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8、天子脚下 ...

  •   再者太/祖的继任者高宗皇帝在乌戎手里吃了败仗,险些被俘虏,后续便施行修生养息之策,不敢再战。之后几任帝王在位期间,也没打过几场胜仗,遂向乌戎妥协,每年送上财帛金银和美人买和平。

      大周对商贾压制不似过去那般严苛,经济繁荣,小手工业发达,更兼年景好,又有外来粮食作物传入,上下丰衣足食,习惯了安逸,也习惯向乌戎与梁国妥协,用钱财和和亲换平安,大周上下也不愿起战事。

      不过到了前朝明帝时期,眼见国库丰盈,人丁兴旺,便有效仿古时那些开疆拓土的帝王之心,扩充军队,秣马厉兵。更兼他启用对乌戎强硬一派,与乌戎打了几场硬仗,未败,但也是惨胜,当今皇后的母家靖宁侯府,父兄皆在前朝的最后一次用兵中战死沙场,留下一家孤女弱小。

      明帝为了抚慰忠勇老将,也看在皇后小小年纪便支应门楣,贤惠能干的份上,将其指婚给今上。

      虽是惨胜,却也让朝廷看到了对乌戎用兵的希望,只要精进武器,拥有强壮的战马,充足的粮草,悍勇的兵卒,对上凶恶的乌戎人,他们也不会输。与其每年耗费大量金银财宝养虎为患,还不如用来扩军。

      现在,西北军在宣平侯的带领下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朝廷和民间怎不欢欣鼓舞?

      汴京百姓才倾巢而出迎接大胜归来的英雄,现在见到家眷们进城的马车,也停下来打量观望,和身边人议论几个一战扬名天下的军将后宅里的事。

      不过金城远在西北,此前他们并不为帝都民众所知,他们的家眷更少有耳闻,为数不多的八卦还是道听途说,什么忠武将军夫人膀大腰圆,是个悍妻,除此之外还是个醋缸子不许忠武将军纳妾。

      壮武将军的妻子是庶女,上不得台面。宣威将军的妻子是貌丑无颜的糟糠,可休妻另娶之类的话。

      听得姜明仪直翻白眼。

      很快她又听到了自己的瓜,她在乌戎和梁国的经历已传到汴京城,有人夸她有勇有谋,有人说她不干净,还有人说她长着三头六臂,貌丑无颜,更有人说她在梁国时被一个出身高贵的宫妃划花了脸,整日轻纱覆面,羞于见人。

      听得姜明仪火气蹭蹭往上涨,当即就想下马车去理论一二。

      “我听说,忠武将军救过宣平侯几次,侯爷有意结亲,想让璟公子娶那丑女过门呢。原本在西北交换了信物,后来县主夫人知道了,强横拒绝这桩婚事。”

      “我等从未听到风声,兄台从何得知?”

      说话那人神情颇为自负高傲,听到大家如此好奇,便如施舍一般地开口:“我小姨婆家的表妹的女儿是刘姨娘身边的婢女,刘姨娘一直侍奉在县主娘娘跟前,听说县主得知侯爷为璟公子定了那样一门亲事,在府里发了好大的火呢。

      “许是姜家知道自己门第低,女儿拿不出手,自己给了台阶下,不嫁女儿,转而提出求娶侯府的姑娘。刚才大家也瞧见了,那姜洵一表人才,年纪轻轻就立下战功,倒配得上侯府的姑娘。

      “不过十四姑娘是县主娘娘最疼爱的小女儿,县主娘娘出身好,又嫁得好,亲戚不是公侯便是皇室宗亲,断不会让十四姑娘嫁到姜家,另两个庶女倒有可能。”

      “即便是庶女,那也是宣平侯的庶女,一般人家攀不上。我听说公主娘娘对侯府的姑娘很是重视,不论嫡庶都跟着府中名师读书识字,学琴棋书画、品香插花。其中谢姨娘生的十一姑娘更是汴京赫赫有名的才女,吟诗作赋不输男儿,十姑娘书琴双绝,写得一手好文章,很得县主喜欢……”

      姜明仪原本有些生气,不过听到别人家的八卦,便好奇的竖起耳朵听。

      她已知道父母为大哥求娶张家女,但宣平侯说回京再即,到了京里再行商议,侯爷还说他有三个适龄的女儿,到时再行相看,让姜成和郑娴掌掌眼,也让小年轻们自己瞧瞧,确保亲事万无一失。

      这件事知道的也不过他们一家和宣平侯,怎地汴京人也知道了?

