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5、第 45 章 ...

  •   第四十五章学历史大力显才,斗文章老翟弄糗

      大合唱连续排练了一周。大家把歌词已经记熟了,也基本上能够唱下来了。剩下的任务就是一个声部一个声部地单独练习,然后再合到一起。

      刘志民按照当时初中音乐老师带领大家练习时的要领进行指导:"咱们女生唱的是一声部。开始的时候节奏要稍缓,要稍微柔一点,渲染出有一种沉重的气氛。然后,到第三段的时候,稍微加快一点,逐渐地表现出一种愤怒之情。直到最后一段,节奏再次加快,并且一定要充满激情,表现出一种无法抑制的愤怒像火山一样爆发。二声部也类似。注意,两个声部合在一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调子,不要被另外一个声部给带跑了;要做到对另外一个声部充耳不闻才行……"

      "对了,咱们最好再弄一个人指挥。不一定要专业的,放一个人大概比划着就行,该哪个声部唱就挥哪只手,两个声部同时唱就两只手同时挥。"刘志民说,"胡文静,你是文艺委员,要不你指挥得了。"

      胡文静一边照办一边嗤之以鼻,心说:"哼!不懂装懂,故弄玄虚!"

      老谢倒是一个劲地说:"练得好!"

      对于《风流歌》的排练,刘志民不想占用午休时和夏中华他们出去玩的时间。他总是把它安排在每天练完合唱之后。

      老谢跟学校要来一楼实验室旁边的一个空屋子的钥匙,还借来了一台录音机。刘志民和胡文静每天就在这个屋子里练习《风流歌》。胡文静虽然很不乐意跟刘志民在一起排练,但还是从家里带来一盘钢琴曲磁带,选了一首曲子用来伴奏。

      刘志民对这首诗其实已经很熟了,只练过几次就和音乐配合上了。关键是胡文静。按说,她的朗诵也算不错,可是她毕竟是女生,中气先天不足,声音不如刘志民浑厚;最为关键是她没有朗诵时应该表现出的那种激情。

      实际上,诗朗诵这种节目是很不好出彩的。想一想,语文课上,老师和学生读课文的时候有几个人爱听就不难理解这一点。刘志民朗诵好靠的是天赋。他一开始还提醒胡文静应该注意哪里。可是,不知道她是故意的,还是真的学不会,反正是没啥改观。后来,刘志民也就不管她了。

      他们每天只练两遍。刘志民说:"朗诵这个东西靠的就是一种情绪支撑着。而情绪这种东西,只有在刚刚开始朗诵时才是最为饱满的;朗诵一次,情绪就会宣泄一些;宣泄完了,也就没有了激情。所以,练多了也没用。"

      刘志民和董力两个人小学时就开始在一起演出,所以配合得很默契。那首《谈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他们只练了四、五次就很熟了,也就不再练了。

      转眼又是周六。上午的最后一节是历史课,正讲到解放战争,三路大军挺进中原。

      历史老师字句铿锵地说:"这三路大军就像插向敌人心脏的三把尖刀!第一刀--"她一边讲着,一边回身往黑板上写字的空档上,底下有人小声接了一句:"胡一刀!"

      历史老师把已经抬起来正要写字的手放下,回过身来,笑了:"欺负我没看过雪山飞狐?胡一刀?还胡斐呢!"

      一看老师没生气,夏中华接上话茬,说:"老师,第二刀才是胡斐呢!"

      历史老师收住笑容:"你们这帮傻孩子,就调皮吧!不用你们美!我告诉你们,再过一个学期就是高二。到时候文理分科,想要学文的,历史就是主科,你们自己可考虑好了。"

      底下霎时就安静了。老师回过身,重又举起拿着粉笔的手,放到黑板上:"好好说,第一刀,有没有知道的?"

      "…刘邓吧?"董力说。

      "好,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老师边写边说,"第二刀?"

      "陈粟。"还是董力。

      "对!陈粟大军挺进豫皖苏边区。第三刀?第三刀没有人知道?"历史老师边说边写。教室里非常安静,只听见粉笔和玻璃黑板碰触、摩擦时发出的"哒哒哒"、"嗤嗤嗤"的声响。

      "第三刀没有人知道?第三刀是陈赓、谢富治直出豫陕鄂边区。"

      ……

      下了课,取回饭盒,刘志民、夏中华几个人又聚到一块。夏中华说:"大力,你历史不错啊!"

      董力说:"嗯,我发现有些历史书看看其实也挺有意思的。哎,志民,把你那咸菜给我来点。"

      刘志民的母亲腌制的咸菜味道很好。夏中华他们几个人都挺爱吃。所以,刘志民每天总是稍微多带一点。他打开饭盒,其余几个人自己动手,这个用勺子剜一点,那个也来挖一下,用来下饭。

      赵志勇说:"哎,今天该谁讲了。"

      夏中华说:"志民,该你了吧?"

