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4、第63章 辉煌 ...


  •   到了八月份,在小房间里蜗居4个月后,希雨一家人终于住进了完全属于自己的新房子了。
      在这几个月里,希雨一边上班一边盯着新屋的进展,而柳向兵则跟老乌几乎不间断地在外头跑货。好在桂省不大,早出还能晚归,不至于几天见不着人。
      迁新居的时候,希雨请了不少工友来暖房。
      出了厂宿舍区,就立马盖起了自己的房,这么硬气,这么能耐,大家也都佩服得很,同时也好奇得很,柳采购员家的房子长什么样啊。
      “哇哦!这可真大。”来恭贺新居的工友个个都艳羡不已。两层的小楼,占地目测200平,楼下两个铺面又深又宽敞,楼上五室一厅,一家五口尽够住了。
      柳绍高兴自己又可以独霸一屋了。
      柳向兵也有了自己算账记事的书房。
      还空了一间房被希晴央去了,她也长大了,跟好几个女工挤大通铺,没意思。
      就是附近还荒了些,还没什么人家,两个大铺面还发挥不出商业价值。
      柳向兵跟别人买了一亩的地,屋前屋后都是他的。在这里还打地基的时候,柳老太就闲不住地在四周种上了菜。
      “呦,这菜长得真好!”来人见着一陇一陇绿油油的青菜,不禁赞道。
      “师娘,一会儿给你拔一篮子回去!”柳向兵也请了他师傅师娘过来暖房。
      当年还是他师傅刘采购员带他来的邕城呢。
      “好的呀!”他师母眯眼笑得开怀,那头已经灰白的头发被梳得光滑顺溜。
      “这几天的报纸看了吗?”刘师傅扶着柳向兵的手,压低了声音凑近他说:“那边搞了个特区,要不要去看看?”
      这段时间他都是在桂省内收果卖果,确实已经很少天南地北地跑了,听他师傅这么一提,心就动起来,这个政策说不定是新的商机。
      柳向兵如当初被刘师傅引诱到邕城一般,跟他师傅到了深圳。
      到了深圳,柳向兵才明白,他师傅为什么当初那么乐意随迁。这嘴可真严啊,这么多年,连自己都瞒得死死的。
      刘师傅夫妇俩到了蛇口,到了深圳河边,静静地望着河对岸,眼神里说不出的期待,憧憬。
      一旁陪同的柳向兵见状不免担忧:“师傅,你该不会想过去吧?现在可不兴逃――港了。”
      他师母咯咯笑起来。
      “那么多年了,到了今天也不用逃――港了。”刘师傅也笑,感慨道:“30多年了,他们也该老了吧。”特区欢迎港澳同胞来华投资,他的海外关系也不必再瞒着了,况且他现在满腔的话,已是不吐不快了。
      深圳河水静静地流淌,刘师傅慢慢地说出了他藏了半辈子的话。
      原来,他的亲人在30年前局势未明的时候,全家匆忙跑到了香江,只留了他们夫妇俩。这些年他一有机会到粤出差,都要抽空来这里望望,望着那绿葱葱的山坡,就像望见了自己的亲人。
      邕城罐头厂是外销厂,刚迁来那会儿他还能想方设法寄出去过几封信,报了平安,也报了阖家团圆的希望。只是一场动乱突如其来,他立即停了所有动作,好似从来无事一般。
      “我终于盼到这一天了。”刘师傅说着说着,语调起伏不大,只是眼角溢出的泪出卖了他内心的激动。从骨干到退休,从硬朗到白头,年纪越大越期盼团圆,他清楚,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好在,还是让他等到了这天。
      “老头子。”他师母拍了拍她老伴的背。
      柳向兵听了也内心酸涩,平时能说会道的他,看他师傅感伤,也不知如何安慰。
      “不知道他们收到消息没有。”好在刘师傅很快就收起了情绪,对柳向兵道:“让你跟着来,其实是想请你帮忙,师傅老了,跑不动了,就靠你给我跑跑关系,看怎么给那边通个信,要是能过来见上一面,那我也能死而瞑目了。”
      说出这么重的话,柳向兵忙不迭应是。

