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剧本 ...

  •   袁绍死了。

      他退回了北方,袁术也不愿就此放过他。袁绍似乎曾经有心立刘虞为帝以此对抗袁术,但在刘虞断然拒绝之下只得罢了,却不知此事如何竟教袁术听了去,自是立即公告天下,并且又一次发布檄文召天下英雄讨伐袁绍。到这一刻,曾经站在袁绍一边的诸侯大多不敢再说什么了,亦有正直如臧洪不屑再说什么。而素与刘虞不和,更一心霸占北方的公孙瓒在袁术的檄文之前便已是与袁绍战了起来。或许是输了大义少了盟友,袁绍竟然输给了公孙瓒。袁军溃败,袁绍病死帐中,旗下诸人做鸟兽散。

      为什么要说“竟然”?收到北方战报的那一刻,刘备困惑地想,对自己心中那股奇妙的不安和焦虑颇是不解。公孙瓒是他的同窗,算得上个英雄人物,便是赢了袁绍也无可厚非。再者,袁绍溃败不正是他们希望看到的局面?眼下袁术只怕马上就会成为第二个董卓。

      他有些坐不住了,开始计划着下一步。如果袁术真有什么不臣之举,欲召天下群起讨之,必需关东诸侯声援。倒不是指望他们能出多少钱粮兵马。毕竟袁术不是董卓,一支孤军困在尚且破败的洛阳,麾下只有孙坚一人称得上良将,若再失了大义名器,又能翻得起什么风浪?如今他屯颍川,距离洛阳不过三百余里,曹操在长安,这般两面夹击,足矣。只是万万不能让关东任何一路诸侯和站在袁术那边,与袁术里应外合,那便棘手了。上次为了喂饱百万黄巾不得已横扫徐州,和青徐的世族多多少少生了点隔阂。这两年他四方周旋已将人心安抚大半,尤其青州臧洪,虽道是初始相互提防,但数封书信过后,竟发现也算得上心性相投之辈;若真要讨伐袁术,臧洪当能成为外援。陶谦倒是指望不上,但隔着陶谦也要将徐州的陈家,糜家,还有北海的孔融笼络好。还有刘表,如今也该将荆州整合得差不多了吧?或许该给荆州那边送封书信去……

      几封书信之后,天色已是暗了。在府中闷了半天的刘备决定出门逛逛,一来好散散心,二来嘛,颍川这英才汇聚,买个烧饼都能撞上王佐之才的地方,逛街也是招揽人才的办法。虽说荀、陈、钟这几大家的人物乃至颍川有些名望的寒门学子早被荀彧一一搜刮干净,但刘备也曾在阳翟捡到过虽未有人知但一样才高八斗的徐庶,还是在寒食踏青的途中偶遇。当然这只是玩笑话;颍川再如何人才济济,名士却也不是用来捡的。

      绝没有想过自己当真能遇见高才的刘备在城中驿站门口看见了一个十六七岁模样的少年,然后莫名其妙地停住了脚步。那少年虽道是个子比同龄人高了些,容貌比绝大多数人好了些,看上去也确实聪慧灵动,但这些似乎都不是他停下脚步愣愣地瞪着一个弱龄小子的理由。那少年感到他的目光,倒也不怯生,朝他微微一笑,然后走上前来。

      “这位可正是刘豫州?”少年问道,行了个礼,“久闻使君大名,今日得见,不胜荣幸。”

      刘备又是愣了。这一句话却是耳熟得有点不像话,却又从每一个字里渗透出错位与不适。他愣了许久,最后咳了一声,勉强笑道,“这位小公子太客气了。看你站在这驿站门前,想来不是颍川本地人,却是来游学的,还只是路过?”

