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1、求佳妇问策慈宁宫 ...

  •   澧兰笑道:“太后娘娘猜得不错,正是赵氏所庖制。”
      方才三皇子见母妃也喜欢这汤,便也舀了一碗品尝,他素来不爱汤水,口味也偏重,喜欢浓油赤酱的菜色,好逑汤口味清淡,不投他的缘法,故而只喝了一口就放下汤匙,蹙眉道:“不过尔尔。”后面听见是赵氏所制,浓眉一挑,一口一口将汤水吃尽,笑道:“果然妙绝!”
      众人见状,不禁绝倒。皇后见三皇子对赵氏频频垂顾,上一回比赛针黹的时候,甚至不惜厚颜向自己索要赵氏绣的香囊,虽然被自己以礼法为由拒绝,但足见其对赵氏不是一时热血上头。皇后心中暗藏隐忧,不由看向自己的儿子,却见太子神情从容,也跟着众人微笑看向三皇子,心中不由松了一口气,心道一时血热的兴许是宸哥儿。
      皇后却不知在自己的耳提面命之下,太子宸哥儿已经将养气功夫练了十年,虽然尚且做不到喜怒不形于色,此时此刻却也能将对赵氏的思慕之意存在心底。更兼着皇后素来教导他“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道理,他见三弟对赵氏一往情深,如何好意思为了一个女子跟他较劲,只能藏之于心了。
      贤妃见皇后先忧后喜,自然明白根由在赵氏身上,她用汤匙搅着碗里的藕粉,心中一片悠然,心道幸好自己母子二人并不属意赵氏,否则一边是待自己有恩的皇后与身份贵重的太子,一边是自己十月怀胎生下来的儿子,委屈了哪边心里都过意不去,自己岂不是与此刻的许贵妃一样为难煎熬。皇后与许贵妃之间暗流涌动,她却与大皇子一人一碗薛氏所制的藕粉,吃得闲适惬意。
      如今才比了三场,贤妃与大皇子对薛氏已经挑不出任何刺来,觉得余下的半个月也不必再比了。诗书世家的女子,六艺皆通,与大皇子有许多共同语言,生得容颜秀丽,气质高华,针黹与厨艺虽不是顶尖,却也十分拿得出手,将来无疑是个贤妻良母。等大皇子成婚之后有了封地,小夫妻两个一起过去,便是一对琴瑟和鸣的神仙眷侣,这样的日子,便是黄金屋与千钟粟也不换。
      殷芷沅旁观者清,对于各人中意的秀女,她心中也有一笔账。大皇子中意薛氏,出乎她的意料之外,她与颜家的想头一样,还当大皇子会看在桑氏的面子上选中颜家女儿。如今在她看来薛氏也很不错,与大皇子也十分相配,倒是那个颜氏女,两次考校中都籍籍无名,便露出焦急之色,没有大家气度,未得其姨母桑氏所传。
      至于赵氏,在她看来乃是一个冰雪聪明、极尽纤巧之人,这样的小娘子若给她当女儿、孙女,她定然爱如珠宝,但若要做她的孙媳,却不太合适。聪明之人多少有几分傲气,看赵氏的文章也知她心气极高,太子虽然是人中龙凤,但这“龙凤”二字多半落在他的身份上,单论才干不过中上,赵氏若嫁作太子妃,妻子的才能远远压过丈夫,对寻常人家来说未必是一件坏事,毕竟“妻贤夫祸少”。但对于未来的天子来说却有些不美,违背了君臣、夫妻之纲。且赵氏虽有咏絮之才,却不知心性如何,若也是一个如她祖父般的滑头,将来把太子哄得五迷三道,把持朝政,牝鸡司晨,使得朝中外戚横行,就大大不妙了。
      若将她许给三皇子,却也不配,三皇子年纪还小的时候性子就很左,长大了愈发倔强,若不给他寻一个温柔和顺的妻子,只怕不会和谐。赵氏心高气傲,两个人很难一辈子情投意合,一旦意见相左,便又是一对如福清和刘全让一般的怨侣。
      在殷芷沅看来,最好是让赵氏在此次选秀中名落孙山,反正以她的品貌与出身,何愁没有锦绣姻缘,未必非要嫁作天家妇。但如此好女不能侍奉皇子,只怕皇后与许贵妃都会觉得可惜。殷芷沅自问已经不再年轻,操心舜哥儿、安成一脉便罢了,昊哥儿一脉她再多嘴,便有些可厌了。横竖有皇子们的母亲张罗,若她们问起自己的意见,自己就说些经验之谈,若她们不问,自己就不去添乱了。