      柳向兵在深圳跑了一个星期,到处都是工地,每个工地的老板几乎都是海外人士,刘师傅那封信也还是有机会寄出去的。
      工地附近除了尘土飞扬,就是各种小摊贩围着了。早点摊、宵夜席数不胜数,水果摊也不见得少。要是将水果也卖到这来——柳向兵每跑一处工地,这个念头就越重,要干就干大的,只在桂省活动不符合他的性格。
      刘师傅夫妇留在深圳等消息了,而柳向兵一回邕城当即和老乌商量起扩大生意规模的事来。
      加购货车,请工人,找销路……柳向兵和老乌风风火火地干起来。
      在看到老乌买了自己货车,柳向兵盖了自己的新房之后,原本对老乌失了工作又赔了房感到气闷的老乌媳妇这下也没有怨言了,守着那点死工资还不如自己干呢!自己虽然还在罐头厂上着班,但干活却不肯提起劲了,就是死工资,大不了辞了我回家带娃去,不稀罕你那点子工资。虽说老乌没有把所有挣来的钱都上交,但给的家用就是月工资的好几倍,日子过得好不惬意。
      罐头厂的工人看到柳向兵和老乌两家有车有房地,多少有点冒酸气,却少有人有魄力辞职也下海大捞一番,只得在车间里说酸化:“那是搞资本主义咧,看他能嘚瑟到几时?”
      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几乎每个工人都认定,一份固定工作,端着国家饭碗,无论他大风大浪,都冲不垮。当工人,统购统销时能分粮分票;在大动乱时,能安安稳稳;在回城没有工作时,自己还有退路。
      尤其是这年年节前涨了一次工资,尽管是十多年来第一次涨工资,但也足够让人们坚定,坐稳工人岗位才是王道。
      最近厂里也是喜气洋洋,因为厂里新购进了一条生产线,那是德国的先进的生产线。开放了,厂子效益好了,国外的好东西也能买到了。
      宋艺眉开眼笑地跟厂里妇女吹嘘:“就阿拉厂里这条生产线,好吧?罐头运过去唰唰的,那省了多少力气啊!”又咯咯地笑道:“这生产线啊,可是我家老头子确认过才定下的。”
      “技术员,了不得!”不都说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嘛,技术员不容小觑,旁人纷纷附和。
      “那是嘛,我们家老头子跟着考察团看了好几家,货比三家才定下的这条德国的生产线呢!”厂里为了提高生产率,派了一个考察团到欧洲购买新的生产线,身为技术骨干的李征赫然在列,这事宋艺从考察团就开始吹了。
      “你们那是不知道,德国也卖阿拉罐头厂的罐头哩!”宋艺满满地自豪:“我家老头子他们去德国的街上逛逛,看到人家店里面怎么有美碟牌的罐头啊,这不是我们厂的嘛!”
      一众妇女点头:“是我们厂的,美碟牌!还是国家一级商标呢!”
      “我们的罐头卖到世界各地去咧!”这事是全厂的荣耀。宋艺更是骄傲,他们支边的豪言壮志不是空话,这铁铮铮的事实谁敢说他们说大话!就是回到沪市说起来都倍有面!

      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无论是邕城罐头厂还是柳向兵的水果生意,甚至是农民们的生活,都一片红红火火。
      春风吹到了1984年,罐头厂的美碟牌罐头已经连续几年蝉联国家一级商标了,出了新品象牌也反响不错。
      柳向兵已经俨然一介水果大商,南方多省都有他签订的水果基地,每天满载新鲜水果的货车都在各地穿梭,为他赚进一桶又一桶金。
      桂省尤其是邕城的城郊、乡村,山上不是种满了黄橙橙的菠萝,就是绿油油的芒果和香蕉,菜地里,青刀豆又细又长,农民捧着一缕缕的青刀豆喜笑颜开地称为“发财豆”。
      1984年改革的春风吹进国有企业,一改就灵的口号响彻天南地北,作为全国八大罐头厂之一的邕城罐头厂也开启了改革。
      只是春风并不总是和煦,有时候带着未消磨的寒。
      希雨所在的被服车间要撤了。
      以往每个大厂自己配备生产所需的各种车间,而现在有些车间已经成了累赘,比如被服车间就成为了工厂改革最早裁撤的一个车间。
      这天,希雨一如既往地按时上班,收到裁撤指令的她心情并没有太多的起伏,有一个三天两头走南闯北的丈夫,对于外面天翻地覆的变化她比厂里的任何一个工友都更加了解。她静静地收拾着她用了好多年的缝纫机,将桌面上的针头线脑都收纳好,布匹也都铺平叠好,似乎想以这样一种方式祭奠她终究会失去的工作。
      “你是没事!我们饭碗都没了!”有的人丢了工作看希雨平静,越发气闷,一把扯开她正在叠着的布,拂开收纳好的针头线脑,这样发泄一通心情似乎顺畅些。
      希雨不是冷情,是她总能认清形势,这个能力在她决定以临时工的身份随厂南迁的时候,就已经具备了。而有的人顺风顺水惯了,一点挫折都似天崩地裂。
      “小雨,你说句话啊。”余芳在被服车间干了二十几年了,一下子没了这工作,她不知道她还能干什么,尽管她没有大吵大闹,她也不能理解希雨她怎么就能那么平静呢?
      “大家都是厂里的老人了,被服车间没了,好多车间招人呢,找领导说说情,换个岗位倒不是难事。”有的时候不是那么在意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是看得格外通透。毕竟现在是罐头厂辉煌的时候,又是水果大量成熟的季节,厂门口的招工牌子挂出去就没撤下来过。
      这下心定了,气顺了,没人闹了。
      最先动手的工友羞得脸红,却又不忿地睨了希雨一眼:“哼!□□就是会算计!”
      希雨自己则有别的打算,但是为什么要什么都说出来呢?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