      刘志民的故事多得是,张口就来,于是就讲了一个。

      吃完饭,一帮人照例出去玩了一阵子。

      下午上课之前,刘志民回到座位上。吕轶芳问:"你们天天中午在后边吃饭,有什么好事情?那么热闹,笑得那么开心!"

      刘志民说:"讲故事。"

      吕轶芳说:"讲啥故事?"

      后桌的夏中华搭茬:"啥故事?那可不能随便告诉你!我们吃饭的时候有吃饭时候的故事,放学的时候有放学时候的故事。生活啊,充满了故事啊!"

      吕轶芳一撇嘴,说:"嘁,不说就不说呗,谁稀得听!"

      上课的铃声响过,老谢阴沉着脸走进教室。语文课代表抱着一摞子作文本在后边跟着。

      大伙都有点摸不着头脑。这几天,节目排练得很顺利,老谢一直都很高兴。今天这是怎么了,谁又惹着她啦?

      老谢把教案往讲桌上一墩,吩咐课代表:"把作文本发下去。"

      语文课代表把刚放到讲桌上的那一摞作文本又抱起来,按照人名一本一本地往下分发。

      老谢站在讲台上,眼睛平视着,盯着教室后面的黑板,也不知道在看什么。直到作文本发完,她才面无表情地说:"这次的作文,咱们班的每个同学都写得很好,都很认真。而且,还有人超水平发挥,写得格外好!从来没这么好过!翟立伟,你站起来,你把你的作文给大家念念。"

      大伙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心想:作文写得好,老师的脸色咋还这么难看呢?众人纷纷看向翟立伟。

      老翟站起来,小声念道:"嗯,《三个和尚的故事》……"

      "你大点声!"老谢说。

      翟立伟稍稍抬高了声音:"嗯,《三个和尚的故事》。北宋庆历年间,峨眉山下有一座庙,叫作'三难寺'。三难寺里住着三位法师:志民和尚、志勇和尚、大力和尚…"

      全班发出一阵轻笑。

      赵志勇刚把手掌游戏机的电源关了,这会正往书包里放呢。他仿佛听见有人念自己的名字,抬起头一脸迷茫地左右张望,最后把目光停在翟立伟身上,心说:这里怎么还有我的事啊!

      翟立伟接着念:"嗯,这一年天下大旱,庙里的水井已经干了一个多月了…"

      翟立伟念完,屁股往下一沉,还没挨到椅子,老谢说:"你先别坐下,站一会。刘志民你站起来,你把你的作文也给大家念念。"

      全班同学恍然明白:哦,原来作文里有故事!大家的兴致全都被调动起来了,目光都聚集到刘志民身上。

      刘志民站起来,也清了清嗓子,开始念他的作文:

      《秋黄瓜》。

      八月份的天气,节气虽然已经是立秋了,但是暑热还没有退去。瘦祥子蹲在道边的树荫底下躲避着炽烈的阳光。土道的转弯处转过来一个人,左拿着一根儿黄瓜一边走一边吃。他看见瘦祥子,打了声招呼:"干嘛呢,祥子?"

      瘦祥子本名叫石凤祥,因为他的体型特别瘦,人们都管他叫瘦祥子。他抬起头,看着那个人笑:"是老翟呀!没干啥,凉快一会。你那黄瓜看着不错,是九月青吧?"

      "亏你是种地出身,这月份九月青还没下来呢!哎,都立秋了,你不抢抢秋膘?"

      "嗐,抢啥秋膘,瘦点挺好!老翟,你干嘛那?"

      "我?没事瞎溜达。"

      瘦祥子一呲牙,说:"我说老翟,你跟我还打马虎眼?什么瞎溜达呀!我还不知道你,又去给马寡妇家挑水去了吧?"

      班里"哄"地一声。翟立伟用手摸了摸后脑勺。

      没等刘志民念完,老谢放慢语速说:"说实话,你们两个的作文从来就没写得这么好过,那个语句,那个用词,简直太到位了。可是,你们两个这是学习吗?互相编着玩。好,你们两个不是能写吗?从今天开始,啊--,每天给我交一篇作文,不能少于一千字,也不许应付。啥时候我高兴了,啥时候拉倒!尤其是刘志民,我告诉你,不许耽误排练!"

      下课之后,刘志民和翟立伟两个人自己也都有点憋不住,一个劲地乐。于是,从当天下午开始,除了上厕所之外,两个人谁都不出去,留在各自的座位上写作文。头两天,他们还都从容不迫,放学之后准时把作文交到老谢的办公室。每次,老谢都不动声色地说:"嗯,好,放这吧。"

      不到一周,两个人就开始整天搜肠刮肚、抓耳挠腮地想词儿了。

  •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心情好,再来一章,呵呵。估计再有五万字左右会完结,然后会准备写续集,正在准备素材。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