      “是举家在迁途中。故土陷于战乱,先父死于非命,兄长不得不带着母亲另寻生路,而吾与小弟随叔父远走他乡。”

      刘备蹙眉,微微叹了一口气。他似乎想说些什么,但那少年紧跟着添了一句,“小子诸葛亮,徐州琅琊人士。”他的声音还是平平淡淡的,连眉眼也依然弯出微笑的弧度,仿佛他说的不是自己家的悲惨故事,而是无甚相关多少年前的历史。

      刘备顿时觉得脸有些发僵。两年前他与鲍信纵兵横扫徐州,虽道时日不长甚至杀戮也算不上多,但刀兵过处,家破人亡流离失所都是在所难免,唯一的差别便是数量。片刻的停顿后他意识到更关键的事情,忍不住倒抽一口凉气,问道,“琅琊诸葛,你是当年泰山郡守……”

      少年又是一礼,说,“亮正是泰山郡守之子。算起来,刘豫州也算得上是亮的杀父仇人。”便是说了这样一句话,少年的脸庞仍然是温润而平和的。

      “是么?真得?”刘备几乎是条件反射般地回了一句,心下无比困惑。他觉得他和面前的少年怎么都不应该是杀父之仇不共戴天的关系,哪怕将来能忘了这段仇怨重结盟好都不对。那显然是别人家的故事。

      就仿佛猜到他心中所想一般,少年又问道,“使君是否觉得,自己竟像是演了别人的剧本一般?”

      刘备有些茫然地望着面前的少年。别人的……剧本?少年这话何意,难道竟是指责他伐徐州一事有违本性?他不由为自己辩解道,“征徐州一事非吾所愿,实是不得已而为之,百万黄巾众弃甲归诚,若无钱粮土地如何能养?毕竟他们也是我大汉子民,是……”他顿了一顿,又疑惑自己为什么竟急着对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说真心话,说得比对鲍信、臧洪、乃至关羽张飞他们都说得更直白。但顿了片刻后,他仍是理所当然地说了下去,“上百万人众,总不能让他们听天由命,若是再起事端焉知若何?征徐州时我与鲍兄也是三令五申不许扰民,只尽量取官府钱粮,偶尔有求与当地大户也是无可奈何。”

      “是啊,”叫做诸葛亮的少年点头应道,“这一场大战,死伤不过百之一二,便是像我家这般背井离乡的也不过十之一二。乱世之中能如此谈何容易,可见使君确实是仁厚之辈。”

      刘备又是一愣。这话说的,是在讽刺他么?但少年的面容一如既往地平和,声音也是真诚而饱含尊重的,就好像他记忆中的那样。这里他又是顿了一顿——记忆中的那样?记忆中的什么模样?这根本是他第一次遇见这位琅琊诸葛氏的少年,不是么?他的思绪越来越纷乱,只觉得头痛欲裂,忍不住伸手重重地揉着额头,尽管这动作本身都让他感到一种奇妙的不适。

      这诸葛少年说得不错,他当真像在扮演旁人的剧本一般。

      “其实也不全然如此,”又一次听见了他无声的困惑,少年评道,“无论是谁,多多少少都会被世情所困,得失成败尚有一分需看天意。董卓愚昧残暴,但若不是汉室积弱,岂容他一西凉甲士祸乱天下?或许他也不会成为万夫所指的暴君。但天意亦不能决断一切;不同的两人便是做同样一件事,结果也不会一样。使君就算扮演着别人的剧本,但若事凭本心,到最后这也一样是使君的剧本了。”

      刘备看了少年许久,最后问道,“你倒底是什么人?又为什么对我说这么一番话?”

      少年微微叹了一口气,说,“使君曾托付于我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我曾有要事托付与你?”刘备一脸的不可置信,“我与你素昧平生,你也不过……”说到这里他却顿了许久,待再开口时却是问道,“那我有何事托付与你?”

      少年看着他,却缓缓地摇头,答,“汉室未兴,天下未定,使君也还在演着别人的剧本。若不将这条路走到底,使君恐怕终觉留了一份遗憾。”刘备还未及追问,少年又是一礼,恭敬但是不留余地地说道,“那边叔父已经在唤亮了,不敢久留,还望使君见谅。后会有期。”

      刘备愣愣地看着少年转身离去,尽管仍然满腹疑团却没有追上去。假以时日,他想,这少年一定会长成一代雄才,堪比荀文若的国之栋梁。待到那一日再追上去吧!那似乎才是他刘备的剧本。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