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证人之死 ...

  •   陌上寒烟薄雪,皎洁的月色在宁静与温婉里铺向比苍穹更遥远的地方。
      展昭一骑绝尘,独自穿行在寂寞夜色之中。
      不过一日一夜间,他便赶回了汴京。
      汴梁城里的更夫刚刚敲过五更,展昭已落马在了开封府门前。
      守门的差人替他拉过马,转头看他撩起衣襟匆匆迈入大门,不由暗暗摇头。展昭进府五年,披星戴月归来已经成了家常便饭,他自己毫不在意,倒是旁人总会忍不住心疼。

      包拯一向早起,与公孙策一道迈进花厅时,蓝衣的青年已如标杆般立在厅内等候。
      包拯见了他,面露几分惊讶,开口道:“展护卫回来的好快,本府还料想你要今夜才能赶回。”
      公孙策见展昭眼圈泛黑,不由心疼道:“他必定又是不眠不休,星夜兼程赶回来的。”
      包拯微微摇头,正要开口责备,就见展昭浅浅一笑,低头岔开话题道:“大人,属下已见到刘太尉的家奴刘正。”
      包拯点头,问:“可有探到实情?”
      展昭回道:“属下略施手段吓了吓他,他便道出了实情。果然不出大人所料,他所言非实。当日他因病,被刘太尉留在庆州,并未随军出征,是以根本不知战场实情。”
      包拯眉头一紧,问道:“他身为刘太尉家奴,为何要昧着良心做伪证,陷害自家主人?”
      展昭道:“三川口一战后,有人找到他,重金收买,并用他家人的性命威胁,要他指正刘太尉临阵叛变。”
      包拯闻言,凤眉深拧,激愤道:“将士血洒疆场,为国捐躯反被小人诬陷,我包拯若不能为他们洗脱冤屈,岂不愧对天下!”
      他又问:“可有证据证明那刘正供词是假?”
      展昭摇头道:“大人说过,此案官家并未交给开封府,所以属下不敢冒然查探,只是悄悄探了探那刘正口风,并未向他表明身份。”
      包拯点头,继而又吩咐王朝马汉准备上朝。

      开封府的后院,两株梅树已经破开薄雪悄悄吐出了嫩叶。
      展昭站在院中,俊眉深拧,望着那微弱的绿意,思绪万千。他本要护送包拯上朝,却被公孙策强留在府中休息。
      确实有些累了,可仍是毫无睡意。
      郭遵妻子宁氏痛极悲愤的表情如同一块大石,沉沉的压在他的心头。
      返回开封府之前,他先去了刑部大牢。
      夜未央,天边还只有一丝朦胧白光。刑部大牢里的油灯昏残,冷风透入,飘摇的让人顿觉悲凉。
      宁氏没有睡,她睁着眼,默默的看着面色沉重的展昭伫立在牢前。
      郭遵在京之时,展昭也几次到家做客,两人常常切磋武艺,喝酒谈天,相聚甚欢,所以宁氏认得展昭是郭遵的朋友。
      “展大人——”
      她在掉泪,却没有哭出声,只是望着四个正在熟睡中的年幼的儿子,咬了咬牙对展昭道:“我夫君不会投敌叛国,他是英雄。”
      展昭默默点头:“展某知道。”
      她抬起头,双眼凝视展昭:“他们不能这样昧着良心说话!展大人,您能给妾身一个真相么?”
      宁氏眼神中的无助与悲凉令牢门外的展昭心痛如锥,他沉默半晌,只道出一句:“展某定不让郭兄蒙冤,嫂夫人请保重。”,便沉重离开。
      没有证据证明他们的清白,刘正的话也只是参考,官家并没有要查此案的圣意,此刻的展昭,无法开口给她更多的承诺,他所能做的,只是嘱咐牢头,好好对待母子五人。
      迈出大牢,晨风嗖嗖。展昭整了整衣衫,跨上马朝着开封府奔去。晨光已经悄悄洒落,寂静的街道上,依稀有了小贩的身影,又是新的一天来到,无论黑夜中有多少痛苦徘徊,天明之后,还有该走的路要坚持下去。

      冷风扑面,展昭抬手揉了揉眉心,一转身就看见公孙策端了药碗从廊间走来。
      熟悉的苦味飘入鼻中,他露出苦笑,道:“先生,展某好好的,不用喝药。”
      公孙策瞪眼看他,沉下脸道:“好好的就不会几夜不眠都还睡不着了,这碗是安神药,你喝了好好睡一觉,只怕等大人回府,又有的忙了。”
      展昭接过碗,看了看当中深褐色的液体,深深吸了口气,屏住呼吸一气喝完,递回药碗,对公孙策笑道:“先生,下次煎药可否不要煎这么多?真的好胀肚子。”
      公孙策斜眼看他,淡淡道:“喝十碗酒就不胀肚子!若要少些也行,只是这药的味道会苦上一倍。”
      展昭暗暗伸舌:“先生就当我没说过,展某这便回房睡觉。”

