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80、三七六、狼烟起江陵 ...

  •   陈庆的回归是我翘首以待的。然而他回来的方式却出乎所有人意料——他是带伤回来的,连带着跟他一起出去的三条船,也只带伤回来了两条。这很明显是打了败仗。

      我大吃一惊之余,赶忙叫人维修战船、诊治伤兵,让陈庆和跟他一块出去的水军军侯前来向我和主要将官汇报详细情况。陈庆本人只受了轻伤,问题不大。那个军侯倒是伤得不轻,被箭射穿了肩膀,整个胳膊都抬不起来。我在心怀恻隐的同时,也庆幸陈庆没有再次遭受重创。之前攻打江陵时他受伤之重,要不是有星寰在,真的很难恢复到现在这样的程度。

      据他们两人说,他们沿着长江进入沔水,一路上小心谨慎以最快的速度赶路,终于顺利将邓芝一行人送到襄阳,移交给襄阳守将曹泰。把这些人从襄阳押送到宛城交给夏侯尚的任务,就由曹泰接手。陈庆他们休息了一天,补充了物资,便立刻启程返航。起初也很顺利,变故发生在进入长江之后,他们突然遭到几艘东吴战船的攻击。起初他们还想坚持声称自己是民间船只,不想发生正面冲突,但对方根本不听他们解释,逼不得已,他们只好奋力抗击。事出突然,加上对方不管在数量上还是在战船的规模上都甩他们一大截,一番激烈奋战的结果,以牺牲一条船和船上几乎所有的士兵为代价,其余两条船才带伤脱离战场,逃了出来。万幸的是江面上突然起了雾,风向也对他们有利,东吴战船总算没再紧追不舍。

      我听完之后忧心忡忡。陈庆他们把邓芝顺利送到襄阳,任务确实完成了,然而回程时遇到袭击却又让人揪心。东吴战船既然出现在长江和沔水的交汇之处,很难说是不是事先得到情报、在那里守株待兔。即便没有那么糟糕,他们的出现本身也很说明问题。东吴出兵江陵,或许是铁板钉钉的既成事实,只等战鼓擂响的那一刻。

      我没把自己的担忧完全表露出来,只说让众人继续加强城内的戒备、加快战备和造船的进度。别的我也没法多说什么了。所有的迹象都在表明,一场大战距离江陵越来越近,我已经不需要再去说服什么人相信我的预测。

      但陈庆在回到县衙后堂之后,却单独告诉我说,曹泰要他秘密带了口信给我,内容有两个。一是他妹妹曹洇生了一个儿子,这是喜事。另外一个不是什么好消息,曹泰说报喜的家书在最后提到,曹丕目前身体状况欠佳,据说郭皇后派人四处寻访天下名医,好像病情不轻,导致朝会也断断续续的不是很正常。陈庆说曹泰把这事私底下告诉我的用意,是想告诉我一声,叫我心里有个准备。邓芝等人即便顺利送到洛阳,朝廷也不见得有精力处理这件事,对于江陵前线的军情同样如此。必要的时候,还得要自己拿主意。

      我颇为感激曹泰的好意,同时也真心为曹洇感到高兴。她和张灿的儿子出生,两人的婚姻步入稳定。尽管张灿此刻还在镇守夷道城,日后总会夫妻团聚,以张灿的为人一定会好好对待她。做了母亲的曹洇,应该也会更加积极地面对今后的人生道路,彻底将我这个故人放下。我衷心希望如此。

      曹泰没提关于曹叡的只言片语。不知是他收到的家书中完全没写,还是他觉得没有特别需要告诉我的内容。我自己的家书也是,夏侯霸不知是不是有意而为,完全不提关于曹叡的任何消息,即便我主动询问他也装没看见。看来夏侯霸的内心还是没有完全接受这件事。尽管嘴上不说,却不愿意主动提及。

      曹丕病倒的消息颇令我感到意外。去年,黄初五年的年初,曹丕还曾御驾亲征广陵,与东吴隔江对峙。曹丕的目的并非与东吴交战,而是顺势整顿后臧霸时代的青州军界,调整了一大批青州将领。这件事我没有亲身参与,所知不祥。青州的人我也都不认识,因而没什么感觉。想不到去年还好好的曹丕,今年一开年竟然病倒了。

