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1、加油!女工们! 27 ...

  •   老万回屋坐在写字桌前,戴上老花镜,拿笔在稿子上将几个重点词语圈起来,用更贴切的词语替换上,有些句子做了修改,并告诉葛诵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改。几篇稿子修改下来葛诵很多地方顿时茅塞顿开,在学校受过教育的与自学的果然不一样。这些问题等她意识到估计还要很久。

      葛诵后悔来晚了,这一年如果多见见这些老师她的翻译水平一定能大大提高,可惜她要走了。
      老万知道眼前的姑娘是在自学后很是赞许:“年轻人就该这样,以后有人问题随时过来,你不是知道家里了吗?我家平时很清静,他们都不在家。”

      “万老师,我还有几天就走了,去大连实习。我能给您写信吗?”
      “也行啊,有问题随时来信,你平时都怎么自学?”
      ——两人一聊就是大半天,眼看着天黑了,老万非常想多指点指点葛诵,葛诵更是想好好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于是晚上葛诵留宿在老万家,两人简单吃了晚上又继续聊英语的学习问题。老万有些亢奋,他喜欢好学的孩子,这时代太缺少人才了,他要在有生之年尽量将自己所学教授于人。

      葛诵带着激动的心情满载而归,老万借给葛诵几本书,让她用心学,用心练。两天时间足够葛诵受益终生了!老万不但教她翻译,口语发音上也做了好多纠正。这才是真正的老师,葛诵内心无比的崇拜尊敬。

      回来她将翻译稿件全部誊写一遍寄给了马良。
      回家的工友一个个准时回来了,考试很正式,笔答的题都是基础,工艺流程图是必不可少,设备指标,操作要点,事故处理等等。实际操作却是现场问答,尽管葛诵李春梅等人回答的天衣无缝,因题的难度系数低分数却没高,最后公布的前五名里几乎都是男同志,都是班长。唯一的女的就是来自中化室的班长沐慧文,因为他们表现是真的很好。

      葛诵李春梅到了□□名上,不是她们答的不好,是别人更好!
      大华的人再次整装出发,这次的路程有些远,坐火车需要一天多才能到。

      “大连的历史也很悠久,也很屈辱,能看的东西很多。本属于中国,却长期被别国占着。最早被俄国人占领过,后来又被日本人占了40年,那里的建筑都有这两国的影子——”李春梅向葛诵李小青介绍着大连。

      “大连有什么吃的吗?”李小青对大连没一点兴趣,到现在还在想着与王星要分别一年。
      “有好多好吃的,要知道它可是一座海边城市,据说海参很有名,也不知道咱们能不能吃得起。”
      “那东西有啥吃不起的?我们出海的渔船上经常弄一些海参来,没觉得好吃,那东西看着像老疥,还会吐肠子,恶不恶心?”李小青咧着嘴一脸恶心样。

      “我喜欢看海,我长这么大还没看过海是什么样子”葛诵一脸向往,她感觉的大海广阔,看海的人心情一丁好。

      “也不知道刘姐她们怎么样?回头给她们写封信。”李春梅想起曾经一宿舍的那三个人,等回到大华还不知道能不能住在一起?新宿舍建好估计不会六人了。

      “你看那姐俩,她们好像混得不错唉!”李小青打短李春梅的话指着另一处。那边沐家姐妹在与好几个男生聊得火热。她们喜笑颜开,她们笑得自信,笑得优雅。

      “是很不错,听王磊说她们在实习期间表现的非常好。”李春梅道。
      “我觉得咱们每一人表现的都很好啊。”李小青有些不服气。

      “她们跟咱们不一样,她们不只学会了采样分析,还跟着学了大学才会学到的专业知识。不过这姐俩还幸运,自考都不需要找老师就有人帮着辅导了,要是我,我也学!”李春梅和葛诵知道一些内幕道,学了东西,落了好名声,还自考了好几科,真是运气爆棚。当然姐妹俩也是非常努力,有付出有收获。

      一年仿佛眨眼就过去了,很多人没白来,各有收获罢了!葛诵对自己的收获非常满意,尤其遇到万老师,要是能再给她一年时间多好?
      据说大连也有外语学校,但愿能在那里也有所获!

      大华是国企,还肩负着国家重任,对职工的素质培养看得十分重要,从天津过来的实习工人到大连这边第二天就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他们去参观了万忠墓,那里埋葬着中日甲午战争被日本人屠杀的旅顺百姓。

      日本在旅顺的监狱,大连英雄纪念公园,一幕幕让这些人再次感受到当年岛国人在中华大地上犯下的罪恶。

      “日本人欠下中国人的是血债!”这是所有人的心声。
      “可现在为什么在提倡中日友好?我真不明白!”有人在疑问。
      “我们在改革开放,欢迎四方八邻,世上本就没有永远的敌人!”

