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 3 章 ...

  •   今天里芳天亮才见人影。
      她在练写字。摹本是鉴略妥注里的一段秦汉纪,书法……真的很一般。里芳用笔蘸了水在桌上写……那字迹……反正,总之还能看懂是横还是撇吧。
      “哦,俞康啊……我看你的衣服已经有些破了,隔壁左边过去第三户的俞姆妈会做衣服。你帮她干一天活,衣服就可以交给她,保证连针脚都看不出来。如果是做长棉衣那就要花些钱了,厚实的话大概要五百文。短夹衣只要两百文。其他衣服她也会做些,但最好是给个样子尺寸,可以照着做。”
      “……好,明白了。”怪不得她给了几乎一两银的工钱,他原本还在纳闷这姑娘出手怎么这样大方,比他老家的管家得的还要多。“哦,对了,俞姑娘,霍子孟虽然功劳不小,但也不见得如何忠烈,不用写那么多遍。”
      里芳一脸茫然。“霍子孟?”
      “……就是霍光。”
      “哦哦,对,都是有字的。”里芳本来想在摹本上添俩字,但笔蘸的是水不是墨,而且……是子孟还是子猛还是子孟?“呃,你的字是什么啊?”
      “……没有。”他连名字都改了,又何必记得字?
      “哦。”好象明白又好象没有明白他的意思。里芳放弃深究的念头。“俞姆妈养的鸡很能下蛋,别忘记随手带几个来炖着吃呢。”

