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7、杯酒10 ...

  •   只有尚书台内部,以及宁楚林在其他衙门的心腹知道,他已经在准备退下来了。他在慢慢削弱自己对衙门的影响,将更多的折子与决定权交给皇帝。

      而宁楚林则在一些时候只扮演皇帝在未亲政前,与其他臣子的通话工具。

      只是到底他的影响力太大了,还得慢慢来,不能操之过急。

      此外,他还需要更多的空闲时间给皇帝最后做一些准备。

      如今朝中王公世族虽然式微,但这些家族都是几十上百年发展起来的,一时式微,却不是永绝后患。正所谓百足之虫虽死不僵,若想要真正解决掉世族对皇权的影响,便需要在政治体制与官僚体制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宁楚林参考他在现代的经验,将未来需要改革的内容总结在书简上。

      首先便是书籍印刷与句读标点,印刷术降低的书记成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让寒门学子有书可读,而句读标点则解决了部分文章经典阐释的歧义。此外,各地义学、借阅书斋,都对寒门读书大有裨益。

      其次,是官僚任期问题,尤其是在州县地方,许多官员若是没有做出卓越的政绩,便容易造成官员私下勾结,称霸乡里,遮掩朝廷耳目。因此可以给官员规定任期,任期结束后进行考核,根据考核成绩或升或降或平迁。

      最后,便是一些琐碎的内容,譬如印发官方报刊来控制民间舆论;譬如现代军队的训练技巧,譬如外伤的消毒与缝合问题;譬如耕作工具的改良;譬如硝石在爆炸上的功用;譬如海上贸易;譬如教化外族……只是许多具体内容宁楚林并不清楚,他只能提出一个理念,具体操作就要专业人员反复实验总结了。

      宁楚林花了不少功夫整理这些的东西,整理完之后便放在书房的一口箱子里。他不急于把这些东西给皇帝,至少要等皇帝亲政、他功成身退之后。

      只是气候与外族打乱了宁楚林的一切计划。

      在塞外苦寒之地,冬天这场雪下得更大。

      匈奴在上次战争之后本就元气大伤,这场大雪无异于灭顶之灾。而此时羌族与南蛮联合,大军压境,匈奴便趁此机会横插一脚,扰乱河西走廊。

      三面受敌。

      可大齐与匈奴一战之后,也损伤不小,兵力有限,尤其是骑兵,对付匈奴不成问题,但再加上已经休养生息多年的羌族,便很是麻烦。

      此外,大齐与南蛮边境和平几十年,此番突然发难,朝中可用的将领竟一个都没有与南蛮对战的经验。

      江平收到战报后,也不管与宁楚林的些许龉龃,直接请他来商量战事。

      管家告诉宁楚林太尉请他的时候,宁楚林便觉不妙。

      这一年来,他和太尉的关系已经没有了从前的融洽。此前,他们就朝中琐事都能开个玩笑,而最近,太尉却少找他讨论政事。

      宁楚林心知肚明,是他如今的权势太高,而如太尉这种保皇党,自然会日渐疏远他。

      江平一定是遇上了什么棘手的事才来找他。宁楚林瞬间便想到了边境。可除夕之后,他与江平提过这事,也叮嘱了各地边防将领,就算匈奴与羌族真有什么动作,太尉也应付得来,犯不着找他一个尚书令,平白给了他插手军务的机会。

      宁楚林百思不得其解,心情却愈发沉重,急忙骑马到太尉府上,被小厮带到书房。

      江平的书房很大,除了藏书以外,他开辟了一块空间来放沙盘和地图。宁楚林一进去就看到江平、白御与江平的叔父江恒三人围着沙盘。

      这个阵容,宁楚林心下一震,是战事了。

      “你来了。”江平没多寒暄,直入正题,“边境告急,南蛮十万大军,羌族十五万,同时开赴边境,匈奴也在扰乱河西走廊。”说着,他把刚收到的战报递给了宁楚林。

      宁楚林一目十行迅速看完,拧着眉头说:“早就提醒过他们了,为什么这么晚才来报?”大军集结,动静必然不小,边防将士不该等人家都大军压境了才发现。

      江平摇头:“不知道,现在不是想这个的时候,关键在出征将领的人选。”

      “怎么能不想?大军压境才有人来报,是戍边的将士出了问题,还是外族早有预谋,行动太迅速?这是直接影响到战事的。”宁楚林头皮直冒冷汗,“匈奴和羌族就罢了,天降大雪,可南蛮怎么会主动犯我边境!”

