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6、第 36 章 ...

  •   思前想后,王小月还是决定用□□的形式向新领导做个汇报。尽管是件很小的事,也不妨碍学校的正常教学,从一个校长的角度来说,简直就是“洒洒水”。但毕竟,戏曲社用的是学校的场地,怎么也得给新的掌舵人打声招呼。
      几年前,W市文化体制改革,将现有手上的一批地方剧种剧团实行公开拍卖。当年公有体制下伴随剧团应运而建的小剧院也一并捆绑拍卖。王小月毫不犹豫就出手买下了她打小就偏爱的越剧剧团。
      话说这越剧,并不是W市的本土地方戏,乃是舶来品。出自浙江嵊州,从一个地方的小剧种逐步走向全国,成为所有戏曲中,仅次于国粹京剧的第二大戏种。这离不开一代代越剧人的不懈努力,身处于新中国解放前后的越剧人,解放前因为戏子的下九流身份饱受欺凌,备受压迫。著名的越剧舞台十姊妹为支持当时的前线战士浴血奋战,联合创作《山河恋》,演出所募资金全部捐出,曾在解放前的上海轰动一时。越剧是女子的戏,舞台上的角色,无论男女老幼,均是女子扮演。也正是因为是女子,所以下场更为凄惨。越剧名伶筱丹桂更是被当时的强权名人欺骗,饱受迫害,最后含冤自尽而死。袁雪芬老师更是将鲁迅先生的作品《祥林嫂》改编成一出非常出色的戏曲,为天下女子鸣不平。而其中很多经典唱段更是流传至今,在越剧票友中广为传唱。
      在W市,越剧虽说是外来户,但在小月这里,绝对属于自己本土家乡的本土地方戏。Y市地处江浙一带,父亲汪伟成痴爱越剧,小月打小,就被爸爸带着逛戏园子,耳濡目染,熏陶得紧,是以王小月和汪晓峰也都喜欢越剧剧种。如今有能力,有条件,能为越剧尽点力,他们还是很高兴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繁荣和扶持祖国一系列文化产业,提升旧社会三教九流中属于下九流的戏子的地位,□□提倡思想解放,百花齐放。于是一大批戏曲工作者用空前的热情投入到前所未有的各个不同剧种的作品创作当中,中国戏曲一片繁荣。这其中,有很多优秀的文化作品得以传诵,保留。因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各市根据自己本土的地方文化特色,纷纷成立各种地方戏曲团。当然,也有全国受众面很广泛的京剧等国粹剧种。六十年代,中国第一部彩色越剧戏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公映后,以越剧的改革先锋袁雪芬老师为首的越剧名家们,遵循越剧“舞台美,身段美,唱腔美,服装美”的四美原则,对越剧进行大胆改革,一时间,越剧戏迷在全国遍地开花。于是,在公有体制内,W市越剧戏曲剧团应运而生。
      岁月荏苒,时光流逝。慢慢的,戏曲这东西开始落寞,受众群体越来越小,但仍得到相当一部分文化底蕴深厚的高级知识分子们的喜爱和青睐。一部分戏迷因为太喜欢了,不仅听戏,还会自己花钱票戏。这部分票友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消费文化圈。而原来应国家体制招进剧团的一批批戏曲工作者伴随年龄的老化,和体制的衰退,逐步退居到各市区的老年大学,成为这一个个文化圈里的指导老师,拥有了相当一批追随者。原越剧团的副团长赵梅霜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拥有大批粉丝群,王小月也是追随者之一。赵团长是从当时上海的红楼越剧团抽调到W市来任团长的,主抓业务,Y市人,与王小月是老乡。都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更别说两人还有共同的爱好。于是很快便成了忘年交。
      她买下这个剧团有三个原因,其一,彼时剧团早已退休的赵梅霜副团长,她的儿子已经是省组织宣传部副部长了。当时剧团要被拍卖,她不忍心自己多年经营的老单位卖给那起子不懂越剧的外行,生生将几十年的老同事们的老智慧给活活糟践了。因为,剧团里还存着数百本经典曲目的台本,都是原来剧社里的戏剧作家们在共同战斗的岁月里留下来的宝贵精神文化遗产哪!老团长还是希望有人来传承。于是,千方百计,找到王小月,希望她能出头买下。毕竟把一个越剧剧团卖给一个深爱越剧的戏迷懂行人总比卖给一个外行要好。
      其二,剧团的位置极好,处于市里的黄金地段,真正的一环区。地产界的大佬们纷纷趋之若鹜。大部分,出具的方案都是原地拆毁,旧址重建,打造新型现代化国际化都市的打算。这样,该区几十年的街巷文化,老街风味,百年沉淀,也会因为地产界的这种急功近利彻底摧毁。好多地产公司的老总原来都是从包工头一路打天下打出来的,对戏曲这种文化界的高端产物没什么好感,也没什么感情。做房子,能赚钱就行,动作简单粗暴。可王小月不一样,她的身上打着深深的传统文化烙印,从骨子里就散发出对戏曲深厚的文化感情。她诚恳地向市里提交片区规划的预设方案里,很认真地考虑了越剧社作为本片旧城改造的主打名片,并很真诚地附上自己购买越剧团的计划书。在省□□的干预下,王小月用高价买下了越剧团,但却用很低的价格捆绑拿到了连同剧院一起的一大块黄金地段的地皮。尽管当时开发能力不具备,但屯着也是好的呀!