      最后,俞靖到入夜时分才逃离那位中年妇人的家务苦海。虽然女主人在他临走时还送给他一件大概放了十几年夹衣,但是,从刷马桶清粪缸洗衣服到修猪圈贴窗纸烧洗澡水甚至陪着年华老去的陌生女人聊天……他几乎把这辈子从没干过的家务事儿都干了!
      从莫名其妙被扔到这个岛上以后,他根本没当过一天的男子汉大丈夫!又累又饿地返回自己的小屋时,才发现那女人居然“忘记”叫自己上石屋吃午饭。有没有吃的啊,他好饿……
      嗯?好香啊!
      不知道是因为半饥半饱久了,他的鼻子对食物的味道特别敏锐。
      什么味道?
      他轻轻走向神奇美妙的俞里芳家门前的石屋,灶火正旺。
      这么晚了,里芳也不休息?难道又是一个通宵?她的身子受得了吗!
      等踏进去,俞靖就忘记别的事了。果然是吃食。大小三个锅都在冒热气,虽然锅盖好好摆在那,但气味还是漏了好多到鼻端。
      “俞康,吃过没?”里芳半湿的乌黑长发半扎半披,身上的衣服也不是早上看见的,里衣领子换成粉色的,大棉衣换成了蓝夹衣——灶火那么旺,当然温暖。
      “还没有。”
      “汤头刚开始煮,不够味,不过肉是熟的,面刚弄好一把……好,一会就能吃了。别嫌弃哦,明早的面才是俞家的汤面,今晚的不是。”她边说边走动,嘴巴和手里都没停。
      “俞姑娘,你该休息了吧?”不对,蒸锅也在烧火,他记得这个火要两天不能熄,人也得在旁照料两天。
      “我中午睡到刚才,正好可以干到明天早上。”这里长长的竹筷子在小锅里绕了几圈,再扔进大锅;那边的骨头要翻个,菇这时放进去正好,黄花菜等下再切……
      “明天又有什么事吗?”她怎么那样忙啊。
      “明天是初一。周围很多人早上来吃面,吃完去上香或是捕鱼。”说早上,其实几乎就是半夜……“好了!可以吃了,不过少吃点再睡,留点肚子明天吃好的。”
      “我也睡不着,可以来帮忙。”
      “哦,那真好,快快帮我尝一下左边那锅汤的咸淡。”要忙乎的事太多,想赚的钱也太多。时间怎么都不够呢!
      里芳的官话口音不重,比村里别的妇人们不知道什么腔调的方言官话强得太多。俞靖听她说话不需要再问一遍是不是某个意思。
      所以,就正大光明偷吃了。
      这是他长这么大以来吃过的最好吃的汤面。面条韧劲十足,汤头味道浓郁,碗里还有七八种料,甚至隐隐的有桂花香。贪婪地把最后几滴汤也倒进嘴里,连同酥烂的肉骨头鱼骨头都吞下肚——身上暖暖的,心里也暖暖的。
      “难怪大家要来吃碗面再开工。”
      “再熬两个时辰,这汤会更好吃。”
      “这一碗要多少钱呢?”俞靖觉得凭这味道火候和配料,价钱可以比照繁华城市里大饭馆的价。
      “不用钱,但是得拿东西来换。鱼啊,鸡蛋啊,丝线啊,布匹啊,都行。战乱年月里,银钱真是太稀罕了……呵呵,还有人不知道从哪弄来什么骆驼的毛,我不知道怎么处理就晒一晒塞在阿婆的被褥里,阿婆说很暖和。”这一批活弄完,里芳坐下来,在变冷了的茶头里加了热水。“喝口茶吗?”
      “好。”茶香味完全没有被汤的味道盖住,真是勾引人。虽然他肚子里空余的地方不多,但几口茶水还是塞得下的。
      碧绿的茶汤倒入瓷杯中。
      里芳很节俭的,但有些地方又挺奢侈。比如除非干活时克难解渴用,其他时候喝茶都是要用颇漂亮的茶杯,而且杯子还不止一套。
      这里的人不太喝酒,但不可一天无茶,哪怕是嚼几下泡得没了茶味的叶子也好。
      俞靖双手接过,先闻了闻茶香,再慢慢呷饮。
      “你以前喝的什么茶啊?”
      “都是茶饼煮的,茶汤是醇红色的。以前还曾依古法在江面上行舟煮茶,结果风太大火都熄了,最后什么也没喝成。”
      里芳哈哈大笑。“是用的炉子不对。”
      俞靖摇头苦笑,浑然不觉地已将自己的家世泄露。
      那些遥远的记忆啊……跟这茶香一般,袅袅婷婷随着热气上升、盘旋,四面散去,最后消失在夜里。闭上眼,将茶水一口饮尽。
      “去年的炒青好虽好,但半个时辰之后就变黄绿色了。”里芳给自己倒了第二杯,又给俞靖满上。“趁刚泡好的时候喝比较好。你要记得哦,这茶不能煮,一煮就变味了。”
      俞靖点头。俞家并不富裕,好的茶除了极少的自己尝鲜以外,其余都是卖钱过活的,平日里也就是拿剩下的粗叶泡来喝,但已比他家乡的很多贫苦人家好上太多。
      “对了,白天你说霍光并非忠烈之辈,那你讲讲为什么呐?”
      “这啊,”他注视着茶汤里小小的旋涡, “真得要从卫青、霍去病这两位旷古名将说起了……”
      若是当代有卫霍与武帝这样的帝皇名将,那一切都会不一样吧?前代之帝王将相乃至他们的后裔,实在是令人绝望至极……

      俞靖小心地不提自己过去几年的经历,女人们也只认为他从战乱的北方逃难而来,本想投靠亲戚却寻不到人以至流落到此地。
      从俞母聊的家史就可以看出,岛上的俞姓男人们因为仗打完而从远地来岛上定居,又因为打仗从女人们身边消失,全然不顾女人们的死活。所以里芳对战争啊、朱氏皇朝啊没有半丝兴趣,与他们这样换人做皇帝跟失去父母一般绝望完全不同。她只是当故事来听,如果他多说半句汉人就应该尽忠大明,她大约只会冷冷提醒他:
      朱氏从她三岁开始就征掉她这个女孩子十年的人丁税,因为征税的人“不信”她是女孩,硬说是俞家为了逃税把男孩说成女孩,甚至还将山头的竹林矮树全部算成一等良田征亩税,害这个岛上的女人们大半年的时间只能以湖边钓来的一点鱼虾甚至蛇虫为食,一名老妇因而在冬季溺死在湖中——从此岛上不立坟茔、一律水葬,以表世代愤懑。
      也因此她一人挑起全岛的生计,尤其是肚皮大计……这汤好香啊……他能不能再来一大碗?

