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0、灰色的欲望12 ...

  •   “你把我忽悠去当记者,然后自己跑路了?”

      宁楚林适时递上一杯在奶茶店买的冰饮,跟他边往学校里走边解释:“之前跟你说了,记者出路广,跳槽了待遇也好,就是我当时的状态。不是不当记者了,就是自由一点。之前写的稿子让我多少有点名气嘛,有想挖我的,就去别的媒体当特约作者了,待遇好,kpi压力也小。”

      齐訾铭挑挑眉:“以后算竞争对手了?”

      “算是吧,不过稿子的风格也不大一样,那边稿子更长,会更……艺术一些。”宁楚林纠结着给了个形容,“对我来说也更适合,今年我试了一点跟之前不太一样的风格,感觉更长篇、细节更丰富的稿子会更适合我写,可能有点像小说那种。”

      齐訾铭点点头:“所以你现在的kpi是多少?”

      “签的一年,10篇稿。”

      “那对你来说很好弄了。”

      宁楚林摇头:“也不见得,毕竟篇幅长,需要采的内容会更细致,我也还得适应适应,不过10篇的压力确实不算特别大。”

      “所以你就这么放飞自我?”齐訾铭指着宁楚林的头发。

      “这不叫放飞自我,这叫自由。”宁楚林甩了甩脑袋,“我这个颜色也没有太过分啊,反正去采访有工牌就行,不跟之前似的,太正规了,怪束缚人的。”

      正是毕业季,校园里随处可见穿着学士服拍照的人,宁楚林偏头看了看齐訾铭,笑道:“你没穿硕士服?”

      “来接你之前脱了,这玩意儿太热了。”齐訾铭说,“来看我毕业的?我之前还以为你出差,正好过来。”

      宁楚林点头:“刚辞职嘛,下个月才开始工作,昨天看你朋友圈说的,又是毕业典礼又是集体照的,估计你还在学校,就过来看看。”

      “你这个月没事?”

      “没事。”

      齐訾铭提议:“要不要出去旅游?算是我的毕业旅行了,我也下个月才入职。”

      宁楚林挑了挑眉:“你们宿舍不会一起毕业旅行吗?”

      一提这个,齐訾铭就很是无语,撇了撇嘴说:“我宿舍只有我一个单身,都陪女朋友出去玩了。”

      宁楚林毫不客气地笑了半天。

      齐訾铭还没来得及在上海租房子,宁楚林便让齐訾铭把需要寄到上海的东西寄到自己家,等他租完房子再取。有些东西不方便快递寄送,宁楚林便陪他搬了个家。

      二人从上海出发开始的毕业旅行,齐訾铭喜欢摄影,二人便一路向西,从四川走川藏线入藏,好在齐訾铭的车技在这两年有了提升,二人不赶时间、轮流开车,玩得也轻松自在。

      七月底的时候,宁楚林直接回了上海,而齐訾铭则先回了趟家,然后去上海报到,在跟中介看房子的几天,他暂住宁楚林家里。

      好在之前实习的时候积累了在上海租房经验,齐訾铭没费什么功夫就找好了房子,离宁春住的地方仍然不远,还在两年前实习时的那一大片社区。

      到新公司或长或短要经历一个适应期,毕竟宁楚林作为特约作者,稿件的篇幅与内容都与之前单纯做记者时有些差异,好在都还在非虚构写作的范畴之内,各有侧重也不算太难转型。

      之前的特约作者多少有些自己的脾气,因此宁楚林入职之后,主管专栏的领导李琦桓让他提合作编辑的条件,宁楚林唯一提的就是:“阴间作息,上午没有急事不要找我工作,我一般找编辑都在晚上。”

      这是一个相对容易满足的条件,做他们这一行的,不乏过美国时间的人,这样的编辑一抓一大把。宁楚林入行时间不长,却成长极快,几乎每一篇稿子都是精品,说是天生的记者也不为过。李琦桓原本担心这样的人会很有脾气,提议对难以应付的要求,却没想到只要求了编辑作息时间,连一般作者会要求的编辑的脾气,或者对催稿的反感一应没有。

      李琦桓也不知道是宁楚林暂时没提还是真不在意,便给他安排了个资历比较深的编辑,想着万一以后宁楚林有什么奇怪的要求也能应付得来。

      与原公司不一样的是,因为稿件数量的减少,宁楚林几乎不需要自己苦寻选题,当下有什么时事热点,编辑就会发给他,让他先看有没有兴趣。而编辑发来的这种选题,宁楚林大多是有兴趣的。

