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0、一二〇、上巳 ...

  •   郊游回来之后过了几天,上巳就到了。这个节日在现在几乎没有什么痕迹留下了,知道的人不多。不过在这个时代,可是个挺重要的活动。上巳的活动形式类似于重阳,都是要到水边去消灾驱邪,说白了,就是一次春游、一次秋游,因而广受欢迎。无论是皇室贵族,还是普通百姓,对节日的热情都很高。

      我从那天之后就开始惦记上刘权。承诺是我主动许下的,虽说当时也有点想摆脱他的意味,但承诺就是承诺。赵云回来之后也就到了为上巳节做准备的时候。今年的上巳,听说汉中王刘备为了祛除去年以来的霉运,决定亲自到郊外河边欢庆,与民同乐。王室成员自然也要跟着一起去,安全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赵云作为中护军,统管整个都城和王宫的护卫,调集军队、安排人手、编排队形,这几天让他忙得几乎没时间回家。

      我其实不怎么敢主动提出编入王室护卫的队列中。赵云是多么敏锐聪明的人啊!我在他手下一直刻意保持安分守己,要是突然提出这种要求,他一定会感到奇怪,进而甚至会对我起疑。我仰赖赵云的地方太多,不想让他对我产生任何不信任的感觉。要是和盘托出刘权的事,我连刘权要跟我说什么都没弄清楚,也不知该怎么说。走运的是没等我想出办法开口,赵云主动把我分配进了跟随王室的编队中,还嘱咐我一定要打起精神,千万不能有任何马虎大意。我正中下怀,急忙点头答应。

      这的确是个近距离接触王室成员的好机会。我的官职太低,平常根本没有机会进王宫。初到蜀汉的时候是关兴过于抬举我了,我才能见到刘备一面。赵云对我虽然也很好,但还不到关兴那种器重的程度,不会走到哪里都带着我。这次上巳节安全护卫,大概是人手确实不足,赵云总算给我安排了这种比较核心的位置。

      上巳节的前一日,我便进宫待命,等候天明出发。归我统领的士兵有二十人,算是一个小队,由两个什长号令。我跟他们磨合了一下,便一起进入编队中,被安排在队伍后段,负责近身守卫几名王子。

      刘备目前总共有四个儿子,太子刘禅原本是他的长子,因而在刘备称王时被封为汉中王太子,确立了继承人的身份。现在却莫名其妙地冒出来一个失散多年的刘权,刘备又亲口承认他是自己的儿子,事情就显得有点尴尬。好在刘备目前似乎还没有更改继承人的意思,对刘权也未加封任何官职,仅仅是把他作为“大公子”,议论之声还少些。除了这两个成年的儿子,他还有两个未成年的幼子,一个叫刘永、一个叫刘理,都还没有行过冠礼。这几个亲生儿子之外,还有就是远在上庸的养子刘封。自从关羽战败丢掉荆州之后,上庸的形势愈发严峻,加上不愿回来面对刘备的质问,刘封便借口前线局势紧张,再没有回过成都。

      等时辰到了,车驾从王宫出发,汉中王刘备在前,他的王后和夫人跟随,接着是王太子刘禅,最后才是刘权和刘永、刘理三个没有官职的王子,护卫和随从前呼后拥,浩浩荡荡地出城去了。同样,文武官员也跟着一起去,沿途百姓围观,排场不小。或许刘备是想趁机振奋一下民心,并不吝啬与民众接触。只是苦了以赵云为首的护卫官员,一路上严阵以待,生怕出丝毫意外。

      我们这些跟在三个王子身边的,倒是最为轻松。安保工作的重点在汉中王和王太子两人身上,其余人的护卫等级心照不宣地会降低一点,配备的护卫队也不是最精锐的。一路上我都跟在刘权的马车旁,虽然找不到时机单独说话,但他看到我,明显变得很高兴。

      来到郊外河边,这里也早就做了准备,临时搭了帐篷,供刘备和臣下宴饮。车驾陆续到达,刘备与几名心腹一面交谈一面入席,其他人也纷纷下车,三三两两结伴而行。我看到刘禅从前面的车上下来,跟刘备的吴王后交谈起来,并没有理会从后面马车上下来的哥哥和弟弟们。刘永和刘理两个人年纪相差不多,又都是小孩子,有说有笑十分开心。唯有刘权独自一人,有些寂寞的样子,慢吞吞地落在最后,看似并不十分想进到帐篷中。

