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7、去汴京 ...

  •   “我们要去汴京?”姜栩从姜成一大段话中提炼出精确信息。

      姜成点头,身为男人此刻他志得意满,升官发财,封妻荫子,他从一个乡下穷小子愣头青走到今天,在男人堆里已是荣耀,“是,两日后便要出发。阿娴,我琢磨着,能给你讨个三等淑人的诰命。”

      郑娴也笑道:“是可喜可贺的大事,也是咱们家的大喜事,这一切都是夫君的功劳。”她说笑间,便向姜成行了一礼。

      姜成连忙扶起她来,又深深做了一揖,“若无贤妻相帮,我哪能走到今天,都是贤妻的功劳。”

      早年姜成一身武艺,打仗杀敌在行,但字不认得几个,郑娴便教他识字,给他讲兵书。姜成于人情上多有疏漏,郑娴便教他如何周到行事。她又管着家财,开铺子做生意,让他有多的钱财打点。

      姜成在战场冲杀,郑娴便在后宅为他安排好一切,儿女教养,人情交际,一切打点得妥妥当当。两人虽是半路夫妻,结为夫妇后恩爱二十余年,从不相负。

      几人见夫妻俩来来去去相互谦让,觉得不忍直视的同时,又有几分羡慕,他们不是大富大贵之家,但这样的家庭状态却是最和睦的,兄弟三人也希望日后能遇到母亲这样通情达理、宜室宜家、能相知相守一生的妻子,也希望自己像父亲一样,能建功立业,出人头地。

      姜明仪看了姜焕一眼,他偏着头,眼睛眨啊眨的看着墙壁,对这副场景习以为常。对上妹妹的眼睛,兄妹两个心有灵犀,默契的向姜成和郑娴拱手作揖,“爹娘莫要谦虚,家里有今天你们居功至伟,多谢爹娘让我们衣食无忧,安享富贵。”

      两人说完,作揖作得更深了。姜洵和姜栩见了,也有样学样,执礼向父母道谢祝贺。

      夫妻两个相视一笑,姜成挽着郑娴的手,对五个儿女说道:“你们也收拾收拾,准备去汴京吧,说不准咱们家大部分人都要留在京城。”

      郑娴免不了提醒道:“汴京在天子脚下,各地豪杰才俊齐聚此地,又遍地豪门勋贵,大小官员,富绅小吏,你们到京城后,需低调行事,谨慎做人,莫要轻易惹事。都城富庶,势力盘根错节,有时即便街边小摊贩背后也有错综复杂的实力,能攀扯上有头脸的人家。

      “咱们家在金城也算有头脸,但在汴京却是最寻常不过的官宦人家。武将又低文官一等,你们更要事事小心,莫要逞强张狂。”

      听着母亲的谆谆教导,兄妹五个齐齐称是。姜成和郑娴又耳提面命一阵后,才让他们回去收拾行囊,去与好友告别。

      换地图和副本了,不知将来会有怎样的发展,今日书房看李秀仪的神情,她似早在等这天,眼中期待和狂喜按捺不住,拥有先知优势的重生女紧扒着姜家的小船不放,想来应该不会差。

      只是不知她拿的重生宅斗文恶毒女配剧本,还是金手指大开的玛丽苏穿越剧本,且行且看,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吧。

      姜明仪在金城没多少朋友,原身以前的小姐妹有的跟着调职的父亲去了别处,有的现在话不投机疏远了,少有的几个是马球场上认识的球友。有两个要一起去汴京,剩下的两个分别是知州家的三姑娘和王千户家的大姑娘。

      与两位球友惜别后,姜明仪便开始收拾自己的行囊。她的埙、塞塔尔琴和画稿是要带的,其余的便是衣裳等。此外便是几株葡萄苗、从西域胡商那里买来的一些种子和几盆植物。

      此次离开,只收拾了金银细软并一些特产和礼物,其余的悉数留下。留了看门的张叔和洒扫庭院的吴婶夫妻看宅子,其余人皆一同去汴京。

      郑娴手里的生意也早交代给了管事们,只需他们每三个月送一次账本,若出意外需立刻修书去汴京。

      去汴京山高路远,又时值隆冬,便轻装简行。和送行的人再三拜别后,进京的一行人终于正式上路。

      今上也体恤他们拖家带口进京不易,许他们在正月初一前抵京。

      现在是冬月底,照目前的行程,大抵能赶在过年前抵达汴京,让今上欢欢喜喜过个好年。

      马车烦闷,姜明仪便换了厚骑装,系上披风骑马前行。同行的有宣威将军家的姑娘叶瑾宁和壮武将军家的姑娘顾如笙,两位出身将门,也是豪爽不扭捏的性子,爱玩乐也好风雅,和姜明仪在马球场上一见如故。

