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风云变 ...

  •   “孟帅!”阚煜掀开帐帘走进来,“圣上特意命人送了历次征南平叛之战中的将帅名录至我帐中,不知是何意?”

      孟岌闻声抬头,见阚煜正将一摞书卷放在他桌案上。

      殉国名录的确是他上书奏请的,但,这件事本来是瞒着阚煜的。

      军中事务,圣上不知,阚煜却是清楚得很,随便找个借口定然糊弄不过去。而眼下他与阚煜正兵分两路行军,双方驻营之地相隔数百里,断不该送错,更况且孟岌上书时明署了自己的名字,圣上交与大将军的物件,又岂有让副将先过目的道理?

      一丝寒意在孟岌眼中一闪而过。

      然而这只不过一瞬。再看向阚煜时,又是那一贯的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淡然模样。

      “既然送来了,想必是让我们以之为鉴,作明己过而知不足之用。”说着,他不动声色地取过一册书卷,翻了几页,见所载俱是多年前战役中的将军,从生平事迹至作战特点记述得清清楚楚。

      只不过,不止是殉国的将军,书上许多位至今依然在仕。

      孟岌将书册放回桌上,对上了阚煜若有所思的困惑目光。

      “长明,”孟岌上身微微前倾,“平时这类书册应由何人掌管?”

      “太尉。”阚煜皱了皱眉,低声道,“孟帅可能有所不知,当今圣上虽因大权独揽饱受诟病,但他只是喜欢掌控实权,并不是多管闲事。譬如他会将兵符锁在御书房里,却不屑于过问这些陈旧书册。”

      那倒是和先帝如出一辙。

      当年景和帝以“有关战事的书卷典籍存放于宫中藏书阁不甚保险,委以三公共同负责,则万无一失”为由,将此类书册尽数运往太尉府中。眼下看来,晏清帝应当是沿用了这匪夷所思的制度。

      “那,如果太尉不在朝中,又待如何?”孟岌直视着阚煜的眼睛问。

      “大约……是丞相和御史大夫代劳?”阚煜被他问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当朝丞相杨兴业与御史大夫付瑜,皆曾辅佐过景和帝。有时孟岌禁不住感叹,当今圣上几乎是将先帝时期的一切照搬而来,譬如近臣,又譬如政策,甚至连重文轻武以至南疆再叛的悲剧都依样重演了一遍。

      可孟岌并不清楚,送如此多如今康健安好的将军的名单与自己是何意,亦不知此事究竟是谁的手笔。依照他对此二人昔年的印象,想来是付大人所为的可能性大些。但,对方意欲何为?

      这是人在暗处,他在明处了。

      “说来惭愧,”阚煜目光落在那堆书卷上,颇为不好意思地笑道,“阚某一介莽夫,大字不识几个,还是请孟帅辛苦一下,亲自过目。”

      孟岌闻言,亦是一笑,随即应下。

      阚长明没读过什么书。

      确切地说,他全家上下都大字不识几个。

      当年他出生时,他爷爷以族长之威,召来全村略有文化的人,历时数天,绞尽几十口子人的脑汁,才给他憋出这么一个“煜”字,大意是想让他将来红红火火。再后来待他及冠,大概因为他的确挺出息挺红火的,全村人等自甘贡献脑汁,集会一场为他谋了“长明”这么个字。深究其意,大抵是希望他在红红火火之余还能顺便闪闪发光。

      也难怪阚煜本人总是觉得自己的名字像个大红灯笼。

      不过,在武夫出身的阚煜沙场仕途双得意之时,几乎没人知道他这辈子会写的字只有自己的名字的事实。就连孟岌这样心细如发的人都是与他共事很久之后才发现的。

      阚煜识字少,心眼也少,在大郑一帮城府深沉的文武百官之中显得格外心思纯澈。眼下,他全然没有在事发蹊跷时抢占先机的意图,反而好似甩脱烫手山芋一般,为将那些书卷转交给孟岌倍感轻松。

