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30、三二八、白帝死讯 ...

  •   次日一早,曹丕果然公布了昨日前线击退吴军进攻的消息,并且大张旗鼓地说成是“大捷”,照例对斩杀和俘虏的敌军人数进行了夸大。军心振奋,气氛热烈。曹丕当即宣布将派人去前线慰劳官兵,曹爽趁机请缨,曹丕最后同意派他和散骑侍郎阮丰一同前去。经过一天的紧急准备,曹爽终于获得了进驻宛城之后的第一项任务,护送劳军特使和物资,在五月九日这天早上出发了。

      曹爽走后两天,曹丕忽然把我叫过去,屏退了身边所有的人,对我道:“叔权,朕刚刚接到一个消息,不知你是否听说——蜀贼刘备已于一个月前在永安病殁。”

      我骤然听到,大吃一惊:“真的吗!?刘备在永安……?”

      永安白帝城,确实是每个三国迷都铭记于心,蜀汉先主刘备撒手人寰的地方。白帝托孤更是流传到二十一世纪都众说纷纭的千古谜团。算算时间,确实差不多是这个时候,消息花了一个月的时间传到魏国,也属正常。毕竟我记得刘备病逝前后,蜀汉封锁过一阵消息,诸葛亮带着刘禅秘密从成都前往永安。这段时间蜀汉国内形势之复杂,应该远超当时我所经历的,关羽战死、巨人轰然倒塌之后。

      一时间我有些心神不宁。抬起头却又看到曹丕紧紧盯着我的眼神,冷静得没有一丝温度。我顿悟自己现在已经不在蜀汉了,更不是身在二十一世纪的历史旁观者,立刻低下头,对曹丕行了郑重的礼,学着以一个当事人的身份评说这件事。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何喜之有?”

      “蜀汉刘备,一向狡诈多端,欺世盗名。自建安年间便割据益州,与中原正统为敌,更妄加尊号,僭越国本,为天理正统所不容。如今身死名裂,正是天意在我大魏之明证。刘备既死,陛下一统江山,指日可待!因而臣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曹丕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我接着道:“同时臣也要恭喜自己!定军山之恨,我夏侯家众兄弟,至死不忘!刘备和黄忠的杀父之仇,只恨不能亲手报仇雪恨!如今刘备既死,夏侯家大仇得报,既喜也悲。不能亲手为父亲和弟弟报仇,终究无颜面对故人。”

      曹丕的声音终于有一点软化,淡淡道:“刘备偷袭定军山,武皇帝痛失愍侯,汉中亦不复朝廷所有,这等奇耻大辱,朕亦牢记心中。益州原本就易守难攻,以汉中为屏障,一时之间难有作为,因而朕受命以来,一直未有图谋。眼下刘备虽死,东吴却又贼心不死,纠缠不休,朝廷实在难有余力……”

      我本来想说“统一之事一时半会也急不得”,距离历史上的三分归晋还有将近六十年呢。转念一想,要是这么说,跟我刚才表现出的急于为父报仇的态度好像不太相符,便把话咽了下去,沉默地保持着跪拜行礼的姿势不动。曹丕沉默片刻,对我道:“起身吧,叔权。朕叫你来,是想问问你对蜀汉内部的看法。你终究在那边呆了一年有余,这些事情来问你,想必再合适不过了。”

      “多谢陛下!”

      我行礼之后抬起头来,略略调整姿势,正襟危坐。曹丕手边的案几上摆了一盘桃子,他随手拿起一个递给我。

      “这桃子是上午刚刚摘来的,十分新鲜,甜蜜多汁,你尝尝。”

      我双手接过来,再次道谢。曹丕自己也拿了一个,张开嘴咬了一口,我这才跟着吃起来。桃子确实很甜。品种跟现代的水蜜桃类似,但没有水蜜桃那么大,口感清甜,果肉软糯,在这个时代我所吃过的桃子当中算是特别好吃的了。

      吃完了桃子,内侍送上汗巾帮我们擦手。等他们忙活完,曹丕再次把他们打发下去,问我道:“味道如何?”

      “软糯多汁,十分香甜。比起洛阳的品种似乎不太一样?”

