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第 23 章 ...

  •   第二十三章 良师

      初中阶段,刘志民遇到了他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两位良师。他们不仅仅教给刘志民知识,更是示范出一种态度--对待身边人的态度、对待工作的态度、对待所接触的所有事物的态度,同时也是对待生活的态度。他们从容不迫、处变不惊、理性判断,这让刘志民获益非浅。在这之后,就再也没有人能给予他这些方面的帮助和示范。他只能靠自己十分有限的能力去不断摸索、试错,一次次从挫败中获得一点点可怜的社会生活经验。

      班主任苏老师只教过刘志民一年。短短的一年当中,这位年轻的苏老师用她独特的人格魅力在二班孩子们的心目中树立了绝对的权威。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孩子们感受到的是平等、尊重和理解。班级里除了少数几个无可救药的混蛋之外,所有学生都和她好得不得了。即便是那几个混蛋,也会装着乖乖听话,不敢明目张胆地乱来。

      苏老师的家就住在与学校一墙之隔的一幢六层楼房里。每天午休的时候,总会有一群孩子到她的家里去玩。她家的房子是老式的两室格局,屋子里实在是容纳不了多少人,来得晚的人只能悻悻而回。青春期的孩子时不时就会来点叛逆,好多事情他们根本就不同父母讲,却会跟苏老师说,以致于家长们开始"嫉妒"这位苏老师。

      刘志民他们三个人当然也都是苏老师家里的常客。老师不用问也知道刘志民家里不富裕,就时常把自己的文具之类的东西送给刘志民使用。初中的老师们也经常自己油印学习资料,学校在这方面管理又不太严,苏老师隔三岔五地就把学校里用来印卷子的新闻纸拿回来一些送给刘志民算题用。一直到初三毕业,刘志民也没有把这些纸用完。

      有一次,夏中华借给刘志民一本《飞碟探索》杂志。他看过之后,就对不明飞行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开始四处搜罗相关书籍,并且定期去报刊亭去购买《飞碟探索》杂志,还记了不少笔记。结果,那本笔记无意中被教地理的老师给发现了。他把刘志民一顿挖苦:"刘志民,你不要以为你学习好就了不得了。那都是些骗人的东西,你成天看那些书有啥用啊?"然后,他还把事情告诉了苏老师。

      苏老师非但没有批评刘志民,反而托他的爱人--小宋老师,从图书馆借回不少与UFO相关的书籍给刘志民看。仔细想,那位地理老师的话一点都没有错,那些书的确没有什么实质的用途。但是,它们也是孩子们成长过程所需要的东西。

      苏老师的形象在刘志民的心中是带有光环的。他把她与后来自己所遇到每一位老师逐一比较,那些人都不及苏老师多矣。

      刘志民所遇到的另一位良师就是教语文的李景芳--那个可爱的高个子老头。他成了刘志民的语文学科的真正启蒙者。

      李老头学识渊博,讲话风趣幽默。他上课的时候,完全不像刘志民小学时代的老师那样:读课文、背课文,然年后干巴巴地照着教案宣讲。他根本就没有教案,一站上讲台就开始傍征博引、说古论今,把地理、历史、文学艺术等许多有趣的内容完全融合到课内。

      李景芳老师有一句话让刘志民记忆深刻。他说:"语文这门课所要学习的知识绝大部分都不在课本上。所以,你们仅仅学习课本是根本不够的;你们必须把平时接受的各种信息和知识进行积累和融合;积累的知识多了、融汇贯通了,自然也就学会了。其实,并不是我在教你们,而是你们自己在教你们自己,我这个老头只不过是在引导你们而已。"

      第一次上作文课,讲记叙文。李老头跟大家讲:"记叙文绝不仅仅是叙述一件事,还必须要有你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还要融入自己的感情。另外,同样一件事情,根据每个人的看法或者心情的不同,可以写出完全不同的效果。同样是阳光明媚的早晨,窗外的小鸟在叫。如果此时你的心情不错,你听到的就是在小鸟们在唱歌;相反,如果此时你心情烦闷,你就会被这群'老家贼'吵得心烦意乱,恨不得找个弹弓把它们全都打下来。反过来也就是说,不同的文字所表达的是不同的心境。"

