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第 22 章 ...

  •   第二十二章 初中第一课

      在那个虫鸣唧唧的夏天,刘志民独自一人回到学校来拿录取通知。学校收发室蓝色的木窗敞开着,值班的杨玉梅老师看了他一眼:"是刘志民啊,嗯--我看看。十五中!嗯?报到要交五十块?"

      屋里传来另一位女老师的声音:"十五中?那个学校最能要钱!"

      刘志民隔着窗子接过杨玉梅老师递过来的一张硬纸片--这就是他的录取通知书。他拿着那张纸片边走边看。陆陆续续地,他遇到其他人也来拿录取通知。

      由于是就近入学,他原来的小学同学大部分都被就近分到了五十四中。夏中华家户口上的住址和实际住址不一致,被按照户口上的住址分到第八中。

      刘志民很想知道米春红被分到了哪里。但是,他脸皮薄,没好意思打听。毕竟,无故探听一个女同学的去向是很容易引起别人联想的。他实在找不出什么合适的理由来问。于是,他和米春红之间的故事似乎定格在了一九八六年的夏天。

      既然随机应变的能力差,那就只好早做准备--这是刘志民适应环境的一种策略。无论大事小事,他都会提前仔细地想过,把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要提前考虑到,并且想好应对办法。

      第二天,刘志民按照入学通知书上写的地址,独自一个人找到第十五中学。学校的铁栅栏门敞开着。和校门直通着的是一条破旧的小柏油马路;路的两侧是密集的有着敞开式走廊的老式红砖二楼;建筑物之间狭窄的胡同四通八达。

      校门前的这条旧柏油马路是令晚归的学生们最提心吊胆的地方,两侧的胡同里经常会埋伏着前来堵人的校外混子。当然,此时的刘志民还不知道。

      刘志民从大门口往校园里看进去,正中间是一条林荫小路,路的一侧是大操场,另一侧是篮球场。再往远处,成片的树荫后边,隐隐地露出红色清水砖墙和红屋顶,似乎是一座教学楼。

      刘志民暗暗盘算了一下:这里离家并不算远,步行的话,有二十分钟足够了。如果不走大路,直接顺着刘志民家后面的鱼塘边缘一直走,然后从两片农田之间穿过,就到了学校正门那条小柏油路西侧的那片居民区;再穿过两条胡同,直接就是校门口。如果这样走,还要近不少,只怕有十多分钟就可以到。

      熟悉好了上、下学路的路线,刘志民原路返回,静待开学。

      正式报到那一天,刘志民提早就来到学校。正对着教学楼门的大花坛前面,立着两块木质大黑板。黑板上贴着红纸,红纸上用毛笔写着分到各个班级的学生的名字。

      初一年级一共有八个班,刘志民被分到二班。班主任教代数,是一位三十出头的苏姓女人,剪着利落的短发,显得优雅而自信。点名过后,苏老师指定临时班干部、分发教材、安排学生简单打扫教室卫生,又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然后放学。整个过程干净利索,没有半句废话。

      周一正式上课。

      第一节课是语文课。推门进来的是一位头发花白、满脸皱纹却又精神矍铄的高个子老头儿。他进门之后走上讲台,拿起粉笔,在黑板上有力地写下"李景芳"三个字。

      写完之后,老头回过身,面向学生们说:"我是你们的语文老师,是朝鲜族人。咱们班有朝族人吗?"

      坐在第一排的一个小个子男生微微欠了欠屁股,慢吞吞地站起来:"老师我是。"

      李老师点点头,说:"安姿塞要。",说完一看,小个子男生没反应,又说了一声"请坐。你不会朝语?朝族人不会朝语不太好,至少简单的对话应该会。想学的话我可以教你。"

      小个子男生坐下,然后问:"老师,那--你好,用朝语怎么说?"

      "啊你啊塞哟。"

      "那谢谢呢?"

      "卡目撒哈密达。"

      "老师,那抽大嘴巴用朝语咋说呀?"

      老头还是那么和蔼。此时,他已经踱到讲台下边:"把妹很第里嘎。"

      小个子接着又问:"老师,电炮咋说?"(电炮:用拳头击打对方头部)班级里一阵轻微哄笑。

      老头微微一笑:"亲么。"

      小个子朝鲜族男生还要接着再问。这时候,他旁边的另外一个小个子男生插嘴:"老师,别理他!一个朝族人,连朝语都不会,还净瞎问些没用的。还不如我呢!"

      李老头一听,眼睛一亮:"哦,这么说你会朝语?"

      "机灵高龄密比长城高龄密哒。"小个子嘴里含糊不清地咕噜出一句话。

      老头说:"你再说一遍。"

      小个子又重复一遍。

      老头摇摇头,表示没听懂:"你说的是朝语吗?什么意思?"

