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1、灰色的欲望13 ...

  •   时间完美符合宁楚林的预期,他花了四天在监狱方,包括狱警和犯人,又花了两天采访开戏剧课的人,最后一天做了一些外围采访,一周完成了出差。

      宁楚林回来之后,花了两天的时间重新阅读整理所有采访的内容,光是录音稿就有几十万字,重新整理阅读跟读一部长篇小说没什么区别。

      经过上次电话发飙,彭一华就没这么勤快地问他进度了,在他回来的第四天问了一句,宁楚林回复:开始写稿。之后再问,就是又过了半周了。宁楚林回:写一半了。

      没等彭一华问第三次,宁楚林就发给了他初稿,此时距离宁楚林开始做这个选题,过了三周时间。

      彭一华的工作效率也很快,转天就返给了他修改意见,只有几处细节调整,并无大的修改。

      看到初稿的时候,彭一华是欣喜的,他习惯性先粗读一遍,了解整篇的行文脉络,再细读来字斟句酌。当时是在办公室,他粗读之后当即“卧槽”了一声,然后对恰在办公室的另一位编辑说:“来看这篇稿,你能想到这是第一次写咱们的稿子的人写出来的?”

      两位编辑凑在一起分享小小的电脑屏幕,彭一华越读越高兴,文章中虽然有宁楚林浓郁的个人风格,但也并没有因此掩盖了文章的规范性。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与非虚构的文学性达到了平衡。

      另一为编辑也是赞不绝口。

      彭一华记得宁楚林阴间的作息,便到下午才把修改意见发给他。第二天一早,他就收到了宁楚林在凌晨发来的二稿。

      这整篇稿子,从宁楚林接手选题,到经过上级终审通过后发布,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还是在宁楚林对长稿生疏,而多花了一些时间在采访和写作上。可想而知,当他适应了这种篇幅,他可以完成得更快。

      稿子发布后,宁楚林特意去了趟公司,叫上彭一华去公司的咖啡角谈话。

      通过一篇稿子,彭一华也基本摸清了宁楚林的工作状态,便抢先说道:“之前是我的错,你放心,后面我不会总问你进度了,你有什么需要我做的跟我说就行。”

      宁楚林点点头:“道理上我能理解,就是我其实不太喜欢别人怀疑我的能力,用人不疑嘛。你偶尔问一问,我可以接受,从你们编辑的角度,肯定怕作者拖延症,但没必要天天问。”

      “我知道,我确实是被拖得有点怕。”彭一华苦笑,“咱部门算我有资历嘛,其他编辑年纪轻,镇不住一些作者,所以难搞的就都往我这儿丢。”

      “那我也算难搞的?”

      彭一华连连摆手:“不是,就是你提的要求太简单了,怕你后头还有什么要求,就给我了。”他们部门没什么上下级的明显界限感,彭一华便一点都不怕揭李琦桓的老底。他也摸清楚宁楚林的脾气了,开诚布公地讲清楚,只要不藏着掖着,他就很好说话。

      宁楚林翻了个白眼,吐槽的话都说不出来。

      “你下一个选题做什么,想好了吗?”彭一华也想不出什么闲聊的话,干脆回到工作。

      宁楚林深吸一口气,暗说不要生气,然后木着一张脸说:“我跟你们签的是一年十篇稿,一个多月做一篇就行,你倒不用这么着急催我,我要放假。”

      彭一华解释:“不是催你做下一个题,是最近可能有个合作选题跟你老东家做。之前合作,他们欠了几个视频。这不下半年了嘛,还债得提上日程,现在就看哪个选题适合拍视频了。”

      宁楚林挑挑眉,他和视频那边来往不多,离职前做的几个选题也没跟视频合作,还真不知道他们还欠着债。

      “选题想法是有的,不一定适合拍视频,而且采访对象我也还没磨下来,等我定了再说。”

      彭一华点点头:“你知道这个事就行,有适合拍视频的选题就优先做,今年得还完。正好你跟那边也熟,合作起来顺手,省得采和拍还得迁就,你有选题能做最好。”

      宁楚林比了个“ok”的手势。

      他确实是有选题的,而且这个选题是他出差的时候就开始跟进的,只是正如他所说,受访人还没松口。

      宁楚林说是放假,但实际上还在磨受访人。相对于之前他发一天消息,对方只回几句而言,现在对方时不时有问有答,已经算有突破了。

      不过这边受访人还没磨下来,宁楚林就收到了新的选题。

      宁楚林的本科同学还在读博,发给他一张同系一位本科生的朋友圈截图。

      从字里行间可以拼凑出整个故事——

      这位本科生的原生家庭不好,父亲会家暴母亲,她家里还有个妹妹。暑假回家,她和妹妹被母亲带到了当地的一家打着宣传传统文化旗号的“女德班”学习。从进入那里的第一天,她就是厌恶的,但母亲想留在这里,她就不能走。

