的信任,曹彬都觉得宁楚林很难保证自己不被猜忌,他这是把自己往火坑里推。

      只是宁楚林也惜命,曹彬相信好友不会把自己弄成第二个王司徒、李司空,只当他还有后招,却没想到宁楚林是以绝后为代价的。

      这代价报养育之恩,实在太大。

      宁楚林了解好友的心思,却也无从解释,只是沉默不语。

      曹彬见他那模样,便知道对方油盐不进,把手里的茶一饮而尽,负气道:“你再好好想想吧,不值得。”话罢便撂下茶杯扬长而去,尚书台还有一堆折子等着他处理。

      正赶上科举之年,因皇帝有借此次科举遴选真正属于自己的官员的念头,因此丁宥亲自与手下官员操持考试,

      殿试之后,虽然考卷由主考官员评判,但皇帝还是要来一观,毕竟这一批人是他整整意义上第一批自己提拔起来的臣子,与前朝老臣和受恩于他人的忠君官员不同,这一批人用得好了,便是没有受过任何人恩惠,独仰圣宠的心腹。

      皇帝看了一遍后,对进入殿试的人有了大致的了解,又拿给太后过目。只可惜太后虽通诗文,却对政治不甚有头脑,平日里太后虽然垂帘听政,但大部分的权力是在朝臣手中的,太后自知手腕不如宁楚林,又十分信任这个养子,便很少过问。

      因此太后拿到考卷时,就实际内容说不出个子丑寅卯,便说道:“你若是不放心,不如让楚林看一眼。”

      皇帝怔愣一瞬,低头掩去眼中深邃,复笑道:“是要让他看的,只是明日他才进宫,便先拿给了母后。”

      翌日,宁楚林照例给皇帝上完课、看完折子后,便见到了考卷,他没有急于去内容,而是犹豫说:“陛下,臣提前看考卷,于制不合。再者,丁大人学富五车,门生甚多,定能选出最好的人效力于陛下。”

      皇帝又往他的方向推了推考卷,笑着说:“让你看就看,没什么合不合,婆婆妈妈的,咱们雷厉风行的尚书令可不是这样的,你与朕还讲什么虚礼,朕只是想听听你的想法。”

      宁楚林这才拿过卷子开始看,考题无非问士子对时政与经史一些事的观点,题目中规中矩。这种题目容易答得中庸,但进入殿试的士子都不是中庸之才,个个答的言之有物。

      过了许久,宁楚林从考卷中抽出几份:“这三人重在百姓,可以放到州县;此人重在律法,可放廷尉,掌律法刑断;另外还有这个……”宁楚林抿了抿嘴,不知如何形容。

      皇帝拿过最后那份考卷,粗略扫了一眼便知道是哪个人。这人答的角度可以说是所有士子中最中庸的一个,没有新见,但奇就奇在这人把庸常的内容答得条理清晰,且十分周密,内容面面俱到。皇帝之前对这份考卷想了许久,愣是想不出在他的答题角度之内,还有什么疏漏的内容。

      可这人此先只是一介白身,门第不高,一切学问都是从书籍中来,吏治时事不过纸上谈兵。但他却谈得让与宁楚林学了几年权谋,又看了一段时间折子的皇帝挑不出疏漏。

      皇帝先前也在思考,如何安置这个奇人,正好宁楚林提起,便问道:“这人怎么了?”

      宁楚林左思右想,终于想出来个形容:“我觉得,他与我很像。”

      皇帝恍然,确如宁楚林所说,这人答卷的周密程度,足见其俯瞰全局的本领,确实像宁楚林这个既通政事,又极善谋划的人。

      皇帝目光闪烁,沉吟片刻说:“不如让他去你尚书台吧。”

      此举正合宁楚林的意,过几年他肯定是要退下来的,他手底下的那些人,不管其他,单说左右仆射,要么在尚书台韬光养晦,要么与他一样离开,那势必需要新人。况且,左仆射年纪大了,需要再培养个精通内政的人。

      宁楚林便点头:“好。”

      新进的士子,再得皇帝看中也只是个小官,宁楚林忙得很,自然没时间亲自带他,只观察了几日,确定自己的判断无误,便交给手下人了。宁楚林相信这人以后只要不犯大错,是能坐到尚书令的位子的,只是那时候宁楚林应当早就在边关了,因此他就只当是个插曲。

