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 3 章 ...

  •   第三章 天才病

      原本,刘志民是不能在这里读书的。因为,除了他的父亲之外,家里其他人的户口都不在省城。

      为此,刘志民的母亲很是费了一番周折。她反复央求了附近一所小学的校长。

      学校的几个领导专门开了个会,很是认真地研究了一番,终于同意接收刘志民去读书。母亲知道这个消息,多日不见笑容的脸上终于透出一点高兴。她开始为刘志民准备书包和学习用品,还特意为刘志民准备了一件补丁少一点的衣服。毕竟上学了,不能穿得太过破旧,尽管那件衣服--也很旧。刘志民的裤子也早就短了,露着脚脖子,但是还能对付一阵子;原来那双手工做的布鞋早就露了脚趾头,肯定是不能再穿了,只好新买了一双解放鞋。

      等到开学报到的那一天,事情又起了变故。

      刘志民被分到一年四班。班主任卢老师是一个胖胖的中年女人,她找到老校长,说刘志民年龄这么大才上学,看起来又木木的,肯定是智力有什么问题,建议不要接收。

      这也难怪,那个时候孩子们上小学的年龄是七岁,六岁上学的也有。当时,刘志民已经九周岁了。由于长期营养不良,他长得比同龄孩子要瘦小许多,在生人面前经常显得有些腼腆和呆滞,只有仔细看他的那两只大大的眼睛,才能感觉到那双眼睛里透出来的些许灵气。

      他的反应速度也总是比别的孩子慢半拍。当时,城市近郊大大小小的水库到处都是。一到夏天,男孩子们都要到大泡子里边去洗澡--也就是"野浴"。有一回,屯子里的孩子们都聚集在屯子南边靠近一片坟地的一个大泡子(小水库)里洗澡。其实,屯子周边有三四个水库,可是孩子们唯独对这里情有独钟。原因就在于靠近泡子边上有一片柿子地,地里每年都会种上一种大西红柿。这种柿子成熟之后果实不是红色的,而是有点微微发黄,只有柿子顶尖上稍微有那么一点点泛红,吃起来却异常甜美。孩子们在水里玩够之后,经常顺便到柿子地摘几个大西红柿,边吃边往回走。如果被附近干活的大人看见,那边吆喝一声,孩子们就会一哄而散。大人们就作势往这边撵,可也不是真追。其实,人家根本就不打算真抓他们,只是赶跑拉倒。可出乎意料的是,即便是这样,居然还真抓到一个。那天,孩子们刚开始摘柿子,那边的一个大人就开始喊,喊的是什么,听不太清。其他孩子瞬间作鸟兽散,只有一个瘦瘦小小的男孩硬是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别人都跑光了,他还在东张西望,心说"人都哪去了?"。那个农民都到跟前了,他才想起来要跑。那个大人一琢磨,这也不能不抓呀!就把他给逮住了。这个男孩就是刘志民。

      那位农民伯伯把他抓住之后就问:"你是那家的孩子呀?叫什么呀?"刘志民一言不发,问啥都不说。那个人没办法,只好说:"这样吧,把你的鞋留在这儿,回去叫你家大人来领鞋。"

      然后,刘志民就光着脚丫儿,顺着稻田地中间的田埂往回走。潮湿的田埂被过往的孩子们踩出一个个光溜溜的脚窝,他光着脚丫踩上去一点都不硌脚,反倒觉得有很舒服。

      到了晚上,母亲一回来,发现刘志民光着脚,就问他是怎么回事。不管怎么问,刘志民也说不明白。他本来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再说了,即使是说明白了,谁知道那个人叫啥?他又在哪住啊?大晚上的,到哪儿找他去呀?又不能等到第二天到田地里去找--没请假就不上班会被扣钱的。

      母亲心里有气。家里生活本来就困难,新买的塑料凉鞋,还没怎么穿呢,就没了。可是她终究没有说什么。她知道,这孩子从小就有点木,反应慢半拍;胆子还小,一说他,他就害怕,一怕就更加说不明白,所以也就没再问。

      只不过,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刘志民的木,只是体现在社交方面。在学习和认知方面,他的大脑灵得很。

      阿斯伯格孩子就是这样,他们往往会在某一个方面有着独特的思维和超强的能力。据说世界上有不少天才都是阿斯伯格,比如:爱因斯坦、牛顿、拿破仑、达芬奇、贝多芬、歌德……。因此,有人把阿斯伯格综合征称为"天才病"。

      刘志民是天才吗?

