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诸葛珪 ...

  •   诸——葛——珪——

      他猛地站起身来,然后终于在彻底失态之前拉住了自己,复又缓缓坐下。“董将军,”震愕还为过尽,他未及细想,只是几分惊惧地喃喃问道,“你——究竟是什么人?”

      诸葛珪只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地方小吏,董卓如何能识?除非那不是董卓,除非那也是像他一般借尸还魂的某人。不,也不对,就算那不是董卓却也无法解释。真正的董卓自不会关注诸葛珪,可又有谁会关注诸葛珪?无论是哪位霸主,心念着荀爽,陈纪,哪怕是司马朗都在情理之中,可又有谁会关注一位既无才名又无壮举的小小郡丞?除非是身为人子的他自己。董卓总是与他不谋而合,竟连这件事也未曾错过么?其实他昨日便在想,兄长此时正应在洛阳城中,可招来一见;而征诸葛珪入朝一事,便是董卓不提,待过了些时日,他也多半会寻个借口行事。怎料到他才将将开始筹划,董卓却又是先他一步直接提了出来。他再次抬头看董卓,竟突然有一种望向镜子的错觉,然后不可避免的,胸中惊惧更甚。

      这董卓到底是什么人?!

      “陛下方才问什么?”董卓大约没听清,只是奇怪的看着他。

      他呼了一口气,缓缓说道,“朕是好奇,这诸葛珪是什么人?”

      “回陛下,便如臣所说,他是泰山郡丞。”

      诸葛亮摇头道,“朕从不知琅琊诸葛,也未曾听说过这位诸葛珪的名字。尚书台推举的皆是荀慈明,陈远方这些幼子尚知晓的鸿儒大士;董将军却怎提了一个无人听过的名字出来?”

      董卓应道,“无名之辈并非无才,只是尚未得遇伯乐。便是因为此人无名,方需臣这般知他的人推举。”

      “诸位公卿皆不知此人,唯独董将军推荐,倒叫朕为难了,”他说。这话略显尖锐,只因为诸葛亮还未完全从震惊中清醒过来,心下的慌恐竟无法完全压制。他稍稍一顿,转向殿中群臣,问道,“诸位可还有谁听过琅琊诸葛珪之名?众卿以为如何?”

      他怎么也想不到,竟还真有人答话——那从群臣行列里站出来的花白头发的老人,竟是曹嵩。他虽与曹操一生对敌,但曹操的父亲却是故人,更几乎可以算是亲人。当初董卓霸朝,曹嵩带着家眷财产至琅琊避难,还顺便带回了他那在洛阳游学的大哥。之后两家一直比邻而居,甚是亲厚,曹嵩甚至还把小女儿嫁给了他的大哥。如今看见曹嵩出列,他只能苦笑。他倒忘了,如今朝堂上除了董卓,却真还有人熟悉琅琊诸葛氏。

      “陛下,诸葛君贡此人臣亦知晓,”曹嵩说道,“臣以为董将军所言甚是。”

      他压下那一声无可奈何的叹息,又不得不装作不认识面前人一般问道,“这位是…?”

      “臣乃太府大司农,曹嵩。”

      曹嵩如今是大司农?诸葛亮倒是两分意外。他本以为曹嵩自从免太尉一职后便赋闲家中,当初也未曾听旁人提起过曹嵩曾任大司农一事。意外过后他却心下一振。大司农掌管天下钱粮,亦是重职,竟在曹嵩手中握着,实在是意外之喜。他目不转睛地看了曹嵩片刻,问道,“曹卿如何识得这千里之外的郡丞,又如何知其品性才华?”

      “回陛下,诸葛君贡长子半年前游学至洛阳,结识臣幼子,如今正住在微臣府中住着,”曹嵩叙道,“此子年岁尚幼,与陛下差不多,却是心思缜密,德行纯正,直让长辈都自叹不如。臣甚爱此子,也常与其父书信来往。观诸葛君贡书信,臣常叹当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这般青云之士,当真世所罕见。”

      董卓接道,“便如曹府所言,诸葛君贡之才确值重用。”

      诸葛亮沉思片刻,终是应道,“既然董将军与曹卿皆推此人,看来他确实有些才华,那便也一并征他入洛阳便是。曹大人,你方才提到这诸葛君贡长子和朕差不多年岁,倒叫朕颇是好奇。那日得了空,想请曹卿携这位诸葛公子入宫,让朕见上一面,可好?”

      虽说董卓骤然提起诸葛珪几乎让他乱了方寸,但静下心来一想,他也乐得顺水推舟。如今能再见父兄,实是大幸。更何况,曹嵩是手握钱粮的大司农,而他的兄长正是曹嵩最爱的小辈——这么天然的人脉怎能浪费?

      想到此处,他却又忍不住侧首望了董卓一眼,再一次只觉得胆战心惊——那种仿佛望向一面镜子的感觉。他勉力压下心中不安,移开视线,问道,“众卿可还有举荐?”见众人皆是沉默,他又问道,“众卿可还有事奏报?若无事今日便自散了去,待有大事再聚百官朝议。”

      没想到董卓又是站了出来,说道,“陛下,臣尚有一事奏报。”

      “董将军请讲。”

      “陛下,陛下的六玺,臣皆已着人寻得,今欲于百官面前归于陛下手中。”董卓的声音低沉而柔和,带着一分意味不明的叹息。

      于是诸葛亮又一次缓缓地站起身来,目不转睛地望着面前这传说中的乱臣贼子。守在御座旁的郎官忙取了一个托盘,恭恭敬敬地站到董卓身边,示意他将御玺置于盘上。可还未待那郎官反应过来,董卓竟从他手里拿过托盘,将六枚玺印一一置于盘上,然后亲自捧着往御座前走了几步。

      “陛下!”他在诸葛亮面前不过十来尺的地方站定了,恭敬地低下头来。

      董卓在等着他亲自去取这汉室天下的象征。

      诸葛亮呼了一口气,缓缓走到董卓面前。或许他不该亲自去的;他不该按照董卓的意思离座,平白无故为董卓壮势。可是那一刻他只觉心下思绪纷涌,却也不想再拦着自己。

      站得近了,他才终于看清楚那传国玺的模样。好一方白璧无瑕的蓝田美玉!直叫他几分目眩失神。他又是站了片刻,这才伸手去接那托盘。将手中托盘递过来的时候,董卓凑近了两分,低声说道,“陛下,如今大乱方过,诸事不定,于是这些日子陛下还是时刻随身带着六玺为好。”

      “多谢董将军提点,”他脱口而出答道,竟不觉这句话说得勉强。

      见他拿稳了托盘,董卓便松开手,连退三步,随即一撩衣摆,跪倒在地。大殿里群臣不敢落后,纷纷跪了下来。

      “陛下!”董卓一记大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诸葛亮将手中的托盘握得更紧了,一声长叹沉默地在胸中回荡。

      他仍不知这董卓究竟何许人也,但想来,或许也是志同道合之辈。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2章 诸葛珪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