      我很意外刘权的几个弟弟们都没有主动要跟他搭话的意思,就连客套话的寒暄都没有。他们也不知是有意不理他,还是无意中分散开来。几个人错开顺序,陆续进入帐篷之后,我就没有资格再跟进了,只能留在外面守卫。

      守在外面还是挺无聊的。帐篷里的宴饮气氛听上去十分热闹,众人欢快的谈笑声不绝于耳,不过那份热闹与下级军官和普通士兵无关。里面的气氛越好,越是要求外面的人尽心尽力确保安全,不能出一点意外,败坏了兴致。就连赵云这个中护军也不敢大意,入席应酬了一阵之后,很快就出来了,四处查看防务。有他如此尽心地盯着,又身先士卒,我们更是不敢掉以轻心。

      宴会开始后过了大约半个时辰,我感觉内急,便对归我管辖的两个什长吩咐了一声,远远地走到一旁的树林中方便。方便过后正打算回去,无意中却瞧见刘权呆坐在不远处的一块石头上,一动不动似乎正在发呆。我心中好奇,叫了一声“刘大公子”,走到他身边。

      刘权被我这一声叫得如梦初醒,梦游似的扭头看我。我又问了句“公子在这里做什么”,他才反应过来,脸上露出一丝疲惫的笑容。

      “是你啊,赵……赵……”

      “你叫我‘悦之’吧,那是我的字。”我受不了他纠结的样子,打断了他。他面带惊喜道:“悦之?好巧啊!我的字叫‘升之’!”

      我无语,哪里巧了?因为名字结尾都是“之”字吗?这种奇怪的喜悦点真叫人不知该说什么好。

      “公子怎么不在宴席上,却独自在这里?”我再次询问。

      刘权看着我,叹一口气道:“宴会太无聊了,我出来透透气。”

      “哦,是嘛。”

      “唉,我真的很不喜欢这种场合。我比较笨,记不住那么多的人和他们的官职呀!”

      “这个……你到现在还是记不住吗?”

      他面露愧色:“经常见到的人是能记住,可大多数人我还是不太熟悉。而且父王今天兴致好,叫大家吟诗,我、我哪里做得来?”

      “吟诗?”我看一眼刘权,又瞅了一眼帐篷。这件事对他来说恐怕难度太大,难怪他不愿在里面待着。

      “可是公子也不能总是待在外面,不是办法呀……”

      “我知道。”他无奈道,“那你说该怎么办呀?这两个月我天天在背书读经,脑袋都要昏了,怎么想得出诗句来呢?”

      “这两个月天天在读书?”是说他已经开始接受贵族教育了,并非原先那个目不识丁的乡下青年。那也好办啊!

      “我来帮忙公子一起想想吧。”我脑子一热,开口自告奋勇。

      他满脸惊喜:“真的?你会作诗?”

      “稍许会一点,不过做得不好,因而才要一起想!”

      他顿时来了精神,像看到救星一样,几乎是一下子蹦到我身边来。我随手拿了一根树枝,挑了块平整的地面开始涂涂写写。我作诗的水平也很一般,在夏侯府读书的时候稍微恶补了一下国学知识,再加上背书背多了,多少能够试着做几句。但是作品水准到底如何,我从来不敢问之于人,怕被那些贵族精英笑话。我之所以脑子热了这么一下,也是因为看着刘权,就想起了之前的自己,为了适应突然改变的生活,不得不从头开始付出努力。

      刘权已经十分努力了。仔细交谈,我发现他确实大有长进,有人在一边帮忙,很快也能倒腾出一篇诗文。语句虽然质朴,但质朴也有质朴的味道,再说也符合他的性情。我特意帮他加了一句“寻父三十载,相见泪千行。”意在增加感情分。他向我道谢之后,兴高采烈地回席上去了。

      我这么一耽搁,再回去自己的执勤岗位,就未免太晚了。两个什长团团转在找我,看起来似乎很着急。我问出了什么事,他们说先前赵云将军派人来寻我,却没有找到,从结果上来看,我这算是擅离职守,他们很担心会怪罪下来。我听了之后也觉得心里有几分忐忑,但没办法,只好主动去找赵云,问问看是什么事了。

      赵云巡视了一圈之后,此时又回到宴席上。他毕竟是高级将官,若不是这次出游活动规格高、安全上要求严格,他本来应该不用亲力亲为,安心坐在席上宴饮应酬就是。我瞅准了赵云的位置,极为低调地走近他身旁。席上众人正在听太子刘禅读他的诗作,没什么人注意到我。我跪在赵云身边行礼请罪。赵云不动声色地问我道:“你先前去了何处?”