      编辑叫彭一华,是个三十出头的男人,做了十年编辑,宁楚林在办公室见到他的瞬间就几乎笃定,这是个阴间作息的人,因为对方的额头非常光亮。

      彭一华没跟他废话寒暄,加了微信后说:“我发给你几个选题,你看看有没有想做的。”

      宁楚林简单翻了一下编辑发来的几条新闻,锁定其中一个:“这个在监狱里给人上戏剧课的挺有意思,做这个。”

      随后,宁楚林的便开始各方联系,出差采访。

      值得一提的是,采访录音转成文字稿这件事不需要宁楚林自己做或亲自找实习生,而是发给编辑,编辑那边有专门的人来做这件事,而只需要宁楚林提出一个他需要文字稿的时间。

      宁楚林猜,八成还是找实习生。不过这种不需要他专门去联系的就省事许多。

      宁楚林本不是一个爱和编辑汇报进度的人,主要是之前他写稿子快,怕隔三差五汇报进度把何璐璐惹毛了。但彭一华不一样,大概是手底下有太爱拖稿的作者,在宁楚林还没出差之前,几乎天天问他的进展。

      如此四天之后,把宁楚林惹烦了,正好他前期的案头工作都完成了,便直接给彭一华甩了一句:“我要出差采访了。”

      彭一华也不是有意烦他,只是一来他和宁楚林不熟,怕他拖稿,二来这个选题难度比较大,一方面在狱方,另一方面在戏剧本身,算是个之前好几位作者都不愿意接的烫手山芋,他自然就对这个选题颇为担心。

      大约是不熟悉的缘故,彭一华每次问过去,宁楚林只会简单告诉他新进展,而不会把所做的案头工作的具体内容分享给他。譬如有一天宁楚林说在研究戏剧理论,转天就说在研究提出在监狱上戏剧课的人,他便不清楚宁楚林一天之内能对戏剧理论熟悉到什么程度,进而对他后续采访产生担忧。

      以至于第四天宁楚林就要出差的时候,彭一华下意识问了一句:“你这就做好功课了?”语气中多少带着怀疑的意味。

      本来就被问进度搞烦了的宁楚林当即炸了,把这几天整理好的文档直接发了过去,冷声发了句语音:“你觉得这些准备还不够?”

      宁楚林等了五分钟,估摸着彭一华能把资料粗略翻一遍,直接打了个语音电话过去,开门见山:“你之前天天问我进度,我以为你是怕我拖时间。我寻思着咱俩没合作过,你有顾虑我就让你知道我每天都有新进展就完了。现在一看,合着你是连我专业能力都信不过?你们要是信不过我的专业能力,一开始签我干什么?我在你眼里就一小学生,天天得汇报、交作业是吗?”

      彭一华一接到文档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把人惹毛了,但工作第一,速览了一遍文档,还没从庞大的信息量带来的冲击中回过神来,就接到了电话,还没来得及解释,就被劈头盖脸一顿责问。

      彭一华赶紧解释了他对选题的担心,并且诚恳道歉。理由归理由、担心归担心,但归根结底,确如宁楚林所说,是他的不信任。

      宁楚林也很快冷静下来,语气平静:“我明天出差,有什么需要走的流程你发给我。采访录音需要你那边找人整理录音稿,所以我不用跟你汇报我每天做了什么,你想知道就自己听录音。预期出差一周,回来之后就写稿,你到时候还想问进度可以问,这是我们第一次合作,我理解。这次稿子之后,你应该就能对我的工作效率有了解,以后我们合作就不要总问我进度了。”

      彭一华连连答应。宁楚林能心平气和跟他谈条件,没直接要换编辑,就算是好的结果。在他们部门,一向是特约作者的地位高于编辑,之前也出现过作者编辑起矛盾而换编辑的情况。虽然换编辑对他本身没大影响,但到底事端是彭一华引起来的,他理亏,传出去也不好听。

      从私心上,短短四天,宁楚林就能把前期案头工作做得如此细致,可想而知他的工作效率,彭一华是希望和他继续合作的。哪个编辑都喜欢省心的作者。

      宁楚林的采访进度也让彭一华惊喜。他每天都能收到录音文件,短的两三个小时,长的一天能有七八个小时的采访。彭一华还特意翻看过实习生整理出的录音稿,采访量大到不可思议。尤其是采了八个小时的那天,宁楚林一共采了三个人,三段录音,每个采访都没有长时间的空白,从头问到尾。

      宁楚林倒不是故意要采访这么多内容,只是他第一次写篇幅约为两万的稿子,不确定需要多少信息量,便尽可能往多去采,非常注重细节。

      况且他虽然做了戏剧方面的功课,但这种东西向来是各家有各家的观点,他需要仔细了解在监狱开戏剧课的人对戏剧是怎样的理解。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50章 灰色的欲望12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