      南蛮一向和平,边境摩擦都少有,这下来的实在突然,而且还是十万大军。

      江恒到底是稳重,见宁楚林铁青着脸来回踱步,拉住他说:“楚林,冷静一点,现在已经来了,让子和找你来就是商量对策的,时间不多了。”

      宁楚林在书房见到白御,便明了了:“匈奴上次之后元气大伤,不过残兵游勇,不过是因为南蛮与羌族联合,他们才来分一杯羹。这个好对付,伯武带一万骑兵支援李默将军,加上边军,两万多足够了,速战速决。”

      白御点头:“你来之前,我们也是这么商议的。”

      江平说:“他上次随你出征,既有对付匈奴的经验,又在军中有了威望,加上李默将军,他们二人足以击退匈奴。而南蛮十万军多步兵,因此在军队人数上倒不惧他们,叔父曾与南蛮一战,我多少是有了解的。”

      宁楚林一听这话,便放心了一半。今天久未出山的江恒老将军在书房议事,大概就是为了南蛮。只是他一想到南蛮突然发难的怪异,便觉得江平一人去多少有些冒险,试探性问道:“老将军能否一同奔赴前线?不用上战场杀敌,在营中总览全局便好。毕竟南蛮这么多年不犯我边境,我们也不知道他们军队有怎样的实力。更何况南边地形复杂,又多瘴气,您有经验,能稳妥许多。”

      江恒哈哈大笑,拍着案几说:“我跟你想一块去了。子和顾虑我岁数,不敢跟我提,你来之前我们商议到一半,老夫本想自己提的,倒是让你抢先了。老夫这把身子骨还能够披上铠甲的一天,此生足矣。”

      南蛮安排好了人手,只剩下羌族了。相对于步军居多的南蛮来说,骑兵多的羌族更让人头疼。

      大齐骑兵少、战马也少,更何况还分了一部分迎战匈奴,而羌族却整整集结了十五万军,光是骑兵就有六万。羌族部队可以说是倾巢而出,宁楚林可以想象,南蛮与羌族联合,如此重兵,是决心要从大齐身上咬下一块肉来。

      四个人对着羌族的地盘沉默不语。江平注视着与羌族毗邻的边境,长叹一声:“羌族是最大的麻烦。”

      宁楚林闭目沉思,良久才睁开眼睛,下定决心:“羌族我去。”

      江平大惊,他在来找宁楚林商议的时候,就没想过对方会挂帅出征。只是他们三个都想不出个主意,想着宁楚林善用奇谋,便找他来问问有没有他们疏漏的将领人选。

      白御和江恒老将军也面面相觑。

      江恒人老成精,又曾在朝多年,不一会儿就想明白了宁楚林的用意,抚着胡子直叹气,摇着头走出了书房。刨除一切外界因素,宁楚林确实是出征羌族最好的元帅。

      宁楚林见白御傻愣愣站在一旁,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便给他使了个眼色,示意他先出去。

      白御与江平不同,在某种程度上,白御算是宁楚林一手带起来的,知道他许多机密,因此饶是朝堂之上对他议论纷纷,白御也从来没有怀疑过他的用心。

      宁楚林还有话要和江平交代,只是这些就不是对他忠心耿耿的白御合适听的了。

      江平是武将,自然能听到两人退出去的动静,却没有理会,心里半是震惊半是复杂。

      如今宁楚林总揽朝政,而朝中另有一派忠君臣子隐隐对他不满,皇帝也快到了亲政的时候,这个节骨眼上他怎么会长期离京呢?

      因此江平请他,部分原因是与宁楚林商量将领人选,另一部分,则是想试探宁楚林在皇帝亲政这件事上的态度。

      江平已经想好,他必然要出征南蛮,那朝中只剩太傅,他虽然门生众多,却终归是年纪大了,且手里实权少。而宁楚林又有军功在身,如果他真的有二心,在他这个太尉领兵在外时发难,朝中可能真的无人能压的下他。

      因此江平需要离开前知道宁楚林的态度,早做打算,以防万一。

      却没想到,宁楚林要挂帅。

      江平心里已经打消了大部分怀疑,只还剩一丝。羌族十五万军,宁楚林带出去的军队也得十万以上,那他有没有可能是借机拥兵?

      虽然有这一丝怀疑,但江平心底里是愿意相信宁楚林的忠心,他了解这位好友,就算他贪图权势,也不至于到拥兵自重的份上。

      如此一来,江平对宁楚林没有了怀疑,可他更担心粮草的事。匈奴、羌族、南蛮,哪个都是几千里之遥,宁楚林一走,那些对他有意见的大臣未见得不会使什么手段,而宁楚林手底下的左右仆射却不见得镇得住这些人。

      此外,还有过朝堂之上一堆文臣议政,最后瞎干预前线战事的先例,就算不为宁楚林着想,江平也得考虑自己和士兵。

      江平虽然不喜欢宁楚林如今权倾朝野,却也不得不承认,只要朝内有他坐镇,领兵在外的将领不需有任何顾虑。这一位深谙军略的尚书令,既能保证军需,又不会乱给前线下命令。
note作者有话说
第77章 杯酒10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