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0、慕淑女共尝好逑汤 ...

  •   殷芷沅在一旁听见澧兰与怀淑的对答,觉得澧兰所说的官衔甚是耳熟,便出言问道:“那个着杏子红衫子的姑娘,可是赵思廉的孙女?”澧兰笑道:“正是。”殷芷沅点头道:“哀家垂帘听政的时候,赵大人正当年,原是个廉洁有为的好官。他辞去的时候皇帝也颇为不舍,赵大人的几个儿子亦有贤名,只可惜赵大人一心归于田舍,约束着儿子不许入仕,不然我盟朝又能多几位贤臣肱骨。”
      殷芷沅生发感慨的时候原是脱口而出,并未多想,可语毕却觉出不对来:赵思廉若是真的无心官场,竹篱茅舍自甘心,不欲与权贵有瓜葛,又为何送嫡亲的孙女竞选皇子妃?想必是见朝中贤臣众多,论资历有三公三孤这样的两朝老臣,论才干又有许行羽这般少年俊杰,自己不能独占鳌头,干脆早早辞官归去,剑走偏锋,将孙女养育成倾世名花,引得皇子采撷。往后等孙女婿登临大宝,他再起复,或是让儿子、孙子入仕,朝臣之中,就无人能出其右了。
      念及此,殷芷沅不禁哑然失笑,赵思廉此人在位时确实爱民如子,又有才干,贤名遍布朝野,谁料竟也如此滑头,花花肠子拐出这么个主意,真是有趣至极。她有心要看赵思廉教养出了个什么样的孙女,便又戴上眼镜,将那赵氏细细端详一番,见她年齿虽幼,生得却果然不俗,纵观麟德殿内环肥燕瘦,虽然都是美丽的妙龄少女,但单论容貌能够跟她相提并论的,却也数不出第二个来。
      殷芷沅出言臧否赵思廉的话,自然落在正殿内众人的耳朵里,皇后等人见殷太后言辞间对赵家颇多赞誉,也都留心去看赵氏,见她家学渊源,又容色绝俗,心中都有几分取中。太子宸哥儿与三皇子官哥儿盯着赵氏目不转睛,自也落在众人眼里。贤妃见赵氏虽好,年纪却小,自知这朵名花落不进儿子的盆里,不过微微一笑,转过头去同儿子说话,抬手指了正在偏殿抚琴的一个秀女,向大皇子笑道:“宗哥儿请看,那位穿鹅黄色宫装的秀女,是你桑母妃的外甥女颜氏。”
      大皇子闻言看去,见那颜氏女约摸十六七岁,正低头抚琴,容貌虽然看不分明,但那一段雪白优美的脖颈,和十指纤纤的素手观之颇为动人,细听她弹的曲子,指法娴熟曲调流畅,可见是苦练过的,只是琴音少了几分灵动,故而虽然悦耳,却并不怡情。
      大皇子精通风雅之事,只听了片刻就对她的琴艺了如指掌,但笑不语。那颜家之所以送女入选,也是知道桑氏与大皇子的一番渊源,盼着大皇子能够移情垂顾。但贤妃母子虽然重情重义,却也知道报偿桑氏的方法有千百种,不必非要拿宗哥儿的终身为报,因此姜氏甫一见儿子的神情,便知他并不心悦颜氏,也一笑收住,转头又去看别的秀女了。
      不多时麟德殿内的自鸣钟响了十一下,午时已到,秀女们次第归座,女官们也将她们的作品收好,递到太后等人的案头。皇后吩咐一声摆宴,便有宫女一人提着一个食盒,将各式精致菜肴摆在秀女们的面前。太后等人移步后殿品评赏鉴秀女们的作品去了,自有女官留在正殿察看秀女们的用餐礼仪。
      方才顾氏女大出风头,众人便都先去看她的作品,雪白的澄心堂纸上用狂草写着一首七绝,单看字迹便觉得大气磅礴,不似闺阁之作,倒像是大刀金马的将军手笔。再观其诗,亦有气象,不写芭蕉状若美人的情态,倒是着意描摹其气势,皇后指着其中两句读道:“‘美人何愁朱颜改,烈士暮年意未休’,倒也算得豪气干云,不落俗套。”
      皇后发话,贵妃与贤妃二人自然附和,跟着赞叹。许贵妃笑道:“方才见她记录秀女使用书案的次序,用的是隶书,小小年纪写得一手厚重圆润的隶书已是不易,谁知她的草书也写得这般挥洒自如。”