      不过我最挂念的还是曹叡。与我已知的历史进程不同,现在的曹叡是大魏名正言顺的皇太子了,然而他却有一个历史上没有的、由郭皇后所生的弟弟曹晟。不知道这个不满一周岁的婴儿会不会成为挡在他与皇位之间最大的障碍。不知道洛阳的皇宫中因为曹丕的病倒会发生怎样的明争暗斗。我是觉得只要曹丕头脑正常,就不会在幼子还不会说话的时候闹腾着换太子。但谁知道呢?曹叡能够被立为太子,完全是因为上一次疫病,曹丕面临生死关头,不得已而立储。这一次要是病情严重了,他会不会动这种心思,真的无法预料!

      身在江陵,我有心无力,何况很快,我连胡思乱想的心力也没有了。三天后的清晨,三月初十早上,我正在吃饭,传令兵急三火四地奔了进来,大声通报说:“东吴战船在城外邀战!蔡将军请中郎将马上过去!”

      我撂下饭碗站起身来,吩咐亲兵立刻跟我到城门去。马蹄声在清晨的街道上格外响亮清澈,声声蹄铁撞击青石板的声音让我的神经逐渐紧绷。该来的终究是要来!等我赶到城东水门的时候,我惊奇地发现刚才听到消息时的紧张感已经荡然无存。我从容地跳下马背,快步走上城头。已经先我一步赶到的蔡平、沈钟、马元等人纷纷向我行礼。

      “什么时候的事?”我一边放眼向城外望去一边询问。

      蔡平答道:“约莫一刻钟前,末将刚好早起前来巡视,就见下游有船队浩浩荡荡而来。打的旗号是个‘潘’字,想来该是东吴的那个潘璋!”

      我点了下头,看到密集的东吴船队当中,最大最豪华的一艘旗舰上,耀武扬威地挂着“潘”字大旗。虽说姓潘的不见得就是潘璋,但从船的豪华程度来看,应该就是那个在夷陵·江陵之战中与我八字不合的东吴猛将潘璋。

      “原来是他!”我故意表现出极为自信的模样,冷笑着扬声道,“此人当初在江陵之战时,便被我军打得弃城而走,侥幸逃掉了性命,如今还敢再来,这次定要叫他有来无回!”

      部下们齐声呐喊,士气振奋。确实,我并不怕潘璋。凭着上一次南征江陵与他的接触,我对这个人的深浅多少有些把握。公正地来评价,他的勇武确实值得称道,但谋略未免稍逊一筹。我担心的是潘璋很可能只是打头阵的,跟在他后面的主将如果是陆逊,我可就没这种自信了。

      我们先前已经在城外的江面上设置了防御工事,东吴战船在防线之外缓缓放慢船速,在宽阔的江面上排成松散的阵势,犹如一把尖刀指向江陵城。船速稳定下来之后,东吴战船一阵鼓乐大噪,耀武扬威地邀战。江陵城距离长江还有一段距离,中间隔着百里洲。百里洲的守将唐复发觉吴军战船,也急忙准备战船。从城墙上看过去,百里洲驻军一片忙碌。

      吴军没有聒噪太久,便对百里洲发起攻击。蔡平赶忙请战,请求亲自带城中水军与百里洲偏师相互配合,夹击吴军。我本来担心他有闪失不想让他去,转念一想必须要给潘璋的前锋军一个下马威,提振全军士气,便让蔡平带着全部水军战船出击,但不许带新船,并且许胜不许败。蔡平豪气冲天地一口应允。

      城中的战船早在看到吴军出现时便开始做准备,此刻军令一下,没多久便准备妥当。江陵城水门大开,全军沿着人工挖凿的航道鱼贯进入长江。蔡平全副披挂站在旗舰船头,指挥船队全速冲进已经开始交战的战场。

      潘璋这个人我虽然看他不爽,但不愧猛将之名,手下的士兵也都跟他一个风格,勇猛强悍。百里洲偏将唐复性格比较敦厚,本来就不是很猛。加上百里洲兵力不及吴军雄厚,接战初期就有点抵挡不住吴军的猛攻,阵线很快就有点要崩的意思。

