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0、知往察来 ...

  •   海安澜一头扎进了甘棠山庄的浩瀚典籍中,一名小丫鬟守在塔楼门口,偶尔送些茶水点心进去,海安澜未动吃食,只偶尔喝少许浓茶提神,做好了不眠不休,苦战三日的打算。

      第一晚,塔楼内的灯火彻夜未息,海安澜已将六层藏书的书目牢记于心,并筛选出了几个重点查阅的区域,斗志昂扬。
      第二日,海安澜遍览了陆青青壮年时期的所有文卷,一无所获。

      傍晚,陆家四兄弟聚在山顶迎风亭中,陆潇将酒壶放置在小炉上温着,对正好奇朝北苑张望的另外几人道:“那小姑娘已经进去十二个时辰了,父亲竟不闻不问,她到底什么来头?”

      陆济收回视线,在石桌前坐下,刚想倒一杯酒来尝尝,陆潇却打掉他伸出的手:“火候未到,这郎花酒得温热之时才能品出其中的醇厚来。”

      陆济苦笑收手,道:“其实倒也容易猜。”
      陆濛和陆涟闻言皆坐到了桌前,陆涟眉毛一扬:“你又知道?”
      陆济道:“你们未听说瀛洲岛国的事吗?”

      陆濛道:“我刚从西域回来,上哪儿听说东海之事!”
      陆涟倒似有所悟:“你说她是海家人?”

      陆济一笑:“这世上的‘殿下’着实不少,但能让父亲如此放手,任由她一个人出入北苑的,估计也只有瀛洲海氏王孙了。即便是陈子芊来了,父亲都未必给她这个面子。”

      陆涟突然心下一惊:“那她弟弟不就是……?”
      陆济白了他一眼,道:“现在明白这祸闯多大了吧?父亲打我们的那几棍子还算轻的呢。”

      陆潇幸灾乐祸一笑,继而又面带惋惜地道:“如此说来,她一个女孩儿倒也不容易。”
      陆濛眉头一皱:“那父亲此举又是何意?要收留他姐弟二人在庄中么?”
      陆济摇了摇头,再次望向北苑,轻声道:“怕是没那么简单。”

      陆家兄弟喝光了陆潇千里迢迢从塞外带回的酒,各自散去,回了自己的院中,只陆济一时兴起,踱到北苑,塔楼内,四层的小窗上映出跳动的灯火。

      小丫鬟正低头提着食盒往外走,掀开盖子看了看,连连摇头。陆济见里面饭菜完好未动,不禁问道:“怎么?她不满意这里的伙食么?”说话间眉头微皱,心道还挺像个骄纵蛮横的小公主。

      “啊,是四公子,”丫鬟吓一跳,福了一礼,低声道:“不是,那位小姐什么都不肯吃,说是……没空,让我不要再送了,以免浪费。”

      陆济若有所思地瞥了一眼四楼小窗,从丫鬟手中接过食盒,道:“你回去歇一会儿吧,这里交给我。”
      “四公子……”小丫鬟面露犹豫。

      陆济道:“她在里面不吃不喝不休息,难不成你也要一直陪着?去吧,明天早点过来。”
      小丫鬟一福,笑道:“谢谢四公子。”说着低头跑了出去。

      陆济手提饭菜,轻轻推开塔楼大门,整个塔楼都静悄悄的,一层仅亮着一盏小油灯,勉强照亮了地面,几乎每一排的木架前,都被单独放了一摞卷轴或书册。陆济望了一下,旋即走向楼梯,并尽量将脚步放轻,不想惊到楼上之人。

      陆济径直上到四层。墙边角落足足点着十几盏灯,亮如白昼,却依旧静得没有一丝声响。陆济脚步轻缓地在木架中穿梭,终于在临近小窗的角落里,发现了那个总是一脸倔强的姑娘。

      陆济靠近一些,蹲下身,放下食盒,默默端详起来。长长的睫毛覆在眼底,她似乎睡着了,跪坐在冰冷的地上,眉心紧锁,头颈微微倾斜,靠在了旁边木架上,可即便如此,脊梁也依旧是直的,整个人看起来已绷成一根弓弦,睡梦中仍不得片刻放松,仿佛下一刻就会睁眼跳起来。

      她身旁散落着数不清的发黄书册,手中还攥着一本正翻到中间的。陆济悄悄翻了翻她收集在身边的书,虽然猜不透她的意图,却大致明白了她在找哪方面的东西,将凌乱成一团的书册稍稍整理一番,窸窣响动惊醒了海安澜。

      海安澜双眼瞬间清明,丝毫没有倦意或刚醒的迷蒙,只是双腿跪得发麻,站起身时一个不稳,差点又坐回地上。

      陆济眼疾手快地托住她手臂,帮她站稳,海安澜道:“你怎么在这里?”
      陆济道:“你不好好吃饭,如何撑得过三日?”
      海安澜淡然道:“我心里有数,不用你多事。”

      陆济沉默片刻,诚恳地开口道:“小王子的事,十分对不住,我们一定尽力医治好他。”
      海安澜“嗯”了一声,便不再理他,径自在木架上翻找着什么,陆济有些无趣,低头干咳一声,笑道:“你在找什么?不如我帮你。”

      海安澜停下手中动作,转头看他,以自认为非常心平气和的语气道:“你出去,不要进来打扰我,就是帮忙了。”
      陆济苦笑:“我从小就在这里读书习字,自认比你熟悉这里的一切,你何苦总是拒人于千里之外?”

