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1、一七〇、武昌鱼 ...

  •   在我的印象中,三国时候的武昌,跟后来武汉三镇的那个武昌,好像不是一回事。也就是说,三国时候的武昌并不在现代的武汉那个地方。不过我只是有这么个印象,差别到底在哪里,我也搞不清楚。反正我来的这个地方,现在是东吴的最高权力中枢。

      我们从水路进入武昌城,坚固的城墙和气派的船坞给了我深刻的第一印象。不过认真比较起来,我还是觉得这座城比起建业来说要逊色一些,城市规模以及繁华程度也都比不上建业。特别是船坞里,战船为多,商船和民间船只明显要少得多。或许因为这里毕竟是战时都城,临时性的意味更大一些的缘故吧。

      “到武昌了。”眼看着船一点一点停靠在码头,我轻声对刘权和陈庆说。提醒他们,也提醒我自己。刘权紧张地攥着自己的衣袖,陈庆的呼吸也显得急促了些。我的心砰砰乱跳,眼中看到东吴前来迎接我们的人已经出现在码头上了。

      这并不是一个隆重的迎接队伍。码头上大约有十几个人,大都是身披甲胄的士兵,前面簇拥着四五个身普通便装的人,衣服看似也不像正式朝服。这样子一看就是不怎么重视,随便找了几个人来接待一下,我对此既感到稍微有些放松,心里也未免犯嘀咕。难道孙权对于“蜀汉皇子”的身份和我们可能带来的情报,其实没有那么看重吗?

      船缓缓靠岸,从丹阳郡一直押送我们过来的地方官兵也算交了差,拿出公文来与岸上的官员们交接。我们三个也被敦促下船,他们就这么把我们晾在一边,自顾自地查验公文。我这才发现带人前来迎接的竟然是个年纪看起来不大的少年,不会超过二十岁,锦衣华服,一张瘦长的脸生得眉清目秀,眉宇间神情傲然。想不到东吴派来接我们的竟然是这么一个少年,也太过怠慢了吧?也不知这少年是什么来路,看起来官职都不一定有,倒是神气得很。

      等他们忙完了交接,地方官兵向那个少年行礼,有两个士兵带着他们走了。少年动作轻快地回身,转向我们,朗朗问道:“你们哪个是刘权?”

      刘权急忙上前一步,拱手行礼道:“我就是。不知阁下是……”

      “哦,我名叫诸葛恪,是宣城侯、绥南将军诸葛瑾之子。至尊得知你们今日到达,特意命我前来迎接,以示重视。”

      少年说着,潦草地行了个礼,算是相见过了。我听他自报姓名不免吃惊。我对东吴后期的人物了解不多,但诸葛恪这个人我还是知道的。不仅因为他是诸葛瑾的儿子、诸葛亮的侄子,这孩子日后会成为东吴的大将军、孙权的托孤之臣,更会成为宫廷斗争的牺牲品惨遭灭族。真没想到我能在这里见到他!

      但尽管他是诸葛恪,日后东吴的朝野第一人,眼下毕竟还是个尚未加冠的少年。且不说孙权让性格傲慢的他来迎接我们是否合适,单就他没有正式官职这一点,显然是很怠慢的。再加上诸葛恪举止言语中流露出来的轻慢,我心里愈发不爽。在这里就这么怠慢了,接下来我们还能有好日子过吗?

      我紧跟着刘权迈出半步,同样拱手行礼,说道:“在下大汉羽林校尉赵乐,见过诸葛大人。多谢大人通报名讳,敢问大人身居何等要职?我等应当如何称呼?”

      诸葛恪脸上有些不爽,瞄了我一眼道:“我年轻尚轻,还未出仕。”

      我故意“呵!”地笑了一声,直起身道:“原来如此。这样看来,倒是吴主不懂规矩了!竟然派个乳臭未干的小孩来迎接。古往今来,可有这种待客的道理?”

      诸葛恪皱眉,愈发不爽道:“你算什么东西?竟敢对至尊出言不逊!”

      “失敬。”我拱手道,“赵乐并非对至尊心怀不敬,实在是不能理解至尊的这种安排。我主刘权,尽管是亡命之身,也是堂堂大汉的皇子,章武皇帝陛下长子。特意前来投奔,至尊竟然安排一个没有官职的弱冠之子前来迎接,不觉得失了江东的体面么?”

      诸葛恪轻声一笑:“特意前来投奔?怎么据我所知,似乎不是这么回事呐,刘权公子?”