      殷芷沅却不以为然,心道:借物抒怀,咏物言志,都要其情相似才有韵味,若是对柔弱之物强加豪情,或是对雄壮之景硬赋柔情,倒显得不伦不类,有标新立异、哗众取宠之嫌。譬如吟咏柳絮,说它“一团团、逐队成毬。飘泊亦如人命薄”,便是恰如其分,非要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就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味道了。
      殷芷沅虽如此想,却并未明言,她生怕自己是因为卢氏的缘故对这小顾氏先入为主地带了偏见,说出来的话有所偏颇,对皇后等人造成误导,故而并未发话。
      众人看过顾氏,便再去看同样不流俗于群芳的赵氏。赵氏的作品是一幅题画诗,皇后命人预备了各色颜料,赵氏画的却是一幅水墨画,淡淡墨色寥寥数笔勾勒出一株荏弱无依的美人蕉,叶子稀疏,只有小小的两穗花苞,旁边写着半阕绝句:总恨春风生太早,无奈东君不解怜。
      众人先是一怔,心道莫非是时间不够或是才华有限,诗作没有作完。可细细品读,又觉得这寥寥数字已经将芭蕉临风而立的情态与人物内心的感慨描写得淋漓尽致,情景交融,互相辉映升华,再行赘笔反倒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殷芷沅见赵氏非但容貌昳丽,才华亦卓尔不群,心中赞赏,又觉得此女虽好,可诗中颇有孤标傲世、自怜自伤之感,俨然又是一位姜贤妃。
      正在感慨间,忽听得身边响起少年变声期特有的奇异嗓音,细析词意,大声赞好,喜爱赞赏之意溢于言表。大皇子二皇子都已经过了变声期,说话之人无疑是三皇子官哥儿了。许贵妃见儿子如此推崇赵氏的作品,分明将君子好逑之意写在脸上,不由面露微笑。皇后却去看自己的儿子,太子宸哥儿较之官哥儿,性格更为含蓄内敛,在长辈跟前自然做不到大方地出口称赞,可他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张澄心堂纸,眼带微笑,也是中意至极。
      皇后见状,不免有些踌躇,她自己固然更加中意有任侠风的顾氏,可观儿子的情态,似乎对赵氏情有独钟,偏偏三皇子也对赵氏有意,如何不叫人为难呢。
      比起年纪仿佛、品位也相似的二、三皇子,大皇子母子选妃的着眼点多落在那些更为年长的秀女身上,不会构成竞争,较之皇后与贵妃,贤妃便多了几分闲庭信步。见众人都围在赵氏的作品附近,她也不去凑趣,兀自拿着剩下的作品一一浏览。翻到其中一张,修长指尖一顿,在上面轻轻点了点,吟诵道:“‘黄冠自悔未修道,红颜无恨已双飞’,一干堆砌辞藻的文章中,倒还有这么一句,说得颇有意趣。”大皇子闻言,引动兴趣,凑上前看了看,见那秀女习的是卫夫人的字,娟秀妍雅,颇合眼缘,便笑道:“也难为这位姑娘,将黄、红二色的美人蕉比作黄冠道士与红颜美人,杜撰出一个禁忌之爱的故事来。”贤妃亦笑起来:“道士悔未修道,美人却无憾双飞,可见是个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故事。”大皇子接道:“若非如此,尾句也不必以‘不羡鸳鸯颜色好,清商吹尽只余灰’收场了。”
      贤妃伸手在落款的“薛”字上点了点,偏过头去问女官:“这一位薛姑娘,是个什么来头?”那女官回话道:“这位秀女乃是江南诗书世家出身,其伯父就是小有名气的江南三才子之一的薛远乔。”
      “诗书世家?光听出身便觉得登对了。”贤妃低声重复一遍,眉梢眼角满是笑意,大皇子见母妃的眼神中含着打趣,却也不羞,折扇一收,跟着微笑起来。
      这厢贤妃母子有了人选,另一边的许贵妃也在同儿子说体己话,似在叮嘱儿子再留意一番别家姑娘,可三皇子神情倔强,只是摇头,并不答允。殷芷沅远远瞧见,心念一动,心道赵氏既有堪比西子的容貌,可别也效法了西子祸国之能,导致皇家兄弟阋墙。她又转头去看皇后,皇后也在劝宸哥儿留意别的女子,这也原是正理,大皇子、三皇子只能擢选正妃,可太子还要甄选嫔妾,总要慎重,倒也未必是让梨之举。
