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第 23 章 ...
-
孟婉书收回思绪,渐渐地将眼神聚焦到摇晃的马车里。
镖局的车常常运送贵重货物,车把式驾得很稳,约莫一炷香的功夫,马车便停了下来。
孟婉书拎起竹篮道了谢,款款下车。
她在金陵知府四个烫金的匾额下停下,仰头看了那匾额一眼。
在阴雨的天气里,金色的匾额与红色的鸣冤鼓撞色,看起来格外庄严肃穆。
孟婉书定了定神,脚步逶迤地绕到后面,那里便是知府衙门的监狱所在。
牢房修建在地下,从长长的只容一人通过的甬道一直向下,仿佛走了十八层地狱一般,这才见到眼前被壁灯点燃的一座座逼仄囚笼,仿佛木制的格子一般,将一个个灵魂与身体束缚在其中,永无超脱之日。
由于孟悟是死囚,关押的地方与旁人不同。需再沿着这阴暗潮湿的甬道一直朝里走,下三个台阶,走过呻吟声不断的囚笼,闻着不知名的臭气与霉味掺着血腥气的复杂怪味,再进入一道加锁的囚门,才能进入死囚牢房探望。
这半年来,孟婉书在这条路上踏过起码十几次,她跟在差役大哥的身后,微低着头,一张脸被墙壁上的壁灯照得忽明忽暗。
可就在快要抵达孟悟的牢房时,牢头突然从后面追上来,气喘吁吁地拉住他们。
“可是要去探视那死囚孟悟?”牢头上下打量了一下孟婉书,这张脸这监牢上下谁叫不出名字?!
\"正是。\"孟婉书行了个礼,低声道。
那牢头摆摆手道:“今日恐怕不行了。京城来的御史大人临时要来探视,你回去吧。”
孟婉书张着嘴,刚想哆嗦着说出一些软话来,便见着两名狱卒毕恭毕敬迎着一位少年人走过来。
那少年人穿着便装,即使在这昏暗潮湿的囚狱中,也能看得出他的风采与英姿。
一圈白狐毛衬着他的脸若山间初雪,走动间仪态挺拔,只觉得举手投足都有种眼神要胶着在他身上一般。
这少年人正是杨承弼。
先前他重新返回“一字楼”接了段茂松上车,便央求段茂松带他去牢狱中见见孟悟。
段茂松只提示了一句便应允了:“狱中腌臜,小杨大人莫要嫌弃。”
嫌弃不嫌弃的,青楼他都逛了。
临进牢房前,江元洲不爱见血腥,找了个理由回去了。
杨承弼随他行事,独自一人跟着狱卒进去。他一边走,一边四下打量着这座牢狱的一切。
这里充满着的是绝望和无尽的黑暗。还有绵绵不绝的哀嚎,干瘪无力的咒骂和无处不在的恶臭。
脚底甚至还有积水和一不小心就会踩到的老鼠尸体。
杨承弼还未见到孟悟,一颗原本激动不已的心,在慢慢踱步间已经渐渐沉了下去。明明黎明就在前方,黑暗却结结实实将他彻底笼罩,随之而来的不是希冀,而是一种感同身受的绝望。
在这样的地方关押了半年,他认识的那个孟悟,还是梅师兄口中那个展颜大笑,挥斥方遒,心中无畏的孟心武吗?
与此同时,孟婉书的视线也在一瞬间看见了杨承弼。此等丰神俊逸的人物,难道就是刚才那牢头所说的“御史大人”?