      听了卢老师的话,老校长也有些动摇。可是,学校毕竟已经答应过人家了,不好直接反悔。卢老师出了个主意,说是要问刘志民几个问题--实际上就是要考一考。刘志民的母亲没有办法,不答应又能怎么样呢?

      于是,刘志民被带到了校长室。他当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进屋一看,桌子旁边坐着两人不认识的人。其实,那位老校长,他是见过一面的。可是,他天生脸盲,任何一个人,不见个五七回面,根本记不住谁是谁。跟随母亲刚到省城的时候,他用了三四天的时间才记住那个高个子的瘦脸男人就是自己的父亲。

      此时,刘志民看了卢老师一眼,然后木木地站在办公桌边上,低下头,看着脚前的水泥地面。

      卢老师控制着声调,尽量表现得和蔼一些:"小朋友,你会数数儿吗?"

      刘志民微微点了一下头,动作小得甚至有点看不出来。

      "好,那你从1数到100。"

      "123456789……"卢老师刚说完,刘志民就开始飞快地数起来。他的舌头在嘴里一阵咕噜,一大串数字从他的齿缝间飞出来,钻到卢老师的耳朵里。声音不大,但是快而又清晰;有点像念经,可是又比念经快得多,更像是录音机磁带的快放。

      卢老师听着一时有点不适应,等她适应过来,刘志民已经数完了,正拿眼睛看着她。

      "嗯--这个,1加1等于几?"

      "2。"

      "2加2等于几?"

      "4。"

      "10减5?"

      "5。"

      "10减3?"

      "7。"

      ……

      刘志民的回答没有丝毫犹豫和停顿。

      二十一世纪,国人开始越来越重视教育,好多小学的知识其实孩子们在幼儿园就已经学过了;也有相当多的家庭肯花大价钱去培养孩子的各种特长。然而,在刘志民上学的那个年代,很多家庭是没有这种意识的。解决温饱问题就已经够累的了,哪还会有心思去想孩子的教育问题?即便个别家长有心培养,也没有那个经济条件。况且,这里又是在城乡结合部。所以,不管这帮孩子们在学前能够玩出多少花样,可是对于数学加减法,那是绝对不会的,顶多也就会数几十个数什么的。

      卢老师显然没有料到这个瘦小、木讷的孩子会十以内的加减法。她扭头看了一眼老校长,正好老校长也在看她。他们当然不知道,刘志民一家人在万家屯租住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因为没有吃的,每次从地里拾回来玉米、红薯什么的,都要细细地数一遍,然后按人数和天数分成若干份计划着吃。一个人分几个、还剩下多少、这顿吃多少个、下顿吃多少个,都是由母亲教给刘志民来计算和来分配的。别说十以内加减法,三十以内也没问题。

      问到这儿,正常来说,应该不用再往下问了。但是,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都具惯性。不知道这位卢老师的思维是不是也符合这个定律,反正她竟然顺嘴又问了一句:" 2乘以3得多少?"

      这回,刘志民没吭声。

      母亲站在一旁,手心开始冒汗。她并没有意识到这不是一道应该拿来考学前孩子的题,她只是在想:完了,这下孩子估计是要上不成学了。她知道,加减法肯定考不住刘志民,可是乘法他怎么可能会呢?

      老校长用责备的目光看了卢老师一眼。卢老师也反应过来,有点尴尬,刚想说什么。

      刘志民用不确定的语气说:"嗯--等于--6吧?"

      老校长转过头对刘志民的母亲说:"你先带孩子到外面等一会。"

      母亲带着刘志民出来。老校长和那位卢老师在屋里不知道说了些什么。母亲低声问刘志民:"乘法谁教给你的?"

      刘志民小声说:"没人教啊。"

      "那你怎么知道2乘3等于6?"

      "前天和董力在他家里玩,他姐写大作业,我听见她叨咕'2乘以3等于6来着'。"董力是经常和刘志民一起玩一个小男孩,比刘志民小两岁。他的姐姐开学刚好上三年级,估计头几天又突击暑假大作业来着。

      卢老师夹着一个黑色本夹子出来,说:"孩子我直接带到班级了,你就回去吧,到点儿来接就行了。"

      母亲的一颗心这才落了地。

      瘦瘦的刘志民跟在胖胖的卢老师后面往班级走去。

  • 作者有话要说:  才发现,更文是会上瘾的。这样搞起来,那点存货一个多月就会更完。还有,就是强迫症,上传之前必定会一遍遍检查修改,很费时间,严重耽误后面的工作。关键的,还是怕写到后来发现前边有逻辑错误不好修改。还是恢复不定期上传。忍住!忍住!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