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93、三□□、坏消息 ...

  •   两天之后,黄权率领的水军援军并未按照预计到达。众人心里虽说稍微有点着急,但考虑到行军打仗这种事并非总是能够按照计划执行,便商议说再等上两天应该差不多。然而一转眼又过了两天,还是不见水军船队的影子,大家就觉得有点不对劲了。商量的结果,决定派出大批探马沿着黄权的预定进军路线前去寻找,看看到底出了什么事。

      等待是令人无比焦灼的,而且也不能一味等待。

      这两天大军安顿就绪,我们主动发起了一次挑战,由夏侯霸的中央禁军打头阵,曹叡亲自坐镇中军,到吴军营外叫阵。我和曹泰留守江陵城,我们站在城墙上远观战局。

      魏军将领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陆逊却营门紧闭,拒不迎战,任凭夏侯霸等人在营外如何挑衅,硬是一点反应都没有。前锋将兵用尽浑身解数,嬉笑怒骂无所不用,闹腾了一个时辰始终一无所获,士气一落千丈,连将官自身也意志消沉,曹叡便下令撤军。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对面的吴军大营忽然营门大开,吴军士兵像潮水般喊杀着冲向夏侯霸的前锋阵营,看起来像是在营中憋了许久,积蓄了势如破竹的气势。

      魏军大吃一惊,仓促应战,精锐无比的中央禁军一时间竟然稳不住阵脚,被逼得连连后退。前锋后退,势必影响中军。我在城头看到战阵中险象环生,担心曹叡的安全,恨不得自己插上翅膀飞过去保护他。曹泰也很着急,提议道:“要不要出城接应?”

      我想了想觉得不用。陆逊并没有决战的意思,只是想把我军击退,让我们吃点亏,今后一段时间能够安分点不去找他麻烦。这种程度,我相信夏侯尚他们不是应付不过来,我们贸然出城接应反而不合适。

      我建议曹泰再看看情况。战局果然如我所料,在扛住吴军的迅猛势头之后,夏侯霸很快稳住了阵脚。文钦和另外一名校尉从两侧包抄吴军的侧翼,前锋军整体投入作战,中军也跟着稳定下来。双方厮杀了大约半个时辰,吴军一支生力军从侧翼突入,援助己方士兵脱离战场。双方开始心照不宣地各自后撤,脱离接触之后,吴军退回大营,魏军撤回城下。

      这场战斗只是一个小插曲,规模不大,交战的时间也不长,伤亡很小,但却很好地给魏军将领们上了一课。曹叡回城之后跟我说了一句话 “你所言不虚。” ——他指的是我对陆逊的评价。经此一战,没人敢再小看陆逊,尽管他在战斗中并未现身。

      此战之后过了一天,派出去的探马陆续回来,带回了我们翘首以盼的情报——黄权的水军在上游遇到伏击,击退敌人的同时也付出一些人员和物资上的损失,因而耽误了行程,明天就能到达。

      大家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再次紧张起来。但是探马也没法提供更为精准的情报了,只能等黄权到了问他本人。又等了一天,这一次没再耽搁,水军援军终于在午后到达江陵城下。

      船队甫一现身,就能看出经受过战火的痕迹。黄权的旗舰船帆有轻微破损,船舷也有火烧过的痕迹。不少战船轻微受损,甚至还有两艘受伤较重的船,船体都有点倾斜了。士兵当中也有不少带伤的,显然他们不仅是遇到了袭击,简直是正儿八经地打了一仗。

      曹叡没有急于询问,让我先安排黄权和水军将士休息。蔡平、唐复两人负责引领战船,安排工匠开始检修。当晚,曹叡在县衙为水军将领接风洗尘,才问起遇袭一事。

      黄权告诉我们,他们遇到袭击的地点就在距离江陵上游不到两天航程的地方。那附近的航道,水草长得十分茂盛,使得原本的水道变得狭窄,他们便放缓了船速。没想到一支吴军埋伏在水草深处,又预先在水道中设下障碍,趁着大型战船行动不便之际冲出来袭击他们。吴军人数不算多,但全都是灵活快速的艨艟小船,应付起来十分吃力。一番苦战,总算击退敌军,他们自己也伤了两艘大战船、翻了几艘小船。他们连夜清除障碍、疏通河道,脱离那片水域之后就平安无事了,吴军也没有再来堵截他们。