孟婉书听说了,弟弟的案情被刑部发回重审,皇帝还钦点了此次科举的状元南下,命他与金陵知府重审此案。
内心的绝望变成了希望,她的眼神亮了亮,迅速避过牢头,立刻俯身拜在那少年人的跟前,言辞恳切道:“民女孟婉书,见过御史大人。”
杨承弼抬了抬脚,发现脚底正踩着一只死老鼠的尸体,脚感软绵绵的,又带着点恶心与猎奇。
可对面这个比自己明显年长的女子倏然就跪了过来,杨承弼压下心底对死老鼠的恐惧,忙将她搀扶起来。
孟悟有个姐姐,他是听梅贺提起过的,只是不太好打听女眷的闺名。
眼下在牢狱之中,堪堪快到了死囚的地界,又突然蹿出一个姓孟的女子,杨承弼猜测她应当就是孟悟的姐姐。
站在一旁的两位狱卒和一位牢头三人对视一眼,原本想赶走孟婉书,让孟悟单独和这位御史大人聊聊,却没曾想这都撞到一块了。牢头的眼神那么似有若无地在杨承弼身上瞟一瞟,似打量又不敢大大方方看他,倒显得整个人猥琐又自卑,和方才杨承弼踩过一脚的死老鼠颇有一脉相承的类似。
杨承弼道:“孟家姐姐请起,不必多礼。”
他的声音不高,音色清朗中带着些暖意,听起来如沐春风,让人平添几分亲近之意。
虽说看起来年岁尚轻,可举手投足间颇有睿智之意。用平头百姓的话来说,那聪明劲儿都写在他脑门上啦!
狱卒见两人寒暄妥当,继续领路,走了不过几息之间,两人这才齐齐说了一句“到了。”
杨承弼没有说话,眼神已经透过幽深的木栅栏,看见里牢房里衣衫褴褛的一个人。
披散着一头花白的头发,胡须糊了满脸,看不见面目,自那模糊不清的发间隐约得见两点水光潋滟,似乎是漆黑夜幕中唯一的启明星,虽被绝望包围,却仍旧保持一份清明之志。
他见到有人来了,艰难地抬起头看向外边。
杨承弼与他的目光交汇,喉头滚了滚,竟然哽咽至说不出话来。
“心武”二字是梅师兄与孟悟交好时,唤作他的字。
杨承弼将二人的往来书信滚瓜烂熟,这两个字也就堪堪堵在嘴边,嘴唇抖了抖却不受控制,只发出几个他自己也不明就里的声响。
孟婉书来得勤,已经主动唤出了声:“心武,是我!这是京城来的御史大人,是来重审你的案子的!”
她的声音里带着欢悦与希望,最后一句话甚至是加上了哭腔,说着说着,两串泪水克制不住地从她秀美的颊边滑落。她一边哭着又笑着,一边从竹篮里拿出那三样物件,从木栅栏中递了过去。
孟悟连滚带爬地匍匐到牢门前,伸出一双溃烂不堪的手,用嘶哑的嗓音说道:“御史大人,孟悟冤枉!御史大人,孟悟冤枉啊!”
他叫了两遍。
第一遍是哭诉事实,第二遍是重申结果。
杨承弼与他的目光交汇,喉头滚了滚,继续哽咽至说不出话来。
那个人才仅仅双十年华,却已经两鬓斑白。
那双执笔写诗的手,竟干枯成了苍老炭色。
那张端方大气的面庞,完全分辨不出模样。
那原本高大挺拔的身材,也佝偻着逝去往日风采。
杨承弼命狱卒开门,铁锁落下的瞬间,杨承弼一个箭步走上前握住他的手。
干枯,瘦削,粗糙,冰凉,却依旧有力。
“别怕,我来了。”千言万语,化作这五个字。
一滴温热的泪水落在两人交握的手上,竟似洇开了绵绵不绝的热意,让一个绝望的死囚,一个新晋的状元,眼底都拥有了对未来的渴望与希冀。
似是看见了故人,孟悟此刻燃起了生存的本能,竞放下了杨承弼的手,去掀那一旁的食盒。
到底还是杨承弼出手阔气。他先去一旁的酒肆里买了两斤牛肉,一只卤得油光红亮的蹄髈,并着一壶桂花冬酿酒,几只大馒头,让掌柜的用食盒装了来。
有肉有酒,勾起了孟悟体内的馋虫,不管不顾先抓起了那只酱肘子,整张脸便埋在上面啃。
杨承弼也不阻止他,就静蹲在牢门外,看着他用。
孟婉书见到这位御史大人尽管第一次来金陵,竟然为探望弟弟还带了酒肉,准备妥帖得竟比她这个姐姐还要多一分,不免悲喜交加,喜又渐渐大过于悲。
“多谢御史大人。”她再次拜谢道。
杨承弼劝慰她道:“孟家姐姐不必伤心,我亦是国子监学子,孟悟便是我的师兄,同门师兄弟,不过是尽一些绵薄之力罢了。”
那边孟悟啃了两口,胡乱抓了一把过长的头发与胡须,问道:“可有带刀?”
