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51、乱而不损追赠谥号 ...

  •   殷芷沅才从佛堂出来,便听闻谢兰禀告,说是皇上来了。
      举目四望,不见皇帝仪仗,只有林天白愁眉苦脸地立在廊下,浑身衣裳已经湿透。见殷芷沅出来,眼前一亮,忙上前道:“太后娘娘,皇上正借了您的后殿换衣裳。”又放低了声音,道:“想必您也知道康太嫔薨逝的消息了,皇上闻讯,心中又是迷惘,又是郁结,还请您好生劝慰一番。”殷芷沅点头道:“你放心,哀家心里有数。”又向谢兰道:“林伴伴衣裳都湿了,你领着伴伴到庑殿拾掇拾掇,再令杜若取一身未上过身的干净衣裳来请伴伴换上。”林天白忙道:“承蒙太后娘娘关爱,实在是折煞老奴了。”殷芷沅含笑道:“林伴伴伺候皇帝辛苦,也该顾惜自己的身子,倒不必如此客气。”
      林天白千恩万谢地跟着谢兰去了,等他换好衣服出来,见慈宁宫正殿的门已经关上了,方才打发去伺候皇帝更衣的王炳辉正垂着手侍立在殿外。见师父过来,王炳辉连忙迎上前,林天白见王炳辉身上也换上了一身干爽的衣裳,点头笑道:“你可也是换了杜公公的衣裳?”王炳辉点头道:“是的,太后心慈,见我淋得湿漉漉的,请杜公公借了我一身干净衣裳。”
      林天白叹道:“我们这种做奴才的,又是不全之身,宫里就没几个主子把我们当个人看。还是太后怜老惜贫,难怪福寿双全,一看就是长命百岁的主儿。”王炳辉忙接道:“可不是么,那起子纵着下人作践咱们的,老天爷都看着呢,可不得天打雷劈。”林天白回想起昔日东珠南珠轻慢自己的事,哼笑一声,点了点王炳辉的脑袋:“你小子倒是记仇。”王炳辉忙笑道:“徒儿虽爱记仇,更爱记恩呐。哪位贵人但凡对师父和徒儿有一点好,徒儿必然记得真真的,有机会必然涌泉相报。”林天白点头道:“就要这样才好呢。”
      又说了两句,忽见太后宫里的小宫人端着一个食盒过来,笑吟吟地向二人道:“两位公公淋了雨,林姑姑特意吩咐小厨房煮了姜汤,怕耽误公公的差事,也不请两位往稍间小坐了,特命奴婢将汤水送过来。”二人虽换了干净衣裳,身上还寒浸浸的,有热腾腾的汤水喝,自是千恩万谢,当即接过,慢慢地喝了。
      等到雨声止歇,乌云消散,重见天日的时候,正殿的门也开了,皇帝从里面走出来,神色依旧有些恹恹,眼神却已经恢复了平静,向林天白道:“回乾清宫。”
      皇帝走后,殷芷沅便将澧兰请进来,问道:“这么些功夫,可查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不曾?”乍闻消息的时候情绪激动,总觉得是敬妃英灵不远,亲自为爱子复仇,可在宽慰开解皇帝的过程中,殷芷沅自己也冷静了下来。子不语怪力乱神,卢氏身死,固然有天理昭彰,报应不爽的缘由,但也必得有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才对。
      澧兰欠身道:“已经查清楚了,臣亲自去验看了太嫔的尸身,发觉太嫔头上的素银福寿纹镶珠簪子,是铜丝镀了银的。娘娘您博古通今,想必也知道铜器引雷的原理。”殷芷沅点头道:“不错,哀家读野史传记的时候,曾见古时大巫以铜做的鸱吻放在屋顶上引雷,以此避免雷电击毁房舍。想必卢氏头戴铜簪,又长跪在没有屋檐遮挡的庭中,才会被雷电击中。”
      澧兰颔首,又放缓了声调,徐徐道:“司宝司执掌宫妃的头面,忙不过来有所疏忽,也是有的。要不就是司宝司的女史拜高踩低,见风使舵,见太嫔降了位份,一应器物上便不怎么精心。”殷芷沅淡淡道:“也怪不得司宝司的女官,原是皇帝亲口吩咐,要降卢氏的待遇,既是太嫔,又是戴罪之身,器物首饰用镀银的,十分简素,也合她的身份。”澧兰应承道:“娘娘心慈,如此解释,想必皇上就不会迁怒到二十四司了。”
