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1、扩张 ...

  •   由于连续两年在整个军区团体比赛中表现优异,傅文滔去年升职,成为白沙岛驻岛部队的副司令员。

      大舅子刘德方接任了他的职位。

      刘嘉华,如今的傅司令夫人,带着小儿子傅璋去了幼托所。

      现在幼托所的规模已经比三年前翻了一倍。

      隔壁的家属房被纳入进来,中间的围墙被推倒,两个院子合成一个大院子,孩子们的活动空间扩大了一倍。

      嘉华学着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的样子,重新制定了幼托所的课程。

      坚持小班教学制,是嘉华一贯的主张。

      一个班级至多二十个学生,配两个老师。

      客观原因是由卧室改造的教室面积较小,无法容纳那么多人。

      主观原因则是孩子太多,会造成老师的教学压力太大,无法兼顾所有孩子的成长。

      在日常的教学中,她坚持贯彻了导师卢乐山教授的教学理念,即学前教育游戏理论。

      为此,她特意找人用木头做了各种形状和颜色的积木,一起跟孩子们搭房子、垒碉堡。

      孩子们刚开始总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失败,慢慢地,在嘉华的鼓励下,能独立完成一个个五彩缤纷的作品,成就感爆棚,创造能力取得了肉眼可见的进步。

      玩的过程中,孩子之间免不了你争我抢。

      如果没有争抢的经历,孩子们不会真正懂得分享;没有捍卫自己所有权的经历,就不能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和尊重别人的所有权。

      只有在反复的争抢和分享中,孩子才能体会到坚持和放弃,体验到遗憾和满足,积累到自主自决的经验。

      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们会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力量,也增强了自我的意识,而对于这种力量和意识的确认,孩子往往是通过与他人的较量来完成的,与人争抢东西就是孩子们达到这种目的的手段和方法。

      嘉华刚开始并没有太在意孩子们之间的小打小闹,因为这是孩子们融入社会的必经过程。

      后世八零后、九零后等独生子女,从小孤零零一个,长大后性子容易独,往往不知道怎么和周围人打交道,加上网络的发达,自然而然就变成了宅男宅女。

      在现代时,嘉华虽然有个哥哥,但却差了六岁。

      她上小学的时候,哥哥已经上中学了。

      等她上中学,哥哥已经上了大学。

      八零后读书的时候,流行三岁一代沟的说法。

      九零后上学了,就变成一岁一代沟了。

      在哥哥那里看来,嘉华和他差了两个代沟。

      在嘉华看来,她和哥哥已经差了一个马里亚纳海沟了。

      兄妹俩虽然感情深,但还真没有玩到一起去。

      不像别的兄弟姐妹,差个两三岁还能带着一起玩,他们兄妹的时间和课余社交圈子完全没有重合的地方。

      慢慢地,嘉华就学会了自娱自乐。

      等到上了大学,她差点变成了宅女。

      幸亏学了点心理学,她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有意识地慢慢调整自己的心态,加入各种社团,多多发展兴趣爱好,才成长为父母、朋友眼中乐观开朗的女孩子。

      现在,嘉华当了老师,操心孩子们的教育,才发现这事不容易。

      刚开始,她对孩子们之间的小打小闹没有特别在意。

      闹矛盾的孩子十有八九转个身就又能玩到一起,用不着她去特意干涉和调解,最多就是在闹得过分的时候,把孩子们分开各自玩各自的。

      慢慢地,她发现,有两个孩子总是被别人抢走玩具,时间一长,他们就变得不太合群。
      被人抢了玩具,就默默地走到一边,拿另一个玩具玩,都不知道哭闹或找大人寻求帮助。
      有些胆大的孩子就专门欺负他俩,故意抢走他们的东西。

      久而久之,这两个孩子干什么都不太有兴趣,胆子越变越小。

      另外三个爱抢人玩具的孩子,却胆子越来越大,专爱欺负别人。

      针对这种问题,嘉华暗自琢磨办法。

      她发现一个规律,胆大的孩子喜欢跟哥哥姐姐玩,胆小的孩子喜欢跟弟弟妹妹玩。

      这是为什么呢?