      “呵,这是作为贡品的品种,自然与洛阳市集贩售的普通品种大不一样。”

      “原来如此!”我恍然大悟。难怪这桃子我之前没吃到过。

      曹丕的笑容带着几许得意,又道:“既然你说父亲和兄弟的仇恨时刻不忘,为何又能在成都隐忍一年有余?据你所说,关羽之子关兴曾将你引荐给刘备,刘权对你更是推心置腹地信赖,甚至随你逃离蜀汉、东下吴江、北上洛阳。朕看你对刘权也是尽心尽力,甚至为他向朕求情。叔权,你不觉得这听起来十分不可思议么?”

      我暗自苦笑。果然又被问到这个问题了。我自己也知道,在蜀汉的这段经历对我来说,弄不好就会变成一个大炸弹,随时有可能被人质疑忠诚。也不能怪曹丕多疑。除了他原本就是个多疑的人之外,我的经历本身也漏洞百出。这还不算我曾经在樊城之战中杀死魏国监军成何那件事呢!若那件事被知道,曹丕恐怕对我疑心更重。

      我拱手行礼,决定来一招置之死地而后生。如果不能彻底打消曹丕对我的疑虑,他即便不杀我,不时浮上心头的阴影也让他难以重用我。

      “臣必须多谢陛下隐忍至今的不杀之恩。”

      “哦?朕为什么要杀你?”

      “臣有三大罪状——父亲斩衰大丧期间,擅自离家,此为不孝;未曾禀明君王,私自离京,去国投贼,此为不忠;期间迫不得已,战阵相遇,也曾杀害大魏兵卒,是为不义。臣不忠、不孝、不义,即便陛下赐臣九死,罪孽也难消弥!然而陛下却委臣以重任,令臣陪侍左右,执掌陛下的宿卫安全。臣深感惭愧,因而谢陛下不杀之恩!”

      曹丕沉默片刻,轻笑两声:“是啊,这听起来确实不可思议,但朕还是信了你,并且昭告天下,说是朕派你潜入蜀汉内部。你可知道是为什么?”

      “陛下圣心明断,雅量齐天,恩德济世。臣妄自揣测,应当是感念臣自幼于陛下面前长大,认为臣的忠心可以相信之故吧。”

      “嗯,不无道理。你可以说是朕看着长大的,虽说患了一场莫名其妙的病,让朕觉得你像是完全换了一个人,与从前相比判若两人。但你终究是夏侯家之子,朕相信你不会背弃大魏,更不会背弃你自己的血统家门。不过朕还是不太明白,你若真想为父报仇,当时在蜀汉一年有余,理应有不少机会,为何却没有把握?”

      我叩头道:“臣……怕死。”

      “怕死?”曹丕的声调中流露出惊诧。他应该没想到我会这么说。

      我坦然道:“臣骤然之间,失去之前一十八年的记忆,连自己姓甚名谁都忘得一干二净。身边的人,虽说是臣的兄长、弟弟、母亲,但臣一个都不认得。于臣而言,当真是一睁开眼,天地之间全然变作了陌生。臣心中的惶惑,却无法对任何人言明,只能强打精神,强颜欢笑,暗地里加倍努力,夜以继日地学习原本早该熟知的一切。臣……根本不知道原本的自己是什么样子,又如何能不担心如今的自己,是否能令身边的人满意?所以当父亲和弟弟战死的消息传回,母亲又急病而逝,臣……实在撑不下去了。”

      我停了下来,处理一下激动的情绪,也稍稍平复略显哽咽的声音。我是真的动了情绪,回想起几年前刚刚从二十一世纪来到这个时代、进入夏侯称的身体,我是多么茫然无助。天知道那段时间我是怎么撑过来的!

      “当时离开邺城,臣原本也只想到各处去游历一番,增长见闻,让自己尽快历练成长。即便失去记忆,臣并非三岁幼童,甚至还不如三岁幼童,因为臣没有那么多时间慢慢再去成长一遍。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臣觉得与其在家守孝三年,不如云游天下,三年之后必定获益匪浅,便与相识的方士结伴而行,却没想到阴差阳错,进了蜀汉营帐。臣对于入蜀一事本身,深感庆幸。正因为臣亲身潜入蜀汉,才对陛下更有帮助。臣自认为此举看似不忠,实则正是臣对陛下最大的忠诚。即便为此不忠不义,臣亦不悔当年之举!”