      天还没亮的时候,岛上突然出现很多人。
      大家跟赶集似的,一拨又一拨。有的自己带了小凳大碗,有的什么也不带,有一个人前来,有全家到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里芳家石屋附近坐满人。岛上女人们也是全部出来干活,下面、加菜、端碗、倒茶,一勺勺多余的面汤水就用来洗碗。
      俞靖被分派了处理生面团,这个简单又要力气,所以他从半夜到上午,连吃两大碗自己捣鼓出来的汤面,然后足足捏揉出三百人份的面团——里芳娘学北方的师傅,用竹刀削出一条条细长薄透的面串来;里芳奶奶则坐在那收钱物,大小多寡死活什么都有,甚至还有一只大桶专门放活鱼;里芳则是大师傅,味道全部由她来掌管,她说好才能端出去给人吃。
      直到太阳正当头顶时人潮才逐渐散去。储备的肉和菜消耗得差不多了,里芳家前屋的一间空房摆满了东西,放置活禽活鱼的地方也快没了。
      俞靖已累得抬不起胳臂,里芳奶奶还跟人客套说只要多少多少就够了,里芳娘坐在凳上敲打肩背,里芳控制火候口味的精神头却丝毫不变——“盐不能再加了!好好,就这样,再煮!”
      这时,三名扎了长辫、穿着褂子的官差到了。
      里芳第一个看见,先是僵了下,立刻擦干净手,招呼所有女人们一起迎上去,那叽叽喳喳的场面着实壮观。
      俞靖暗地扯了扯头发,披了短夹袄也跟在女人们后头。
      官差是新面孔——大家好多年没看见官差登岛,所以即使以前来过其实也早忘记长相了——两个略年长些的相貌也颇端正,另一个是士兵打扮,那可算年轻高大俊朗健壮。年纪还不算特别大的女人们一拥而上,尤其是里芳慷慨地请他们吃碗初一祈福面,更是连抓带拖地将他们按在桌面凳上,也没让他们多说话,三大碗料实汤鲜的汤面就送到嘴边,就差没有喂食了。那年轻士兵似乎听不大明白如狼似虎的女人们在讲的方言,稍微的挣扎也抵不过长年劳作的女人的臂力,不过汤面很香,色彩诱人的汤料又看起来很不错。
      于是官差先吃,后问身家,最后才被允许提及来意。
      讲正事的时候就轮到里芳出场了。她先将兴奋的邻居们打发去收拾干活,随后笑眯眯坐下询问。
      “对不住,我们这几里除了初一十五来吃面的邻岛的人,都看不大到新面孔,所以大家逮到一个就拼命问。呵呵,我做的汤面味道还行吗?”
      “……啊啊,姑娘和大……呃,啊,姐姐们妹妹们都很良善。”大娘大婶这样的称呼被四周笑里含刀的眼神硬生生瞪回肚子,差人也怪委屈的。“面很好吃,很好!”
      “那今天几位哥哥爷叔来,是量地、查看人口吗?”
      “是是是,前朝腐朽不堪,湖里这些岛的土地人口记载不、不对。对!根本就不对!”另一位吞下大半浇头和一半面串条,肚皮很舒畅的差人抢过话头,愣没敢说前朝未将这些小岛载入册,但税赋照征不误。
      “那些人都该杀千刀的,征了我十年的丁税!我是男人吗?!我们岛上本来只有老伯伯一个男人,而且他脚残废了,天天坐在床上不能下地,这个丁税也征!还有,他们还把山上,看,那边,那些山头全算成一等良田征税,我们就这么点点地方,哪来百亩一等田啊!”
      女人们一听,群情激愤,齐声要把那些人活剐。
      士兵听得懂杀千刀这个词,但杀的是别人、与他无关,所以继续埋头苦吃不发一词。
      领头的官差把好料都吃光了,本来还想剩点面,但不知怎么边点头随口附和,边将碗里的食物吃得一干二净。好撑啊!
      里芳早就让母亲去准备“礼品”,现在一一送上。“对不住,今年结霜太晚,好茶被打掉大半。这些是前段日子采的,各位尝着好就推荐给商人。”
      每人一油纸包的新茶,说贵不贵,可也没有便宜得让几个低阶官差不屑,这要说贿赂也说不上,也恰恰好是岛上人们能够承受。
      “好好好,多谢多谢!”领头的官差看向俞靖的方向,后者正好被里芳奶奶指点着如果刷洗碗筷又干净又快捷……实在很不像个大男人,于是又问,“那个是你家长工?”
      “没有签卖身契,他被扔在码头上,饿极了,我就带回来供吃住,然后有活就让他干。”
      官差点头,开始办正事。
      里芳扫过簿子,上头写的是二等茶田一十五亩,一男丁老年残疾。不过她装成目不识丁的村人,只咪咪笑地问要不要再喝口浓茶漱漱口。
      等送走官差三人,里芳打发热切的邻居们去送行,自己则回到灶边——水滚了很长时间,面串都糊掉了,不过值得。十五亩二等茶田的税再多也多不到哪去,她完全承受得了。
      处理完糊面,再为蒸锅添火。隐隐的花香丝丝缕缕渗进鼻间,她突然决定把这一锅香露全部留给自己享用。虽然太过奢侈,但是……心里快活啊!