      小个子口齿清楚地说:"意思是:吉林高粱米比长春高粱米大。"

      学生们哄地一声笑了。

      "调皮!"李老师也笑了,转身回到讲台:"废话少说,下面点名,咱们先认识一下。"

      "李健"

      "到。"

      ……

      全班同学一下子就记住了那两个小个子男生。朝鲜族小个子叫金哲,另一个小个子叫章晓辉。没错,就是刘志民的那位小学同学。

      刘志民报到那天在楼外的黑板上看见了章晓辉的名字,还以为是重名的。等到进了教室,坐在第一排的章晓辉正好抬头看见他,两个人各自一笑。

      金哲和章晓辉两个人一个自称是"大流氓",另一个自称是"二流氓",在班级里喳喳呼呼。所有的人都不摸底细,纷纷主动避让三分。

      乍一开学的时候,大家彼此之间还都不熟悉。由于情况不明,那些"活跃分子"们都有所伪装和收敛。所以,最初的一段日子里,除了两"流氓"之外,大家都显得十分规矩。

      一连几天,刘志民都注意到一个精干男生:他下课的时候经常独自一个人站在台阶上看热闹。阿斯伯格孩子的社交能力很弱,但是他们参与社交的渴望却很强,甚至比正常孩子更加期望得到友情。

      刘志民看到对方是总是独自一个人。他心里想:他一定十分寂寞和无聊,也一定渴望友情。于是,他趁此机会笨拙地上前搭话。至于说的是啥,刘志民忘记了。反正一来二去两个人就熟了。

      这个男生叫李玉峰,天生的一张笑面。无论什么时候看,他都好像是在笑。他经常身穿黑色西服、戴着黑色小礼帽,据说很有几分许文强的风采。刘志民没看过《上海滩》,也不知道许文强是个啥样子。

      李玉峰是真拿刘志民当朋友了。一到下课,刘志民、李玉峰和章晓辉三个就在一起聊天玩闹。有人欺负刘志民的时候,其他两个人还帮着说话。

      过了一段时间,李玉峰就张罗着要到刘志民家里去看看。那个时候,两个人的关系已经算是很近了。正常来讲,到了这个阶段,刘志民应该主动邀请好朋友去家里玩一玩。现在李玉峰主动要来,他至少应该很高兴地答应下来。

      可是问题在于,刘志民知道自己家里实在很破。他多少还是明白一点事的。谁也不愿意把自己不好的一面展示给别人,刘志民也不例外。从小学到初中,再到后来的高中,他从不带人到家里来,只有夏中华知道他的家在哪。而刘志民之所以会把自己窘困的一面展示给这位老同学,原因就在于夏中华的家境和他差不多,只不过是稍稍好一点而已。所以,刘志民在同学们的印象中总是显得很高冷。

      刘志民找借口推脱了几次。那一天中午,李玉峰坚持要去,刘志民实在是没办法再推脱了,只好答应。

      李玉峰高兴地骑着他那辆蓝色轻便二六自行车,驮着刘志民往回走。那辆车的后轮有点毛病,骑行一会儿就会跑偏;跑偏之后,车轮边缘就会摩擦到车后叉的钢管,然后就会越骑越费劲。所以,每骑一段路,两个人就要下来拿脚踹两下才能继续走。几番折腾之后,两个人总算到了地方。

      刘志民家现在住的房子与以前租住的地方相比,已经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可是,那仍然只不过是立在一个小屯子里边的破土房子而已。相比较之下,这个村屯的位置比之前租住的地方距离城市中心要近得多,而第十五中学距离市中心区域就更加近一些。因此,住在学校附近的同学家里的条件也就更加好一点。

      通常,距离市区中心越近的地方也就越繁华,居住条件也就更加好一些,这是规律。直到三十多年之后,城市大规模扩张,繁华的地区不再仅限于有限的市中心区域,人们家里的交通工具也纷纷从自行车换成了汽车,这种情况才从根本上有所改变。

      刘志民曾经到过李玉峰和其他几个同学的家。他们住的都是楼房,一进门之后,地上都刷着红油漆,光亮光亮的,一尘不染;进屋之后还要换拖鞋;屋子里墙壁洁白,摆放的家具刘志民都叫不上名字。

      李玉峰显然没有思想准备,一路上的说说笑笑的他一下子就沉默了。

      反差实在太大。刘志民家房子的墙体只有一小部分是用碎砖头和着黄土砌成的,其它大部分墙体都是用土坯垒起来的;墙上用黄泥抹的面层由于雨水的侵蚀,剥落了不少;房子的西山墙歪着;屋顶铺着几层油毡,为了防止油毡被大风吹开,上面零零散散地压着不少或整或半的红砖;屋檐的边缘毛毛糙糙且又低矮,比人的视线高不了多少;屋檐下的地上是一条雨水从屋檐上滴落溅成的浅沟。推开破木板钉成的院门进到院子里,经过那面歪斜着的西山墙时,李玉峰显得格外留意,似乎怕它会倒下来,而刘志民对此早就习以为常了。

      转到屋子南面。刘志民拿出钥匙,捅开居委会刚发不久的铁疙瘩防盗锁,再打开油漆剥落的破木门。由于屋内的地面比室外低了不少,为了防止雨水倒灌,所以门槛有意抬高了不少。屋里没打水泥地面,也没有铺红砖,就是原土地面,凹凸不平,微微有些潮湿;靠北墙的炕上,是用装过水泥的牛皮纸袋糊成的炕面,时间长了变得黑乎乎的;天棚和墙壁上,都是用旧报纸或者旧杂志还有用过的作业本、卷子等一层层糊成的面层。

      李玉峰慢慢坐在炕沿上。刘志民不知道该说点什么或者做点什么。他默默地拿出早晨吃剩下的饭菜,凉着胡乱吃了几口。他意识到李玉峰也是没有吃饭的;他知道应该给他也搞上一点吃的。但是他什么也没有做,只是尽快吃完,就和李玉峰又返回了学校。

      回来的路上,不知道什么缘故,那辆轻便自行车的后轮居然不再跑偏了。李玉峰仿佛又恢复了活力,一再念叨:"我去!这车,就跟新买的那么好骑!"。

      从那儿以后,李玉峰和刘志民的关系还是一如既往。但是,明显地,他在和刘志民开玩笑的时候似乎再也不会那么肆无忌惮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