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5、卷一96、崆峒依旧 ...

  •   96、崆峒依旧
      经过数年的失败和重新振作,相游终于在崆峒派的竞考中脱颖而出。
      崆峒竞考的形式和流程与蓬莱均有不同。因没有蓬莱落华仙境般大型的客院,竞考结束,弟子们须各自返回本家居住;三日后公示入取名单,上山看榜,榜上有名者陆续收拾衣物入住门派。八月一日新一届的仙班开班,届时将有正式的入门典礼举行,家人皆可陪同弟子参加。

      相游比去年又长高了,他也不小了,还没停止拔高呢,都高出我大半个头了,连大哥、四哥都快镇不住他了。不过他师父是医家人,懂养生之道,果然把他徒弟养出傲人的高个。
      我们行走在崎岖而拥挤的山道上,跟随其余同届入门者向仙班宿院方向前行,听着弟子和家人们谈论山门中哪些师傅更受欢迎,我们也就聊起励志话题。
      在七个兄弟姐妹中,四哥修行境界最高,虽然他一个造化境熬了七八年没熬出头,修行速度最快还是我。但他也够有发言权了,他的师傅是他自己拜上的,哪像我那时懵里懵懂看着梓云师伯着急张罗……现在想来真是好庆幸啊,不同的师傅差太远了。
      四哥也不住地劝导相游:就算多留在仙班几年,也一定要争取到好的师傅。师傅好不好是看他能不能点拨你。不一定要去眼馋人人争抢的师门,但也不能毫无主见……

      领队的弟子带我们登上一处山峰顶尖的眺望台。向我们介绍崆峒全门的宫室布局。
      但来崆峒应考的弟子,多数是我们家相游这般考了好几届才上的,对门派环境早都不陌生了。故而领队弟子说着话,弟子和家人们也交谈着,领队弟子也不管他们听不听,指到哪说到哪,好像也只是在照门派要求履行职责。
      人声冗杂加上山雾弥漫,大家都只当看个美景。

      崆峒还如我儿时的印象,山高雾远,峰峦险绝,苍翠的浓林密海在飘腾的白霭掩映之下,反射出阳光都带着几分山谷深处的幽冷。
      崆峒派宫馆建在宽阔如原野的谷地内,周边随便一个山峰都能俯瞰全境。是以门派的防御府也建在高峰上。
      山谷中除了门派靠崖峰的用地和湖泽,便是一望无际的野林,林顶绿浪翻腾直涌向天边。天边原有山,而林木绿色渐远渐隐,只剩墨影葱茏,远山也是墨色,林山相接,便似遥上青天而去。山门中也保留部分原生野林的古木,高壮过宫室,房屋顶没几个是露得完整的,都要被叶伞蚀去一角或一边。
      崆峒的仙殿、道院、道馆、楼阁比我昔年所见增多了不少。可再怎么兴建,相比漫漫苍绿覆盖满眼,都只像是添置了几枚小棋、几粒珠雕。崆峒派,仿佛并不只限于房屋的领域,而是坐拥大片望不尽的林谷。

      末了,领队弟子伸手指出方向:“翻下山峰顺北道走,就是你们新一届的宿院了,我就暂不陪同了。”他拱手作别道,“师弟师妹们好生安顿。”
      弟子们回礼出言道“师兄慢走”,然后各家分散如水流,带着自家孩子飞下高峰。

      第二日才是入门典礼,我和大哥、四哥把相游送进宿院安住了,便下龙须镇自找客栈。

      夜中无事,我自己跑出灯火繁忙的大街上。龙须镇的夜间总比日间要热闹好几分。听着戏楼方向传来的阵阵乐浪声,我戏瘾上来了,就飞到戏楼去……其实我出门就想过听戏,所以才没带上两位哥哥。
      崆峒附近仙镇虽不说是人人懂戏、人人爱戏,仙民起码也是八成识戏的,张口来两句那都不在话下。除了禁足阁的戏,别的民间戏班、戏苑的戏,在此也受欢迎。
      禁足阁的戏班功底良好,演绎成熟演技精湛,戏场布景和术法效果颇为讲究,戏文和配乐都是仙界戏曲的风向标。其余民间戏团各方面水准都要下降一些,但看多了禁足阁的戏,偶尔得换换口味,仙民们也都宽容地欣赏。
      更有好些戏迷组建的小戏班,各方面都看得出“外行”,但却胜在“外行”上。因为多数成员就是本地仙民。看着认识的人、熟悉的面孔在表演熟悉的戏,有趣之极。
      戏迷们常常直接按禁足阁的本子和乐谱出演,有难度的地方改简单,或者跳过去,大家也都看得不亦乐乎。戏迷们当然不是为了挣钱,纯粹是爱好,然而仍有路人砸钱,他们就收些来当戏班的维护费。
      禁足阁自也无所谓别家用他们的戏词、配乐,甚至改汪了、演砸了都由他们去,因为仙民们都知道禁足阁才是正宗。大家都是图个乐子。