      俞靖进石屋舀热水时,看见里芳一个人乐呵呵发呆,心下有种说不出的怀疑。
      “怎么了?一个人笑得那么开心?”
      “哈哈哈哈,我省下了你的丁税!还省了十亩零散茶田,你说我能不高兴吗!”
      俞靖松口气,他差点以为她跟其他女人一样,看上了官差中的某个。“……有了功名就能免税吗?”
      “不知道。”里芳干脆道,“我们岛上从来没有人得到什么功名,自然不知道怎么个免法。何况改朝换代了,我看这一朝的官吏稍微好些,就是头发衣服有些怪。”
      “……只是有些怪?”
      “很有趣,以前没见过。反正男人本来就没有女人好看,头发衣服弄成什么样的也无所谓,能干活养家、照顾老小就好。”
      “……”这就是老百姓的想法?俞靖垂眸,掩饰所有的心情。
      这就是老百姓啊!

      ***

      这岛名叫山上岛。本地方言与俞靖原本要去的地方念起来差不多,难怪先前的船东把他扔在此。也幸好先到这岛上,否则自己有什么脸面去找前任妻子和她的家人?!
      俞靖现在很少去回忆,只是努力干活,榨干最后一丝体力然后沉沉入睡,每天起来一睁眼就在猜测里芳今天要卖什么东西赚钱、或是做什么吃食填饱大家的肚子。就像今天,花了一个多时辰,终于知道如何在湖边放置捕鱼篓子,而香饵仍旧是里芳做的。岛上没有渔人,但总不能身在湖中不吃鱼虾,事实上大家几乎每天都吃湖里产的鱼虾螺蛳贝壳水草水菜。螺蛳这玩意他一开始不会吃,后来才学会如何品咋这种肉的好吃之处,而各色大小鱼类也是大开眼界,只是被鱼刺卡进喉咙、拼命用酸醋和米饭吞咽的滋味非常不好受——这个时候他特别羡慕隔壁老妇人养的猫,虽然那猫毫不客气地挠破了他的衣服。