      天色苍茫,包拯在御书房外候旨觐见。等了许久,才见赵祯身边的小太监出来,宣自己进去。
      迈进书房,丞相王延龄、太师庞吉已在屋内,各站一侧,表情凝重。
      包拯对赵祯行过礼,再行见过王丞相、庞太师。王延龄对他微微点头算是还礼,庞吉却是冷哼一声,扭开头去。
      包拯习以为常,也不见怪,正欲开口启奏,就听赵祯冷冷道:“包拯,朕还未来得及宣你觐见,你倒主动上门了。”
      包拯暗觉不妙,开口道:“不知圣上召臣何事?”
      赵祯沉下脸道:“包拯,你可知罪!”
      包拯满头雾水,揖礼道:“臣不知罪犯何事?”
      庞吉此时已忍不住开口:“包拯,你好大胆子,竟敢私纵属下杀人灭口!”
      包拯闻言一愣,转头厉声道:“庞太师,圣上面前岂可胡言?你指包拯私纵属下杀人灭口,杀的是何人?灭的是何口?可有证据!”
      庞吉冷哼一声道:“你心知肚明,何必要本太师来说!”
      王延龄见状,对包拯道:“包大人,你可知,三川口一案的证人刘正昨日被人杀了。”
      包拯闻言大惊,一时无语。
      庞吉见状,忍不住冷笑:“包拯,你没话好说了吧。”
      包拯略略理清思路,对赵祯揖礼开口道:“皇上,三川口一案证人身死,绝非小事。此案关系刘平太尉等一干大将的名声清白,涉及甚广,如今证人被杀,必是另有隐情,还请圣上将此案交给开封府,包拯定会查个水落石出。”
      赵祯尚未开口,庞吉已忍不住进言:“皇上,此案万不可交给开封府!那刘正正是被展昭所杀!”
      包拯听他如是说,怒道:“庞太师!你指展护卫杀人,可有证据?展护卫与那刘正毫不相识,杀人动机何在?!圣上面前,你岂可血口喷人!”
      庞吉怒目包拯,道:“动机?你与那刘平素来交好,此次他投敌,全家被捕,你已上书要皇上开恩。如今证人上京,你又暗中派展昭前去查探,便是想寻机替他洗脱罪名。那展昭与刘平手下大将郭遵有私交,他一心护友,见刘正不肯改证词,一怒之下,便杀了他灭口!”
      王延龄听到此,忍不住开口:“太师,以展护卫的为人,断不会做出此事的,杀人之罪非小,可要有真凭实据。”
      庞吉见王延龄开口帮开封府说话,冷冷道:“证据,有人看见展昭前日连夜出京,去往西北方向,今日一早又从西北方向回来。那刘平正是昨日被杀,包拯,你不要说展昭是正好去西北游玩。”
      王延龄摆手道:“即便如此,也不能说是展护卫杀人。”
      庞吉又道:“展昭来自江湖,入朝五年,江湖人的匪性未见得就退得干净!刘正在驿站被人杀死,一剑穿心,无人发觉。他们一大队人马回京,试问一般的人谁有这么高的本事能杀人与无形?”
      包拯不理庞吉,面对赵祯道:“启禀圣上,臣有一言不得不说:三川口之战有颇多疑点,刘平太尉一向忠君爱国,怎会无故投降敌人?而且他当时率万余人苦战,几乎全军覆没,若是投敌,断不会死伤如此之多。圣上一向圣明,此案还请三思。”
      赵祯不语,包拯又道:“至于展护卫出现在西北,的确是臣派他前去查探刘正,还请圣上降罪——”
      包拯话未讲完,庞吉冷笑插言:“刘平叛国投敌,证据确凿,包拯,你可知,事后打扫战场,刘平、石元孙一干人与千余亲信一起失踪,不是投敌那该作何解释?!”
      包拯闻言一震,一时不知如何开口。
      庞吉见他无语,又冷冷道:“至于展昭,杀人动机成立,作案时间也吻合,你想赖也赖不掉,包黑子,既是你派他前去,你也脱不了纵容属下杀人嫌疑!”
      庞吉说罢,转身对一直沉默不语的赵祯行礼,口中振振有词:“恳请圣上将此案交由老臣处理,老臣一定将那些叛臣余党除尽,将杀人凶手绳之于法。”
      他话未落音,就见包拯上前半步,朗声道:“圣上,此案非同小可!如今西北战事紧张,若此案处理不当,恐会失了军心。包拯斗胆,请圣上将此案交给开封府彻查,包拯一定秉公执法,查出事实真相,还天理公道于前方将士,还我大宋朗朗青天。”
      庞吉见他如此,喝道:“大胆包黑子!你竟敢说我大宋不是朗朗青天?!你分明是暗指当今圣上不够圣明——”
      他语音未落,就听赵祯拍案一怒:“都别说了!此事朕心中有数,由不得你们在此争执!”
      庞吉一听,赵祯似无降罪包拯之意,心有不甘急道:“皇上,包拯擅自追查三川口一案,导致证人被杀,那展昭也脱不了杀人嫌疑,皇上岂可置之不理——”
      赵祯眼神顿冷,庞吉心中一紧,立即收口,低头不语。
      王延龄见状,赶紧开口道:“皇上,明日鄜延路监军黄德和等人便会到京,此案不如明日朝上再与众大臣议。”
      赵祯冷了半晌,方缓缓开口:“包拯,朕罚你三月俸禄,罚展昭闭门思过一月!你可服?”
      包拯躬身行礼:“臣心服。”
      庞吉虽心有不甘,但见赵祯已露出不耐烦之色,也只好忍住不再开口。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章 证人之死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