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7、卷一148、志在推广 ...

  •   148、志在推广
      说服自己安下心回到门派,得空就了解魔派战时使用邪功的情况,却听同门谈及,波耶亥棘那名将程镜玄弱点交代给仙派的魔将,是被天山连卦所擒。这使得我想法复杂。
      入龙祖分苑还宝那年,我曾窃听到连仙师和程镜玄有秘密合作。佑莲仙真被捕那年,我曾认为他们的合作关系不成立或终止了。但有没有一种可能……他们依然保持着暗通?连仙师曾经应程镜玄的请求,潜入擒天殿,把佑莲仙真救出密室,却被尤长老给搅黄了,所以他们从来就没敌对过?
      可事情扑朔迷离,若要论通道理,又有无数支路存疑、矛盾重重。程镜玄不可能是仙派安插在擒天殿内部的眼目,他和连仙师只能是私交,他们有可能是在禁足阁认识的……但何以相互信任到,可以讨论十大神器的存放地点?
      ……

      中原大地烈阳当头,而蓬莱依旧天高日斜,能晒得人发热,却不能使花草焦枯。
      蓬莱夏日的海岸,溟海的热浪时常混有海波深层的凉气,一凉一热的交替,除特殊年份,很少会热得人无处躲藏。
      落华仙境中就更是四季凉爽,御剑其中与山风同行,无需防寒防暑。
      在天气好的情况下,练习剑法也容易达到最佳状态,我时常在落华仙境内练顺手了,再出外界克服温差带来的不适。

      我告知师傅净微剑法对克制魔派邪功的妙用,并说明希望蓬莱的弟子们都会一两手。师傅指教说:那你就先找到风格吧,江南的气候和蓬莱的气候没法比,你施展剑法也得注意保持蓬莱特色。

      剑风这种东西看似与攻击防御的实力无关,实则它是剑法的境界,也是人的自信,在实战中便是实力保障。它能使人达到人剑合一、运剑天成的境界;哪怕在战中受到击伤和惊吓,亦不会打破状态、发挥失常,依然能以最快速度重新控好剑灵剑气。
      我曾把净微剑法的风格单看作江南风格,可麻烦的是,师傅纠正我说:净微剑法的创立者没有综统过剑法的风格,自己凭领悟合成。
      我犯了难,师傅又说你学啸海剑法就做得挺好,不过你是无意识的,用御气系剑法的剑风来驾驭啸海剑法,现在有意识去做就对了。改走适合净微剑法的新路,不要走啸海剑法的套路。

      我因此把净微剑法翻来覆去地熟悉,希望熟悉到一定程度,自然发展出风格……
      师傅却反对说:闭门造车容易臆造,为师帮你选个用于比照的剑法,你同时琢磨吧。
      师傅从一摞古谱书中选出了脱胎于武夷派剑法的《化月剑法》。
      我原以为师傅会选出风格迥异、对比鲜明、开阔眼界的类型,比如大漠豪放派,比如古雅华丽派?可师傅给我选了个……与其说是参照,不若说制造困扰用的?
      说好的净微剑法之后接个“反差大”的呢?
      我到武夷山观摩几次三番,终于失望地回报师傅说:“师傅,武夷派剑法和委羽、括苍派是同系……”
      师傅听我仔细描述过亲眼所见,推测说:“应是近世术法系学使得他们学杂了,你去找他们道龄高些的仙长,请他们帮演示原汁原味的武夷派系剑法。”

      果如师傅所言,武夷山的传统剑术与别派剑法都有区别。各东南派系剑法有相似之处,观察部分做对照,就会觉得差别只体现在细微处,但若有幸得看多些,综观其神韵,便知武夷派剑法乃是理法俱全、自成一系,非其它近似者所能取代。
      武夷剑法与委羽、括苍的剑法都带有清秀飘逸的江南山水灵气,但较显眼的差别就是,武夷派舞剑的力量支点以下盘为主,就好似凡人在平地舞剑时,只不过他们哪怕翻转得头下脚上,支力依然在下身;而委羽、括苍、茅山派似已将古时的踏岩、踏地动作归于初阶,越往高阶越衍化没了,更推崇悬空翻腾、灵转在天、承托力量周身均匀。