      “方才,哀家已经在皇帝心神激荡之际劝过他,卢氏戴罪之身,又遭天打雷劈,实属不祥,死后不宜追封,其梓宫亦不得与先帝合葬,也不配葬入妃陵,只能在许太后的陵寝边上破一个□□,葬了就是。为消解卢氏的罪孽,替她在泉下积福,非但不能迁怒降罪于侍奉她的宫人,反而要优待安抚,准他们在乾清宫伺候。一则以真龙天子的祥瑞之气化解积怨和戾气,二则皇帝亦可追忆旧事,以全人子拳拳之意。不过,虽然太嫔只能依嫔位的待遇下葬,她毕竟曾经有所生养,丧仪太过简素也不妥当,晓谕宗亲和朝臣,行奉慰礼,从第四日起斋戒十三日,出殡之日素服往思善门哭灵守丧。皇帝十分感动,已经全盘答应了。”
      殷芷沅缓缓抬头,对上澧兰的眼睛,眼中似汪着碧波万顷的大海,表面风平浪静,却不知更深处藏的是终年不化的冰川,还是暗潮起伏的洋流。她温柔的声调还是一如往日,可尾音挑起的凉意在澧兰的肌肤上滚过,带起一层肌栗。
      澧兰心潮起伏,蓦然觉得承受不住,只能仓促地垂下眼睛,恭顺地说道:“您说的话,微臣都记下了。想必皇后马上要来就太嫔的身后之事请示您,臣便出去候着,将您的意思转达给皇后娘娘。”
      出得正殿,澧兰仍觉得汗津津的,谢兰上前迎她,扶着她的手,忽然诧异道:“师父怎么热成这样,出了一身的汗?太后娘娘素来畏热,每逢夏日,殿内都以湖蓝水碧为主色,布置得十分清凉,更何况才下了一场暴雨,雨后再清爽不过。”澧兰强笑道:“可不是么,想必是方才往返于佛堂和慈宁宫,走得急,在路上不觉得热,静下来汗才蒸出来。我先去换身衣裳,你且在配殿候着,若皇后来请示丧仪的事情,就请她稍等。”
      谢兰答应着去了,澧兰回到自己的寝室,换了一身衣裳,又擦干汗湿的鬓角,拿抿子抿好,这才觉得好些。
      追随太后多年,这还是头一次因为恐惧汗湿衣衫。太后素来温柔慈和,脾气又好,诸如梳头的时候宫女不小心扯痛了她头皮,莳花宫人疏忽大意养死了她珍爱的花卉这样的事,换作别的主子,都要发脾气的,最轻的也会责备几句,太后却从不生气。宫里的掌事女官或者太监出言教训,她还要轻声细语地叮嘱:“别太严厉,此人原是无心的,记住了下回不再犯就是了。”许太后在世时几度轻狂,在她跟前掐尖要强,无端生事,她也不过付诸一笑,不与她计较。
      澧兰跟了太后三十年,喜、怒、哀、惧、爱、恶、欲,人间七情,从来在太后身上都是淡淡的,尤其是怒和惧,绝少出现在太后脸上。可是今日太后云淡风轻地说起对太嫔身后之事的处置之时,她却从她平静的面容上读出了深深的厌恶和恨意。太后所说之言,亦是意味深长,字字看似随意,细思起来却令人不寒而栗。
      “戴罪不祥之身”寥寥数字,为卢氏的一生下了定语,有了太后的批语,礼部拟定谥号之时,便是不敢投其所好拟什么恶谥,想必也没有胆子进上祥瑞美好的字眼。
      “死后不宜追封”,往后年节封赏后宫,或是大赦天下,为先帝诸妃加尊号,乃至皇帝百年之后新帝登基,想为生身祖母追封,便是有悖于昭懿皇太后的懿旨。卢氏一生追求的太后之位,生前没有机会涉足,死后也绝无可能了。
      “不得与先帝合葬”原是正理,除了先帝驾崩时殉葬的妃嫔,梓宫得以附在帝陵,唯有皇帝的原配发妻,正宫皇后可以与先帝合葬。只是按照盟朝约定俗成的旧例,非正宫所出的皇帝,将生母和嫡母一道与先帝合葬亦是有的。卢氏虽是崇文帝的生母,但没有认回自己的儿子,皇室玉牒之上,她仅仅是早逝的殇王的生母,自然没有资格合葬。