      不过仔细一想,宣平侯结亲态度坚定,儿不成女来凑,总有可行的。何况在后宅里讨生活的女人整天琢磨那一亩三分地的事,深宅大院里厮杀出来的主母和宠妾们哪个不是七巧玲珑心,稍稍动动脑子便能猜到。

      只是不知道大哥这次婚事会不会顺利。

      后来那几个人又将话题扯到姜明仪身上,说话的论调和李秀仪毫无二致,即怀疑她一介弱女子怎可能孤身从梁国逃脱,说不准是梁国或者乌戎的计谋,说她是那梁国安插在大周的棋子,需谨慎提防。

      马车不快不慢的驶远,姜明仪没再听到后面的话,想不到在汴京也能听到这样的论调,天子脚下的人们果然多智聪明。

      她也不生气,收了好奇心学着郑娴气定神闲的坐好了。

      京城热闹繁华,街道整洁疏阔,两旁的房屋商铺鳞次栉比,各种店铺里卖着天南海北集中于此的货物,沿街小商贩叫卖声不绝于耳,向客人兜售货品。还有其他南来北往的人们,市井小民,逍遥书生,文人骚客,达官贵胄,组成了汴京热闹非凡的景象。

      他们的马车辚辚驶过汴京繁华的街市,穿行过房屋井然的寂静小巷,停在一座大宅子前。

      姜明仪坐在马车最边上的位置,第一个从马车上下来,她大致打量了一下眼前的大房子,由青砖和巨木修建而成,牌匾上写着“静园”二字,门楣很高,比他们在金城的宅子精致阔气。

      打量完毕,她便侧过身去扶郑娴下马车。

      宣平侯的仆从上前来道:“这是侯爷置的产业,多年来一直有人照看打扫,地方不大,却也干净雅致,夫人一家且先住着,快里边请。”

      郑娴也粗粗打量片刻,对此人客气道:“我门一家初来京城,叨扰侯爷和诸位了,有失礼之处,还请见谅。”

      她的余光看向身边的程姐,程姐心领神会,送上一个装着碎银的簇新荷包。

      这人接得十分顺手,暗暗掂了掂后,笑得更加殷勤,吩咐宅子的下人为姜家人搬行李,又引着一家人进院子,为初来乍到的几位介绍宅子的布局。

      这也是一座三进宅院,和金城的宅子大同小异,不过这里占地更广,引了附近河道的活水进来,绕着房子修了一条环内宅的水渠,里面养着小鱼和碗莲、睡莲并一些水生植物,有假山怪石,奇花名树,内里的布景有些像江南的园林。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不小的花园,此时开着灿烂的红梅。

      虽是别院,但内里一应家居和布置,皆是精巧奢华,还许多姜明仪叫不上的古董字画。一座小小别院便如此华丽阔气,不知那宣平侯府又是怎样的洞天福地。

      “夫人、公子和姑娘们长途跋涉辛苦,厨房已备好席面,请几位先歇息用膳。”

      “有劳了。”郑娴含笑道,面对豪宅,她表现得沉稳淡然,待人接物也妥当周全,神态更是不卑不亢,进退有度。

      管事惊讶于她的容貌和气度,想不到一个泥腿子出生的粗莽武将,竟有这样一位夫人。这位郑夫人的言谈举止,仪容表态,倒不输侯府的县主娘娘。

      用过丰盛的一餐饭,郑娴给了帮忙的侯府下人赏钱,道了一声辛苦后便指挥自家的仆人搬抬拆卸行李,有给儿女们安排房间住处。

      姜明仪在马背上颠簸近一个月,此刻疲累得很,更兼天寒地冻的,沐浴更衣后便关紧房门睡觉补充精力。

      郑娴也得了空闲,在程姐的服侍下卧床小憩。

      此刻杨姨娘却不得闲,她从侯府偏门进府,一回到府上便去向长公主殿下请安,恭顺规矩的站了小半个时辰回答公主的询问,又马不停蹄的赶去正室夫人的院子请安问候。

      她跟随宣平侯戍边多年,西北苦寒,不过这些年杨姨娘却越发容光焕发,尤似半老徐娘,气质风韵更胜从前。

      徐夫人半靠在贵妃椅上,翘着戴了镶嵌宝石玛瑙长护甲的小指,拇指和食指拈着茶杯盖儿,轻轻拨弄杯中茶水。

      她有一双眼尾微微上翘的凤眼,看起来颇为凌厉,此刻轻飘飘的打量杨姨娘,即不出声,也不没有下一步动作。伺候在她身边的几个庶女和婢女亦是低眉顺眼,不敢出声。

      就这么过了一盏茶时间,徐夫人才道:“免礼吧,长途跋涉你也累了,良妈妈,搬张杌子来给杨姨娘坐。”

      “谢夫人恩赏。”杨姨娘眉目低垂,姿态恭敬,即便坐在小杌子上,也只坐一半,双手平放在腿上,没有半分出错。

      “这些年在金城伺候侯爷,你也辛苦了。那边不比汴京,是个苦寒的地方。”徐夫人声音像慵懒的猫,带着几许骄傲和不屑。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8章 天子脚下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