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首页
>
我的晋江
>
《再生缘之孟丽君传奇(第一部完)》 第5章
第1章:第一章
第2章:第二章
第3章:第三章
第4章:第四章
第5章:第五章
第6章:第六章
第7章:第七章
第8章:第八章
第9章:第九章
第10章:第十章
第11章:第十一章
第12章:无
第13章:第十二章
第14章:第十三章
第15章:第十四章
第16章:第十五章
第17章:第十六章
第18章:第十七章
第19章:第十八章
第20章:后记&致谢
第21章:第二部内容预告
第22章:故事梗概
第23章:人物年龄表
第24章:番外一
第25章:番外二
第26章:番外三
正序
非常喜欢再生缘,我小时候跟随外婆听评弹就迷上了“孟丽君”,其实再生缘的作者还是局限在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应该从一而终,三从四德。纵观评弹,黄梅戏、越剧等戏种皇帝的角色是一个不是很光彩的,甚至是昏君一类的,不知道缘何本文作者会将孟丽君和这样的昏君最后结合在一起,虽然非常赞同女子应该有所为,但是中国历史上有多少女子能有这样的机会,要么像武则天,慈禧,吕后,不然在封建时代是不会有机会让女子讲话的。在无能的皇帝或睿智的皇帝是一样的,希望女子聪明、漂亮、但是绝对不会允许参与朝政。
……(全显)
 
[回复]
[投诉]
88888888888
……(全显)
 
[回复]
[投诉]
好
……(全显)
 
[回复]
[投诉]
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念君兮君可知
……(全显)
 
[回复]
[投诉]
鲜花
……(全显)
 
[回复]
[投诉]
正式出逃前的操练,这一段加的好。
……(全显)
 
[回复]
[投诉]
谢谢梦,我又学到了一些文学知识。
……(全显)
 
