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51、二五〇、献计火攻 ...

  •   消化关兴的死讯这件事花了我一些时间。重新振作起来之后,我又找了个机会单独跟黄权接触,意思也很明确,希望他不要多嘴。我没法询问有关成何的事他还记不记得,只能强调说,我先前在蜀汉的事,他没有必要跟任何人说。如果愿意交我这个朋友,就让成都往事成为局限于我们两人之间的美好回忆。黄权那张看似敦厚的中年人面孔很痛快地答应了。

      其实我心里是非常不安的。我在樊城和成都期间都做过什么事,我当然没有完全公开,哪怕对曹丕和曹叡,也是有一点点隐瞒和更改的。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说出口,也不是所有的事都有必要解释明白。以黄权的头脑,我这样特意叮嘱反而会促使他确信,他所掌握的信息对我来说是一种威胁。我同样希望他能明白的是,既然对我来说是威胁,如果有必要,我会不择手段地保护自己。我相信他同样不会想不到这一点。

      在心照不宣地达成缄默协议之后,我顺便向他询问了蜀汉的营寨情况。黄权在这一点上是很配合的,有问必答。我十分惊讶地发现,刘备虽然向前推进到了江陵,布阵却依然是沿长江北岸连营的布阵方法。没有七百里连营那么夸张,但是从巫县、秭归到夷陵、江陵,仍有几百里分布的长蛇形营寨。现在军力集中在蛇头江陵、夷道两处,补给线仍然拖拖拉拉地跟在后面。这让我心里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等张灿从刘备军中送信回来,我立刻找到他,向他证实了刘备军营的布局。据张灿说,刘备的大本营设在夷陵与江陵之间,阵容齐整,气氛威严。刘备本人倒是没有为难他,他手下一个叫陈式的将军,右眼带伤,对他的态度十分恶劣,频频挑衅。好在刘备的意思并不想为难使者,张灿得以全身而退。

      我一听就知道那个陈式正是之前我在侦查百里洲的时候遇上的那个。看来我当时打出的飞石确实击中了他的右眼,才阻止了他追击的脚步,但也让他对我们怀恨在心。张灿还说,刘备扎营的长江北岸,地方似乎并不宽阔,连营很长,沿着江岸边的平坦地带绵延出去。水军则集中在靠近江陵的战线前沿,水寨规模看似不小,具体细节不得而知。另外,在刘备身边,他还看到一个装束明显与其他将领不一样的人,身材不高,精壮结实,肤色略深,衣服的风格也完全不一样。他说不知道那个人是谁,只是看他的样子推测,应该不是汉人。而且那人在他报上姓名之后便一直用仇恨的目光看着他,搞得他提心吊胆,以为自己会被杀掉。

      我推测张灿遇到的这个人,应该跟那天晚上偷袭张郃大寨的那群荆民有关,甚至有可能是荆民们的首领。那天晚上的偷袭,他们留下了两具尸体、一个俘虏,当然会对我们怀恨在心。其实我倒是更想跟荆民的首领好好谈谈,我到底什么地方惹到了他们,为什么他们始终阴魂不散地出现在我身边。如果说这些都是巧合,那我跟他们这个部族,未免也太有缘分了。

      与此同时,蒋济对俘虏的审问也有了些眉目。不知道他用了什么方法,总之他从俘虏口中问出了一些情报。原来那天晚上袭击我们的荆民总共也只有三十人,目的是想来探究营内的虚实,进行小规模骚扰,另外一个目的是想看看能否找到被俘的李宏,把他救出来。但那天晚上的天气实在太差,他们找不到李宏的位置。完成了侦查和骚扰的任务之后,他们在撤退途中和我的队伍不期而遇,为了逃走才不得不与我们正面冲突。根据蒋济问出来的情报,这些荆民在刘备的军队当中不是唯一的异民族。刘备从益州带出来的部队中,还有一部分羌族兵,是他的帐下亲兵,都以白牦牛的牛毛牛尾装饰军帽和刀柄,称为白牦兵,十分精锐。这支白牦兵,张灿在刘备的军营中也见到了。另外还有一支最大的异民族军队,则是居住在武陵一带的蛮夷部族,被称为武陵蛮。他们的首领名叫沙摩柯,勇猛异常,刘备对其非常赞赏,作战时常常令其充当先锋。而他们荆民因为人数较少,不擅战场作战,多半担任侦查、偷袭、刺杀这一类暗中进行的工作。