      “以末将看来,吴军原定的战术似乎是想用火攻,烧毁我们整个船队!万幸的是那几日阴雨不停,令他们不得不放弃火攻计划。”

      曹叡欣慰道:“真是万幸!江陵城上下全都在翘首盼望黄将军率领水军早日到达,若没有这支水军力量,我军便会被东吴水军完全压制,势必导致战局极为不利。”

      黄权态度谦和地回答:“末将惶恐,未能及时率军抵达,还折损了若干战力,请太子殿下责罚!”

      “黄将军说得严重了。将军临危不乱,仅以微小损失击退埋伏之敌,已是有功。将军若心里过意不去,本太子拭目以待将军日后的表现!”

      黄权行礼道:“多谢殿下宽宥!末将定不负殿下厚望!”

      黄权一板一眼、谦虚恭敬的态度获得了绝大多数将领的好感,损失也确实不大,因而众人都没有想揪着不放的意思,对他个人责任的讨论很快就过去了,议论的焦点放在了吴军为什么会预先埋伏在水军必经之路这个问题上。

      “由此看来,吴军对我军增援江陵一事,并非一无所知。他们没有截住我们的步兵主力,而是截住了水军,一方面是因为能够容纳大军通行的水道有限,比较容易判断,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的水军确实强大,我们决不能小看。”夏侯尚道。

      曹叡问道:“吴军设下埋伏,怎么我军竟一无所知?”

      夏侯尚面露惭愧之色,连连责备自己失职。我也主动站出来道:“此事责任在末将身上。黄将军遇伏的水道,原本的确在末将的探查范围之内。自从江陵围城之后,末将便收缩了周边的情报网络,仅以行动敏捷、熟悉地形的荆民部落士兵外出探听情报。即便是荆民斥候,因在前些日子的劫营中损失较大,就连其猷帅筚红棘都身受重伤,因而情报收集便几乎停止了。没能事先探查出东吴水军设下埋伏,末将难辞其咎!”

      “原来如此。不过既然大军已到,兵力不足一事已不复存在,情报探查若再出差错,绝不姑息,还望两位将军谨记。”

      我和夏侯尚双双行礼,由夏侯尚简单说了一下今后斥候探马的安排,曹叡听了才露出几分满意的神情,要他尽快执行,随即转向我。

      “你方才说荆民部落的猷帅受了重伤,是不是你来江陵之后奏报朝廷、正式下诏封官的那一个?”

      我略感惊讶,没想到他知道筚红棘的事?便答道:“正是。荆民猷帅筚红棘作战十分勇猛,是末将的得力下属。前些日子劫营,中了陆逊的圈套,受伤颇重,一直卧床静养,因而没能让他拜见殿下。”

      曹叡“哦”了一声,淡淡说了句:“既然是如此猛将,临战缺阵,未免可惜。改日中郎将带本太子前去探望一下。”

      我急忙行礼:“多谢太子殿下!”

      “总之,此次援军遭遇伏击一事,不可等闲视之。前日交战,诸位也领教了陆逊的手段,确实诡计多端,不容小觑。我军若再懈怠,被东吴钻了空子,恐怕诸位与我都难以对朝野上下和父皇交代。还望诸位共勉!”

      曹叡这番总结性的话说得十分严肃,众人齐声表态,场面显得十分郑重。谁都知道这场仗要是打不赢、丢了江陵城,上到挂帅领军的太子曹叡,下到守城的我,都会颜面尽失灰头土脸,影响今后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前途。所以没有人是不想打赢的,特别是在前天吃了个不大不小的亏之后,更是无人敢懈怠。

      没过几天,蔡平和黄权当众争执起来,起因是蔡平给援军安排的船坞过于拥挤,黄权希望能够分拨一些船只到别的地方停泊,就去找蔡平商量。没想到蔡平死活不同意,还说分给他们的地方已经够大了,认为黄权是在无理取闹。两人争执不下,有士兵赶紧跑来通知我,同时也惊动了曹叡。