      待帐外马蹄声渐远,孟岌才重新取了书册一本本翻看。

      这些名录,从景和元年开始,持续至今。

      景和元年,大将军陈济苍征南疆,平王业,封太尉。

      景和六年,南疆反,大将军叶思存屠三城叛民,定南疆,封平疆将军,戍守南疆。

      景和八年,南疆黎民暴起,叶思存平叛不力,指挥失当,全军覆没。坐免职,流放西北。

      同年,太尉陈济苍并长歌侯路东阑、大将军陈千秋同征南疆,陈千秋战死,南疆平定。

      景和十七年,南疆再叛……

      在这些粗略的记载之下,密密麻麻都是参战的大小将军的名字,自大将军至偏将乃至牙将,不一而足。

      孟岌取过最上面的一卷。开篇便是陈济苍的画像。

      陈坚,字济苍,随州枣阳人。仁宗时任大将军,及至景和帝君即位,以平定南疆之功封太尉,景和八年再平南疆。克俭爱人,谦和忠君,对晚辈有才能者多有提携。膝下二女,以疏影、清浅名之,以求淑雅之德……

      孟岌的目光掠过这番描述,微微一顿。

      多年前,在他还是苏策麾下一名偏将时,这位太尉大人曾对他有过提携之恩。

      陈太尉早年也是一员猛将,但在景和八年的平叛之战后,疾病缠身数年,一度无法将兵出征。可此次竟受命率领王师西路进攻蜀都,孟岌一时间竟不知是该说太尉大人老当益壮,还是该说大郑朝廷可用乏人。

      一页页向后翻着,忽然,他的手在半空中顿住了。

      因为下一页,是叶思存的画像。

      画得太像了。

      那应当是景和初年,他屠城定南疆之前数年画的。

      画上的人不到而立之年,眉目有神,轮廓分明,全然没有传说中的凶神恶煞。就算是在孟岌看来,这也实在不该是个叛军头领的长相。

      “如有神兵之勇。”孟岌指尖划过一行小字,在心底默念着。

      很熟悉的形容。

      画像上叶思存的眼神里似乎有某种无法言明的东西,让孟岌一刻也不想再停留在这一页上了。

      他扫过那一个个名字,活着的,死去的,或者明明活着却要被认为已死去的。

      翻到景和八年时,映入眼帘的是陈千秋的名字。

      陈千秋,无字,家乡不详。初从军,年十六,入太尉陈济苍麾下。所向披靡,无往不胜。景和八年,除大将军,征南疆,于蜀郡遇伏击,身中数箭,杀敌至死,享年十八。作战英勇,有将兵之才。善使花枪。面若好女,机巧玲珑,甚得陈太尉赏识。及卒,追赠镇南将军,谥忠义。

      但吸引孟岌注意的不是这寥寥百字,而是像陈千秋这样功勋显赫的将军,居然没有画像。可当他再看仔细些,却发现这中间有一页被人不着痕迹地撕掉了。撕得可谓相当小心,连缝隙里的碎纸都彻底清理过了。除了厚度略有不同之外,几乎没有任何破绽。

      孟岌不动声色地抬头看了一眼阚煜离开的方向,门帘正安安静静地垂着。马蹄声亦早已淡去。

      他又默默低下头,翻完这册书,看向剩下的两卷。上面那册记载了景和十七年之后的征南名录,孟岌小心翼翼地将它拿过,露出了下面那卷的封面。

      “景和八年战事详记”几个大字赫然出现在卷首。

      “君上为何要将此书送来?”孟岌看着书蹙眉暗道。

      书中记述他并不陌生,无非是平疆将军叶思存轻敌大意,以致南疆销声匿迹两年的红尘军卷土重来。烈焰熔城,生灵涂炭。叶思存率部镇压,却是节节败退。一路退至淮河,身边只剩下十六个士卒,除此之外,全军覆没。再然后,三位将军率援军从天而降,重新平定南疆。

      孟岌将油灯移近了些。

      他始终坚信,事出必有因。尤其是如今的自己身上,绝不会有平白无故发生的差错。

      不出所料,答案在他翻到最后一页时自行浮现了。

      一张窄窄的白宣突兀地粘在书卷上。

      上面用难以分辨笔迹的狂草写着十六个名字。

      其中有一个,叫做阚煜。

  • 作者有话要说:  这几章节奏比较慢,可能是全书唯一不扎心的部分……轻松一点,谢谢支持(?-ω-`)
    话说我光给这俩人起名字就用了半年才定下来,一人改了五六个。没错,封玄阳懂我,我就是照着一对取的(理直气壮)!封玄阳和施馨吾的名字灵感来源都比较魔性,回头我会找个机会把全书人的名字含义捋一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