“不曾带。”来到监牢这种地方,带刀的性质有点像要劫狱。他自幼熟知刑狱律例,自然懂得按律行事的道理。
不过杨承弼很快将一旁狱卒的刀抽了出来,然后将刀架在了孟悟的脖子上。
狱卒几乎要惊叫出声。而孟婉书也捂住了嘴。
这是要闹哪一出?
不是说好新来的京官要重审这个死囚案,特来探个监叙个旧,怎么要拔刀杀人?
还没来得及阻止,一小撮头发便被锋利的刀刃削了下来,随即是更多的头发飘飘落落下来,甚至还有胡须夹杂在其中。
狱卒的心大起大落。这才明白死囚问这位京官大人要刀,并不是想自尽,而是想理个发。他乘人不备轻轻拍了两下胸口,妈耶回头要去看看黄历,是不是今天写着诸事不宜。不然为何今日种种事处处透着邪祟,更别说与死囚犯见面的孝敬银子还没着落呢。
看情况,人是见了,钱他可收不着咯。
杨承弼刀法不错,没有怎么用力就把孟悟的头发和胡须理了个长圆形,终于能看清楚他瘦削的脸颊以及深藏在头发之下,那一双恢复神气的双眸。
“哈哈哈哈哈!”孟悟竟然爽朗笑出了声,继续大口吃肉,大口喝酒,而后笑声逐渐式微,随之而来的是肩膀继续的颤抖,笑声里夹杂着上气不接下气的喘息,喘息里又带着似有若无的哭泣,最后竟是大颗大颗的眼泪,滴落在了那红亮诱人的蹄髈之上。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杨承弼也不阻止他,且让他将心中的委屈与不满,污蔑与冤屈,都尽情发泄出来,这些都是阻止一颗心变得强大的爬虫,它们会腐蚀信念与勇气,屏蔽智慧与希望,唯有将之视若敝履,亲手迈过这段坎坷人生,方可拥有成长。
“戚氏是否为你所杀?”杨承弼待他平整情绪,突如其来问了这么一句。
“不是。”孟悟抬起脸,双眸已然赤红一片。
杨承弼点点头,他等的就是这一句话。“我信你。”
狱卒看了看时辰,弱弱地插话:“大人,时辰差不多了。”
杨承弼也不为难狱卒,只留下最后一句话。
“今科状元,我已替你夺魁。你这条命,我亦会为你亲自取回来。”
孟悟放下手中的酱肘子,双手都在微微发抖。
状元,那是他读圣贤书,明经论理,十年寒窗最渴望的荣誉啊……
可是如今身陷囹圄,性命都朝夕不保,如何还有心情奢求那明明离自己近在咫尺的称谓。
三年之后,必中状元。
这海口夸得,真乃孟心武一生之耻。
那人脚步声逐渐远去,可是到了地面,隐约还有个声音往下传进了他的耳朵。
“孟兄,且委屈你在此盘桓几日。”
孟悟大笑起来,饮了一口酒,整个人癫狂莫名。
有酒,有肉,有友如斯,夫复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