      “禀报将军,下官本是去方便,不想撞见了刘权公子,因为担心他独自一人安全有失,便陪伴了一阵,因而回来晚了。”

      “哦?”赵云淡淡地瞅了我一眼,“原来如此。难怪公子也离席许久,我险些要派人去寻他。幸好遇上你,不曾有闪失就好。”

      “是,下官也是如此考虑。不知将军派人来寻,是为何事?”

      “已经没事了。先前王妃略感风寒身体不适,汉中王要叫人护送先行回城。我本想叫你去,既然寻不到你,我已另作安排,王妃的车驾应该已经动身了。”

      “下官惭愧,辜负了将军的期许。”

      “无妨。公子的安危也至为要紧……”

      赵云的话还没说完,席间响起一阵叫好,把他原本就压低的嗓音盖了过去。我俩一同抬头,原来是刘禅已经读完了诗作,众人正在纷纷称赞。就连诸葛亮也笑吟吟地摇着羽扇,夸奖了一句“太子好文采”,其他人更是要把刘禅碰上天去了。刘禅态度谦和地向众人道谢答礼,刘备也十分满意地连连点头。席上的气氛一时间非常热烈。

      赵云静静地看了片刻,没有发表任何评论。我刚才的注意力全在赵云身上,根本没听见刘禅说了些什么,也不知道他的诗是不是真有这么好,便跟着一言不发。赵云扭头用平静依旧的口吻吩咐我:“这里没什么事了,你先回去吧,外面盯紧一点”

      我应了一声,起身正要走,现场的气氛冷静下来,刘禅回到自己的席位坐下,我听到刘备开口道:“升之,接下来是你了,如何?”

      我一听刘权被点到名字,顿时就不太想走了,想留下来听他把刚才我俩共同创作的诗读完,故意放慢脚步磨蹭起来。刘权站起身来,对他父亲刘备行了礼,怯生生地说:“儿臣准备好了,恳请父王指点。”

      “嗯,说来听听。”刘备用和蔼而充满鼓励的眼神看着刘权,鼓励地说。

      刘权又行了礼,一抬头却看见了我。远远地四目相交,我冲着他用力点了下头以示鼓励,他的脸上露出笑容,人也显得放松多了,朗朗诵出他的诗作。读到那句“寻父三十载,相见泪千行”时,我特意观察了一下刘备的反应,看到的是汉中王眉宇间的微微动容。这张感情牌,看来打得还是对的。

      诗作好了,谁也没有先说话。席间静了片刻,刘备开口道:“好!升之做得甚好!词句虽然稚嫩朴实,不如公嗣的诗用词考究,却别有一番韵味,情感真挚,是佳作啊!想不到升之不过学习短短两月有余,已能吟出这样的诗来,真是可喜!宪和,你教得不错啊!”

      宪和就是简雍。他在一旁听刘权吟诗时一直有点紧张,现在听刘备开口称赞,才明显高兴起来,行礼道:“主公谬赞!是公子天资聪慧,一如主公昔年呀!”

      这两人开了头,其他人也七嘴八舌地开始发表意见,不外乎是顺着刘备的话而已。刘权大概没有想到会得到这样的称赞,高兴之情溢于言表,甚至有些过于情绪外露了。我远远地看着他兴奋得脸颊泛红,心里隐隐地也替他感到高兴。

      满场的称赞声中,我始终没有听到军师将军诸葛亮的声音,然而诸葛亮犀利的目光却越过众人,笔直地落在我身上,脸上仍然挂着笑吟吟的表情。我隔空向他行礼致意,他也略微点头回礼。赵云在这个时候转过身来,问我为什么还在这里,我顺水推舟地离开了宴席。

      不知怎么,我总觉的刚才诸葛亮的眼神隐隐让我觉得不安,但这种不安又显得没什么理由。我只能暗暗祈祷但愿是我自己多心。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20章 一二〇、上巳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