      老师上课讲天地君亲师,将男人比为天,说女人生来就该顺从男人,女人要是不服就是“翻天”。她提出了质疑,随之而来的是老师的辱骂并让她们滚蛋,而母亲为了留下,只能不断磕头。

      同在一堂课上的其他女学员的行为更是让人不寒而栗。有个姑娘十岁的时候被叔叔强|暴了,她在上完课后在台上磕头,说因为自己穿得太花哨了才诱发了叔叔的邪念,错在自己。遭受家暴的妻子被教育,丈夫打妻子是促进夫妻感情,老师的妻子出现在课堂上现身说法……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同学发给宁楚林的截图是一篇朋友圈小作文。而最嘲讽的是,这不是靠各种宣传开起来的挂羊头卖狗肉的地方,而是实打实受十方供奉才开起来的,课堂上的女人都和这位本科生的母亲一样,对这里的教育深信不疑。

      这位母亲在这之后甚至丧失了反抗家暴的底气。

      这位本科生想过报警,却因在那里的时候被没收了手机而没有证据,同时,她也困于母亲。母亲在他们那个小地方的朋友全部信奉那个“女德班”,她担心报警之后,把那里搞黄了,母亲便没有朋友了。

      宁楚林看完同学转发来的整段文字,沉默了许久,对同学说:“你问问那个学妹,能不能给我她的联系方式,我准备做这个选题,并且尽量不伤害她母亲,具体的可以商量。”

      同学答应了,转述给了学妹。

      宁楚林在等待回复的时候,又将内容转发给了彭一华。

      “你想做这个?看这态度,人家愿意配合吗?而且如果去的话,你会不会有点危险?”

      宁楚林说:“这是我同学发给我的,我本科一学妹发的朋友圈,我让我同学帮忙去问了,看吧,如果能做的话就做。”

      “你想做什么方向?女德班这种报的太多了,容易千篇一律。”

      “第一个要点在于那些女人太信这个,有的可能是一直传统保守,有的是被洗脑的,那些被洗脑的人,她们知道什么是男女平等,但还是选择信奉男尊女卑的那一套,是因为什么?我猜测是当地的大环境,只有男尊女卑,这些女人才有朋友,才能过看似正常的生活,一种变相的入乡随俗。第二个点在于这个女德班的主事人,他不是为了赚钱在做这一套的,而是他实打实相信,这样能够促进家庭和睦,他觉得他在做好事。”

      彭一华沉吟片刻:“如果能做就做,可以再做个视频,看你那边情况吧。”

      没过多久,同学那边就有了回复,学妹愿意配合。

      这样一来,事情就简单了,学妹担心的无非是她这边把女德班搞黄,母亲在老家会被人排挤,但如果只是记者出面报道,只要与她家无关,就不用担心母亲那边。

      宁楚林将情况报给了彭一华和李琦桓,李琦桓又和老东家的视频部门联系,两边一商量,老东家那边除了派出视频记者以外,还派了文字记者,说是要做一篇采单个人的人物稿。

      稿件内容不冲突,李琦桓就也没有反对,任由对方深度报道部门蹭了个选题。

      李琦桓拉了个群,把自己这边的宁楚林与彭一华拉进群,又拉了何妍,让何妍邀请他们那边参与这个选题的记者进群。

      人加进来,宁楚林就傻眼了,文字记者齐訾铭,视频记者郭一飞、孙若阳,编辑何璐璐。

      孙若阳是新来不久的,宁楚林只与他在开会的时候见过,没有合作。除他以外,三个老搭档。

      宁楚林沉默了半天,才在群里问了一句:妍姐,故意的吗?

      此时宁楚林刚好在办公室,彭一华就坐他旁边,便问道:“你群里发的啥意思?都认识?”

      宁楚林逐一点开头像:“何璐璐,之前负责我的编辑,之前总因为我写稿写的太快,说我内卷搞得她压力大,天天吐槽我。郭一飞,我以前合作最多的视频记者,他有十条以上的片子是跟我一块拍的。齐訾铭,两年前我手底下的实习生,今年刚毕业,被我忽悠去妍姐手底下当记者了,他签完三方我才跟他说,我跳槽了。就一个孙若阳不熟。”

      彭一华哈哈大笑,光亮的脑门前仰后合,笑了一会儿才象征性安慰:“都是熟人,合作方便。”

      何妍姗姗回了一句:你新的文章我看了,让楚林多跟你学习学习。
note作者有话说
第51章 灰色的欲望13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