      蒋济审问完毕之后,俘虏便被送走了,据说是要和蒋济的上书一起送到洛阳。我赶在俘虏离开之前特意去问了问,结果这个俘虏说他并不认识一个叫青儿的小头目。对于我询问他们是否听命于蜀汉丞相诸葛亮,他也推说不知道。我无从查证他到底是真不知道,还是敷衍我不想回答。从他的神态表情看起来,不太像是在说谎,我也只能作罢。真相到底如何,或许只有诸葛亮本人才能解释清楚吧。

      另外一个俘虏李宏,因为有一个比他级别更高的黄权在,就变成了可有可无的鸡肋。除了供述蜀军的运粮线路之外,他也没法提供更多有效的情报,和其他投降的蜀军一起被送回了后方。经过收编之后,他们这些人都将成为魏国的兵员。根据我的观察,交换俘虏这种事很少发生。交战中被捉住的普通士兵,不是被杀,就是被强制收编,再次回到原本阵营的可能性基本没有。高级一些的军官倒是有可能,不过释放回国的例子也不多。不是被杀,就是投降,而且投降之后一般还会得到不错的任用,这是惯例。

      经过一番潜心调查、汇总情报之后,我最终提出了一个计策,就是仿效陆逊当年赢得夷陵之战的计策,实施火攻。我向曹仁、辛毗、蒋济三位最高决策人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已经是二月下旬,我们和蜀军、吴军在江陵城外三方对峙,已经过了四十多天。

      “火攻?能够奏效吗?”曹仁抱着怀疑的态度看向蒋济和辛毗。

      蒋济仔细看着我呈上的手绘图纸,虽然沉吟不语,但轻轻点了点头。这份图纸是我花了十几天的时间仔细研究蜀军安营扎寨的地理位置之后,一笔一笔描绘出来的。这些天来,我跟曹叡之间一直处于疏离状态,他没有来找我,我揣着一颗冷冰冰的心也没去找他,我们竟然一次都没有单独相见,我因而多出了大把的时间。再加上有心仿效陆逊,我下了功夫仔细研究“火烧连营”这件事,三番两次带着陈庆偷偷前去观察蜀军营寨。这份计策图纸,就是我基于实地观察画出的说明图。蜀军营寨的大致分布、我们火攻应该从哪里入手、如何推进,我尽量都在图上表现了出来。

      “我军在江陵城外驻扎,已是第四十三日,士气多有疲惫,的确应该寻求一个解决之道。若是再行拖延下去,我军疲敝,恐怕给人以可乘之机。”辛毗道,“只是火攻计策,是否能够奏效呢?”

      “依我之见,并非不可。”蒋济指着我的手绘图道:“夏侯都尉的观察十分周全,蜀军营寨分布,在这张图上一目了然。根据我军这些日子派遣斥候不断查探,可知蜀军连营,长度超过三百里,兵力分散,且位于江北狭长河岸之上。若能确保火势汹涌,连绵不断,想要一举摧毁并非不可能。”

      他如此解释一番,曹仁和辛毗也跟着连连点头,颇有几分被说服的意思。然而蒋济话锋却随之一转。

      “不过是现正值春季,江河多雨。前些日子雨水连绵,这几日才稍作停歇。我担心天气潮湿,风力不强,即便纵火,也难以绵延成势啊!”

