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接亲 ...

  •   天蒙蒙亮了,只听见门外的霹雳啪啦的鞭炮声、嗵嗵做响的大炮声!有孩子边跑边喊:“赶紧的,赶紧的,迎亲的人来了!迎亲的人来了!”
      农村迎亲、送亲是有讲究的:一声炮响,迎亲,告诉亲家及周围的人,迎亲队伍来了!来的人也是有讲究的,一个主迎官、两个副迎官、一个唾沫脸、一个喜娘。主迎官必须是男方家里德高望重之人;带来两个半大男孩子,(唾沫脸)是专门负责放炮及撒喜贴(就红色的碎纸);两个副迎官,他们是负责接新人的具体事务的。比如说看时辰让新人下炕、吃饭时间长短的拿捏,暗示主迎官结束会谈,准备接新人回家,临时出现新问题,可以协助主迎官解答或者与男方家里取得联系等等。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接亲既要得体大方,还要体面高雅,绝对体现男方家族的气度与风范!喜娘专门负责接待新娘子,新人出门所有的风俗要求必须一一做到。迎亲的人,都是男方家族中精挑细选的精英:无论是长像、衣着打扮还是能说会道、做事得体,都是共认的人物。
      有了大家心中公认的俗理,无论是谁被请去做事,必定都会在做事前精心打扮自己,拿出自己最好的衣衫鞋袜,以最好的姿态去迎得主家颜面,更重要的是自己的颜面!至于事情办的如何,当然不会因为世俗的倡导与公认而理所当然。
      因此,真正选人,却成了主家一件棘手的事情。既要照顾到情面,还想把事办体面,更不能埋下日后相处的隐患。
      男方如此,女方依然!都是能兵强将,就看谁更胜一筹!陕西人的体面,在哪里都能看得见。它就象一只无形的手,抓住了几乎每一个人的心。无论是谁家婚丧嫁娶,总是成就一批“名家”、“英雄”!他们的事迹便成了人们饭后茶余的谈资。
      其实迎亲队伍刚一上坡,女方家派出去的眼线们就已经回来汇报过了。女人们开始烧锅下面,男人们就徘徊在院子里等着这迎亲炮一响,出门迎接“亲家”!他们互相寒暄着,亲热拉着手!笑容灿烂,客气的相互礼让进屋。那架式就好像是接待大国来使。门口的唾沫脸继续着自己放炮的职责,霹雳啪啦的炮竹声,烟雾缭绕的火药味,给人一种兴奋的喜庆。!孩子们嬉笑着四处寻找那四散没炸开的小炮仗,如获至宝。听到炮声的街房邻居围站在门口四周,一个个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她们等待着新人出门,等待着欣赏嫁妆的多寡,等待着评头论足、学习的机会,叽叽喳喳,嘻嘻哈哈。
      正屋内,红漆本盘盛着香气四溢的汤汤面上来了,黄黄的菜仔油,碧绿的葱花,金黄的鸡蛋皮,不吃都觉得香。外公热情的招呼:“吃,吃,快吃,快吃!”他端起碗,又是一个双手敬送。
      迎亲官们也是赶紧端碗,嘴里不断的客气:“吃,吃,吃,都吃,都吃!”
      客人刚尝第一口,就有人问:“味道怎么样啊?缺什么吗?缺啥你说话”
      :“好着,好着,好着呢,味道好的很!如味的,今个厨师不错!巧嘎嘎!”迎亲宫不忘恭维一下做饭人!至于饭到底合不合口,那都成了次要的事情。毕竟,他们不是来吃饭的。
      说起汤汤面,特别是红白喜事用的,那更是有讲究!红公鸡配上各种佐料慢火敖汤,浇面前再放上黄花、木耳、葱花,漂在汤料上,捞几根面条在碗里,汤多面少,香气四溢。走进一看,黄的鸡蛋、黑的木耳、绿的葱花、白的面条,真正的色香味俱全。
      说到吃,汤多面少,有滋有味。不必被那一大碗的香汤吓着了,只管吃面,不必喝汤。据说,那时候有人竟可以吃七八十碗!你信不信由你,缺衣少食的那个年代,有人为了那一顿婚宴,宁愿在家少吃,或者不吃,眼巴巴的盼着那热闹,丰盛的筵席。
      然而,陕西一句特具杀伤力的话:“饿死鬼托生的,没吃过啥!”封住了多少爱面子人的嘴,又凭添了多少心思。
      主人家怕落下“怕人吃”的恶名,而成为口实贻笑大方。客人怕被人嘲笑“饿死鬼拖生”有失风度。走亲戚吃饭,特别是这样的“生亲”,饿肚子回家的人常有。
      主迎官刚放下第二碗,唾沫脸会意的去放第二次炮,这叫催轿炮!喜娘拿着下炕钱去接新娘子了。虽然主家依然热情,客气,规矩却是人人心知肚明的事情。毕竟吉时不等人,谁也不愿意出现那样的的差错。
      母亲手里拿着九角九分钱的下炕钱,穿着一双旧鞋,走出娘家门,换上新鞋,这叫不沾娘家的土。新娘一下炕,喜娘一出声:“新人出门,事事顺心!”主迎官立刻下炕,一切都是那么井然有序,随着第三通上轿炮新人离开娘家,去了婆家。
      母亲正是破除四旧主力军的一代人,他们自己称是新社会的新青年,向一切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开战!一切从简,不坐轿子,不吹锁喇,新事新办!新娘直接步行到自己的新家。父亲的迎亲队伍除了那五个必来的迎亲人外,还来了一帮年青人。他们带来了一片掌声和喝彩声。
      母亲在人群的簇拥下离开了养父家,走到了自己的新家。虽然两个家相距最多不过三百米,但它对母亲来说却是截然不同的感觉与心情。三百米的距离,告别寄养、单身的时代,踏进成年新生活的开始。她脚步稳健、勇敢地向前迈进,盼望着以后的路平坦光明,最少风雨中有人真心呵护,更希望自己的生活从此与众不同!