      孩子一般对哥哥姐姐都有崇拜心理,喜欢跟在后面模仿学习,这种现象是正常的。

      但如果孩子只跟比自己弱的弟弟妹妹玩,见到大孩子就胆怯了,可能就是失败多了,老被打击,自信心缺失,只能从弱小者那里找回勇气。

      为了避免这两个孩子愈发内向,她干脆把班里的孩子分成两拨。

      一拨是年纪相对较小或性格更温和的,另一拨是年纪稍大或性格更强势的。

      这两拨孩子各自玩各自的,避免了很多矛盾。

      强势的那拨孩子,虽然不说各个都是刺头,但被同伴抢了玩具,还是能找大人帮助或者自己马上抢回来。

      没过多久,这拨孩子里的刺头就被同伴收拾,不敢随意抢人玩具了,想玩别人玩具的时候,也学会了主动询问,经过同意后,才能拿过来玩。

      弱势的那拨孩子,大家不争不抢,玩累了,就换个别人不玩的玩具,慢慢地,也在嘉华的指点下,学会了主动和同伴交换玩具,自信心也找回来了。

      等两拨孩子学会和自己组的同伴相处了,再重新分组,让孩子学着和不同性格的伙伴打交道。

      不仅在授课内容上作了创新,嘉华还把扩大一倍的院子重新设计和改造,划分了操场、跑道区、挖沙区、绿植区、游乐场。

      操场是早上做早操或者平时集合的地方,在院子的正中间,同时容纳中班和大班五六十个孩子绰绰有余。

      跑道区在院子的西侧,是五条二十米的直跑道。因为水泥有限,只能维持原来的黑色泥土路,嘉华和张桂英用白色的石灰在地上描了几条笔直的分隔线,标上了1至6等六个数字。孩子们上体育课赛跑的地方就有了。

      跑道区和操场之间是四棵移栽来的大樟树,樟树底下的三个秋千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设施。

      孩子们一开始为了争抢秋千,闹得打起来了。最后嘉华出面,让他们排队,每人只能玩五分钟,想要继续玩,只能重新排队,这才把矛盾解决了。

      挖沙区和游乐场在院子的东侧。一个五米见方的浅坑里,放满了从海边运回来的细沙,孩子们在背诵完“不能把沙子弄到别人身上,尤其是眼睛和嘴巴里”,才被允许下坑玩沙子。

      游乐场是新建的,用砖块搭了个一米多高的滑滑梯,仅有的三袋水泥用来砌成了光洁的滑道。

      整个校园完工后,吸引了很多岛上的孩子过来玩耍。

      这两年,从幼托所毕业进入小学的孩子,普遍表现得比其他没上过幼托所的孩子更优秀。

      这些优秀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更讲卫生、主动向老师问好、更大方得体、很少和同学打打闹闹。

      在学习方面更是对比鲜明,相比其他孩子坐在座位上忍不住扭屁股、东张西望。

      读过幼托所的那些学生普遍更能适应四十分钟一节课的小学课堂,每次考试都能轻而易举拿到高分,迫使小学老师不得不增加教学内容的深度和考试难度。

      那些孩子没上幼托所的家长们震惊了,赶紧把底下年纪还小的孩子送进了幼托所。

      而这些孩子们,看到幼托所里这么多有趣、好玩的东西,都不用爸爸妈妈提,主动要求去上学,放学了还赖在幼托所里玩,不想回家。

      非得被父母抽一顿,才哭哭唧唧跟着回家,这样的场景让幼托所里的老师哭笑不得。

      于是,今年九月,来幼托所报名的学龄前儿童暴增,从幼托所成立最初的三十个,到现在的六十多个孩子,实现的学生数量的翻番。

      幼托所的布置,让嘉华在老师和家长们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三年来,她完成了别人大学四年才能学完的学业,现在已经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大学生毕业生了。

      七月份从北京回来的时候,新到手的毕业证被邓秋月拿着左看右看。

      一干朋友和同事这才知道,她每年都要去北京待两个月,原来是去读大学了,连生孩子的时候都没有放下学习。

      顿时所有人对她羡慕、钦佩不已。

      这个时候的大学生就像熊猫一样,稀有的很,一千个人里面都不一定出一个。

      算上嘉华,此时的白沙岛只有两个正经毕业的大学生。

      另一个是去年新指派过来的男医生。

      这位男医生不到三十岁,姓林,来岛上之前,在上海的大医院工作过两年。

      他一来岛上,就成功做了几台大手术,凭借帅气的外表和出色的技术,赢得了岛上所有人的称赞。

      大家一致认为,正经的大学生就是不一样。

      现在大家看到嘉华的毕业证,确定了嘉华的大学生身份,称赞声接踵而来。

      有夸她故事书编得好,家里孩子看得津津有味,再也不在夏天顶着大太阳跑出去疯玩的。

      有夸她课上得好,家里孩子比以前懂事多了,还会给大人讲道理的。

      也有夸她设计的幼托园课程很有意思的,很多玩具以前都没见过。

      甚至还有人还有夸她长得周正,一看就是大学生。

      听到这些,嘉华哭笑不得,只能微笑着一一感谢大家的夸赞,并表示要继续努力,为群众更好地服务。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