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积跬步以致千里 ...

  •   得了嫂子的肯定,李清雯瞬间喜笑颜开,眉宇间些许愁绪消散,整个人瞬间就清朗了不少,引得许蕙娴频频侧目。

      她心里暗叹,小姑子如今算是熬过来了。当然还是一如既往将儿子看得很重要,但眼看着温博然这孩子有出息了,她整个人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许蕙娴也没有推搪,自然地接过了她的话头,“放心吧,我会好好留意,有消息了跟你说。”

      细细琢磨,接触洪家的确算得上是个好办法,继夫人柳氏的名声一般,尤其是在李大姑娘退婚后。即使对外宣称是男方的问题,但不可避免地会让人怀疑到柳氏身上。尤其她自己的女儿说是寄居在京城外祖家不回来了,更叫人怀疑是有什么龃龉不为外人所知。

      李知府并非蠢人,当然也察觉到了些许不对,但大局为上,他跟女儿详细谈过,给了她允诺,之后不再插手她的婚事。也不知道他跟柳夫人说了什么,之后李家内宅反正是消停下来,大有井水不犯河水的额意思。

      外头的人不知道内情,怀疑当然是有,当着他们的面儿却不会说什么。许蕙娴有心想要亲近,自然就找了机会,在重阳扫墓后,带着女儿李治缡去了一趟本家。

      李清雯已经帮着打听好了,今儿洪家的太太会到李家来,如果她的时间卡得准的话,正好能遇上对方。

      李治缡大差不差知道了内情,往李家宅院走的时候,忍不住小声跟她娘亲嘀咕,“娘您真是的,姑姑若是有意,也应当是她自己来,怎的是你跑在了人家前头。”她认识李知府家的大小姐,逢年过节的偶尔能见上一面,的确是个标致的人儿,很容易让人心生好感。

      只是在李治缡看来,她家两个哥哥都比温博然要年长,理应更着急些才对,偏她娘一心只为表哥着想,也不为自家哥哥花些心思。

      翻过年她就十六了,相看了这么久,到底还是定下来许蕙娴娘家的一名后生,对方的才情一般,叫李治缡不甚满意。只是她今年也不小了,再拖下去,估摸着这样的人家都难。想到这儿,她忍不住回想起李家大小姐那张桃花般娇嫩的脸,那位姐姐还比自己大一岁呢……

      “你懂什么,李家那姑娘我也见过,是个不错的性子,跟你舅母正合呢。”算起来他们还是同宗同枝隔房,若是能看着李家大姑娘嫁个好人家,也是好事儿一桩。更何况,温博然其实跟她儿子也差不离了,能为他出点力,许蕙娴也是很乐意的。

      她没好气伸长手指戳了戳女儿的脑门,“白长这么大岁数了,你姑母待你这样好,偏还计较这些。”她自己的儿子她自己清楚,是真的不着急。

      左右明年会试后,若李治续真的能更上一层楼有个进士出身,那婚事是根本不用愁的。到时候怕是多得好人家的姑娘找上门来呢,许蕙娴已经安排完女儿的婚事,了却心中一桩大事儿,其他的就随缘吧。

      与此同时,李老太太也在跟洪家太太说着孙女的事儿。

      她跟老太爷李明智相濡以沫走过大半生,一共有三个孩子。而李知府就是幺儿,最最受宠,也最最有出息。老人家念旧,他们并没有跟着去府邸,而是留在本家跟大儿子同住。若是叫老太太说,她最最喜欢的当然是洪氏这个儿媳妇。

      洪老太太跟她交情也好,两家人常来常往,那孩子算是她看着长大的。只是洪氏福薄命苦,早逝后留下这一儿一女。她原本是要将李香香和李禾源接到身边来照看的,无奈李知府不同意。他迅速为自己找打了继妻,老太太见劝不动,也就不勉强了。

      洪老太太时常会过来跟她说说话,逢年过节还是有往来。不说别的,就女儿留下的两个孩子还在后娘那儿拿捏着呢,她可放不下心来。

      “香香到底答应了没有?我就说该给她好好相看了,将人选拿到她面前让她挑选,不能再由着她的性子来了。”李老太太知道儿子答应了让大孙女自己主张自己的婚事后就很紧张,生怕孩子自己不懂事儿想不开,拖了再拖,生生错过了最佳的时期。