      一路上,围观的不少,个个脸上露出笑容,叽叽喳喳、嘻嘻哈哈。一群看似凌乱的步行人群,却自有秩序。没有车马喧哗,没有丝竹悦耳,甚至连一件像样的衣衫也没有,有的只是四周传来的嬉笑声,和窃窃私语声。三百米的距离,紧张、喜乐、羞涩、惆怅的母亲来不及感受婚礼的阵容,已经来到了父亲的家门口。
      这里已经是热火朝天,随时准备接待新人进门。亲戚、本家、乡党、战友、同学、同事、朋友等在家里穿梭不息,哈哈大笑声此起彼伏。主事的,高声呼唤着具体干活的本家,交待着每一个环节的具体事情。端盘的男孩子们站在一起,听着大人的交待负责的具体席口。院子里摆满了大盆小盆,炒菜备料、半成品的丸子、酥肉、糟肉,馋的孩子们口水直流,他们围着锅边跑啊、笑啊、打啊、闹啊!不自觉的大人,偷偷的抓起一块放到嘴,再赶紧收拾好留下的窟窿。临时支起的大锅,熬好的热汤正“咕嘟,咕嘟”的冒着气泡,泌人心脾的香味飘出几里地。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烧水的、做饭的、端盘的、敬客的、主事的、接来送往的、收情的,各执其事。嘻嘻、顽皮、总想偷吃的孩子们时不时引起大人们的斥责。最多不过俩分钟,一会儿孩子们便忘的一干二净。在哪个不起眼的角落里,猛然间就会发现有的大人正偷偷的给自己的孩子拿吃食,更有甚至者,白蒸馍加肉,孩子们偷偷的向自己家运。
      紧缺的粮食,窘迫的经济,多少人结婚明确拒绝接收情客。吃情的,交上一块、半块的,就可以大吃一顿,脸皮厚的,甚至于带上一个、两个孩子。妇女、小孩子吃情吃饱后,还得偷偷给家里拿白蒸馍加肉。婚宴上公开的秘密,她们相互耻笑着对方偷东西,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又在偷偷的,趁别人不注意的时候给自己家里拿着每一个人都馋的蒸馍夹肉。
      好客,爱体面的陕西人,最怕面对,或者听到这样的传闻“嗨!嗨!你知道吗,某某家待客都吃拉脱了,呵呵……”在陕西关中婚、丧、嫁、娶,盖房立木,待客的主家,无论平时多么抠门,多么吝啬!但是到了这种“大事”上,谁都愿意风风光光,彰显一下自己的实力。然而,一句“吃拉脱了”多么让人尴尬和难以面对。
      父亲结婚来人格外的多,好体面的他不愿意做出让人背底里耻笑的事情。乡党,邻里,同学,朋友,战友,来者不拒,加上亲情,本家,和娘家客。父亲的婚礼显得纷外的热闹。
      :“新媳妇到咧!新媳妇到咧!”有人高喊着。
      :“新媳妇到咧!赶紧!赶紧!准备放炮!”有人附和着,有人快速的跑到家里拿出了热乎乎的鞭炮和大炮。
      “霹雳啪啦!霹雳啪啦!嗵!嗵!嗵!……”震耳欲聋的炮声清脆、响亮、连续不断。像一首乐耳动听的迎宾曲,表达对新人的热烈欢迎!门口、街道被人们围了个水泄不通。一个个脸上挂着质朴的笑容,等待着新人的娇容与嫁妆。
      :“嗨!你看人贺三娶媳妇,干净利落!这炮放的,那叫一个利索!”
      :“人早让人把炮放在炕上暖着,就怕关键时候掉链子,这才叫放炮呢,不像刘二娶媳妇,羞先人咧,眼看着媳妇进门咧,nia一个炮也放不响么!”
      :“沃可有个啥嘛,呲货炮,呲货媳妇!哈哈哈哈……”有人学着刘二的媳妇,走路一拐,一瘸的样子。
      :“去你妈的,明个就看你个怂,娶个啥货咧,还笑欢人呢!”
      :“我明个娶个啥就看命咧,不过,我娶媳妇呵就请天保,专门看着你,省得你给你媳妇娃偷嘴吃!”
      :“去妈的,明个你八抬大轿请我,还得看我有时间没有!”
      :“谁?天保!”

  • 作者有话要说:  七十代初,饥饿的恐慌依然遗留在人的脑海。结婚待客,主家又怕又爱,客人为吃各怀心思,好体面的人们依然是精神享受大于物质享受。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