      海安澜无语了片刻,竭力克制住烦躁的心绪,挤出一个假得不能再假的大笑脸,道:“你最好先请示一下陆老庄主。还有,麻烦借过。”说着大步流星地从陆济身旁走过,抄起一盏小灯,噔噔跑上了五楼。

      陆济尴尬站在原地半晌,最后也从木架上抽出一册书来,端起一盏灯,去了旁边书案后坐定,静心读了起来。

      不出半个时辰,海安澜就从五层折了回来,一眼就看到了端坐案后的陆济。陆济抬头向她微微一笑,海安澜不发一言,视若无睹地走了过去,转过后排木架,不见了踪影。陆济无奈一笑,低头看自己的书。

      此时的海安澜,已从斗志昂扬变成了焦躁不安,一天两夜了,她没有找到一丁半点的新鲜东西,从陈公礼的声名鹊起之初,到海凤璋、陆青先后成为其左膀右臂,从铁三角南征北伐、步步惊心的大展拳脚,到陈公礼称帝、海凤璋出走、陆青归隐的收场……所有的史料、所有的典籍,相关内容都不出她的已知。

      海安澜本以为甘棠山庄行事作风如此小心翼翼,定是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辛,可结果却是,翻遍了所有相关记载,都与世人传说无差。
      海安澜的一颗心渐渐沉入谷底,甚至怀疑这里面根本就没有关键性的东西,陆杳只是想以这种方式打发她而已。

      这怀疑越来越强烈,让海安澜觉得自己这般废寝忘食,全然都是无用功,但是脑中一浮现陆杳神情,又觉得他不会是那般不厚道的人。海安澜相信,陆杳如果铁了心要拒绝,定会直言而非戏耍自己,这里面一定有些东西是值得注意的。

      海安澜头脑昏沉,心力交瘁,面容憔悴地跪在了那幅“海纳百川”的字前,双手合十,心中默念道:“陆庄主说要由天意决定,天意难道就是重重障碍?不过就算有九九八十一难,安澜也不会放弃,先人在上,请赐我力量,助我成事。”

      她跪在通道尽头,陆济一抬头便可毫无遮挡地看见,不禁放下手中的书,望着那个瘦弱却坚定的背影失了神。
      海安澜站起身,决定先停下来,放空休息片刻。欲速则不达,这种烦躁的心态是找不出问题所在的,想到此便抱着随便看看的念头,在木架间漫步起来。
      陆济嘴角一弯,重新低下头看起自己的书来,这姑娘的自我恢复能力他早已见识过了。

      海安澜走着走着,不小心踢到了几本书。地上的书都是她从其他楼层搬来的相同年份的各类记事典籍,有些已经没甚用处,便想就着这会儿休息,将这些书各归各位。
      陆济见她抱起大堆书籍向楼下走,上前替她分担了大半,笑道:“这种事,应该不用请示我父亲吧?”

      海安澜不禁莞尔,这一笑虽带着几许疲惫,却也使整个人柔和了许多,当即抱着怀里所剩不多的书,与陆济并肩下楼。无意间扫到怀中最上面的那本《边境风物志》,随口问道:“你们陆家人是不是整日在外走动,品评趣闻轶事?想想倒是惬意。”

      陆济失笑:“在你们看来是趣闻轶事,在我们而言,却笔笔皆有用意。就拿这本《关中水道注》来说,去岁多雨,朝廷为防水患,打算开河添道,我便是在这本书里找到了几条干枯旧河道,最终省了不少人力。中原人最擅知往察来,多记载些东西,说不定哪天就……”

      陆济话未说话,海安澜却突然一顿,仿佛灵光一闪地想到了什么,但念头一闪而过,未及抓住就消失不见了,海安澜停在楼板上皱眉思索,陆济走过几层台阶,蓦地发现身边没人了,止步回头,道:“你怎么了?”

      海安澜再想不通了,疑惑问道:“你刚刚说什么?”
      “我说……”陆济回想了一下,“中原人最擅知往察来?”

      “不是,你说……”海安澜低头苦思片刻,突然抬头,眼睛亮得灼人,“你说你找到了几条干枯旧河道?”
      陆济心中不解,不过还是点头道:“对,尧山那一带的几条旧河道,干枯有百来年了吧。”

      海安澜脑中陡然浮现一个猜想,立即想要伸手去拿陆济抱着的那本《关中水道注》,却忘了自己也抱着重物,人尚在楼梯上,不慎一脚踩空,怀中的书尽皆砸到脚上,海安澜吃痛地哼了一声,再也支撑不住,整个人栽歪下去。

      陆济在下面,见状忙扔掉怀里的书,伸手去接她,奈何他也人在楼道上,站立不稳,两人一起倒挂着倒在了楼梯上。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0章 知往察来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