      “在许太后的陵寝边破土”,康太嫔原该葬于妃陵,但太后咬文嚼字,太“嫔”之身怎配入藏“妃”陵?只能附葬在旁人的陵寝之侧。宣武帝的后宫结构十分简单,绝大多数妃嫔都已生殉,殷太后百年之后是要葬在宣武帝身侧的,那么卢氏的归宿也只剩下一个选择,那就是与独自下葬的圣母皇太后许容鸾作伴了。但卢氏与许氏积怨已久,夺子占位的深仇大恨,活着尚且不共戴天,死后又安能长眠于同一个墓穴?看来,太后誓要让卢氏死后不得好眠了。
      “优待安抚卢氏的宫人”,看似是对卢氏的恩遇惠及她的侍从,让皇帝觉得嫡母仁慈,亦慰藉他的丧母之痛。也确实有必要替他们化解戾气,毕竟卢氏晚年心气郁结,对身边的人呼来喝去,非打即骂,没有半点早年温柔怯懦的样子。这些人打着慰藉皇帝思母之情的旗号留在乾清宫,谈及旧事,心中只有怨恨,没有感激,又能说出什么好听的话来?只会将卢氏生前种种作恶倾吐给皇帝知道,将皇帝对生母仅存的几丝怀恋都转化成厌恶和齿冷。而且有东珠南珠的先例在前,佛堂的宫人们再明白不过,卢氏加诸于他们身上的只有责罚,但殷太后却能给他们实实在在的恩惠,救他们脱离苦海,给他们伺候皇帝的体面差事。这十余个人里头但凡有一两个知恩念恩的人,在乾清宫感念一番,皇帝定然会更加敬重这位嫡母。
      “宗亲和朝臣行奉慰礼”,是极为体面的死后哀荣,若按照圣母皇太后的仪制,百官斋戒合该有二十七日,卢氏如今不在太后的位份之上,斋戒期限折半,原是合情合理,但“十三”这个数字,古来就有不祥的意味……若宗亲和朝臣之中有人体察到这个数字的深意,想必哭灵之日也没有必要那么卖力了。
      越是温柔隐忍之人,发泄起心中恨意来,越是狠辣无情啊。
      不过也是,殷太后虽然温柔慈爱,与世无争,但她并非因为怕事胆小而庸庸碌碌,而是个爱憎分明,原则性很强的人,卢氏种种恶行早已触碰到太后的底线。卢氏犯下的人命不计其数,除了直接死在她手上的庆王殿下,还有间接死于她手的玉树、庶人白氏,还有因她生出的事端受到牵连而受苦的熙惠太子妃黄氏一家、福清公主一家、乃至许贵妃与吴王母子,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百死莫赎。
      澧兰忽地产生了一个联想:既然自己都觉得卢氏罪该万死,太后与卢氏之间的仇恨更深远百倍,即使为了顾全大局,能够打落牙齿和血吞,反过来劝皇帝留她一命,想必也不能容忍卢氏太太平平长命百岁罢。
      太后方才温言细语替司宝司的女官开脱,仅仅是不愿女官获罪的一片慈心呢,还是说,太后知道卢氏喜欢用苦肉计,会在大雨天跪在外头,才故意给她预备了一根镀银的铜丝簪子?
      念及此,澧兰顿觉遍体身寒,激灵灵一个战栗,连忙摇了摇头,自己斟了一盏热茶吃了,不敢再胡思乱想。
      这时候隐隐听见外头传来唱名,想来是皇后到了,澧兰连忙整了整衣衫,向皇后转达殷太后的懿旨去了。
      康太嫔最终得了“灵”的谥号,论理太嫔不必礼部特意上谥,但殷太后以慰藉皇帝孝心为由命礼部拟了谥号,可巧礼部如今的侍郎正是当年许太后薨逝之时被上官推到风口浪尖的那个懵懂的小主事,昔年蒙殷太后救急免于皇帝的训斥,如今自然能够体察太后心意。
      死而志成,乱而不损,极知鬼事,不勤成名,死见鬼能曰“灵”,不算十分糟糕的恶谥,也与从前“康贵太妃夜梦先帝,自请入佛堂祈福”的事情呼应,卢氏晚年惊怖异常,时常自称看见了恭肃敬太妃的鬼魂,也与谥号相符。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