      十五前一天,里芳照例要午后睡觉,半夜干活到第二天天亮。那日上午,俞靖自己来收鱼、洗菜、扛货,却叫她将自己的名字足足写了一百多遍,写到小姑娘差点哭了,终于把三个字写得稍稍能看了。
      里芳也小小报复了回去,她让俞靖把草草清理的十几条鱼重新返工、再去骨剁肉,而自己去睡觉!当然在她临睡之前,还是好心地为俞靖的肚子单独炒了一份又香又满是好料的午饭,让后者怎么也想不起来自家的厨子曾做过些什么好吃的东西。
      第二天天色尚黑的时候,俞靖已经舒舒服服用俞家的石澡池泡了个热水澡、换上身干爽暖和的冬衣、吃饱鱼肉粥配烤红心薯、喝足花露莲叶炒青绿茶、穿戴好粗布外袍蓝头巾……等候大厨里芳的吩咐。
      第二天的人似乎比初一时更多,因为俞靖觉得自己至少多洗了四五十只碗,只是收获不并见比上次多多少。
      每月初一十五,这个小岛为周围的水上民众做汤面,不少日子较艰难的人家也许一年才来吃一两回,拖家带口来吃上两斤面食、但只出得起半蓝野菜和一小捆干柴。里芳奶奶笃信佛,但不去也没时间到各个寺庙烧头香捐银钱念佛经,只笑眯眯坐着半天,不论面钱的多寡一律收下。而里芳,则为每个贫苦或颇富足的人送上一模一样的一大碗味香料实的汤面,但如果要吃大块的肉得另外付钱,二十文半个子儿也不能少——她是小小商人,没财力做大善人,只能每月两回为所有人奉上一碗汤一勺菜三两面,这已是她能做的极限。
      也所以俞靖这时候干活总是很卖力,虽然经常事倍功半。而来吃东西的人们都认为他是俞家找来的长工——绝不是招女婿,不然哪家有吃有穿的姑娘会嫁给抢着洗碗而不是种地做买卖的男人。

      里芳终于听完了汉武帝的生平,并且能够在纸上用墨把自己的名字写得勉强可以看的时候,新的一批茶树芽苞长出来了。
      照例还是女人们去摘、几名经验丰富的妇人炒制。这次的茶也是昂贵的、容不得半点马虎,因此俞靖依然只做送饭、提筐和打下手的活。
      可,从结霜到现在,有一个多月没有下雨了。
      “再不浇水,炒青会少。”里芳娘望着万里晴朗的天空道。
      “娘和俞二伯母,还有您二位,继续炒茶,我和俞康去运水。其他人把小渠上的草叶泥沙剥掉,”里芳揪住还在傻玩的两个小男孩,“你们两个也去帮忙!偷懒的话我揍你们!”
      岛上两座小山丘顶上用石头各打制了三个水池,大小比澡池大上一倍,但每个水槽都有三五个细小缺口,缺口下方则是直接在泥地上挖出来的浅窄水渠,这些小渠蜿蜒曲折,流淌过大半茶树田和稀落的果树花树。这套灌溉的东西很容易堵住溢出,可这小渠本就是为了让水到处流而挖就,所以只要另外再给些干得受不了的茶树果木浇水。
      岛在湖中压根不缺水,只缺人力把水一桶桶地从湖边运上山顶。
      居民们可没有太多余钱从岛外请人,何况这时各村都在浇灌干旱的田园,没有多少劳力可以出借。连孩子们都被使唤着从小码头里面的葫芦口舀水去浇里芳用来赚钱的宝贝花树果树。
      此时大家都无比庆幸多了俞靖这个壮劳力。
      里芳个头小小,力气颇大,能挑着两个半桶水一口气从水边走到山顶。她和俞靖个头悬殊太大、无法一起挑水,但两个人同时挑水上山,很快就将六个水池轮流灌满一遍。
      不过,这点点水自是不足以舒解干渴的土地,
      “俞姑娘,要多少水才够用?”
      “谷雨前后应该会下雨,所以我们这次先只浇个两遍,水到不了的地方再浇一遍。”里芳只穿了夹袄夹裤,仍是热得直冒汗。他们两个挑两次水也只能灌满一个水池,今天午饭时已经是上下跑了十二次。她真的快不行了……
      “下半日我来挑水灌池子,你去浇果树、准备晚饭。”俞靖从没见过哪个姑娘妇人像她这样每日不停地劳作甚至做买卖,比男人更能养家。他这个“长工”至少可以替小东家做些不用杀人也不必流血的力气活。不是夸口,对个曾经与进士功名只差一步之遥的书生来说,他的个头与力量简直可与武夫相比。
      里芳只是笑了笑,“先吃饭。”
      俞家奶奶亲自为灌溉的人们送饭。不过就是别讲究味道,吃饱就好。
      “阿婆,俞老师的饭别忘了。”
      “已经先给他送过去了。他说你最近没去上课。”
      “忙嘛,阿婆。而且我会写名字,识些字就行了。但是老师那里还是要照顾的。”里芳很清楚俞靖隐瞒学识身世有他的理由,所以没打算让第三个人知晓自己的老师已经易人。
      “对对,要照顾好俞老师。一天老师,就是一辈子老师。”俞奶奶叨念完毕,收拾好东西转身离开。
      里芳留意了下,奶奶走路的平稳程度和速度与前几年没有变化,看不出已经年近六十,显得比无法行走的俞老伯还要年轻些。
      俞靖在一旁没搭腔。前天他去帮腿脚残疾的老人换衣擦身、晾晒被褥、洗刷马桶,其他如打扫屋子、整理书本之类的轻活则扔给两个男孩去做。可老人一见他识字立刻害怕起里芳不再照顾自己。他花了好大工夫才让老人宽心,说光是老人做的笔筒就能卖很多钱——虽然其实只能赚到一两个月的伙食。里芳小心准备的吃食分量不多却精细得很,老人没有亲属后代却能活得像个人样,主要靠的是衣食住都受到很好的照料。里芳家的三代人……真是善良人啊!
      挑着水爬坡时,远远看见对面山头里芳动作利索地为果树和零散茶树甚至地上刚冒尖的竹笋浇水,他到山顶的东西,她已经把两个半桶水用光,又跑下去打水,顺便吆喝两个孩子把其他地方的几块看似杂草地的干旱处浇水,而且大声关照每次只能一点点但一定要每根草都浇到……
      他转回头,放任自己思绪麻木地倒水、下坡、再上坡。还要跑十几回呢!不知道明天会不会肩膀痛得抬不起来。