      两位姑娘也不喜颠簸憋闷的马车,便和姜明仪一起骑马,或落后队伍或走在队伍前面,一起说说笑笑地看沿途景色。

      虽然目之所及皆是冰雪覆盖,但也拦不住几个小姑娘雀跃的心,她们甚少离开金城,看什么都新鲜。

      李秀仪握着暖手笼,坐在马车里,靠着车壁,听到外面说话的声音,闭着眼睛养神。

      这辈子重生回来,她始终无法和同龄少女玩儿到一处去,许是上一世心如死灰,年少时被繁重的活计压得直不起腰,嫁人后操持家务,后又被辜负受尽苦楚,经历得太多便没了小女儿心性。

      她们多么快活,笑得那样开心,那样明媚无忧的笑容,是她前世今生都不曾拥有的。

      好嫉妒啊!

      不过叶瑾宁和顾如笙都不是什么值得结交的高门贵女,叶瑾宁的父亲是京郊的农民,年龄到了去西北服兵役,渐渐混出头在金城站稳脚跟,把妻儿接到那边去。

      宣威将军此战虽然立了功,但也止步于从三品,子孙中也有走科举也有从军的,但大多资质平平,后来便只是寻常小官富户。叶瑾宁后来如何她不清楚,如果嫁得好她不会没有印象。

      顾如笙出身倒高一些,是永安侯家的姑娘,但她父亲却只是庶子,立再大的功劳也越不过嫡子去。是以壮武将军一家回到京城后一直被打压着。

      顾如笙她还有印象,她同样和姜明仪交好,后来夫家出了事,求到姜明仪跟前来,希望她能去皇后那里为她丈夫美言几句。

      金城已是过去,汴京才是她真正的战场,那些公侯高门和仕宦家的小姐才是她的的目标,即便再不喜欢那些天真甚至有些愚蠢的小姑娘,她也必须设法结交。

      就这样紧赶慢赶,除了中途遇到一次下毒和一次刺杀,没再遇到其他波折。若非林献自己谨慎,提醒同行诸将,可能一行人早已魂归地狱,在排队等着投胎了。

      不过这两次刺杀,幕后凶手都处理得很干净,没什么把柄留下。还未查出头绪,那下毒和刺杀相关之人便自己服毒自杀,查到蛛丝马迹都指向乌戎。

      宣平侯急于回京向今上复命,便没深入追究,再之后的行程沿途没遇什么波折。看过沿途的山川美景,一路风尘仆仆地到了汴京城郊。

      不过宣平侯要带一干军将去皇宫门口受封觐见今上,便与女眷们分开。在京城有落脚处的便回自己的宅子,似姜家这等在汴京没有任何根基的,便住官府安排的宅邸。女眷们在城外歇息一个时辰才进城,姜明仪也被郑娴叫进了马车。

      接着便有自称是宣平侯仆从的人来到马车边,说要领他们一家人去宣平侯的别院。

      天子脚下,新环境新副本,让人期待的同时,也怀着几分忐忑。郑娴担心她惹事,一直耳提面命不停念叨。

      姜明仪认真听着,靠在车窗边,半撩开车窗帘,看汴京成巍峨的城墙。青灰色的巨石块被合了糯米浆和砒/霜的砂石紧密粘连在一起,一块一块向上垒起,足有五丈高。

      城墙上站着相貌端正,身姿挺拔,披坚执锐的士兵。城门匾额上的字也写得恢弘大气,尽显汴京帝都的宏伟气势。

      因西北大军凯旋,今日进京的消息早已传遍国都,无论城内还是城外格外热闹,往来人等络绎不绝,各种声音汇聚一起便成了充满烟火气的喧嚣热闹。

      姜明仪听着散去的人们议论刚才宣平侯带领诸将进京时的威风气派场景,想象着不久前那一战的激烈精彩。

      大周立国近百年,先前是纷乱的诸国混战,常年征战让神州大地内耗严重,民不聊生。太祖出身武将,不满效忠的陈国国君昏聩无能,带领部下揭竿而起,几经征伐后建立大周。

      不过北边的乌戎和梁国趁中原内乱无瑕他顾之机,占领原属于中原的大片土地。待太/祖统一中原和南方,欲剑指北方时,却已无能为力。

      不说两国占领土地时间日久,大肆屠戮原住居民,统治地位稳固,更兼两国国力强盛,新兴的大周百废待兴,百姓厌倦战争,实力悬殊之下,只得放弃收复那片山河,转而叮嘱子孙后代秣马厉兵,励精图治,等待时机收复河山。

      又因太/祖自己是武将出身夺了原主子的江山,他便担心自己部下效仿,设法收回了兵权,在边境安定后,削减军队,抬高文官地位,几十年下来,更让文官压了武官一头。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7章 去汴京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