      其后储秀宫中仍是几日一比,茶道、莳花、调香、岐黄、骑射、篆刻、算学,几乎把文华殿里开过的课都比过一轮。秀女中若有不擅此道的,便不下场,如此一一比过,若论样样精通十项全能,唯有赵氏一个。余下的十项中工于七八项的,也只顾氏、潘氏、汤氏等四五人。
      如此比到七月末,各人心中都有了人选,只是赵氏花落谁家尚无定数。皇后有恩于许贵妃母子,许贵妃虽不欲与皇后相争,但见儿子对赵氏一往情深,更兼着事关儿子终身大事,并非一件衣裳、一方徽墨可以相让。故而思量再三,还是向皇后开口相求,欲聘赵氏女为三皇子正妃。
      皇后自己属意的太子妃人选乃是顾氏,她自殷太后明言不必介怀亲戚关系之后,心中顾虑尽消,看顾氏是千百个满意。皇后自己少年时因为不擅长宫务,既有许贵妃珠玉在前,又有姜贤妃专宠于后宫,心中好不惶恐焦虑,在殷太后的指点和开导之下才慢慢好起来,故而她一心选一个娴于宫务的媳妇,让她不至于吃自己吃过的亏。在皇后看来,要当皇后,第一要紧的是心思恪纯,第二要紧的便是才干,顾氏虽然不擅长女红庖厨,但作为皇后绝少有亲自缝补衣裳、下厨房洗手作羹汤的时候,只要擅长理家管事便可,顾氏正是合意的人选。
      至于赵氏,虽然她博闻广识,但她既有许贵妃之聪慧,又有姜贤妃之风雅,偏生这两项都是皇后自己所不具备的,见了赵氏,难免勾起她年少时不愉快的回忆,看着就不那么合眼缘。皇后虽然察觉太子对赵氏与对其他秀女有些不同,但见太子并未表现出如三皇子一般的深情,只道他是惊艳于赵氏的美貌,原是无可无不可。
      皇后心中虽有了计较,但她素性恭谨,故而在公布结果之前,仍旧入慈宁宫征求殷太后的意见。皇后细说了各人所求所愿,殷太后与自己心中猜测对比,果见分毫不差,又听闻许贵妃已经向皇后开口求了赵氏,不由微笑道:“茵姐儿,哀家与你情同母女,故而要对你说一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体己话:赵氏的令祖曾是朝中要员,虽然已经乞骸骨,但门人遍布朝野,余威犹在。谁娶到赵氏,相当于在朝中得了极大的助力。若将她许给官哥儿,届时官哥儿在朝中一呼百应,对宸哥儿或许并非福事啊。”
      皇后闻言,登时一怔,她确实并未考虑到这一层,但略加思忖,旋即笑道:“母后爱护儿臣母子的拳拳之心,儿臣感动不已,但儿臣相信许妹妹不会如此的。一来宸哥儿正位东宫,名分已定,二来许妹妹也是知恩图报之人,儿臣几番向她示好,想来她也不至于恩将仇报,窥伺大宝。”
      殷芷沅见皇后一派天真,忍不住多说了两句:“哀家倒也不是觉得徽羽会以怨报德,只是觉得徽羽是个聪明人,从来都将利益放在亲疏之上。你有恩于她,她不是不会报答,但在关乎于婚姻大事、储君之争这样的事情上,她不会因为恩情就动摇退让。”某种角度来说,许贵妃与殷芷沅自己颇有相似之处,都是极有原则之人,只是二人原则的标尺不太一样。
      皇后沉吟不语,殷芷沅继续道:“况且就算不考虑到赵家派系的问题,单只论小儿女的姻缘,哀家也不赞同将赵氏许配给官哥儿。毕竟你我都看出宸哥儿亦对赵氏有情,将来赵氏成了他的弟妹,彼此相处,岂不尴尬,便是官哥儿与将来的太子正妃也很难不介怀。”
      皇后面露难色:“母后说得极是,只是若儿臣将赵氏许给宸哥儿,许妹妹母子定然也会耿耿于怀,倒成了儿臣替宸哥儿结仇了。”她顿了顿,恍悟道:“母后的意思是,既不将赵氏许给宸哥儿,也不许给官哥儿?”见殷芷沅点头,皇后又道:“若是如此,宸哥儿便罢了,这孩子素来识大体,又对赵氏未必情深,至多失落一阵子也就丢开了。可官哥儿的性子母后也是知道的,若他不得与赵氏成配,与颖国公世子一般闹起左性子,又该如何是好?”殷芷沅道:“那傅家小郎君,如今不是已经娶了倪家的小娘子?二人成婚的第二日,不还双双入宫给你磕头,谢过你的指婚么?”