      谷雨时只飘了一点点雨丝,完全不能缓解大地的干渴,这意味着大家必须再一桶桶、一勺勺地运水浇地。
      这回俞靖七歪八扭地在湖上摇了一小段水路,快到河道时就被里芳娘抢过来,以免翻船。而里芳身子在小小的船舱外,手在舱内铺排等下要做的买卖。这批的笔筒找了俞靖来连画带写、大约能多卖两文,绣帕绣鞋还是老样子、不好不坏普普通通还是老价钱,老叶炒青的茶香闻起来颇不错、不妨试着先抬高到四十文,沉在水中与船一起前行的小鱼是今年以来最大的、抬高点……
      等快到第一处,里芳和俞靖两人都小心抱着顶到下巴的油纸包,去往岸上的铺子。这次可没有人来抢货,当然里芳也没有精致的银罐来卖高价。这间铺子是从前年战事的消息几乎听不到以后新开的,管收茶的账房颇公道、给她的价总比别家的略高些。
      “俞家小丫头,今年你还带个壮丁来啊。这里有几包倒真是好货色!你挑拣的眼光够好!不过你最厉害的是今年还能带这么多来!” 账房地一包包查验、称重、记录,偷空闲聊顺便打探几句。铺子虽是新的,账房可是十几年的老经验,非常了解天候、虫害如何影响价钱。
      “今年多了个人手,也能多救些回来。不过芽比往年的还是少了些。”
      “那今年……”
      “还是去年老价钱,不变。以后还长着呢。”
      “好好!我记着呢。”账房点头。他头一年来此管事时,就没有欺负里芳是个年少姑娘,该给什么价就是什么价,还记得当时里芳高兴地差点哭了。何况,这几年小姑娘从不做好货里搀次品的事,极好的、上好的、次好的、次良的、一般的,都分得清楚明白,连炒制坏了的也全部分开另算。“哦,对了,你要的玻璃瓶子,我托李家跑广州的船带了一批回来,全部有四十八个,你看你是全部吃下,还是只买个一半?”
      “全要。”一个也不能留给别人,这样自己才能把品质稍嫌不足的香露卖得好。所以里芳连价钱都不问,就立刻定下。
      “这些瓶子再怎么便宜也得十二两银子!”算盘一打,里芳这次卖茶叶得的钱几乎全扔进去了。“这样,你先赊个……四两,好采买全村人的用度,下回来的时候再算。利息不算,怎么样?”
      “那就多谢伯伯了!”里芳其实没那么在意三四两银子早付还是晚付,但她着实喜欢账房先生不算利息的慷慨。这意味着一个多月不用担心存粮。

