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做客 ...

  •   堂舅晚上在家时候,喜欢坐着看会电视,《新闻联播》必看,央视的歌舞晚会也看得津津有味,大桓的父亲也喜欢听军歌、民歌、红歌等殿堂级歌曲,一代人的品味吧,与从小就受流行歌曲熏陶的下一代大异其趣。大桓是那种忧患意识过甚,不太勇敢自信的人他看衰中国。他这种言论传递给王雷,堂舅听闻后,斥为胡说。当时,北京申奥到了冲刺阶段,大桓看好巴黎。一家人守在电视前看直播,中方代表团做陈述的副总理和北京市长都是用流利的英文演讲。堂舅对王雷说。为国争光,中国官员很了不起。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揭晓选举结果,中国北京,王雷高兴的跳了起来。
      大桓就这么饱食终日,轻松伴读,晚上还看看球赛,身心放松,又添了几斤肉。可惜,大桓手痒,积习难除,结束了家教时光,落下大差评。当时电脑还是稀罕物,堂舅有一台,放在书房,他用来看股票行情,邻居家一位大叔常过来交流心得,书房里也放着几本炒股的书。堂舅曾经问过大桓,计算机学得怎么样?大桓回答,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回答得有点绕,其实就是懂点皮毛,会点基本操作。王雷是不碰电脑的,可能父母觉得这个年龄过早接触,有害无益。电脑设了密码,堂舅有时上班前开了,看一下,没关。大桓犹豫了好久,到底还是点上了鼠标,看会网页。过了一两天,又不满足于此,在电脑硬盘里翻找有没有自带的游戏,实在不行,就玩玩纸牌吧。结果还真有,《魔法门英雄无敌2》,这可是在学校热玩的《死亡阴影》的前辈。点开or不点开,手贱。相比第三代,二代简略但有自己风格。好奇害死猫,说起来就相当于在系机房总共花个四五块钱上网的时间。被堂舅抓过一次现行,很生气。大桓到底是来渡人上岸还是拉人下水的,好习惯养成,水滴石穿,坏习惯形成,溃于蚁穴。大人物的独子,一家人的希望,要是沾惹风尘,养成恶习,大桓九死难赎。大约是感觉到堂舅态度过于激烈,第二天等堂舅上班后,舅妈把电脑打开,招呼大桓过来玩。这游戏,大桓玩的下去吗?看了会新闻,要是自己电脑就删了。
      舅妈家有时挺热闹的,两位弟媳(妯娌)和大桓的小舅妈过来打麻将。她们也提到大桓,“就爱看书”。“眼睛不好”。这位堂舅亲妹家的小孩(王雷表姐)中考成绩出来了,上了一中,王雷很得意,说起来大桓当初也只是进了个普高。大桓一生的气运跟县一中相冲,后话。堂舅对大桓不满意,正好王雷的学校开始暑期补课。舅妈就跟大桓说一些感谢的话,给了他一百元钱,说钱少,不好意思,正赶上大桓大姨父来借钱修房子。然后舅妈就把大桓送到小舅家的新房子。带来的初三课本没用上,学校会发教材,一起提过去。
      小舅住的房是单位集资盖的楼,房间很宽敞,也不贵,就是在六楼,爬起来费力。小舅妈是初中英语老师,在大桓家乡中学教书,平时是个两地分居状态,暑假就过来了。表弟王阳已经转到城里读书,刚念完四年级。小时候,王阳是常到大桓家的。五岁时候,吃小笼包只吃肉不吃皮。小舅妈有时带着王阳过来吃个饭,小舅妈感叹,像学校食堂开饭一样。八口之家,也没那么多规矩,没有围个八仙桌坐着吃,排队打饭,夹几筷子菜,找个地方坐着吃。大桓年幼时,喜欢端着碗出去撒路。大桓的初中同学(同为教师子女)问过小王阳,喜不喜欢去大桓家?王阳直言不喜欢。大桓家菜是园子里长的,米是地里种的,食用油是作坊压榨的,加个肉菜也就是一人扒拉一筷子,米饭管够,每餐都有剩的。人多,卫生状况也堪忧,特别是爷爷年纪大了,又身有残疾,同吃同住,连毛巾都没分的那么清。小孩子不喜欢呆大桓家,人之常情,连个零食都没有。父亲对亲戚家孩子也客气,但待客并不周到、尽心,自己一堆孩子让人发愁,丝毫不想添加额外负担。姑姑家的邹杰,大姨家的表哥,以及后来小姨家的表妹,父亲丝毫不假以辞色,做温吞的老好人,那孩子你养着吧。