      武夷派史上没出过什么高仙,也没有先辈剑法成就出众的。
      但他们高辈的仙长向我介绍武夷剑法的要领,令我对此声望平常的门派刮目相看。
      我问他们:在空中为什么还要找下盘的依托,全身都可以为原力出处,不是更灵活更方便攻守吗,为什么不改进?
      他们回答说:“地、水、天分明,人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所以武夷剑法固执地没有随御剑腾云的进步而改变,只是到近世,术法系剑法交杂传承,不免遭中原大潮流冲击。
      而正宗的武夷传统剑术,其血、肉、筋、骨、神、气,无所不具,并非我想象的别家的附属品。

      然而化月剑法并没有武夷剑法“地、水、天分明”的内涵,相反,它把所有飞“岩”走“壁”的剑式切成段,融入蓬莱八阶剑法的精髓,只在通体生发法力时,以足部为基……

      我不在的日子,师傅日常的菜谱都过于简素,她说仙家人不必注重饮食,可我回来了还是决心把她的膳食调整好。我熬粥的手法都是跟了她之后练出来的,因为吃粥不需要牙好,米羹利于肠胃运化,食材选得好、火候恰当还有滋补特效。
      我到山间采摘最新鲜的蔬菜和鲜花,切成细丝,调成蔬菜鲜花粥,雅丽清新。
      这个季节再不采摘花朵,到了仙境的秋季,花儿也要凋谢,所以我一贪心之下摘的有点多了,于是将剩余的花摆在窗台,摆满一个圆形,像一个花园。过了一小会就有蜜蜂飞来,在“花园”附近流连。

      午膳后,我随同师傅出山间漫步,就顺便问了心头的疑惑。
      “师傅,既然它们本就是打散了重新组编的……”在弄明白了化月剑法和净微剑法的实质缺陷之后,我颇有不吐不快之意,“我觉得就当它们是两种风格剪切拼凑的,还比较好练,干脆就别弄成一种了?”
      “初期可以当两种来练,过后还是要逐步融合,直至归一。”师傅面对我的质疑,平和地答复。
      山间有雾气漫涨起来,地面有泥土发出芳香,远山影迹朦胧仍带着水红,近山有风过落英成雨。春日花落,秋日叶落。这就是名副其实的落华仙境。
      师傅信步走在薄雾香风之中,发色苍苍灰白间杂,面容干皱纹路松垮,衣饰更是古木色、土色、浅彩带灰色,春草飘花为背景,都无法减轻她一身晚秋谢幕的萧然之意。
      但她讲解起问题来总是深入浅出。
      “冰杨,你知道为什么蓬莱偷师它派武术的古剑法,多数都没有传承下来吗?”她另发问道。
      我陷入深思。
      “嗯……”我食指点着下巴分析道,“因为难学,没有它抄袭的原派武功基底,所以蓬莱弟子学不会?”我转步成退后走,以便看着师傅说话。
      师傅轻摇头:“为师之所以让你去剑法的发源地学习,是能给你找的示范有限。实际上如果有人手把手的教你,你无须去看剑法的原模板,照样会学会。只是,有你的悟性和勤奋程度的人太少了……”
      师傅停下脚步,拉我一起闲望山野:“多数人遇到风格紊乱的剑术,都不会愿意去延习,宁可各人去仿造新的。”她迎风静观,呼吸平畅,“所以它们的问题在于‘风格混杂没能合一,丧失了完整的剑术境界,难于吸引人学习’,跟仿用过哪家剑法没有关系。”她见我仍有迷糊之色,又加了个生动的比喻,“凡间将驴和马杂交,生出骡子,骡子却极难繁衍后代,就是这个道理。”
      风侧来,她土灰色的衣袖挂到旁边的矮树枝叶上,不觉扬了扬袖,仍勾着,我俯首将她衣袖揭开。
      我观察袖角确认未脱丝,即放下,其间听得她说:“风格之于教学传承,利教也利学。”
      “可是,师傅,”我举首表明异议,“我一直认为风格是最难学到的。除非学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否则学来只是依葫芦画瓢。”
      这就是为何我第一次观看倾闻师傅练剑时,觉得无甚可参考。剑风出于心境,心境无从学起。