      蔡平就在这个时候冲进了战场。他和潘璋其实是同一类人,好勇斗狠,性格粗暴,完全看不出来他的出身也算是荆州名门。潘璋虽然早就留意到他,也派出别队前来阻击,但被蔡平一番拼命三郎似的猛攻猛打,阻击没有奏效,江陵战船很快与百里洲别队合兵一处,巩固了阵线。战况开始进入纠缠状态。

      水军打起来是非常混乱的。因为弓箭的射程有限,在摇晃的船上即便水性再好的士兵,准头也是有限的,就使得船与船之间必须靠得足够近才能攻击到对方。从远处观战,就是大船纠缠在一起,小船穿梭往来,大家忙得要命,一团混乱。最后拼的是双方的综合实力,包括战船的数量、士兵的素质、主将的毅力。我们在数量上不如东吴,但士兵的素质和主将的毅力都扛得住。战斗在进行了大约一个时辰之后,吴军开始有了后撤的迹象。

      从高处我们看到很清楚,吴军后撤并不是因为落了下风,而是因为意识到没法攻破防线全歼我们的水军。想来潘璋心里也很明白,不可能仅凭一场水军前锋战就把江陵这种城池拿下来,主动选择了结束战斗。

      吴军有序地开始脱离战场,蔡平却不肯善罢甘休。他估计是打得过瘾,紧紧咬住吴军战船,看样子竟然是想与潘璋的旗舰寻求直接交战。这个野心未免有点大了。吴军且战且退,潘璋亲自殿后,而蔡平紧咬着潘璋,渐渐突出我们的战阵。我担心他不知收敛,赶忙吩咐鸣金收兵。锣鼓敲了好一阵,蔡平才止住追击的念头,后撤拉开距离。吴军就此脱离战场,我军也陆续收缩,开始打扫战场、营救落水士兵、拖回伤船,结束了战斗。

      两个水军将领都回城领命。我说了蔡平几句,提醒他以后不要冒进,随即大力赞扬他和唐复的退敌首功。唐复的表现中规中矩,蔡平明显十分得意自己的勇武,问我:“以今日末将与吴军交战所见,那个潘璋徒有其表,不足为虑!末将不明白中郎将为何不肯令我军战船全力出击?若用上中郎将所制新船,合末将与唐校尉之力,定能歼灭来犯之敌!”

      他这一问,我能看出其他不少人以同样用不解的神情看着我。看似明白我用意的只有沈钟和马元。沈钟开口替我解释道:“今日初战,将军不许水军全力出击,是恐怕吴军先头部队只是诱敌吧。”

      “可末将等与吴将潘璋交战多时,并未见吴军有后续战船前来!”

      我笑笑:“今日不来,未必明日不来。这个潘璋确实不足为虑。他是先登的最佳人选,却不是统领一场大战的将才。我猜测吴军主将一定另有其人,不是朱然,就一定是陆逊!”

      蔡平撇撇嘴道:“即便朱然、陆逊前来,不是照样应战?怕他什么!”

      “确实不怕他什么。不过既然敌人尚未亮出底牌,我方又何必急于拿出全部家当呢?”

      蔡平轻蔑一笑:“但愿将军的宝贝战船,别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就好!”

      我也笑道:“将军尽管拭目以待。”

      安排好接下来的城防事宜,我让诸将各归岗位,唐复出城回百里洲去。蔡平走后我忍不住皱眉,想来这家伙今天立了头功,尾巴翘起来,又不把我放在眼里了。难道我真有那么好脾气?这样实在是不行。趁着吴军来犯,我得找个机会,好好严肃一下军纪。

      潘璋的水军选了一处合适的地方安营扎寨。我直觉东吴不止这么点兵力,抓紧时间做最后的布置。筚红棘接到我的通知后,用了半天时间将部族中的妇女老幼接入城中,荆楚兵的兵力一半入城,一半配备在百里洲充实防务。散居在城外的百姓也收纳入城。江陵迅速从一座城池变成了战事堡垒。

      傍晚时分,吴国大部队的旗帜出现在视线可及的范围内,赫然飘荡着一个“陆”字。陆逊亲自来了。

      站在城头看到这一幕,我心里一阵慌乱,忍不住低声自语:“要不要这么看得起我啊……”

      转过身来,我立刻叫沈钟派出信使,赶在陆逊大军围城之前,将吴国来犯的消息送出城去,分别通知身在宛城的荆豫都督、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和镇守襄阳的奋威将军曹泰。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