      刘志民仿佛一下子就开了窍。小学时候他并不喜欢语文课--尽管的他的语文成绩不错,毕竟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很有限。现在,得益于李景芳老师的引导,再加上他的基础本来就不差,所以语文成绩更上一层楼。

      写作文的时候,他一改以前冥思苦想、搜肠刮肚的窘态,经常是一气呵成。他甚至曾经在一堂作文课上完成过两篇同样主题、却又风格迥异的作文。这对于原本并不喜欢语文课的他来说,简直是难以想象的。

      李老师还经常性地不规定作文题目,完全让学生们自由发挥。作文写好之后,他让学生们互相交换各自的文章进行讲评。他只是在关键的地方给予指导。

      刘志民第一次讲评的是他的同桌董淑慧的作文。他学着老师的样子,首先对这篇文章的优点加以肯定,比如什么"前后照应"、有某某句子写得好;然后一个转折,"但是--",接下来就指出文章的几个不足之处并且给出修改建议;最后又指出一处明显的错误:董淑慧原文写的是"保尔·柯察金身患疾病,但是他身残志坚,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写完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巨著。"刘志民指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的作者是一位苏联人,全名叫"尼古拉·阿历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保尔·柯察金是这部小说里的主人公。

      显然,董淑慧并没有看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书。其实,刘志民也没有看过,只不过是他的文学常识比董淑慧多而已。刘志民能够轻松记得并且说出那一长串有十多个字的某某斯基的苏联作家名字,令班级里自认为学习不错的那么一小撮人着实佩服了一阵。刘志民的小小虚荣之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刘志民的讲评吸引了好多道钦羡的目光。

      李景芳老师高度肯定刘志民的讲评。

      下课之后,董淑慧非常虚心地请刘志民帮他修改一下作文。

      刘志民心想,原来语文课还可以这样上。

      理科就更不用说了,那一直都是刘志民的强项。他本来就有着超出一般人的理解和推理能力,所以那些知识他一点就透。无论什么定理或者是原理,用脑子一想就是那么回事,根本不用刻意去记。只要一开始做题,他就兴奋;题目越难他越高兴。因为题目越难,他做出来之后也就越有成就感。结果,在他的带动下,班级里几个尖子生开始互相比着死抠难题。

      苏老师洞察秋毫。忽然有一天,她抱着一摞试卷进来,吩咐:"一个人一套,往后传。"

      临时测验是常有的事。卷子传到手里,刘志民一看,这套卷子一共两张,正反两面密密麻麻地印着长长的四则混合运算题。

      "老师,多一套卷子!"最后一排的一个学生说。

      "那个是我的,拿过来!"卷子被送到苏老师手里。"这套卷子我和你们一起做,开始吧。"然后她自己坐在讲台边的桌子上也开始做那套卷子。

      ……

      下课铃响。

      苏老师吩咐:"收卷。"

      讲台下边,一群人迷茫地抬起头--整整一堂课,大家全都算晕了。刘志民在班级里做题算是快的。他紧划拉慢划拉,还剩下大约三分之一没答完。其他人就不用说了。

      "累死了!搞啥名堂啊!"学生们嘟嘟囔囔。

      第二天代数课。卷子一发下来,这帮孩子你看我、我看你,大眼瞪小眼。

      苏老师说:"别瞅了!没有一个人及格!"

      "老师,这题也太多了,这种卷子不可能有人及格。"

      "不可能?我答的那张卷子就在那张桌子上放着呐,我没带走。这有答案,谁不服,去把卷子拿过来,对一对。"

      章晓辉的座位在第一排,离得也近。他说:"对就对,我来。"

      章晓辉拿过苏老师做的那张卷子,开始对答案……

      "老师,全对!"

      底下的人瞠目结舌。

      苏老师平和地说:"我就是想提醒你们一下,我不反对你们抠难题,但是要适度。你们做基础题的准确率还不够高,应该得分的地方经常不得分,几次测验都是这种情况。你们还是太毛躁了,先稳一稳吧!"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