      皇后无言以对,却还是没有答应黜落赵氏。殷芷沅见她心意已决,暗叹一声各人有各人的缘法和劫数,并非人力可以强求。自己早就下定决心不做惹人讨厌的霸道老婆子,便也不再多嘴,而是笑道:“这只是哀家的糊涂想头,或许多虑了也未可知。你只管照你的意思来,毕竟娶回来的三个姑娘,都要喊你‘母后’的。”
      皇后突发奇想道:“既然我们难以抉择,不如去问问赵氏女自己的意见,看她自己更中意哪位皇子?”大皇子与三皇子在长相上都肖似乃母,一个儒雅一个英俊,皇后虽然不比许、姜二人美貌,可太子生得随了皇帝,也是个色如中秋之月的俊美少年。自古嫦娥爱少年,赵氏更钟爱哪位皇子也未可知。姻缘之事到底讲究一个情投意合,赵氏虽是女儿家,她的意见也很重要。
      殷芷沅笑道:“这可是小孩子想头了,皇子们天潢贵胄,又不是萝卜青菜,还叫那赵氏随意挑拣不成?况且女儿家羞涩,你拿婚姻之事问她,她也未必说得出口。若她大大方方地说自己更中意哪一个,倒显得轻浮了。”
      皇后是想到永嘉与嘉善择婿之事,故而有此提议,听见殷太后所言,不禁有些面红,心想自己教养出来的两个女儿,小小年纪思慕表哥,确实稍显轻浮了,当即收回提议。
      皇后回宫之后,又仔细思量一番,征求过岑姑姑的意见,觉得殷太后的想法固然重要,但儿媳妇要与自己相伴半生,还是要以自己的想法为重。若一味迎合太后,将来太后仙逝之后,自己又如何与儿媳妇相处呢?最终还是决定将赵氏许给三皇子,自己定下顾氏为太子正妃,潘氏、汤氏为太子嫔妾。等顾氏生下长子或是两年无嗣之后,再将潘、汤二人纳入东宫。
      计议定了,皇后又将结果呈到皇帝案头,皇帝看见金册上明明白白写着顾氏乃是先帝顾康嫔的侄孙女,一时感慨万千,满副心神都放在顾氏身上,心中觉得自己与卢氏母子缘薄,聘了顾氏为媳,亲上作亲,或许略可弥补心中缺憾。至于余下的人选,都是无可无不可,竟是半点未曾犹豫,便允准了。
      这一份结果同样送至慈宁宫,殷芷沅见金册上所书,默然不语,半晌才向前来送信的微雨笑道:“哀家知道了,这样很好。”等微雨去了,殷芷沅心中隐隐不安,似有所忧,心道,莫让哀家的担忧成真才好。
      册妃之事得到太后与皇帝的首肯,皇后便命钦天监卜测吉日,太子大婚在明岁夏日,三皇子的婚期则定在后年。唯有大皇子,卜算出来的吉时要么在今岁,要么在四年之后。考虑到长幼有序,更兼着大皇子如今正当年,若拖到四年后便有些晚了,故而虽则时间仓促些,还是将婚期拟在了今岁冬日。且喜皇后早有准备,一应聘嫁所需礼节,心中也有韬略,倒也是忙而不乱。
      三位皇子既要成亲,自然也到了拟定封号和封地的时候。皇帝封大皇子宗哥儿为楚王,建藩国于湖广武昌府。贤妃母子自无异议,欢喜谢恩不提。皇帝又拟封三皇子官哥儿为吴王,建藩国于浙江钱塘府,可许贵妃却称,夜梦许太后显灵,遥指南京应天府为三皇子封地,许贵妃不敢违拗,还请皇帝收回成命,改建藩国于应天府。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