      眼下李香香也已经十七了,勉强能算得上是适婚年纪的上限,再不筹备起来,等真的过了二十,别说好人家,就是想找都难,生生被耽误。

      很显然她的话获得了洪老太太的极度赞同,“我连贴身的嬷嬷都派出去了,就是不肯松口,只说暂时还不想谈及此事。”她到底没把对柳氏的埋怨宣之于口,硬生生转移了话题,“老姐姐,我都想好了,我们先给她想看着,合适的人递到她跟前,不给她推搪的理由。”

      现在可不比前朝,出家了也不一定清净,还是要有自己的家,日后和和美美过日子更好些。尤其是女子,世道总是对女子更苛刻些,她们作为过来人,有时候明白小年轻的想法,却不得而为之。

      两人正说着话呢,许蕙娴带着女儿,在下人的引导下进屋了,她给两位老太太行了礼,才开口道:“早知道洪老太太您也在,就该把家里的普洱茶给您送一盘来,还有那小青柑。”她借机说起了温博然翻到杂记找到的制茶法子,跟最最喜欢喝茶的洪老太太闲聊着。

      等将两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之后,又旁敲侧击,开始打听李家大姑娘的要求,并且稍稍带出了温博然。李治缡在边上听着,忍不住对她娘刮目相看。原来自家娘亲也并不都是目下无尘的模样,这情商还挺高,值得她好好学习。

      另一边的温博然已经在京城安顿下来,李治续带了个管家来,又有张家的人帮忙带路,在牙行买了人,又带着贵文贵武去了附近的店铺认路,总共三日的时间,好歹是帮着将家给安好了。

      之后,在张柏邧的邀请下,温博然去了几趟张家,跟张家特意为张柏邧请的先生交流过后,静心待在家里好好学习。他自制力过人,每天列好时间表,读书练字,跑步锻炼,甚至还饶有兴致抽空逛了这北京城,闲适得很。

      春闱在明年二月,同样是九天时间,考试内容在乡试的基础上加深,但方式大同小异。温博然挺有信心,他只是希望掉个车尾,并没有想要名列前茅,相对就要简单些。而且他打听过了,这一届的考官跟他风格理念还是有一定的吻合度,有些许优势。

      李治续会选择这科下场也是有原因的,避开了好些风彩卓然的人物,要更容易出头些。他来到京城后,一改在青杭镇时闭门造车埋头苦读的样子,热衷于交际,拿着李明启和李清霖的帖子,拜访了不少人。

      会试当然不简单,他毕竟不是京城土生土长的被圈子里的人熟知的世家子弟,想要出头,的的确确是得累积一定的人脉。别的不说,先混个脸熟,有个基本的印象也好。

      青杭镇不大,温博然来到这世界的三年时间里,大多数时候都在书院读书,休息的时候也就跟祖母去踏青礼佛,偶尔替他娘到庄子铺子看看,大抵两三次就将青杭镇给逛透了。但京城不同,天子脚下,城池规划非常有特色,人与人之间相处多了功利戒备,少了青杭镇那种朴素及与人为善的氛围。

      就他们这小小的两进宅子,位于住宅区,周围多是小官之家,少有开门互动的时候。温博然显然是很适应这样的氛围,毕竟后世也差不离。

      最最让他感兴趣的就是西市的一家占据三层楼高的书坊,据说是某位皇亲国戚的产业,里头售卖的书籍囊括了方方面面。除了正经读书人需要的四书五经,到涉及衣食住行的各种游记,甚至还有关于农学、法律等等的书籍,温博然恨不得一天十二个时辰都在里面泡着。

      要不是还顾忌着会试,温博然简直如同掉落米缸的老鼠,沉醉在这些书籍里面,手不释卷,一天看它四五本,将相关的想要知道的内容都刻到脑海里。

      到底已经是个成年人,将那种欲望克制住后,温博然重新规划了自己的时间,超额完成任务的话,会奖励自己放松的时间用于看闲书。也亏得没跟家里人住在一起,不然被知道了考前还在这样放纵自己,绝对没有好结果。

      也正是因此,温博然将房子的其中一间房改好,变成书屋。而迫切想要拥有自己感兴趣的那些书籍的想法管控了他的脑子,温博然再次兴起了要赚钱的想法。

      京城居大不易,买房靠家里,那自己的兴趣爱好支撑点,当然得靠他自己,赚大钱不容易,赚点小钱将自己的书房给整出来,应该并不会太难吧……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5章 积跬步以致千里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