[回复]
[投诉]
发生在1200年前的那场艳遇
——读元稹《莺莺传》
在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里,张君瑞和崔莺莺有情人终成眷属。但我们读元稹的《莺莺传》会发现,二人原本是东飞伯劳西飞燕令人郁闷的结局。张生另有所娶,而莺莺也另有所从。喜剧原来应该是悲剧。
我一直喜欢读《西厢记》,跟绝大多数读者一样,我并不怎么关心《西厢记》所本的那篇被收入《太平广记》中名为《莺莺传》的小说。但是后来读到了,便搁在心上挥之不去。
《莺莺传》跟《西厢记》是如此的不同。前者几乎可以肯定是基于生活本身的传记,后者则是完美地遵循艺术法则的佳构。而问题是,在读了《莺莺传》后,我已经不那么爱《西厢记》了。在《莺莺传》面前,《西厢记》人物太脸谱化,情节也太好莱坞了。而最不能令人容忍的是,莺莺已完全不是那个令人敬仰又惹人欷歔的莺莺了。
事实上,张生在崔夫人设宴答谢他之前并没有见过那位小名莺莺的姑娘,可能也并不知道她的存在。他在那一场蹊跷的军乱中为崔夫人一家解围并无所图,只是刚巧与乱军的党羽有那么些交情。所以他跟哥们儿打了个招呼,在保证自己免遭搅扰的同时顺便也保护了崔家人。
这场乱真是来得蹊跷。简直来无影去无踪。难怪后世有人揣测它本来就是张生挑起的,好让自己在小姐的心目中留下一个绝好的印象。但如果那样的话,我们就不好解释为什么张生不向崔夫人提亲迎娶莺莺,而只是始乱终弃做了一场爱情游戏。他既无心娶莺莺,恐怕也未必会为亲近她而做下那样大的手笔。
倒可能正如张爱玲在《倾城之恋》中所说的,“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那场乱是张生没有预料到的,但确实成全了他的一场艳遇。这场艳遇即使在1200年后的今天,也仍旧如此引人瞩目。
不管怎样,张君瑞成了崔夫人眼中的救命大恩人。所以她要设宴答谢他。而因为有了那场答谢宴,我们才跟张生一起,见到了莺莺,并从此为她魂牵梦萦。
莺莺第一次出场时正在耍小姐脾气。她在闺房里迟疑了很久,然后推说身上不舒服,不愿意出来见恩人哥哥。没人搞得懂她这是怎么了。莺莺一向知书达理,怎么会在这种大节上闹糊涂呢?妈妈当然生气了,喝令她出来。她无可奈何,在房里又蹭了很久,才不施粉黛,穿着平常的衣服出来了。就象晴雯穿着平常的衣服来见王夫人,王夫人还是一眼便看出她的妖娆,满脸不高兴的莺莺一出现,张生简直惊若天人。这便是天生丽质难自弃。但令张生不解的是,这个神仙样的妹妹好象不大高兴,也不答理自己,并且神情中含着一股幽怨。
他哪里知道,莺莺不高兴,因为她不愿意自己是他的妹妹,而希望是他的爱人。但是妈妈却要他们以兄妹相认,怎不叫她懊恼呢!其次,没有缘分就算了吧,偏偏妈妈又非要她出来见他,见了又有什么意思?再次,她出来后,看见张生是那样优秀啊,对面而无缘,怎不令她心生忧怨呢!
但是张生看不懂。不过要命的是,他被她彻底迷住了。他也不愿意作她的什么哥哥了。他干脆害起了相思病。一个从未对女人动过心的男人一旦开始害相思病,那一定是不可救药的。
不知他为什么不去找老夫人商议自己的职称问题,而是跑去找丫环红娘帮忙。或许他要先看看莺莺是怎么个意思。但后来他仍然没去找老夫人,唯一的解释就是他真的无心娶莺莺。
他不断地给红娘一些小恩小惠,向她吐露自己对小姐的相思之情。
但是红娘还没有糊涂。她问张生,既然你这么爱我家小姐,那你为什么不向我家老夫人提亲呢?你道张生是如何回答的?他说,提亲要经过一番漫长而繁复的程序,他等不及了,恐怕程序完了之后,他已经死掉了,还怎么跟小姐相爱哩!
怪不得陈寅恪先生批评元稹“多诈”。1200年后我们也不知道他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但不管怎样,他的花言巧语起作用了。因为精明的红娘都被他感动了。不过红娘的感动多半是为了莺莺小姐,也只有她知道,莺莺小姐心里其实也恋慕着张生哩。