      观赏仙镇的一场戏需要付的钱很少,价格大家都知道,如是新来的不清楚,问身边看众一句即可。戏曲演出过程中,会有来收钱的戏班小童捧着特定的钱钵在地面穿绕,仙民们纷纷掏钱投进钵里去,若是不出钱也没人说。
      我曾经随青园师父去过凡间的江南城池听戏,师父说,凡间的戏算起来比仙界的还贵,因为凡人都不会飞,浪费了太多观赏的佳位。
      当然,师傅言及的是正规的戏苑、戏楼、戏馆,凡间听说也有好些江湖卖艺的,吆喝着“过路客观随意打赏”,也有免费的可看。但凡间一台戏,着实是比不上仙界的戏“叫座”。凡人眼力耳力都不够不好,哪像仙人随意飞动,看得惬意。能兼顾的看众少,平均价格自然就高了。
      这就是为何除了戏楼,仙镇还盛行全露天的戏台。但之所以戏楼也盛行,是因为戏楼胜于布景和排除视线干扰,夜空下加上灯光、法光,戏曲效果尤为出彩,使人更易沉醉在戏曲传奇中。

      以我蓬莱弟子的身份本该拒绝一切禁戏。但我太久不看了,就想再体验体验戏楼的热烈氛围,怀怀旧。

      我沿着儿时熟悉的路线来到“夜夜笙歌”的兴宁戏楼。
      兴宁戏楼是禁足阁在龙须镇的主戏楼,新戏都最先在此上演。
      一本戏长的有几十出甚至上百出,戏楼就安排定每日演几出,挂在公示栏里,缝节庆加演或停演也贴出来,仙民们奔走相告。如无意外,日日连戏,或隔日连戏,一两月下来,一整本就从头演到了尾。也有压缩的折子戏,一折十出以下,一夜就演完。
      我很好奇我今日会碰到哪场大戏。

      远远地,我就看到人头攒动,彩衣的仙人们在半弧形的空域内开屏拱卫着灯光流溢的戏楼。地面靠戏台方向的座位,都被让给孩子们和带孩子的长者。
      戏台拉背景的台幔由大片大片的暗色晕染而成,暗红、暗蓝、暗紫、暗棕不一而足,象征的是魔界浑浊的天地无疑。看众中声音稀少,大家都凝神关注戏中人的命运。
      伴乐耳生,如非是遇到人物装扮独一无二的戏段,我定然不会轻易辨认出情节。
      我是太久没来了,已跟不上“新形势”,刚看到第一眼我还内心窃喜自己走大运呢,才听了几句却开始莫名地皱眉。

      杀姐姐衰老沉睡前的戏段何时改得不见旧时的影迹了?

      不对,是改得面目全非啊……本应不是《相见恨》、《守护执》、《伊人泪》,也应是《过眼风华》或《执念难为》,可台上唱的是啥玩意儿?

      花千骨和杀阡陌两角色相倚,跪坐在台面。
      花:(悲怆呼白)姐姐,不要离开我!
      杀:(颤白)小不点……(低沉唱)百来年月叱咤六界,以为风光无限,实乃双手染满血,毫无慈悲之念。到如今艳容蜕变,衰老无颜相见,方知众生之苦,我深重之罪业。昔年你曾把我来劝,留人一命多守善戒,尔时我尚不知悔,至今时方悟此良言。
      花:(悲怆呼白)姐姐……不要离开小不点!(怒起,独唱)恨往昔我错生善念,留人一命何可借鉴,空连累了东方和姐姐,不取摩严之首此恨难解!
      杀:(颤阻白)小不点……莫要如此!(低沉唱)姐姐铸成大错,苦无命偿,不若为我行善,多结善缘。我已命下属同仙界和谈,就此停战。我死后为我诵经为安,莫再为乱。(伸手向花,颤白)小不点……答应姐姐。
      花千骨复跪下地扶住杀阡陌。
      杀阡陌扑地,烟雾来障,人影不见。
      花:(悲怆呼白)姐姐!(独唱):恨天不灭,恨仇敌不绝。恨妖神之力空负,为白子画所封固。相爱之人尽去,不杀伐何以为继。废白子画之法力,将摩严魂魄当作祭!
      ……

      杀姐姐居然不是沉睡而是直接……归天了?
      还让小不点帮他做善事来超度他?
      小骨当着杀姐姐面嚷嚷报仇雪恨?
      杀姐姐死了,她还志气大涨了?