      “康熙曾说倭子国甚卑贱,不知世上有恩义。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过日本背信弃义极度变态,就像黄虱一样让人恶心难受。蒋某人也说过倭奴窥中华之心古已有之,需时刻警惕其狼子野心。基辛格也曾指出日本人的野心,是一个邪恶的民族!

      即使现在中日关系缓和也不要忘记曾经的耻辱和前辈的警示,我会牢牢记住,也会时刻提醒别人勿忘国耻!“李春梅道。

      “我是不会忘,这种爱国教育应该一直搞下去,让所有人都铭记,有些东西即使过去再久也不应该忘记!”
      ……
      可以说这次爱国主义教育很成功,接受完教育顺便也游览了老虎滩,码头上的货轮等等,他们几乎都是第一次见到巨型轮船,尽管只是远远的看到,依旧令人兴奋。

      有了天津的实习基础在大连实习就轻松多了,设备略有不同,这边进行了技术改造。原理是相同的,学习起来并不困难。师傅们很热心友好,偶尔还能尝到她们从家里带来的各种吃食,李小青跟师傅们讨论起各种海鲜吃食来那就是头头是道,相互炫耀自家的味道那才叫好吃——

      葛诵给李建辉和马良各自写了信,她告诉李建辉,家里即使想做什么缺少本钱,只能等空出本钱再说。她给马良写信便是寄希望于那批翻译稿件,万一能的意外之财或许就能解决了本钱的问题。

      马良的回信很快,随信来的还有一张汇款单,葛诵怦然心跳,她知道那意味着什么!汇款总额两百六十元,“那些翻译文件经我们找人核对完全能用,只是有的已经找人做了。现在被采用的有三份,恭喜小葛!经领导审核,翻译费按普通标准给的,一共260元,希望再接再厉,我们有更多合作!”

      260算是一笔不小收获,葛诵请李春梅李小青、姚小军付鹏等人吃了一顿海鲜大餐。
      “我们这批人真是人才济济,春梅是作家,葛诵是翻译,我们都是优秀职工!来干一杯!祝葛诵梦想成真!”姚小军举杯为葛诵送上祝福。

      大连位置偏北,水质好,温度偏低,就是这样的水域才会孕育出最优质的海鲜,李小青吃嗨了,其他人最后也抱着肚子大笑,感谢葛诵的款待。

      手里本就不多的钱依旧不够进货的本钱,葛诵想着多接一些私活,争取明年开春能让她妈妈摆上摊。

      随着李建辉的来信马明的信也来了,明显马明的信封更大,不用问里面一定有要翻译的东西。葛诵一看这次还真多,大小足有十几份,如果都能通过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她知道,上次那些要不是万老师帮着修改不一定能录用。

      再看李建辉的信,信里说他暑假打工的钱可以帮着进一批货,“你跟阿姨说你借工友的,想好卖什么了吗?回信告诉我。”

      葛诵放下信想着外面天气越来越冷,如果货到家里想必爸妈会马上出摊,这么冷的天?
      她又拿起那些翻译文稿,开始着手翻译。

      王磊再三强调要好好学习,因为他们要成为大华开车的第一批人,成功与否这些人起着重关作用。可能感觉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众人稍加整顿便开始了新一轮的实习生活。

      葛诵李春梅此次实习到了三楼,生产的一个中间环节,有几个指标要控制,实习期最少半年,是除了中控第二重要岗位。在天津她们只实习了一个月,在这里才是重点要学习的。

      葛诵不得不拿出更多时间系统掌握工艺设备,姚小军等人更拼,跟着师傅们钻进一个个高温设备内去检查,发生事故比师傅们跑得不慢。

      葛诵翻译好几份产品心里没底,还是将东西寄给了万老师,万老师寄过来的信件除了对葛诵的翻译做了纠正,还做了注解说明。葛诵将万老师的注解都是当作宝贝一样誊写到一个笔记本上,有时间会反反复复看。

      她觉得每次看笔记都会有所得,她的翻译在与万老师信件中飞快提高着,在她拿到第二笔翻译费时已经是88年的新年了。因为交通不便,李建辉没能过来,信和礼物倒是到了,一件羊毛衫,一件长款棉服。葛诵拿到礼物心里检讨着自己,到现在都没给李建辉买一份正式的礼物。

      李春梅给她出了个主意,“东西不分贵贱,心意到就好,你不如给他织一条围巾或毛衣。”
      葛诵哪里会?小青正想给王星买东西,干脆三人去逛街。

      每人都为各自男朋友买了一份礼物,尤其李小青,花钱真是不手软!如果不是在外实习两人应该结婚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21章 加油!女工们! 27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