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韦大宝的前半生(下) ...

  •   韦大宝的前半生,说到这儿,就算是尘埃落定了。他像一颗流星,划过中国经济的浩然长空,闪亮登场,黯然落幕。
      我们还没有看到韦老板的最终结局,但之后的情节,不难猜测:
      远遁海外、伺机卷土重来的Y,被迫出局、贱卖家产以求自保的G,被监视居住、走上漫漫公诉路的Z,金蝉脱壳、换个偏远省份另起炉灶的S,他们都是韦大宝的资深前辈。
      有人问我:煊赫一时的韦氏为何突然垮台?我该怎么回答呢——
      2013年底,F市地产人论坛上,散布着各种关于韦大宝的负面评价。有人说他胸无点墨,有人说他贪婪成癖,也有自称是韦氏前雇员的网友指责他“苛刻严酷如黄世仁”。
      这些评语,与我熟知的韦大宝,统统不符。我认识的韦大宝才华横溢,妙语连珠,出手豪阔,善解人意。他有一种天然引人好感的风采:朋友聚会,有他在场,必定满座春风;人情世故,有他居中,必定皆大欢喜。
      初见他的朋友,多半会想起高阳笔下的胡雪岩,机敏练达,左右逢源。世故之余,他略通音律、雅擅丹青,比胡大先生更多出一段风流。
      韦氏总部驻地以诗情画意著称:几幢原木装饰的小楼错落而布,草色离离,流水汤汤,鹅卵石小径旁遍植芦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宛然东篱风光。
      论情趣雅好,韦大宝令我敬慕。但在职业层面,这些年来,我一直费解:以他的视野才具,为何无法参透这寻租游戏的本质?在中国楼市高歌猛进的既往二十年,他未尝没有金盆洗手、从容转身的良机,但他显然无意上岸。
      掷豆成兵、点石成金,是御用媒体常用来吹捧他的谀词。而韦老板,莫非真的将寻租快感当成了企业经营的本义?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韦氏的“起高楼”,或非偶然,他有远超旁人的独到之处。韦氏的“楼塌了”,却似乎有因果循环的必然。
      2000年,韦大宝荣归故里,F市政府明知他一无财力、二无团队、三无房地产开发资质,依然奉其为“招商引资的突出成果”。
      2001年,韦氏地产申请第一笔大额贷款,银行信贷部明知其一无营业收入、二无销售合同、三无抵押物,依然将巨款汇出。
      2003年,韦氏第一批商品房试销,有关部门明知其工期延误、数证不全,依然视若罔闻、绿灯大开。
      2004年,韦董事长在高峰论坛上畅谈“政企合作”,那些所谓的专家学者明知这合作背后的奥秘,依然欢呼叫好、摇旗呐喊。韦氏“城市运营理念”甚至被某知名商学院列入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管理案例。
      2005年,韦总个人艺术作品全国巡展,那些国宝级大师明知其底蕴几何,却依然悉数到贺、赞不绝口,亲手为韦大宝戴上“儒商”桂冠。
      以牟利为目标的中介机构——会计师、律师、资产评估师、券商、资产管理公司,更是趋之若鹜、服务到家。净资产太低了?没关系,我们帮你重估。账目难看了?没关系,我们帮你美化。公司业绩没有达到融资标准?没关系,我们负责调高。个别审批环节没有打通?放心,交给我们吧!……
      在转型中国的制度裂缝间,韦大宝式的神话是多方利益集团携手打造的肥皂泡。他们各司其职,倾力配合,共同从这肥皂泡的升值中受益。
      而韦大宝,当他沿着人生的青云梯扶摇直上,他越来越深信,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创富运动中,自己正是全局的掌控者与制高点。殊不知,当泡沫越吹越大、越飞越高、濒临破灭时,两双最重要的推手同时撤出:政府正义凛然,银行袖手旁观,那看似牢不可摧的利益链一夕崩解。韦老板这才发觉,身为企业法人代表的他,竟是这链条上唯一不得脱身的零部件。

      2009年之后,我再也没有见过韦大宝。有关他的传说,却如雪片般飞来。
      传说之一:非上市民企通常有三本账,一本给税务看,一本给银行看,一本给自己看。韦氏集团却有六本账。多出的三本分别供外部股东、内部股东和韦董后宫检阅。为了实现六套账本天衣无缝的衔接,集团总部组建了近40人的庞大财务团队。但这些专业人士中,真正知悉公司经营状况的,仅有2.5人。一为财务总监,二为资金主管,0.5是介于他们之间的财务经理——当资金主管出差时,经理偶尔代管一下账目。
      传说之二:许多民企老板不舍得在信息化建设上投资,自己的办公室奢华如水晶宫,公司机房却僻居一隅、残破不堪。韦大宝则不然。韦氏集团有数百平米的机房、价值逾千万的ERP系统,大型服务器一字排开,恒温冷气长年开足。但如此高端的配备,多年来,仅供外客参观之用。公司的ERP系统从未上线,原因是不宜让员工知晓太多业务数据。
      传说之三:韦氏集团的服务商全是超一流机构,从罗兰贝格到IBM、从毕马威到戴德梁行,公司官网上的合作伙伴名单堪比国际精英俱乐部。但这些智囊从未参与公司管理建议,他们的主要工作是陪韦老板四处出巡,在地方政要的饭桌上谈笑助兴。
      传说之四:韦大宝交游四海、玲珑八面,但在他麾下,却从无高管团队这一概念。他的用人之道是许你高官厚禄,却不附赠任何权限。在韦氏集团发展史上,最长情的高管服务时长不超过3.5年。
      传说之五:韦大宝推崇冲突管理,对下属实行“背靠背治理”。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韦老板至高权威下,韦氏集团在地产界仍是出了名的“藏富于民”。公司几乎所有物资的采购成本——大到电梯、幕墙,小到打印纸、订书机,均高出市价数成。供应商圈子中,甚至流传了这样一句名言:韦氏地产,无官不贪。

      我不知道,如果韦大宝本人听闻这些段子,会有怎样的感叹?这不是简单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或“一物降一物”,当组织文化被其治理模式反噬,人心崩解、常理尽失,它如何依靠金钱和威权的驱动有效运转?
      机关算尽太聪明。
      难道,在韦大宝的构想中,韦氏生态系统会永远依从他个人的意志运转?
      别致的门面、豪华的团队、奇巧的管控、“百战百胜”的商业模式、“温驯如绵羊”的员工……他是高估了自己只手遮天的能力,还是,长年在哈哈镜的折射下,混淆了这世界的本来面貌?
      遍览史书的他,难道真的不懂得出奇守正、常德不离的俗理?
      我们无从追究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韦大宝自己也从来没有厘清过此中真义。
      时势造英雄也罢,乱世之殇也罢,韦大宝的前半生,落下了帷幕。
      中国经济舞台上那场炫目的年代秀,不知是否也会从此息影?
      笙歌杳然,曲终人散。
      我坐在空荡荡的观众席上,没有唏嘘,也没有格外感伤。
      犹记2005年初识,英姿勃发的韦同学在商学院阶梯教室放声吟唱《桃花庵歌》——世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记得五陵豪杰墓,无酒无花锄作田。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愿他千帆过尽,找到属于自己的桃花庵。
      我依然驻留时光深处,守护那诚挚欢畅的校园友谊。

      下集预告:老板,你是企业公民吗?从陈玮的角色谈起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