      又是一年冬。

      除夕那天,宁楚林照例进宫,这是从先帝还在世的时候就留下的习惯。除夕是个团圆的日子,饶是先帝即位,宁楚林只是臣子,却仍不忍心他孤身一人过这热闹的日子,便每次年宴之后让宁楚林留下吃个团圆饭,再一同守岁。

      这一年从腊八开始便下雪,断断续续下了几场,除夕这天仍是大雪纷飞,雪白的宫城映得红灯笼极是刺目,就像洒在雪地里的鲜血一样。

      老话说瑞雪兆丰年,许多人把除夕这场雪当个吉祥,喜气洋洋的,宁楚林看着这雪却越发忧虑。

      “楚林在想什么?”

      太后到底是上了年纪,精力不好,加上这天寒地冻的,便早早休息了。皇帝从太后宫中出来后,便见宁楚林一人站在雪里,眉间尽是忧思。

      “今年的雪可真多。”宁楚林伸手举了片刻,掌心便落了一层雪水。到了夜里,天气更冷,又起了风,雪下得越发大了。

      皇帝拉下宁楚林举在雪中的手,已经一片冰凉,见他把手出揣回袖里抱着手炉,便说道:“担心百姓?今年立冬比往年寒冷,楚林不就早提醒过百姓做准备了吗,总能挨过这个冬天。再者,河堤在上冻前便已经派人检查过,挡得住冰雪融化的湍流。前两年收成好,就算需要拨赈灾的粮食,也尽是够的。”

      宁楚林摇了摇头,皇帝虽然没有说中他心事,却也足见其这几年下来的长进。

      寻常人在除夕看着这雪断不会想到什么灾害,皇帝却想到了。天寒、多雪,一方面要防着有人冻死,另一方面则还要考虑春天河流解冻的湍流。虽然宁楚林早就安排人去做这事了,但时间隔得久,他又没与皇帝细谈过此事,因此皇帝能想到,足见其对百姓的关心。

      “京城如此寒冷,下了这么多场雪,那塞外呢?匈奴人、羌族人又怎么过这个冬?”宁楚林轻声说,“我只是怕明年又是一场战争。”

      皇帝沉思片刻,看了看宁楚林,眉宇间似有些犹豫的神色,却很快便被他掩了去,只是掩在袖中的手不断扣着手炉。

      宁楚林则目光定定地看着纷飞的大雪,没注意到皇帝的表情。

      “让戍边的将士多注意些,若是有异动,便早做准备。”皇帝沉默了半晌才说出这句话,又拢了拢披风,叮嘱道:“朕回宫了,楚林也早些回府休息吧,多烧些火盆,夜里冷得很,别仗着身体好便不把这冬天当回事。”

      宁楚林心中熨帖,笑着应下。

      到了春天,一切如宁楚林所料,河流决堤了几处,幸好早有准备,没让洪水肆虐太多地方。

      这一年,皇帝十六。

      此时的皇帝,不管在能力还是年纪上都差不多能够亲政了,宁楚林也终于紧赶慢赶,在这一年处理完了其他势力略弱的王公世族,真正大权在握。

      宁楚林的行为招致许多大臣不满,连太傅与太尉都对其颇有微词。

      太傅本身就出身世族,宁楚林大刀阔斧地收拢权力本来就对他不利。在驾驭臣子这一点上,太傅既不赞成先帝的平衡,也不赞成宁楚林的清宿。在他看来,先前王李两家倒台,宁楚林虽然势大,却仍有其他世族。如此一来,既保证了宁楚林能够还政天子,又保证了皇权的收拢,不至于像先帝一样左右掣肘。

      可宁楚林动了大部分王公世族后,太傅就对他的用心产生了怀疑。朝堂之上,就算他人联手,也已经动摇不了宁楚林,那么他在享受了至高权力之后,还会心甘情愿还给皇帝吗?

      太傅不相信,有人真的能够清高到这个份上。

      太尉江平也有这样的顾虑,或者说,朝上忠于皇帝的臣子,都有这个顾虑。
note作者有话说
第76章 杯酒9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