      在小舅家闲得无事,出去的少,一个人不容易找回来。大桓住的不太舒心,小舅和舅妈分开睡,大桓晚上又打呼噜,有点吵着表弟了。他又太懒了,洗衣、做饭、打扫卫生,都不知道搭把手,勤快父母懒惰儿,惯坏了。小舅肯定是看不惯的,他出生艰苦,什么都做得来,不过他有点大男子主义,并不怎么做家务。大桓就喜欢坐在藤椅上,看远处风景,放空自己,陷入沉思。能做的也就是辅导表弟功课,小学生,也没什么难度。有次,正教表弟下象棋,小舅回来看到了,要跟大桓下。他是高手,让大桓车马炮,大桓还是一直输。小舅说,这可不同于读书做题,要用心。大桓心生一计,逢到兑子机会果断地兑,兵多将广的大桓耗得起,小舅说你这是无赖玩法,不下了。王阳可以整天看央视少儿频道,爸妈很严厉地教育他。想想自己假期怎么玩都没事,小时候,爸妈没空管,大了,父亲是很尊重孩子的,革命靠自觉,玩够了自然会回到学习的轨道。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里环境又不错,要求自然高。
      在小舅家呆了三天,够了,就跟舅妈说要回去了,小舅妈挽留,大桓坚持。小舅妈就收拾一堆旧衣服让大桓带回去,尴尬的是还有一套教科书,就留在小舅家里,提来提去真麻烦。大桓回到家,母亲看到旧衣服不高兴,又不是打发叫花子,于是都塞到灶膛里烧了。后来亲戚间就有些说法了,主要是小舅传过来,大桓此行评价比较差,玩游戏是个大硬伤,人比较呆,除了学习,基本上一无是处。父亲略略转述了一些说法,也问了下大桓具体情况,就跟母亲说,“他们规矩太大了”。父亲是相当护犊子的,在别人看来,也许是穷家养娇儿。父亲憋了口气,看你们的孩子将来如何出息。
      父亲这个虚荣心,大桓有时是不以为然的。大一上学期,大桓跟父亲一起坐车,遇到初中同学的爸爸,也是一位老师,这位同学,初中复读,精通数理化,出高费上一中,高考大失水准,分数只够专科,也不知道复读没有。父亲就说,你家某某怎么没考好,一中老师也不差,平时成绩不是挺好的。那位父亲没怎么吭声。大桓想到两个字“吃面”。强中自有强中手,有位初中同学,读的是地区最好高中(上一中线,再出高费),他爸爸(中学副校长)跟大桓父亲是同学,高考后走的是西部名校。两人一交流,“我儿子放假回家了”,“我儿子放假没回家,跟着教授做项目了”。大桓父亲那批同学都是□□后县师范的第一届学生,本乡一共去了二三十人,后来都成了本地的教育骨干。都是小地方一个圈子混饭吃,相互交流信息,同时有攀比、争竞之心。三岁看大,各家的娃娃评比一下;上学了,看孩子成绩,考好了,面上有光;上初中,办第二个学籍,准备复读留后手;上高中,出高费上重点,另外为孩子上大学攒钱;高考是个坎,清者升天,浊者入地,有钱的可以读个三本分校冒充一本。至于后来,找工作、买房子、娶媳妇、添孙子,环环相扣,人生就是马拉松,背后的父母也累。孩子上大学后,大桓父亲就跟不上节奏了,家底薄,子女多。
      据说大桓家学风不错,几个妹妹读书都还认真,但没有大带小,哥哥辅导妹妹的感人场面,各干各的。夏日炎炎,假期漫长,带回来的书,有趣的,早看完了,无趣的(比如英语词汇),束之高阁。老生常谈要练字,画了几笔,就信马由缰,妹妹看不过去,你要照体练。本来应该是多游泳的季节,在学校游泳池泡过,故乡的小河显得逼格低,水确实也脏,毕竟接触过血吸虫。还有一个慢慢滋生的悲哀,玩伴少了,同龄的孩子都在忙事业、学业,圈子不同,玩不到一块去了。跟弟弟辈玩,缺少运动天赋,渐渐被嫌弃。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