      “风格学不到,不等于技艺学不到。”师傅耐心辩明,“能让人无意识间集中精力、潜移默化接受、不知不觉提高的,无非有个性、有灵气的才艺展示。”师傅摊开两手,左右各一做书状,“打个比方,你看一本书物,看毫无特色的文章,和风格鲜明的文章,哪者记忆更深刻?”
      我若有所悟地点点头,师傅往下解释去:“哪怕是愚人,见到有风格的表演,也会模仿。但并非所有利于模仿的东西,都会把人带入正轨、带上更高层境界。唯有高度自圆的剑术风格,自下而上、自内而外、有深度有内涵、贯通整体,才能形成连贯有效的引导链,将人从门外直领至登堂入室之境。”
      她一口气说完,我思绪仍在循回,不明重点,而她直接点题道:“冰杨,过去你只是想学会‘净微剑法’,为师就不对你做多的要求,而如今你的愿望是把它推广开来,那你除了学上手,就必须熔炼它的风格,不使它魂灵分裂。”
      我豁然明白了师傅的良苦用心,振奋起来。
      师傅进一步诠释道:“那些袭用别派剑法来创新的先辈,他们是已经达到了一定层次,自有惯用的剑风来驾驭所有剑法,不再管剑法涉及的风格多杂。以你当下的本领,你也可以不用管,任意串联、随手切换,照样拿得起来。可是如果你想教给更多的弟子,你就不能带给他们一套风格不纯的剑法,也不能闭门臆造,全以你的习惯为准。你应尽可能发展出一种贴近、且统合剑法各方面原质的风格,使剑法适应教学的同时,不流失精华。”
      我理解更加深了,连连点头。
      “风格二字,说得高深时,世间无几人能真正拥有,若依最严格的标准,也没几人摸索得来。”师傅慈目含着冷静理智,但嘴角是鼓励的微笑,“可降低标准,也不妨倾力一试……差别越细致,越利于提高你的观察、比对、分析、判别能力,为师这才给你选了化月剑法。”
      “师傅,我懂了。”我坚定地笑言,“我一定尽我之能做好。”
      师傅回应的笑容和煦如薰风。我们复走入山道。
      山间的石径倾斜,树木有时挤兑道路。
      师傅走路虽不需人扶,我还是下意识地托住了她的手。
      实则不是我搀扶她,而是她是我的依靠。
      ……

      我在师傅的指导下找到了“化月剑法”的正确练习门径,果然有能力兼顾好净微剑法和化月剑法之后,其余剑法入手起来,都更容易关注到细节、化零为整,进而把握神魂。我又在师傅建议下,陆续接触混揉天山风格的“玄遁剑法”、混揉蜀山青城二派风格的“奉朔剑法”、混揉长白风格的女子剑“俏雪剑法”,共以为参照。这三类剑法派内都仍有师长会,只是有的久不练生疏了,有的不太好说话,但我劳烦他们练上几式,看了也能顿释疑惑。
      到了仲冬,我终于给予了净微剑法较为准确的定位,练出了师傅满意的融汇江南与蓬莱武风的剑感。师傅说:“有模有样了,比我昔年看到的不差。”我自知火候还差得远,但只要路没走偏,传教出去,就能对他人有益。
      我特意从净微剑法挑出适宜初学的剑式、符法,进阶层次又划分四档,意欲将初级内容推荐给文教司加入仙班教学中,再从各师门院挑选弟子与我一同练进阶部分。
      然而不顺,文教司的师长们一听说还原“净微剑法”还需请教茅山派符术、括苍委羽的剑术,连连摇头。文教司长甚至懒得遮掩,严正地对我指出道:“温冰杨,知道你胆子大。你胆子大你也不能把这种陈年旧事翻出来炒!你知道引发的争议,会让门派背上剽窃盗用、欺压别派的声名吗?”
      我心里嘀咕:本来就剽窃了,本来就欺负人家权势不足嘛……人家还慷慨大方地演练给我参看呢。可那是入门,高阶的武艺总不能没有个诚恳的态度、尊重人的名义去求学吧。

      我深感自己人微言轻、力量渺小,乃至于意识到,哪怕我还有职务在身,要想让门派为了得到别派的帮助,承认曾经搬用人家的剑法到自家名下,我就是在做春秋大梦、空自幻想。
      苦于没有出路,我曾一度灰心。
      我怀疑蓬莱这样一片权贵当道的土地,即便得到血的教训,也不会接纳有损名誉的救命良方。
      只是好不甘心……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97章 卷一148、志在推广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