      刘权在这种自带气场的人面前最没用了。诸葛恪一问,他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再说这一手也确实很讨厌,忽略一直在说话的我,把问题直接扔到刘权头上。当然,按理说这些问题本来就应该去问他这个正主,我在一边插嘴才是名不正言不顺。诸葛恪这样一扔,我们也没法反驳或者拒绝。

      “怎么了?刘公子怎么不回答呢?该不是也觉得自己并非真心投奔,答不出来吧?”诸葛恪讥讽道。

      “当、当然不是!”刘权战战兢兢地开口道,“那个……我们……我们本来不想打搅江东方面,只是想……想找个地方安静度日,不想再涉足朝堂这些事了,所以才……过江东而不入。我、我本来就不是什么胸怀大志之人。”

      诸葛恪听了这话,很刻意地从头到脚打量了一下刘权,轻笑道:“是么。看着,倒确非胸怀大志之人。听说令尊玄德公英雄盖世,名满天下,怎么到了你这个长子这里,就变成胸无大志了?”

      刘权腼腆地笑了笑,轻声说了句:“人各有志。”

      “哈!好一个人各有志啊!难怪玄德公容不下自己亲生的长子!”

      我实在忍不住插言:“诸葛公子此言是否过分了?还是说江东就是这种待客之道?”

      “江东待客,也视来客的诚意而论。若是真心实意前来投奔,自然奉为上宾。然而刘公子一行三人,却是在北行途中被我江东的地方官员截获。这样一来,到底是真心投奔,还是被迫拜见,实在难以分辨。到底是座上宾还是阶下囚,以诸葛恪的愚钝,恐怕说了不算。”

      这个下马威给的,确实分量十足。我们最经不起推敲的就是这个“为什么是被地方官员抓到而不是自己来投奔的?”这问题很难解释得让人信服。我们即便解释说因为证件丢失难以证明身份云云,也是十分乏力的借口。

      诸葛恪把问题丢出来之后便一脸傲然地等着我们回应。刘权难以回答,场面十分尴尬。我拼命在想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孙权果然不是那么好糊弄的!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诸葛恪在为难我们,但如果没有孙权的授意,诸葛恪即便心里对我们的到来有天大的看法,也不会当面这样问吧?臣下怎么做事虽然可以自行决定方法,但做事的方向一定是主君的意思。孙权派了这么个没有官职的少年来质问我们,是他真的不在意我们可能带来的蜀汉内部情报?还是只是想震慑一下?以吴蜀两国目前的关系,他真的能够不在意吗?

      他肯定不能不在意!

      “江东连关云长都敢杀,我家公子又怎敢轻易投靠江东?”

      我突然开口打破了沉默而尴尬的气氛。诸葛恪看了我一眼,目光微微打量一番,脸上的表情有几分微妙,却没有再说什么,话锋一转:“几位舟车劳顿,一路上也是辛苦了。就请随我一道,先行安顿下来再议。”

      说完,他便转身在前面带路。他这个样子,是表示接受了我的说辞吗?如果是的话,那么果然,杀死关羽、同刘备反目,对江东来说还是影响深远,到现在都在介意吧?

      我们跟着诸葛恪和他带来的文官以及兵士,进入武昌城,穿过城内繁华热闹之处,来到一处颇为僻静的街坊。诸葛恪领着我们,进了一处外观不甚起眼的院落。

      “这里就是至尊为几位安排的住所,一应生活所需全都具备,饮食用度亦有专人负责。几位只管使用,不需担心。若有什么未曾准备周到的,也大可吩咐他们去办,无需有什么顾虑。”诸葛恪领着我们进入院子,边走边说,“此处也请三位自由起居。留用的军士也都是至尊特意吩咐过的,不会对各位无礼。只是还请三位暂时不要外出。”

      “暂时不要外出的意思,不是形同软禁吗?”我问道。

      诸葛恪微微一笑:“只是暂时而已。再说,几位远道而来,好容易安顿下来,也该好好休息几天。若是想要出门散心,在这武昌城内好好逛逛,来日方长,总是有机会的。”

      一句“来日方长”,真是听得人惊心动魄。我看着眼前这个干净整洁的小院,看到的却是一座没有铁栅的牢笼。福祸难料,不知这里是我们的死地,还是转机。

      刘权比我先反应过来,对诸葛恪行了个礼道:“多谢诸葛公子。烦请代为转告至尊,收留之情,刘权感激不尽。”

      “刘公子领这个情,至尊也会非常高兴的。”诸葛恪微笑着说,“那么诸葛恪不再打搅,三位请自便。”

      我跟陈庆也急忙向诸葛恪道谢。他回了礼,转身要走,好像突然想起来似得,问道:“对了,不知我叔父在玄德公面前可好?”

      他说的“叔父”,自然是诸葛亮。我代刘权答道:“令叔父已拜相封侯,自然是好得很。”

      “是吗。叔父大人才学卓越,盛名天下,我父远远不及。可惜叔父没有托几位修书前来,家父若是知道,不免倍感遗憾。”

      我呵呵笑道:“诸葛公子说笑了。原来诸葛公子竟是如此幽默之人。”

      诸葛恪放声大笑,我也出声笑起来。然而我知道他的眼中毫无笑意,我自己也是一样。笑罢,我们各自客套几句,诸葛恪便转身告辞,留下了跟他一起来的大部分军士。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