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6、烽火边关 ...

  •   诗词赏析:契丹家住云沙中,耆车如水马若龙。春来草色一万里,芍药牡丹相间红。大胡牵车小胡舞,弹胡琵琶调胡女。一春浪荡不归家,自有穹庐障风雨。平沙软草天鹅肥,胡儿千骑晓打围。旗低昂围风渐急,惊作羊角凌空飞。海东健鹘健如许,上风生看振一举。万里追奔未可知,划见纷纷落毛羽。平章俊味天下无,年年海上驱群胡。一鹅先得金百两,天使走送贤王庐。天鹅之飞铁为翼,射生小儿空看得。腹中惊怪有新姜,元是江南经宿食。--《契丹风土歌》 辽 萧总管
      辽景宗耶律贤在位时,任用明臣、御下宽和、大兴农牧,又与大宋建立了初步的外交关系,他治下的辽国日益强盛。这首风土歌,生动展示了契丹民族的生活场景,草原莽莽苍苍,马上健儿如飞,牧马、饮酒、猎场、高歌。尽管作者姓名与生活的具体年代无法考证,不过从“萧总管”这种职务称呼来看,应该是描写的北宋初期,在北国的大漠,草原的壮美、健儿的豪迈,生动再现了彼时辽国的繁荣兴盛。
      979年,赵光义出师北汉,辽景宗尽管派出军队增援北汉,却没料到赵光义在平定北汉后直接挥师北上,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大辽损失了很多兵士。好斗的契丹君臣从979年九月到980年的十一月,先后三次挥师南下,以报宋军围困幽州之仇,而宋辽边境,更是不停有小规模的摩擦交战。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宋辽烽火狼烟,战事频繁而激烈。战争中,辽大将耶律休哥以筹谋得当、指挥有方、善于用兵得到辽景宗的赏识,慢慢成长为辽国统兵的主帅。
      巍巍雁门关,重重九州塞。雁门关的地利天险是兵家必争之地,更是大宋最坚固的屏障。守雁门、拒大辽,宋太宗把这副重担交到了杨业的肩上。
      杨业(刘继业)作为北汉名将,此前一直守卫北汉边关,有着丰富的戍边经验。雁门关下,杨业将守兵分成几路,主力迎敌,侧翼支援,机动队伍迂回伺机出击,几度击败辽军偷袭。杨业带领的大宋兵士强悍善战、锋锐难当,最艰险的时候,雁门关下,血染代州,击溃辽国10万大军,生擒大辽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海,获得了振奋人心的胜利。大宋朝堂,难抑喜气荡漾,北方辽国,一度黯然神伤,“杨家将”成为大宋最精锐的军事力量。
      让我们再把目光回到太宗征北的途中。高梁河这战中,宋太宗身中箭伤、仓皇南逃,幽州下的宋朝大军连忙撤退,混乱过后却找不到皇帝了。群臣以为宋太宗在在混战中遇难了,就商议再立新帝。
      那么问题来了,立谁最合适?
      我们知道,赵廷美和赵德昭此时都随战军中。赵光义登基刚刚不到四年,“斧声烛影”的疑惑还萦绕在人们的心头,这时如果赵光义挂了,让大宋军士来一场投票选举再立新帝,他们会选谁呢?
      我想,大家心中的天平必定都会偏向同一个人---赵德昭。
      当然,后来赵光义派出使者打探消息,使者找到了撤退中的宋朝大军,群臣知道皇帝无恙,再立新帝的动议自然搁置。只是,这消息传到赵光义的耳中,宋太宗会作何感想?
      这简直是他心头一根刺!好呀,我费了好大力气消除老哥的阴影,原来你们这些家伙表面上对我跪拜如仪,内心还存着对我老哥好大的情分哪!哪怕他们拥立赵廷美,估计太宗的心头都没有这么堵。这件事情传递出了什么信息?那就是,群臣对赵光义的即位仍然心存疑虑,百官对那个飘雪的夜依旧心意难平。
      赵光义感到莫大的羞辱-----可惜法不责众,他就算能堵住群臣的悠悠之口,却如何拔除他人藏在心底的疑惑?于是,他暗暗给赵德昭记了一笔账。这笔账,只要有个合适的借口,他一定要出一出心头恶气----赵德昭的存在,就是他的皇位来得名不正言不顺的见证。
      机会很快来了。
      对于高梁河之败,皇帝专门召开会议总结经验教训,同时对战争失利负有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的有关人员严肃问责。元老重臣石守信被贬为崇信(治今甘肃崇信)节度使、兼中书令,刘遇被贬为宿州(今安徽宿州)观察使。而对于平定北汉的胜利,皇帝却没有封赏的表示。
      按照惯例,那些奋死平北汉、收太原的将士们,都应该会有封赏。可是,将士们一直没有等到他们应有的奖励。
      大家心里都有怨言,战功较大的将士们更心怀不忿。赵德昭就向他皇帝老叔提出建议,还是把该赏的赏了吧。
      对于赵德昭为何要代大家出头,我们已经无从得知。或许,他认为是为他叔好,或许他认为他有义务为大家仗义执言,又或许他认为他老叔会对他高看一眼?
      不管他怎么想的,他就这样迎着宋太宗的枪口,撞了上去----赵光义勃然而怒:封赏的事,等你自己当了皇帝,再去做吧!
      赵德昭不傻,他听出了他叔的话外音:怎么的,你是想谋反?北征时你煽动群臣拥立的账,还没跟你算呢,这次竟然又替人出头讨赏,收买人心啦?
      赵德昭没有说话,心底涌起悲哀:老爹的皇位落入他人之手也就罢了,我不过为了赵氏政权的声誉着想,不过是为出生入死的将士们说一句公道话,如何就被皇帝如此指责?
      一向沉默稳重的赵德昭读出了皇帝内心对他的防范猜忌,他选择了自刎,以死证明自己的清白。据记载赵光义抚尸大哭,边哭边道:傻孩子呀,你为什么走这路呢?然后,赵光义追赠赵德昭为中书令,追封魏王----看来加封死人,比善待活着的赵德昭容易得多。
      高高的宝座、辉煌的皇宫,埋没了多少温情,吞噬了多少热血?唉,可怜生在帝王家!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