      这一点我倒没有注意。天气情况确实是火攻计策的最大问题所在。长江流域本来就比北方多雨,特别是进入二月开始,绵延的小雨经常一下就是一两天。北方将士不习惯这种气候,军营内外到处都是湿漉漉的感觉,特别让人心烦。正因为这样,我才想献上这条火攻计策,争取早日分出胜负。拖得久了,我也担心陆逊病愈重回前线。到时候要对付东吴的军队、实现夺取江陵的目标,无疑会更加困难。

      “蒋大人的见解颇有道理。夏侯都尉的计划当然也不错。眼下虽然时机不对,计策也可以暂时搁置,做个预案,大将军以为如何?”

      曹仁点点头:“辛大人所言正是本将军之意。叔权,你的计策虽然暂时无法实行,但也不要对外宣扬,务求保密。若时机成熟,并非不可执行,知道么?”

      我行礼道:“多谢大将军和两位大人赏识!”

      三个人一起点头。辛毗捋着胡子道:“眼下雨水不断,我军又多北方士卒,恐怕水土不服,滋生疾病。大将军须得传令全军,防范疫病,刻不容缓。”

      蒋济也道:“辛大人所虑极是。可令随军大夫烧些预防疫病的药汤,分发给将士。”

      曹仁点头道:“我这就安排人去通传各军,照此办理。只是军中如此多士卒,草药供应恐怕跟不上。”

      “下官来想办法调集。”蒋济主动请缨。

      “那就有劳蒋大人了。”曹仁说完,转向我道:“叔权,你也要多加注意,若发现军中有人患病,一定不能大意,必须马上请大夫诊治,决不可延误。”

      我答道:“下官明白!”

      “不仅是人,还有马匹牲畜,也需要多加留意。天气潮湿多雨,草料容易发霉,马匹也易生病。”蒋济叮嘱道。

      我一一答应,心里惦记着我这份火攻的计划,踌躇一番,还是鼓足气勇气问道:“下官斗胆相问,不知有关东吴大都督陆逊,是否有情报传来?他的伤势如何,还会重返江陵么?”

      三人相互看了一眼,蒋济回答道:“陆逊之事,确有消息。昨日文聘将军接到江夏方面传来的秘报,说陆逊病势尚无好转,足不出户在家休养,孙权在武昌广求名医为他医治,恐怕距离重返江陵仍然遥遥无期。”

      “是吗,那就好……”我脱口而出。

      曹仁看着我问:“叔权十分在意陆逊?”

      我点头:“陆逊足智多谋,沉稳谨慎,行事果断,是极难对付的对手。若他重返江陵,我军要最终夺取江陵城,恐怕十分困难。”

      曹仁“哼”了一声道:“你是否太高看陆逊了?”

      “或许是我太高看了他,但大将军也不可小看陆逊。我在武昌之际曾与陆逊多次接触,对其印象深刻。”

      曹仁仍是满脸不信。蒋济笑了笑,道:“夏侯都尉所言,颇有几分道理。陆逊其人,早年名声不显,是以关羽被其蒙蔽,轻慢大意,才有樊城之败。江陵城中眼下有一个朱然,已经难以对付,若陆逊回归,势必更加棘手。夏侯都尉曾经深入江东,想必体会更加深刻。急于求战之心,不难理解。”

      “多谢蒋大人。也是下官求胜心切,显得急躁了。”我退了一步。能看出来,我夸赞陆逊,曹仁是不高兴的。

      辛毗忽然道:“不过夏侯都尉这样说,下官倒是想起一件事来——镇守夷道城的吴军,被蜀军包围多日,消息不畅,或许还不知道前线主帅早已撤离一事吧?”

      蒋济和曹仁都是一愣。蒋济道:“吴军虽说已经正式宣布陆逊返回武昌养病、前线指挥交由朱然
      负责,但夷道城多日来一直被蜀军和我们分割在外,不见得能够获此消息。”

      “既然如此,那我们是否可以做些什么?”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