莺莺本来要平静下来了。但这时张生在红娘的唆使下给她写了两首情诗。这可不得了,莺莺想,原来他也爱自己!你道一个情窦初开的姑娘家能有多大定力?莺莺受不了了。她芳心大乱,激动地给心上人写下了约书: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那天是二月十四日,不过是农历。第二天,十五月圆,张生如约攀附着一株杏树翻到莺莺所住的寺院西厢,准备与美人共度良宵。不想,美人竟把他大骂一通之后拂袖而去。张生刚从墙上翻下来,心里正乐滋滋地想象他跟莺莺的好事,没想却被痛骂一顿。他有些回不过神来。他在西厢的墙根低下傻站了好一阵儿,简直摸不着头脑,明明她约了自己来,缘何我来了倒相骂呢?真是奇怪!他想来想去想不通,干脆不想了,以后也不准备去想了。一个如此难猜的姑娘,就算了吧。
张君瑞真是不懂女孩子的心。人家莺莺姑娘后怕了嘛!不过那已经是外强中干了,她已经成了自己爱的俘虏,那一场骂,也就是她最后的挣扎了。
莺莺的勇气真是让人不能不佩服。就是1200年后的今天,恐怕象她那样以那种方式解决那种事的人也不多。她,一个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竟然自荐枕席,由红娘陪着,主动投入了张生的怀抱。
张生简直受宠若惊,那一夜恍如在梦里。
可惜的是莺莺看走了眼。张生可不是司马相如。其实就是司马相如后来也差点儿把文君给冷落了。
但冰雪聪明的莺莺不久就看清了这一点:普救寺抵不住长安的诱惑,而自己也不是他眼中的卓文君。
所以当张生试探性地告诉她自己要去长安求功名的时候,她并不阻拦。她只是掩饰不住内心的忧慽与愁怨。她预感到,分手的日子近了。
起初,张生还借公务之便回蒲郡看看莺莺。后来,他再也没回去。两个人竟然就此劳燕分飞一拍两散。莺莺对此始终不置一辞。她默默承受着预感慢慢变成现实的巨大悲痛,她把她的痛化为泪水,然后再把它咽下去。
但张生那厮,始乱终弃也就罢了,他竟在长安那帮狐朋狗友面前口口声声把莺莺称做“妖孽”,而把自己刻画成了被妖孽所惑的无辜才子。莺莺啊莺莺,你所托非人也呵!我为你掩卷一哭!
一年以后,莺莺嫁人了,张生也另有所娶。大家都住在长安。
某一日,张生偶然路经莺莺家门前(还是刻意去的?),想见她一面。他毕竟是忘不掉莺莺的。她保持缄默,既给了他无限的生存自由,也给了他一道无形的心灵桎梏。避开白天的扰攘,有多少个午夜梦回之际,他想起了莺莺?
他请莺莺的丈夫把她请出来。他跟她丈夫说,你告诉她,她的一个姓张的哥哥看她来了。他满以为她会出来见他。但是她不,而只是对他作了最后一次告诫:“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你把当初爱我的那份心用来好好爱你的妻子吧,我们两讫了。
何等温柔蕴籍,又何等斩钉截铁。端的是令人敬佩,又实在是惹人欷歔!
《莺莺传》其实是元稹自己的传记,是他的忏情书。有证据表明,他就是那个无行文人“张生”。如果这个说法成立,那他那首最著名的七言绝句《离思》,则大有可能并非如注家们所说,只是他悼念亡妻韦丛的作品。或多或少,那里面应该掺杂着对他的初恋情人莺莺的感怀吧?
尽管他在人前夸口,但他心知肚明,哪一场恋爱都比不过他的初恋,也没有一个女人比得上莺莺。也只有莺莺才当得起这首诗: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一个令人无限惆怅的故事。
---------------------------------
我认为通过这篇评论更能理解元稹所创作的《遣悲怀》三首虽感人,但又令人叹息的悼亡诗。
……(全显)
 