      曹丕沉吟了许久,道:“其实你知道么,当年愍侯在世之时,你们父子的关系,也并非你想象的那般融洽……”

      我吃惊地看着曹丕,他微微一笑,轻轻叹了口气。

      “或许你与愍侯大人性情过于相似,都是暴烈如火的脾气。你那时又是年轻气盛,父子相处,很难融洽。”他停了停,又道:“朕也一样。”

      “陛下……”

      “朕并非挑拨你们父子关系。只是愍侯大人一向喜爱你的四弟和五弟。而朕的父皇,也一向喜爱冲弟和子建多过朕。朕,从来不是父皇最爱之子。”

      “……这些,我倒从未听自家兄弟说过……”

      “仲权他们很难对你说吧?”他摇摇头,“这些都是过去的事了。你今日不提,朕本来也没想提及。朕也没想到,当年你的心境竟有那般艰难。能有今时今日,朕愈发对你刮目相看了。难怪啊难怪……”

      难怪什么?我不解地看着他,曹丕却没有继续说了,转而道:“那么在你看来,刘备病逝永安,蜀中会如何?我朝能否趁此机会一举兴兵吞并巴蜀?”

      “这个……恕臣直言,恐怕时机尚未成熟。”

      “哦?详细说来听听。”

      总算回到我熟悉的话题了。我稳了稳心神,稍稍整理思绪,答道:“臣认为刘备病逝固然会引起蜀中混乱,但对我朝而言,却并非趁乱而入的最好时机。其一,刘备虽死,故将尤在。刘备麾下,尚有赵云稳坐成都,魏延、王平镇守汉中。这几人都是刘备亲自提拔的将领,感怀他的恩德,必定对其子刘禅尽忠。何况还有一个诸葛亮。诸葛亮其人,才智超群,思虑缜密,尤善治国。刘备在世之际虽然没有对他委以军国大政,但刘备既死,刘禅年幼,若要稳固根基,只能将军国大事委托给诸葛亮,令他开府治事,行周公之权。诸葛亮在刘备的旧臣之中颇有威望,其人手段又十分高超,稳定蜀中内政应该不成问题。”

      喘了一口气,我又道:“其二,江东孙权贼心不死,屡屡进犯我朝边境,导致我朝在荆楚、淮南一线,始终不能掉以轻心。何况刘备死后,诸葛亮必然会立刻派人与孙权重修旧好,双方连横,共御我朝。若兴兵伐蜀,深恐孙权从后掣肘。若他虚情假意还好,若他倾尽全力,我朝两面同时应付,必定相当吃力。”

      曹丕神色平稳,我接着道:“其三,事关我朝自身,臣不敢妄言。但恐怕百姓久经战乱,民生凋敝。好容易盼得陛下顺天受命,正盼望新朝能令百姓休养生息,过几天安定日子。陛下虽圣德教化,但毕竟我朝根基尚浅,此时若要发动伐蜀这等倾国之力的大战,恐怕时机未到,徒劳无功,空耗国力,于陛下的治世不利。——此三点,乃臣愚见。”

      曹丕不动声色地拿起一个桃子,咬了一口,才道:“这么说,你认为蜀中政务,接下来将由诸葛亮一人独掌?刘备难道不担心他专权擅政,行伊尹、霍光之事?”

      这问题不光曹丕会问,后世的历史学家也是争论不休,对于刘备“君可自取”的临终遗言向来解释不清。但我只能简单地回答:“刘备应该不怕诸葛亮乱政,只是益州士族却并不一定愿意服从。我朝若能设法,与益州本地豪族取得联系,许以土地、官爵,怂恿他们起兵反刘,倒不失为渔翁得利的方式。”

      “这法子倒是不错!”曹丕眼神一亮,微笑点头:“朕记下了。”

      我又道:“刘备一死,不管诸葛亮如何勤勉有能,蜀中毕竟会乱。若能趁此机会暗中插手,扩大混乱,令诸葛亮应接不暇,内耗不止,则日后伐蜀,也可事半功倍!”

      “此计甚好!看来你入蜀一年,不曾白费。刚才听你细说,有那么一会,朕不由动心,想让你再回蜀汉,为朕谋划这些事呢!”

      我苦笑:“事到如今,只怕不能再为陛下效劳。蜀汉的诸葛亮对臣印象过于深刻,这人实在太难对付,臣对他真是避之唯恐不及。”

      “哈哈,朕只是一时心动,倒真不舍得放你再离开身边。”

      说着,他忽然把手中吃了一半的桃子递给我,满脸笑吟吟的。

      “此桃与卿分食。”

      “……多谢陛下。”

      我心情复杂地接过那半个桃子,磨磨蹭蹭地咬了一口。曹丕脸上笑意更深,但我心里却更害怕了。这一关,我算是过了吗?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330章 三二八、白帝死讯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