      曹叡一出面,蔡平的态度立刻原地转弯,满口答应会立刻协调。我看一旁的黄权脸色非常难看,眉头紧拧一言不发,知道他对蔡平这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小人做法深恶痛绝。等事情解决之后我便趁着傍晚众人各自回营准备吃饭的时间,单独来到黄权的住处。

      对于我的到来,黄权似乎并不吃惊,十分客气地请我进了屋。行礼过后,我微笑着问他:“黄将军住得还习惯吗?”

      “多谢夏侯中郎将的悉心安排。饮食居住,并无不惯之处。”

      “那就好。我想着黄将军是益州人,多半喜欢吃辣,特意交代士兵照顾将军的口味,希望将军能够满意才好。”

      他微微一笑:“中郎将的体贴周到,末将已切身感受。尚未登门前去道谢,中郎将便亲自来访,实在令末将惭愧。末将在洛阳赋闲时,便听说夏侯中郎将在军中口碑极好,果然名不虚传。”

      我笑笑:“过奖了,这些都是分内之事,不足挂齿。方才我麾下的蔡平若有冒犯之处,还请黄将军不要往心里去。”

      黄权的表情有些许变化,似乎听到“蔡平”的名字勾起了他的火气。他很克制地回答:“蔡将军或许事出有因,末将并不会认为他是在故意刁难。”

      我看了他一眼,屋内只有我们两个人,他的贴身亲兵站在门口。我有意压低了声音。

      “将军在我面前,不妨有话直说,无须客套。虽说将军不见得愿意与我深交,但我自与将军在江陵城下相识,便对将军的人品颇有好感。”

      黄权迟疑地看着我。我声音压得更低,续道:“看到将军获得陛下信任、得以再度领军出征,我也为将军感到高兴。只是将军眼下是大魏堂堂伏波将军,无需顾虑一个小小的江陵水军偏将,将军您说不是么?”

      黄权看了我好一阵,终于叹一口气道:“黄某顾虑的并非是他。”

      “荆州蔡氏也是降将,将军莫非忘了么?”

      “可荆州蔡氏毕竟早在武皇帝南征之时便投诚效忠,十几年下来早已摆脱了降将的身份,并非黄某可比。即便黄某不惧与他争执,难免总要顾及同僚的目光和议论。”

      “所以将军才会一言不发,放任他在太子殿下面前颠倒黑白。尽管殿下心中对此也不以为然,却不免委屈了将军。”

      “黄某并不觉得委屈,只是不免担心,蔡将军如此排挤黄某带来的援军,莫非是想凭借一己之力击退东吴水军么?”

      我笑了:“怎么可能?江陵水军若有这个实力,他还会等到如今?依我看,他怕是觉得援军士兵都是将军在京都洛阳训练出来的,实战经验极少,才会表露出轻视之意。此人极为势利。我初来江陵之际,不知被他如何轻慢过来的!”

      黄权略显惊讶:“怎么,他对中郎将也是如此?”

      我一摊手:“所以将军不妨直言相告。我早有意整顿一下军纪。”

      黄权这才有些恍然大悟似的,对我说了一些蔡平的劣迹。原来蔡平自打黄权进城开始,便一直对他言辞不敬,办事故意拖沓,十分不配合。不仅如此,在他的明示暗示下,江陵水军与新到的援军士兵之间,相处也不融洽,时常产生摩擦。黄权尽量约束下属,不想把事情闹出来弄得大家都难看,蔡平却并没有收敛的意思,直到今天黄权忍无可忍与他争执,才惊动了曹叡。

      我越听越皱眉,没想到蔡平的劣迹比我想的还要严重。我当即向黄权保证,蔡平的问题我会想办法解决,让他暂且忍耐。他痛快地表示忍耐是自己的强项。

      临走之前,我没忍住,还是问了他:“将军现在,还想念蜀国旧事吗?”

      他怔愣一下,答道:“益州已成过往,黄某什么都不记得了。”

      我略感安心。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