      其三,她盘算着,这些剧团的老人虽然大部分业已退休,但都可以发挥余热,尤其是琴师、鼓师,导演,演员什么的,那可都是原来国家花大价钱培养的越剧人才。借此,成立老年社团,让大家过过瘾,也是不错的夕阳产业。而且,社团还可以吸收很多对自己有用的高级知识分子,何乐而不为?
      可唯一的问题是,社团的活动地点需要固定,定时,定点开展活动。为此,她向钱校长申请过,将校内的会议室在周六租借给社团,让他们能正常地开展活动。遇到需要紧急排练的时候,顺带也把舞蹈室开放给他们用。钱校长想想,能够帮助老年人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也是变相地支持区里的工作,也就同意了。借此,已退休的赵团长欣然受命,再一次披挂上阵,重新组团,开启了自己事业的第二春。
      小月越剧社在W市的越剧票友界颇有威望。她们(越剧社以女子居多)拥有目前最好的组织者和领头人(有团长带团,且人脉熟络),最好的专业乐队(剧团原班乐队,大部分都已退休,但手上活却日渐精纯了),最好的指导老师(大部分都是原越剧社的退了休的专业演员),还有专业的越剧台本(都是原越剧社常年经演不衰的经典剧目),更有一批卓尔不群的半专业票友(人员需要筛选,不是某部长的爱人,就是某厅长的夫人。)反正越剧社全部都是以女子为主的,也生不出什么三角恋的桃花事件出来。省市级的省长,市长们,□□的厅长们,部长们也很乐意自己的另半边天闲暇的时间有事可干。在家排排戏总比整天唠叨他们工作忙不回家要好吧?再说了,都一把年纪了,活得自然就明白了许多,大家各自有的忙了,精神有寄托,谁还愿意去折腾自己的老公在外面是不是有个红颜知己,蓝颜祸水的?反正自己是家中红旗,永远不会倒,任外面彩旗飘飘的,只要形式在,法律承认地位,管他的。所以,一时间,小月越剧社笼络了省市级近三分之一的高级官员家属。啥也不干,就弄这么个剧团,陪着她们玩。各级官员们,也愿意一路绿灯的支持,要钱给钱,有力出力。老婆有演出,也愿意来小剧场给捧捧场。
      于是,梅家村小学每周的周六,成了社团的活动时间。也是一众中老年名媛的聚会时间。老家伙们爱了一辈子越剧,好容易有了这么个根据地,那个热情呈现出空前的高涨,大家积极主动制定剧团各项规章制度,各种章程,从如何产生定期收入到如何保持社团各项活动运转正常,并很自觉的按照制度执行。逢周末,刮风下雨从不间断,竟比小学生上学还积极,还认真。其中,尤其是这位已退休的副团长表现特别突出。她觉得自己晚年的时光颇为出彩,既促成濒临死亡的越剧团找到一个好的新东家,自己又能晚年发挥余热,再加上身后众多的追随者,所以干劲十足。
      一个人到了风烛残年,还能被这么多人需要,精神层面得到极大的满足,这实在是一件值得让人骄傲的事情。所以她每次都是最早一个到,最晚一个走,还很热心地筹划每次的大型演出。一时间,赵部长感激涕零,终于能给自己的老娘找到一件可以让她忙碌起来的事情,不用再每日回家,母上大人唠唠叨叨,一张嘴不停数落自己了。
      王小月深知低调的好处,梅家村小学因为地处偏僻,所以尽管这个时间段聚集了一众高官显贵,但也没那么引人注目。也是因为这样的活动,王小月和副团长家里的那位宣传部副部长也就越来越熟络。跟一众省市级的实权部门掌舵人都有了些许交集。
      这是个超级豪华团队,春秋两季大家结伴出游,一起排戏,练唱,演出,一起团购戏曲服装,一起打发闲暇的时光。能搞到省市级所有戏曲名角儿最好的戏票。上头有人,对梅氏地产或多或少都是有助益的。至少,有好几次市里土地拍卖,她都能相较别人先得到信息,先下手准备。胜算也就比别人多了许多。
      她向吴国忠汇报得很隐晦,只说有这么个夕阳红的越剧社团,每周周末会在学校会议室租借场地开展活动。人家给钱的。吴国忠好像也没太在意。在他看来,不过是一群退了休,或者全职在家无所事的老太太或者中年妇女,聚在一起,找点乐子,打发打发极度无聊空闲的时间而已。反正会议室空着也是空着,能发挥余热就发挥余热呗,没什么不好,只叮嘱了一些安全方面的问题,并没有太在意社团里到底有些什么人。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