      不多时众人饭毕,皇后也不多留,命众人散去。隔得几日,又出考题,命女官往储秀宫里送了些彩线丝帛、炭笔素纸,要看秀女们的针黹。到第二日用绣箩收上来,若论针脚细密绣工精致,秀女中是王氏拔得头筹;若论针法繁杂技巧精妙,该推潘氏;看花样子描得雅致精巧,当数赵氏。
      又过几日,考校庖厨,提前一日让秀女们拟菜单子,一人预备一道菜,合宫凑出一场流水席来,每个人写好菜名与所需食材,自有膳房预备好了,送到储秀宫里的小厨房去。菜单收上来一看,又是熟悉的隶书,想必又是顾氏组织大家筹备。不过皇后身边的岑姑姑过来回话,说这一回众秀女不似芭蕉宴那一日那般谦让恭顺,顾氏再提出由她誊抄,便有以汤氏为首的几位秀女不服。想必是前日顾氏出尽风头,如今又要大展才干,引得旁人不忿。顾氏倒也不恼,并不与汤氏纷争,只说自己并非有意出风头,只是考虑到若单子上字迹不一,皇后娘娘读来岂不费神,既然汤家姊姊不忿,由她来誊写也是一样。但是汤氏的书法岂能与顾氏相提并论,故而公中推举仍是由顾氏誊写。
      这一回又是顾氏大展才干,一众秀女在闺中多少学过烹调,但至多是会几样拿手菜,若说预备筵席,从凉菜到热炒、主菜、汤水、点心,如何搭配、按照什么次序上菜,却鲜有胸有成竹者。顾氏在家时曾学过管家理事,也曾筹备过红白喜宴,故而胸有韬略,了解过每位秀女擅长做什么菜之后,便草拟出一份清单,调兵遣将,挥洒自如。到了摆宴的正日子,哪道菜先出、何人按照什么次序取用什么厨具,也由顾氏调配。
      到最后也摆出一桌似模似样的席面来,自有女官代尝,若确实好了,才会奉到太后皇后等人桌上。顾氏这一回再次脱颖而出,皇后心中愈发满意,便点名要尝顾氏的厨艺,等菜肴奉上来,皇后举箸挟了一口,却又觉得平平。殷芷沅也觉得摆盘虽然精致好看,但咸淡软硬都不太合适,若不是皇后点名,这样的菜甚至摆不到她们面前。心道这顾氏倒也聪明,懂得扬长避短,她不善厨艺,这一回的考校原本没她什么事,她却懂得如何彰显自己的才干。若皇后没有点名要尝她的手艺,单看她作品的卖相,几乎要觉得她是个样样来得的全和人。
      她微微一哂,正欲点评两句,却见她的女官澧兰双手捧着一碗汤走过来,向她笑道:“太后娘娘喜欢汤水,臣见席上有一盏汤水做得颇为赏心悦目,您可要尝尝?”殷芷沅接过来一看,只见汤水澄清,水上浮着两三颗鲜红的樱桃,并四五片粉色的花瓣,拿汤匙一搅,又舀出几颗沉底的笋丁,心中一动,问道:“这可是好逑汤?”澧兰比照菜单看了一回,回道:“正是。”
      原来汤底乃是荷叶熬制的清汤,樱桃核挖去,改嵌入斑鸠肉,以樱桃和花瓣喻美人,以竹笋与荷叶喻君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故而谓之好逑汤。
      殷芷沅大悦,笑道:“好逑汤哀家只在书上见过,彼时看得哀家口齿生津,心中好不神往,只是此汤做法繁复,哀家念物力之艰,便也不曾开口让膳房试做,如今倒是有福一尝了。”说着尝了几口,但觉清甜鲜美,回味无穷,不由连说了三个“好”字。
      殷太后素来饮食简朴,不重口腹之欲,绝少有菜肴能得她连声赞誉,皇后等人不由勾起兴趣,也命人取来品尝,果见妙绝,正要询问出自哪位秀女之手,便听见殷太后笑道:“做此汤者心思敏慧,手又颇巧,定是赵氏女无疑。”

  • 作者有话要说:  殷太后提到的柳絮词出自《红楼梦》,殷太后的观点不代表作者观点,请黛党钗党一笑置之。
    好逑汤出自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我们小赵这是借花献佛了。作者推敲食材,猜这道菜应该是春日的当季菜,文中大约是夏季,读者们就当食材是冰窖里储备的吧。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