[回复]
[投诉]
初涉江湖,牛刀小试 作者:tysh
主要为读后感,理性评论部分较为缺乏,去精,谅解
……(全显)
 
[回复]
[投诉]
好个不俗的孟丽君。源于她从小受到的教育,及自身不平凡的志向。后面评中就以本章的情节为线索一一展开评论。
自打小在家父亲当她男儿一样的看待教育。身为孟家的一棵独苗,只有相伴长大的映雪荣兰。一个是循规蹈矩,另一个是孩气十足,孟丽君加在两人之中,年龄最长,这也是A君的改写,因为无论怎样看映雪都不像个姐姐。丽君办事有主见,处事果决,还有相当的执性,任是再大的压力也毫不动摇她的决心。就如试探着出去见识了外面的世界后,听说青龙镇正在流行瘟疫。不晓则已,一旦知晓决无袖手旁观之理。这个心思讲给映雪听了,那还不是晴天霹雳,是映雪想都不敢想的。自然不会同意,所以被远远地给遣开了。但同丽君的关系及对丽君的信任,也断无反对之辞。丽君根本不必担心映雪会反对的。只把蓉娘与父亲瞒过就一切OK了。
荣兰一个孩子脾性当然喜欢的不得了,应该是亦惊亦骇。根本不考虑什么危险与艰辛的。更为姐妹着想也决不会让丽君独自去一人去涉险。一切安排应该说是非常周全了。丽君在一些细节上更看出她的细致与巧妙,无不做到万无一失。将母亲留下的药一分为二,目的当然也是掩人耳目,不使父亲与蓉娘发觉二人出行的真正目的,等到真相大白为时已晚,她们就是平安回来以后了。看到这儿,忍不住插一句:丽君应该对此行的凶险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一旦被感染瘟疫的话,她怎样才能全身而退。也就是应该首先考虑先如何自保,而后是治病救人。否则不但与事无补而且还得连自己及小妹荣兰也给陪上,得不偿失。
必要的准备都齐了。一是药囊的药各取其半,目的是别人即使知道她们外出,可不容易被识破出行的目的;二是穿戴的准备,二人的打扮一个年轻书生一个伴儿僮儿;三是银两。我不尽叹服,这是我们A君在写作时的精心设计。另外的附带,凌霜剑;银两化整为零;易姿丹奏奇效,掩住了绝色容颜;小后门的钥匙也早已备好。收拾的一切出门备品悄悄藏匿与梳妆台的柜子里(这是丽君最安全的地方吧)。丽君自小就是个颇有心机的女子。以丽君自幼为健身的目的勤学苦练武艺,虽说不上武艺精湛但用于防身自卫那应是绰绰有余。
嘱咐荣兰:“今夜四更,咱们易容改装,依旧从侧门出去。”见荣兰脸色不安、神情惴惴,笑着安慰道:“别害怕,只当出去玩一遭。咱们这是去做善事,救人性命,菩萨一定会护佑咱们平安无险的。”口中虽如此说,想到第一次出远门,心中一阵紧张,又一阵兴奋,恨不得夜幕早些降临。看到这段描写犹如身临其境。一对小姐妹为了完成一桩大功德,偿一个大心愿,按捺不住的兴奋与惴惴不安,描绘的惟妙惟肖。
四更天,临近中秋,月朗星稀真是天也助人。一出府门,淡淡的月光,万赖俱寂,会使人产生无尽的遐想。A君以细腻的笔不着痕迹地很平滑过渡到丽君――一个盖世才女的蕴藏心底已久的声音:忽对荣兰说道:“你知道么?昨天我听爹爹议论朝中大事,说如今奸佞当道、朝纲不整,忽然一下子,我的心里象烧起了一把火,竟觉得这付重担好似压在我身上一般……”这句话是在一个淡淡的月光下对着自己亲密伙伴的话,这句话讲的慷慨激昂、雄心勃勃。恐怕也是压抑在她的心头很久的一句话。这个梦――丽君不知做了有多久了。否则父亲兵败被擒满门被通缉仓促间怎会那么镇定从容呢?暗下决心,终有一天我孟丽君会光明正大地回来,为父平冤雪耻、为国除奸平叛。正是一个不平凡的女子,不平凡的经历成就了一代女杰。谢谢A君,你的这些奇思妙想的铺垫太绝了。
所有前半部的这些都是原著中不曾有的结构,也是使我们曾经质疑原著写到丽君逃婚离家,一个从未出过门的小女子怎么可能想到离家出走,即便想的到,出门之后一切活动又怎会一路之上不有麻烦,没有磨难,那也是只能认为端生前辈的虚写了。
“孟丽君和荣兰登上马车,放下帘帷。钱忠跳上车,手中长鞭临空一甩,吆喝一声“驾!”那马车径向西驶去。”等的描写都非常生动形象。好像作者见过赶马车的似的。
仿佛看到了一幕幕令人振奋的心潮澎湃的场景。
全篇不只行文的情节筹划和安排,就是语句言辞也是相当优美。过去总认为现代人模拟不了古人的作品,仿的不像就画虎不成反类犬了,或者说东施效颦。或者不伦不类,会让人读着发怵的。想不到让一个年轻人轻易地给我打破了这种主观的偏见。
《再生缘之孟丽君传奇》是作者的处女作,由后记中写到了。可是重新演绎是作者做了近十年的一个梦,之所以出手不凡固然与作者有着坚实的基本功与高超的驾驭能力分不开,更重要的原因是作者是用心在写,是一个经十年精心筹备毕其功于一役的作品。后面的第二部、第三部的一半更胜过这第一部,真是达到了挥洒自如,出神入化。小A你看这样好不好,你的第一部比第二部少了几章,你是一个极追求行文格式的平衡与对称的美。可不可以把这段虚写折叠的部分打开,写一写丽君前往青龙镇治病。可以利用这样一个机会表现丽君与生俱来的卓越的组织指挥才干。加之荣兰在将来成为丽君在事业上不可多得的帮手的角色,她们在治病过程中,丽君的每一个神态眼色荣兰都能心领神会、配合默契,以达到完美的程度,一举救下青龙镇数百条人命,青龙镇上乡民的感激与爱戴是可想而知的。丽君被誉为是再世华佗、转世观音……也不为过。然而这些不过是丽君几大绝技之一而已。我就把这篇评命名为“初涉江湖,小试牛刀”。
附:仔细看文三遍也还是捉到了小虫:
1、 闲“遐”时与父亲议论兵法策略--闲暇
2、 我特地把雪妹谴开――遣
3、 她当即回房和苏“容”二人商议――□□二人
4、 两人不敢耽( )太久--两人不敢耽(搁)太久
不过这篇文章偶是由91复制过来的,现在上不了网,也许在JJ的文章在已经不存在了,列位读者网友大人可别打我。求全责备。
……(全显)
 
[回复]
[投诉]
1
2
3
4
5
6
...
尾页
写书评
返回
最后生成:2025-01-20 20:56:11
反馈
联系我们
@晋江文学城
纯属虚构 请勿模仿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适度阅读 切勿沉迷 合理安排 享受生活