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第六章 中国最后一个骑士的爱人之虞美人(二) ...

  •   有种说法,什么样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个什么样的女人;什么样的女人,会造就什么样的男人。
      不论这句话是对是错,但用在项羽、虞姬和刘邦、吕雉两对鸳鸯身上却非常的贴切。
      吕雉后面会有专章述说,这里就不赘述,单说项羽和虞姬。
      按照项羽一贯的行事作风,以及当时的社会风俗来看,虞姬应是和项羽年岁相仿,且早在项羽二十四岁起兵之前就和项羽在一起了。而且虞姬有很大的可能出身于楚国旧贵族家庭。
      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断。第一,当时的社会风俗男子十几岁娶妻属正常现象,项羽作为楚国贵族的后代,不太可能二十四岁前不近女色,然而现存史料除了一笔勾画出的虞姬以外,项羽生平身边没有其他女人的丝毫痕迹;第二、项羽是个受到典型的贵族教育的人,比较看重出身,即便后来汉王刘邦已经明白无误的表露了争夺天下的野心,他却放弃了鸿门宴上能够轻易杀掉刘邦的机会,只因为他从心里看不起刘邦,没有把刘邦放在心上;以项羽受的贵族教育和心理来看,虞姬应该是楚国的贵族后裔;第三、项羽在垓下绝望吟唱的时候,用的语气是“虞兮虞兮柰若何”,“兮”字是语气词,被项羽反复用在虞姬的名字后面,可见当时霸王在虞姬面前是丝毫不掩藏自己的绝望之情,以楚霸王一贯的作风,和他平生未尝败绩的经历,若虞姬不是和他年纪相仿且已经爱得把她当作了自己至亲的女人,他是不可能对着一个女人用如此语气慨叹“奈若何”的。
      所以,虞姬和项羽相识相恋于项羽二十四岁以前的可能性居大。
      再根据项羽最后时刻对虞姬的说话语气,不难判断二人在平时说话一定是随意且自然而然的,这不仅说明了两人的爱情是处在一个较为平等的基础上,也表明了项羽对虞姬还有一丝丝依恋的情感。在二人这样的爱情生活状况下,项羽对自己的大小事情必然会说于虞姬分享,而由于虞姬和项羽一样的有着骑士精神般的贵族思想,往往与项羽的观念、想法不谋而合,所以项羽爱虞姬不单只是她的美貌,更重要的是虞姬能和他心灵相通。
      项羽本来就是一个重视精神大过物质的人,因此,除了虞姬,霸王身边再无其他女人。
      项羽是一个敢爱敢恨性格分明的人物,从他身上我们能够看到处于暗处的虞姬是一名什么样的女子。
      项羽少时便有远大抱负,一是其对学书、学剑兴趣不大,却对能“万人敌”的兵法非常感兴趣;另,在见到出游经过浙江的秦始皇时,他说道:“我能取代他的位置”。这是项羽和刘邦最大的不同之处,项羽是为了理想而追求;刘邦却是随着时势而动,一切都从自己的实际利益出发,一开始刘邦一定想也不敢想自己会有一统天下的一天。
      史载项羽“身长八尺,才气过人,力能扛鼎”,不仅说明项羽是一个身材高大威猛的勇士,也说明项羽有一定的文学修养。这里的“才气”应是指的项羽的文学修养,虽然项羽少时曾说过“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的话,但这不代表项羽是个文盲,更不能说大小七十余战未尝败绩的项羽学剑不精。
      垓下被围霸王绝望之际,不可能还要甄字酌句来作出“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样一首充满了霸气、苍凉而且凄情的诗句来,当时的状况只可能是项羽有感而发,脱口而出。但能脱口成诗,而且这么符合项羽的身份和经历,只能说项羽有着较高的文学修养。
      文学青年大多是浪漫的,这从项羽争霸天下的征途中还要随时把虞姬带在自己身边就能看得出来,项羽是个多情而浪漫的男人。
      再看太史公司马迁第一处细述项羽大破秦军一段。首先是项羽斩了不肯进兵救赵的上将军宋义,然后亲自带领楚军渡河并且破釜沉舟,只留三日口粮,与秦军九战,九胜,俘虏秦大将王离。其他赶来救赵的诸侯看到秦兵的强盛,都不敢与之接战,对项羽和秦军的大战作壁上观,见楚军个个以一当十,心头都很震慑。秦军败后,去见项羽的诸侯将领,一入辕门,无不对他跪拜行礼,不敢和项羽对视。这一战史称“钜鹿之战”,是项羽奠定其楚霸王形象的第一战。从这一段我们看得出来,项羽还是一个在军事上非常有决断力并且勇猛无匹的霸王。
      钜鹿之战后,项羽趁胜追击,杀得秦军节节后退。秦大将章邯为了自救(内有赵高陷害,外有项羽追击),于是率领二十万秦军向项羽投降。至此秦军主力全部被项羽击败,正应了“亡秦必楚”这句传言。
      章邯乃是项羽的杀伯父项梁的仇人,但章邯却在无奈之下敢于投降项羽,说明项羽定是亲口保证了章邯的人身财产安全;而章邯就凭项羽口头上的承诺,便真的率大军投降,说明项羽贵族身份所要求和具备的必须一言九鼎的行事原则,才让章邯敢于投降。
      由于怕二十万秦军反复,项羽下令将二十万秦军坑杀。项羽的这一行为,虽然我们在现在看来充满了血腥和残暴,但是若仔细研究当时的现实状况,那么我们或许会有一定程度的理解(理解不等于赞同)。
      首先,秦军二十万降卒人心浮动,此去关中乃是秦国故地,若到时二十万秦军降卒有所反复,对项羽来说其危害是不可估量的,要知道,秦军虽败,但它的战斗力依然是极其强大的;其次,从历史背景来看,当年秦灭六国的时候,普遍采用坑杀敌国降卒的办法来打击敌国的战斗力,长平之战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万人,天下为之震惊,而楚国在被秦国一统天下的战争中,也有不少降卒被坑杀,正所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形象的道出了楚人和秦国之间的仇恨。所以在秦军二十万降卒人心浮动的时候,项羽做出坑杀的决定也不是什么难事;再次,项羽具有浓烈的贵族思想,而无论东、西方,贵族的准则和礼仪都只能用在他认为和自己同等的贵族身上,章邯是贵族,也是项羽的杀伯父仇人,但项羽始终没有毁弃不杀章邯的承诺,而二十万秦军降卒在项羽眼里,是卑下的下层人等,为了战争胜利,坑杀他们不会让项羽有任何顾忌。
      项羽的战略观不能不说是显得比较狭隘,他站的角度仅仅是楚国的利益上面,他不会在意坑杀二十万秦兵会有什么样的政治后果,因为这件事不会直接影响到楚国故土。这既是他性格中的缺陷,是最后失败的根源之一,但更是他性情的一面,爱恨喜憎分明。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