      离开铺子,里芳捧着珍贵的玻璃瓶子立刻回船上,吃午饭、换衣服、换地方、抢摊位。午后天晴,城里的男女们才不管田间的干裂,纷纷出来晒晒温暖的阳光。这回是母女两人一起上阵,留下男丁看管船只和货品。
      船就在小摊不远处的小桥旁停靠。俞靖缩在舱内,抬头看着岸上人来人往。
      迎面向里芳摊位走来的白皙面孔很……下意识地,俞靖将身体和脸更辛苦地躲进小小船舱。那个窈窕的人儿本来是要经过了,低头一看、就停下脚步,拿起一只笔筒。
      俞靖连把脸稍稍探出头的勇气都没有,只是盯住瞧。
      拿笔筒、看图文、问价钱,待里芳说了个价,付钱。
      从头到尾,俞靖都看得一清二楚。
      就在这个时候,有个穿着整齐但气质不太入流的矮个年轻男子晃过来,也来这摊位,但却要求在买主手上看刚买来的东西。
      摆明了是调戏人嘛!俞靖心头火起,正要不管不顾跳上去把那小子踢进河,就见一名个头“高人一等”的满族军官打扮的人抢走他想做的事:拎住小痞子的脖领子呵斥一顿,在围观路人的拍手叫好声中把那个经常做这种无聊事的痞子丢进河。
      接着,就看见那军官向周围人、特别是被调戏的女子致意,大家高高兴兴地散的散、买的买。
      俞靖见到军官稍微跟了一段,最后还是在礼貌的边缘极限与女子告别。而他,却依旧躲在舱里不知该做什么。
      “俞康?回去了。”里芳娘招呼了下。
      “……哦!好!”他迅速让开位子,坐船尾练习方向的把握,将快快回家的大计交给里芳。
      回家啊……哈,什么时候自己把那间小得不能再小的漏风小屋当成自己家了?!
      俞靖无法控制地陷入阴郁沉思,直到该由自己去扛百来斤货品时才清醒。

      里芳这次采买了很多活物,小鸡小鸭猪仔和一些苗木果籽。米面是必买的,但现在还未到收获的季节,价钱比较贵,她仍然买了不少。
      “今年惊蛰没有打雷、虫子多,而且春天这么干,夏天雨水可能会太多,如果再来几回大风就会歉收。老天爷的雨水就这些,这个时候少的、别的时候就多。”里芳冷静道。存粮是她心头最重要的一件事,
      “对了,说到虫子,房子周围的艾草有没有干到……”里芳娘突然想到了问。

      俞靖完全插不上嘴,也不想插嘴,只按照里芳说的、将米缸一层层用米袋和石灰打算等放满,再由里芳仔细铺上油纸,封上盖子。
      “这岛上不会淹水吧?”
      “水是不怕的,茶田和房子地势都高,湖水再涨也不过就是把码头淹了。我们怕的是大风雨,虽然有竹林挡住,但房子可能撑不了。”
      “那加固一下房子?简单的活,请两个人做十来天,我们再打打下手,花不了多少。”城墙他参与修过,岛上的这点点房子肯定要比城墙的工事简单得多。
      “你没见过我们这里的风灾。上次大风还是八年前的事。那样的风啊,再加固也无济于事的。所以我们后来修补时就干脆用石头,但屋顶是没法子了。”
      屋顶?加固不就是屋顶啊墙面什么的吗?俞靖虽然走过海路,但不觉得自己所经历的海风会把屋顶都毁了。他只能希望里芳姑娘有生之年不要再遇上大风灾……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