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4、授业 ...

  •   往年春秋,母亲总要率我们出门游玩,或赏花,或观拜佛,最常去龙门,有时更远。今年阿欢至今不放风声。母亲口虽不说,却托婉儿,与我提过几次,问我身体如何,可有饮春。我知她之意,但她出行,干系太大,便与阿欢商议,于太液池畔设宴,邀母亲一游,人也不多,仅是阿欢、我、婉儿、崔二,或再有几位女官,都任阿欢安排,主要是使母亲出紫宸殿散散心罢了。
      阿欢倒无不可,口中还道:“只此一次,下次不许了。”就选一晴日,叫一个舫,我们五个,于船中游宴。我想母亲喜欢热闹,还欲命教坊,阿欢却不爱喧哗,只要了两个笛手,在屏风后吹着,笛声悠扬,飘过太液池,春风拂面,倒也是乐事。
      母亲自来,便甚矜持,听着笛子,才展颜而笑,我初不解,听得一阵,忽觉耳熟——分明是从前阿欢所吹之曲——侧眼看阿欢,她坐在船头,与婉儿交头接耳,细细碎碎,不知说些什么。
      母亲也顺着我的目光看去,饮一杯酒,笑问崔二:“独孤绍如何了?”
      崔明德低头:“没听见什么特别的。”
      母亲道:“战事顺利么?”
      我代她道:“小战十余,斩首约一千。”母亲颔首。
      我因见她兴致不高,乘便将崔玄暐所赠之字帖献上,母亲方来意兴,亲自展贴,眯眼侧看,口中念念有词,良久方道:“像是真迹。”
      我笑:“是崔玄暐赠的,当不至假。”
      母亲挑眉:“是他?”
      我见她模样,问:“他怎么了?”阿欢两个,也转头向这边看。
      母亲笑道:“博陵崔氏,祖上的书法,也是有名的。”
      阿欢移座道:“是崔浩么?”
      母亲点头,婉儿道:“崔浩因罪灭族,字帖怕也流散。”
      母亲道:“未必。”又笑:“不过也未必留给他们。”
      崔明德道:“记得王方庆曾理先祖之字帖十卷,献于陛下。”
      母亲点头,眼看婉儿:“朕叫学士,摹了好些,又赐还了。”
      她这一说,我们才想起来,王方庆却已作古数年,阿欢问:“他的儿孙,现都居官?”
      婉儿道:“王公子息繁茂,男女二十数,长曰晞,袭爵荫官。”
      母亲感慨道:“转眼之间,这些老臣,也都凋零。”
      我恐她伤心,又见大伙不知不觉都围着她坐,灵机一动,笑道:“所以要提拔新人——阿娘,与我讲讲用人之要义罢。”
      母亲瞥我:“我瞧你用得不是挺好的么,要什么要义?”
      我笑:“怎比阿娘治下,人才济济?”怕阿欢不悦,眼看过去,她却也不自觉地拢了拢裙摆,将两手放在膝上,作倾听状。婉儿、崔明德也都仰颈而坐,口中不言,渴慕之意毕露。母亲露出些许得色,将箸一放,道:“用人之道,无非观其言,察其行,适其才,量其用。”
      我道:“是为了言行一致么?”
      母亲笑着摇头:“言语可为诡饰,行动才是真心。所以观其言,察其行,便可知此人之心性。譬如言行一致,那不是刚直正人,就是坦荡小人,正人可为法绳,动之以大义,小人可为器用,用之以利害。”
      我有所悟:“所以叫适其才,量其用。”
      母亲慈祥地看我,伸手抚我的头:“太平说说看。”
      我道:“所谓贤愚不肖,都是相对而已。彼处不贤,在他处或有长处。彼处贤良,在他处或无用武之地。”
      母亲颔首道:“世上无不可用之人,只看你用在什么地方。譬如莽汉,虽不识文字,但置之山林,击兽捕虎,便是大贤。用作先锋,亦足成事。但要处之州郡,却是害人害己。”
      阿欢却不同意:“这只是天生禀赋,人之性情,一在禀赋,二在陶冶,若诚能恭行砥砺,勤能补拙,就不一样。”
      母亲笑道:“后来勤奋,固也足称。但人之精神,总有局限,譬如阿崔,虽天资上乘,少时书、文、音、算、骑、射、御无不有可观之处,这么些年,也只文学、国政上还有些风标。国政之中,也是边事熟稔,屯田、粮道、布阵、番情,历历在心。文学更只评、判、书、断为优长,诗赋虽佳,却非第一品。若是男子,可为子贡。”
      我头一次听她评点我身边人,不觉振奋:“阿娘,那我呢?”
      母亲看我:“你有不忍人之心,不拘礼节、成例,可以聚众。但亦失之柔仁。”笑一下,道:“倒也非坏事。”
      我道:“可比为谁呢?”
      母亲不答,看婉儿道:“你长在我身边,虚心向学,兢兢业业,无一日懈怠。清流之文学、谱系、坟典、吏事、礼节,都是你的长处。但你亦失之柔仁,且于乐、射、骑、御等有所缺。若在民间,是不改其乐之回。若是在朝男子,可为沈约。”
      婉儿低头不语,阿欢笑道:“阿家评一评妾身?”
      母亲向她一看,笑道:“你已是太后,不可与她们同。”
      阿欢笑道:“说好以家人师徒辈叙,不分君臣。”
      母亲道:“虽不分君臣,但用她们,终究是你。”
      阿欢若有所思,我正趁母亲兴致佳,想请她多指点几句,阿欢却笑道:“既是评点,便不拘此中。阿家以为,独孤绍何许人?”
      母亲挑眉,笑道:“未知其韬略,但观其言行,是千里驹也。若是男子,加以磨砺,说不定是本朝之卫、霍。”
      阿欢还想问,母亲却偏头笑:“只是我说,你们多无趣,还是奏乐喝酒。”
      我笑道:“能听阿娘指点,不知是几世修来的福呢?阿娘再多说,我们也愿听。”
      母亲摇头:“我说再多,也不过是如今眼下,未来如何,谁又得知?莫以我这酒后之言,倒使你们束手,听听就罢了。”
      我既无奈,只能端杯饮酒,阿欢亦与婉、崔二人饮了一杯,将杯放在案上,召人附耳说了几句,片刻后,侍从取一疏来,阿欢将疏递与母亲,示意母亲:“阿家说未见过独孤绍的韬略,妾这里正有她的安边策奏,阿家看看,可为我朝之卫、霍否?”
      母亲吃了一惊,不知不觉将酒杯放下,身子前倾,道:“朕已安享天年,譬如宰相悬车,朝中之事,不当过问。”
      阿欢道:“此是我国家之大策略,阿家虽老,勉为儿妾辈看看罢。”
      母亲将她一看,又看看我,我虽不知阿欢有这一出,但也知母亲为政多年,又擅于谋局,请她指点,肯定错不到哪里去,想一想,叫人取来地图:“阿娘若不愿说朝中事,便给我们讲讲国家地理,什么漕运、粮仓,儿是一点不通,有时候议事,都叫他们骗得团团转!”
      新绘制的地图经数人之手,才慢慢在我们眼前展开,母亲望着地图,呼吸逐渐沉重,让婉儿替她斟酒,满饮一杯,将杯掷在案上,缓缓上前,指着上面道:“治国治军,先备粮草。粮草,先赖关中。而今人口繁盛,关中之粮不足,调河南河北之米以实关中。次则江南、蜀中。”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