      我盯着场中正旦花千骨和武生杀姐姐用功地演唱,已经开始反省我的人生……我想我现在的面容一定极为尴尬,可周围没人理会我的尴尬。
      这样的戏,居然还有人投入欣赏,还有人起来叫好的?

      铿锵的锣鼓驱走了凄凉,编钟雅乐增添了严正之感,仿佛是为展现“弃恶从善”和“弃善从恶”两者的鲜明对比。
      我听着旦角唱至最有挑战的高调,周围鼓掌声起,顿觉得自己被埋没在了一个无人的砖头堆里,砖头层叠摆压,善良地撑出一个小角落给我容身,还留出气流进出口给我呼吸。然而,没有人可怜我缩在里面,外边的人都很兴奋,不明白我不舒服在哪。
      我不懂、我不懂现在的戏了。

      杀姐姐都能强调“改邪归正”了,他还是杀姐姐吗?
      小骨都不“心如死灰”了,反而有强烈的报复欲,确定她不是反派?
      接受过蓬莱仙班正统教育的我,对“劝善功课”可谓是有阴影的,奈何看个戏还得引起不美好的回忆。
      ……为啥周围人还看得下去,独独我落后了呢?
      是我耳拙听错词、理解错含义了吗?

      我惶然转移了会儿位置,终于见到有人摇头:“瞧这戏唱的,就是一骗小孩子的说教本。”
      然而他们开始不顾戏曲内容地游移话题,一个说:“杀阡陌再怎么厉害,还不是被腐木鬼给杀了。”另一个就比较起七杀殿、土木流和擒天殿的实力。听得出来,他们是两位关心仙界大事、喜好交流时评的男仙,根本不关心戏演得怎样……搞得我原本想上去搭两句话的,都没了心情。
      也是,能跟我有共同语言的人,又如何会出现在这台戏的戏楼前啊。

      我越看越迷茫,越看越索然无味,干脆打道回府。

      走至光亮喧闹的夜市长街,看着商贩与行人笑容满面,孩子们牵着大人的手、举着糖果蹦跳,我才恢复了一点兴致。忽一女子拍我背道:“冰杨!”
      语气好生熟悉。忙回首,只见灯火明耀之中,一位中年女子体态坚稳却衣饰活泼,肤容略黄皱却笑得爽朗,一双眼目眨得比星星月亮还快乐。

      竟是……方珊师姐?满身沉重的凡骨,容颜已遭岁月的风霜侵蚀……比上回见面时更严重了。我因极少回龙须镇,上回见她还是四、五年前的事,历年通信也不多。
      我不觉有点失色,她却不以为意,笑牵我手道:“走,跟我一起去逛逛吧,我想买些好看的信笺。”

      我不忍心张口就问她修仙的情况,先捶胸顿足地谈起了刚才看到的戏。
      “嗨!”她叹气道,“兴宁戏楼已经不是禁足阁在包揽了。是某些仙派暗地里资助起来的戏班,瞎窜改的,戏班条件倒还不错,也有一批人起来追捧……你若想看禁足阁的戏,我可以带你去他们的新戏馆。不过啊,他们现在也不在崆峒附近演花千骨的故事了,另演些神话、传奇,《八仙过海》啊、《封神演义》啊什么的,犯禁少些,还有些逗趣怡情的、福瑞呈祥的小本子,也挺值得一看的……离得远的大镇还有花千骨的戏上演,我们这儿的弟子都羡慕得要死呢。”

      我们走进文房商铺,小伙计指给我们样式数以百计的彩墨信笺。方珊师姐看到一套印有崆峒山远景为饰的信纸,欢喜地持起来:“冰杨,你看这个好看吗,还配有凡间历代文人墨客题的诗呢……”
      “好看。”我微笑着说,眼盯着散发新鲜香气的信纸上浮现出一路路幽翠雄浑的山脉,不禁伸手去摸了摸。

      崆峒一如旧日高峻辽远、壮景满怀,而这里的仙镇,已不见了记忆中的至情至性、自由洒脱。
      ……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45章 卷一96、崆峒依旧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